揭秘幹細胞四大功能:(三)免疫調節

2020-10-18 大臉說健康

「紅、腫、熱、痛」,是機體對於外界刺激的一種防禦結果,稱為「炎」。

假如我們的皮膚破皮了,傷口感染了細菌,免疫的第一道防線(皮膚)宣告失守,就會造成發炎。適當的「發炎」,釋放信號,吸引大量免疫細胞前來作戰,發揮免疫的第二道(先天免疫)、第三道(獲得性免疫)防線功能。

因此,「發炎」是有益的,發炎是一種信號,促進了我們免疫系統高效工作。

△ 皮膚炎症圖

然而,事情總有兩面性,免疫系統是把「雙刃劍」,我們雖然不希望它弱但也不會希望它太強我們喜歡的是「平衡」。

就比如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那些危重症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就是「炎症風暴」的典型代表,就是免疫過強而導致的免疫系統「失衡」狀態。

幹細胞利用其旁分泌效應,可以通過分泌一些炎症相關因子,抑制免疫過激反應(over-reactive immunity)

這看上去像是中國儒家的傳統思想——「中庸之道」。

01

免疫是把「雙刃劍」

大部分人普遍有一個「共識」,我們會生病,是因為我們的免疫力低下了,所以才會感染了病毒、細菌。此話只對了一半,免疫力低,的確會讓我們更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但因為「免疫力低」導致的疾病,其實只佔我們生病的小部分,而大部分疾病恰恰是因為,我們的「免疫力」太強了導致的。

免疫力太強,導致免疫細胞殺紅了眼,一時分辨不出「自己」和「異己」,瘋狂地攻擊發炎部位周邊的細胞、組織、器官,激烈的戰鬥會引起免疫過激反應,造成對自身的損害。 

△ 免疫過激反應引發的「細胞因子風暴」

因此,我們將免疫系統形容是一把雙刃劍。

它既能保護你的身體,也可能傷害到你的身體。

春天出門看見花就打噴嚏,起床抖一抖被子也會打噴嚏,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免疫過激反應,即過敏。一顆小小的花粉,一個小小的蟎蟲,吸到鼻子裡而已,我們的免疫細胞就如臨大敵,小題大做,開啟猛烈的免疫過激反應,造成疾病。

從這裡可以看出,免疫系統的穩定對於機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而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最早應用的,就是它的3大作用之一,免疫調節,抑制過激免疫反應。 


02

免疫平衡靠調節

何謂調節?

免疫太弱時刺激免疫系統,免疫過激時抑制免疫系統,動態平衡免疫力,就是免疫調節的過程。 

間充質幹細胞(MSC)隸屬於幹細胞中的多能幹細胞,分化能力介於全能和單能幹細胞之間,是幹細胞家族中研究得最廣泛,應用最廣泛的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不表達或者僅表達可忽略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I,MHC-II)、Fas配體和T細胞共刺激分子B7-1、B7-2、CD40、CD40L等[1],因此MSC不容易被宿主T細胞識別,可以逃避同種異基因反應細胞的識別,具有較低的免疫原性。可以認為,間充質幹細胞是天生的免疫豁免細胞,這是其免疫調節的大前提。

△ 幹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

無論是體內(in vivo)還是體外(in vitro)實驗,都證明了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免疫調節抑制免疫過激的作用。

在體外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實驗中,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抑制同種異基因抗原、分裂素如植物凝血素(PNA)、刀豆球蛋白A(ConA)、結核菌素以及CD3和CD28抗體活化的T細胞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2]。且抑制作用隨著間充質幹細胞濃度的增加而升高,如果沒有細胞周期蛋白(cyclinD)的活化,T細胞將始終維持在G0期,不會活化。

△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誘導活化T細胞的分裂停滯

這些實驗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的培養上清對T細胞的活化沒有抑制作用,但卻對B細胞的活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存在或缺乏間充質幹細胞的不同條件下,用抗CD40和IL-4刺激B細胞,進一步證實了間充質幹細胞對B細胞活化的抑制作用[3] 

在體內,靜脈注射狒狒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發現可以延長同種異基因的皮膚移植物存活時間,且單次劑量的間充質幹細胞靜脈注射獲得的抑制強度與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有效的免疫抑制劑藥物作用效果相似[4]說明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替代免疫抑制劑類藥物,發揮臨床免疫調節的功能。

進一步探索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的具體機制,我們發現需要從免疫系統本身入手,即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間充質幹細胞正是採用雙管齊下的方式,調節平衡。

03

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的機制

間充質幹細胞之所以能夠在體內體外實驗中均達到免疫調節的作用,抑制免疫過激反應,主要是因為間充質幹細胞對先天免疫獲得性免疫均有一定的免疫調節機制。  

△ 幹細胞調控免疫系統示意圖

自然殺傷細胞(NK、巨噬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是清除病原微生物的重要細胞,前兩者屬於先天免疫,無差別攻擊微生物,後者屬於獲得性免疫,通過識別異物表面的HLA分子達到清除的目的。

間充質幹細胞可以通過細胞與細胞間的直接接觸,以及分泌效應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如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等行使其免疫調節作用。比如MSC與巨噬細胞相互作用後,上調巨噬細胞中與吞噬功能相關的分子表達,如清道夫受體等,使得巨噬細胞對微生物的吞噬能力增強,減少入侵的微生物對免疫細胞的進一步刺激。MSC還可以通過分泌TGF-b和PEG-2,來抑制IL-2刺激的NK細胞的增殖。 

對於T細胞的過度活化,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一方面可以抑制PBMC(外周血單核細胞)形成抗原遞呈細胞——樹突狀細胞(DC),從而抑制淋巴細胞增殖,導致了效應T細胞的衰減。而另一方面,間充質幹細胞可以直接通過調控T細胞的活化亞群含量,CD4+CD25+、CD4+ctla4+和CD4+CD25+CTLA4+,而抑制T細胞的過度活化[5]

△ 人間充質幹細胞與參與同種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細胞的相互作用促進了表達調節/抑制表型的CD4 + T細胞亞群的分化

免疫系統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的,主要依賴T helper細胞,如Treg,Th17等,而間充質幹細胞能夠影響這類細胞而達到改善免疫系統調節能力的目的。 

比如MSC可以上調Treg細胞來抑制促炎症因子IFN-g的釋放,上調Th2來促進抗炎因子IL-4的釋放。 

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最早在臨床應用,也會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值得期待。

04

免疫調節的應用

免疫調節的應用得益於幹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幹細胞可以用於治療多種免疫相關疾病,比如本次的新冠病毒肺炎、GvHD、系統性紅斑狼瘡、炎症性腸病、過敏性鼻炎等。

新冠肺炎(COVID-19

在此次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中,幹細胞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大部分會有免疫反應應過激現象,也就是「細胞因子風暴」,從而導致各個器官迅速衰竭。

而間充質幹細胞(MSC)可以抑制過度激活的免疫反應,調節免疫穩態平衡,減輕免疫系統對自身器官的攻擊,為患者身體修復提供充足的時間。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它多發生在骨髓移植之後,來自移植物對宿主的猛烈攻擊,造成多系統損害(皮膚、食管、胃腸、肝臟等),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間充質幹細胞(MSC)的出現,給GvHD患者帶來了確切的希望,基於強大的免疫調節能力,MSC不僅僅抑制了瘋狂的免疫應答,更是平衡了穩態,成為了英國和歐盟治療2-4級GvHD患者的用藥指南。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以針對自身細胞核成分產生病理性的自身抗體為特徵,損害多種器官的功能(心血管、腎、神經系統等)。間充質幹細胞(MSC)能夠通過分泌可溶性細胞因子來抑制過激的免疫反應,包括獲得性免疫,減少T和B細胞的活化,減少自身抗體產生。

炎症性腸病(IBD)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具體表現在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等,嚴重時可以導致腸梗阻、出血、穿孔甚至癌症,且反覆復發,得不到根治。間充質幹細胞(MSC)可以調節腸道免疫環境,改善微環境,有效治療肛瘻、腸梗阻等併發症,大幅下降復發率。

過敏性鼻炎(AR)

過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變態反應,具體表現在鼻癢、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等難受症狀,雖然不會危及患者生命,但卻是影響每一天的生活質量。間充質幹細胞(MSC)可以促進Treg細胞增殖,平衡Th1/Th2因子的含量,減輕過敏性鼻炎的刺激,不易復發。

因此,幹細胞憑藉自身較低的免疫原性,和對先天性及獲得性免疫的調節,能夠幾乎無副作用地控制過激免疫反應,實現治療多種免疫相關疾病的功能。

參考文獻:

[1]Robert J. Deans and Annemarie B. Mosele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iology and potential clinical uses[J].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00, 28:875-884.

[2] Le Blanc K, Tammik L, Sundberg B,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hibit and stimulate mixed lymphocyte cultures and mitogenic responses independently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J]. Scand J Immunol, 2003, 57(1):11-20.

[3]Glenie S, Soeiro I, Dyson PJ, et al.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duce division arrest anergy of activated T cells.[J] Blood, 2005, 105(7):2821-2827.

[4] Ossevoort MA, Lorre K, Boon L, et al. Prolonged skin graft survival by administration of anti-CD80 monoclonal antibody with cyclosporine A.[J] J Immuno, 1999, 22(5):381-389.

[5] Maccario R, Podesta M, Moretta A, et al. Interac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cells involved in alloantige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favor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D4+ T cell subsets expressing a regulatory/suppressive phenotype.[J] Haamatologica, 2005, 90(4):516-525.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科普:什麼是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
    根據clinicaltrials.gov網站的數據,目前有多項間充質幹細胞(MSCs)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中,其中多項利用了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那麼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是什麼,在臨床上有哪些特性?
  • 最前沿丨解讀幹細胞三大機制:(二)旁分泌
    ,並通過這些因子平衡了機體的內穩態,為幹細胞免疫調節、抗凋亡等提供了適宜的環境。,CGPR),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內皮素(endothelin,ET)和腎上腺髓質素(adrenomedullin,ADM)等在內的多種調節肽。
  • 這就是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大原因
    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療法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大概佔據了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1/3),國內外報導了諸多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案例。自身免疫疾病是一類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疾病。關於為什麼幹細胞療法能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作用,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低免疫原性,另一個是免疫調節作用。
  • Sci Rep: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成功調節受體機體移植組織的免疫排斥...
    2020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調節機體對移植器官的免疫反應。研究者發現,衍生自小鼠誘導多能幹細胞的胸腺上皮細胞能調節機體對皮膚移植物的免疫反應,並延長移植物的壽命。
  • JCB:microRNA調節眼睛幹細胞功能的分子機制
    -103/107)能夠調節富含幹細胞的眼睛角膜緣上皮組織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這項研究首次闡明了細胞自噬過程和巨胞飲(Macropinocytosis)之間的關聯,細胞能夠進行自噬過程,以這種方式作為降解細胞內廢物和對壓力產生反應的方法,在巨胞飲過程中,細胞能夠攝入大量的物質,包括液體、細胞膜、細菌和病毒等。研究者Robert Lavker博士表示,我們發現miRs-103/107對自噬末期的合適調節非常關鍵,同時還能夠幫助抑制過量的巨胞飲過程。
  • 輔助性T細胞:調節腸道幹細胞自我更新分化
    這個細胞群落的關鍵是腸道幹細胞(intestinal stem cell),它們產生多種細胞類型,從而有助於保持腸道功能正常。儘管科學家們知道沿著腸壁排列的上皮細胞和構成腸道結締組織的基質細胞與腸道幹細胞「交談」,但是仍不清楚的是免疫系統是否以及如何參與這種交談。人們所面臨的挑戰在於弄清楚參與交談的各方是誰,以及它們如何作出貢獻。
  • 揭秘幹細胞是如何進行組織修復與再生的
    幹細胞是人體內一類具有分化再生潛能的原始細胞,它具有自我複製、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調節功能,與人體各組織和器官的健康與衰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研究表明,幹細胞能在損傷修復、抗衰老、對抗多項重大疾病以及改善人體健康方面有著巨大的潛能。
  • Cell:Aire基因在免疫耐受調節中的作用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機體免疫系統接觸某種抗原後形成的特異性無應答狀態,此時機體對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應答。免疫耐受同正常的免疫應答一樣:需抗原誘發,經過誘導期,具有特異性和記憶性,因此免疫耐受也稱為負免疫應答。1975年著名免疫學家Burnet提出克隆選擇學說,並以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學說解釋免疫耐受現象。
  • 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科學家發現修復的3大機制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發展空前繁榮,進入了臨床研究時期。幹細胞療法在各種疾病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例如糖尿病、腎損傷、卵巢早衰、關節炎等。數據統計發現,科學家應用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為肝病的防治打通了一條通道。
  • 哪些中藥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核心提示:很多中藥對免疫功能的調節都有一定作用,但由於在使用中藥時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人們要諮詢專業的醫生,在得到醫生的答覆後,用一些能調節免疫功能的中草藥幫助自身更好的恢復身體、治療病情,為自身身體的健康的恢復提供一些幫助。那麼,哪些中藥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呢?
  • 最前沿丨解讀幹細胞三大機制:(三)歸巢效應
    這些朋友的質疑並不少見,畢竟幹細胞技術不僅先進,有時也確實透露著「神奇」。無論是「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還是靜脈回輸間充質幹細胞,幹細胞在體內都需要運輸,需要被調動到受傷的組織周圍發揮功能。02歸巢的機制具體來看,VLA-4整合素(包括a4(itga4)和b1(itgb1)兩個亞基),是早期胚胎發育中最重要的幹細胞表面標記
  • 全球首例|幹細胞助力腎移植獲成功,免疫耐受長達18個月!
    (BMSCs)輸注誘導免疫耐受獲得成功的案例。 ▲患者移植後1年(D,F)和8年(E,G)腎活檢顯示患者具有免疫耐受狀態 研究人員認為,本案例成功真正歸因於移植前幹細胞輸注所誘導出持續促耐受性環境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以及幹細胞技術的不斷進步,基於細胞治療的幹細胞療法在人類多種疾病治療研究領域中顯示出了巨大潛力,為現代醫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而幹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幹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讓諸多肝病治療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看到了希望,多項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開展。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藥材、食材有哪些?
    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多糖成分是如何工作,激活免疫系統的】?香菇多糖的抗腫瘤作用明確,臨床上有香菇多糖注射液用於胃癌、結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治療經驗,其作用機制與激活、調節免疫系統有關,但還未明確。 香菇多糖中究竟有什麼物質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呢?研究人員對香菇多糖的成分進行了研究,從中分離出3種多糖組分,發現其中一種組分的免疫刺激相應最強,將其命名為MPSSS。
  • 多篇文章聚焦幹細胞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5】Sci Rep: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成功調節受體機體移植組織的免疫排斥反應doi:10.1038/s41598-019-57088-1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調節機體對移植器官的免疫反應。
  • 微藻戰「疫」:紅球藻蝦青素免疫調節與炎症功能受專家關注
    紅球藻富含天然反式蝦青素,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強抗氧化劑,這一特性也賦予了蝦青素在免疫調節及抗炎等方面的功能活性,在現在的特殊時期吸引了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在6月的「2012細胞治療技術」即將到來之際,生物谷編輯與您一起了解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歸巢(即定向遷移至造血組織器官)的潛能,可以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 一種miRNA分子可調節免疫系統功能
    >  近日,來自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一種miRNA分子可通過特異性靶向IFN-γ基因,對人體免疫系統功能進行調節
  • 再生醫學的新主流:幹細胞外泌體修復心臟功能
    近期,幹細胞雜誌(STEM CELL)最新發表的綜述描述了幹細胞外泌體對於心臟的修復以及保護的作用,圍繞幹細胞外泌體的功能以及臨床應用研究,展示了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臟相關疾病的潛力。外泌體:幹細胞修復心臟功能新主流成年人的心臟再生能力非常有限,以往因為心肌損傷,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引發的心肌損傷會導致患者繼發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