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梅說古代天文曆法--古籍中的北鬥北極星一簡述北鬥北極星

2020-11-23 百家號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古籍中的北鬥北極星。

由於我國的緯度較高,看拱極星的運動特別顯著,所以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很重視北鬥和北極星的觀察,在古代典籍詩文中於是就有許多和它們有關的描述和典故。

北鬥有星七顆,依次名為天樞、天漩、天班、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北鬥星形如舀酒之鬥或羹鬥,故稱。《楚辭·九歌·東君》:「援北鬥兮酌桂漿。」洪興祖補註:「此以北鬥喻酒器者,大之也。,有人認為作為量器的升鬥之「鬥」是沒有柄的,就認為古代的鬥也是沒有柄的,其實不然,不但出土的實物古鬥有柄,就是金文、甲骨文中的「鬥」字也有柄.北鬥又形如舀東西用的勺子,所以今人又呼為「勺子星」。但有人認為「(北鬥)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叫鬥魁」,則誤,因勺子皆有柄,北鬥全形如勺,前四星僅如「勺子頭」耳。後三星組成鬥柄。亦稱「鬥構」.《說文》:「魁,羹鬥也。」段注:「抒羹之勺也,魁頭大而柄長。北鬥七星,魁方柄曲,魁象首,構象柄也。」值得注意的是構應讀為biao,作鬥柄講不能讀為shao,有的小書介紹北鬥成「鬥(或構)形」,後三星「組成鬥柄,稱作釣」.前者應讀為shao。,後者應讀為biao,小書未予辨明。鬥釣亦作「鬥標」。《春秋運鬥樞》:「北鬥七星,……第五至第七為標。」唐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宏農尚書幕》詩:「少減東城飲,時看北鬥構。」標者,末也。鬥魁有天漩、天磯二星,合稱「漩磯」,因以「玻磯」代指鬥魁。

《說文》

《楚辭·王逸<九思·怨上>》:「謠吟兮中壁,上察兮漩磯。」洪興祖補註:「北鬥魁四星為漩鞏。」新《辭源》釋「漩鞏」為「星名。指北鬥魁第四星」,是錯誤的。北鬥第四星為天權,此乃以「漩磯」代指鬥魁四星。宋範成大《寓直玉堂拜賜御酒》詩:「近瞻北鬥漩現次,猶夢西山翠碧堆。」此「漩磯」亦指鬥魁。次者,位也。「漩磯次」者,比喻京城帝王所居。鬥魁以下六星,兩兩相比為三臺,因以喻指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唐杜甫《贈韋七贊善》詩:「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又《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數見銘鐘鼎,真宜法鬥魁。」鬥柄有時又以其中的「玉衡」代指.《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所以北鬥七星有時又稱作「漩磯玉衡」.也簡稱作「鬥衡」或「衡」。唐韓鄂《歲時紀麗·正月》:「雁序南回,鬥衡東指。」《文選·鮑照(玩月城西門察中》》:「夜移衡漢落,徘徊帷戶中。」李周翰注:「衡,北鬥也;漢,天河也。」

因北鬥有星七顆,故又稱之為「七星」。唐李白《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赴上都序》:「劍有隱而氣衝七星。」本句化用「劍氣沖斗牛」之典(見《晉書·張華傳》),但「氣沖斗牛」之鬥指南鬥六星,此處則指北鬥七星.北鬥七星又名「七耀」或「七耀」.店王勃《益州夫子廟碑》:「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暇於中階。」因北鬥七星明朗如珠玉,故還稱作「珠鬥、「玉鬥」。唐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月迥藏珠鬥.雲消出絳河.」李白《秋夜宿龍門香山寺……》詩:「乏鬥橫網戶,銀河耿花宮。」因為在北半球的人看來,北鬥星在全天星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常用「星鬥」一詞泛指眾星。

《益州夫子廟碑》

《晉書·元帝紀論》:「星鬥呈祥,金陵表慶。」店韋莊《江城子》詞:「角聲鳴咽,星鬥漸微茫.」但有時「星鬥」一詞也特指北鬥.未陳亮《一:叢花·溪堂玩月作》詞:「烏鴿倦棲,魚龍驚起,星鬥掛垂楊。」北鬥七星和爭佐代早又稱之為「九從」、「九英」、「九魅」。《楚辭·劉向<九嘆·遠逝)》:「訊九魅與六中{,。」洪興祖補註:「魅者祈,斷生名也。北鬥七星,輔一星在第六星旁,又招搖一星在北半釣端。」清錢大聽《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七認為「魅」為「魁」之誤。三國魏阮籍《清思從》:「襲九英之暇精兮,佩瑤光以發徽。」《楚辭·九辯》章句:「天有九星.以正鞏衡;地有九州,以成萬邦。」新《辭源》以《家問·天元紀大論》中遁甲式法所用之九星為北鬥九星,誤.據《春秋運鬥樞》:「瑤光散而為烏。」瑤光為北鬥第七星,巫者因把烏鴉曲意附會成北鬥神君的使者,稱為「北鬥使」。唐白居易《和大嘴烏》詩:「陰作北鬥使,能為人吉兇。」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

相關焦點

  • 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關係
    藉助於現代天文手段,我們得知,北極星實際上是由3顆星構成,而且,北極星的位置在不斷變動中,未來,將會有其他星成為新「北極」星。此外,天樞(北鬥一)實際上是雙星,而開陽(北鬥六)實際上是4顆星。  說到北極星和北鬥七星,我們夜晚抬頭看看就很輕鬆找到那個勺子,那它們之間到底啥關係?它們如何運動?如何辨別?和四季有啥關係?...相信生活在北半球你也會雲裡霧裡...那麼到底是咋回事兒呢?  其實,北極星位於小熊星座,它正處於小熊的尾巴尖端。而北鬥七星屬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它們位於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 『星空』北極星與北鬥七星
    即北半球星空旋轉的虛擬中心點)的一顆星,所以北極星不是一成不變的,現階段所指是勾陳一。距地球約434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恆星。現在的北極星是一顆叫勾陳一的亮星,西名塞納久(Cynosure)。此星位於小熊座小熊的尾巴尖處。在英文中,Cynosure又有吸引中心的意思,即表達眾星圍繞勾陳一轉動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現今的北極星勾陳一,與古代的紫微星,紫微垣等毫無瓜葛。
  • 原來是和北鬥七星有關,古代如何分辨四季
    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所以,一般涉及到傳統歲時曆法,提到的都是「正月建寅」。那麼為何會是這樣呢?其實這與古代的天文星象有很大關係,而與「北鬥七星」的關係最為直接。據《史記》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也就是說,在古代,確定時辰、四季、方位的都有賴於對「北鬥七星」的觀測。
  • 趣知識;不動的北極星及北鬥七星
    一,北極星。北極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星,目前所指是「勾陳一」。北極星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鬥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於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北極星距地球約434光年,直徑約為5200萬公裡,質量略大於太陽質量的4倍,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恆星(北極星實際由北極星Aa、北極星B及北極星Ab三個天體組成)。
  • 圖圖有趣:不動的北極星及北鬥七星
    一,北極星。北極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星,目前所指是「勾陳一」。
  • 和北鬥七星有直接關係,你應該知道的傳統文化
    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所以,一般涉及到傳統曆法歲時,提到的都是「正月建寅」。那麼為何會是這樣呢?其實這與古代的天文星象有很大關係,而與「北鬥七星」的關係最為直接。據《史記》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也就是說,在古代,確定時辰、四季、方位的都有賴於對「北鬥七星」的觀測。
  • 給孩子的天文科普課Day18 | 北鬥七星與北極星(3)
    今天我們終於要講如何找到北鬥七星與北極星? 正是因為北鬥七星處在天球的北極,所以我們在北半球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們。 而且,即使你沒有相關的天文知識,你也很容易認出它們來。為什麼呢?我們中國人叫它北鬥七星,因為它真的非常像是一個大勺子。
  • 用北鬥找北極星
    但有一例外,就是北極星,它幾乎位於地球北極的正上方,不會隨時間而變換位置。也就是說,在滿天繁星中,只有北極星看上去不動,因此才擔負得起指示方向的重任。但北極星不太亮,在夜空中不太容易找到,要藉助其他亮星的指引才能發現。北鬥七星就是個很好的指路牌。
  • 人生不可不知道之——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崇拜
    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崇拜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人們一向都有對北極星包括北鬥七星在內的星辰的畏懼、崇敬、信仰風俗由來已久
  • 給孩子的天文科普課Day16 | 北鬥七星與北極星(1)
    最近四期我們將會介紹北鬥七星與北極星哦!▼ 戳一下音頻,即刻上飛船航行~主播 | 昊哥哥大家好,讓老師先來問同學們一個腦筋急轉彎,北極星是北鬥七星的一顆嗎北極星不僅不是北鬥七星中的一顆,也和北鬥七星不屬於同一個星座哦。 就和我們之前講的夏季大三角的一樣,北鬥七星其實也並不是一個星座,而是大熊座的一部分。
  • 小熊星座、大熊星座、北極星、北鬥七星之間神關係?
    最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視星等可以達到2.0(2等星,亮度在全天排名第48位,並不算很亮的星星)。天文學家一般稱它小熊座α(α UMi),中國古代稱它勾陳一。也有人簡單把大熊座叫做北鬥七星,把小熊座叫做小北鬥七星的。②著名的北鬥七星(勺子),其實是大熊座的一部分。沿著勺子的勺口那兩顆星畫一條延長線,正好對著小熊座的小熊座α,也就是北極星。③小熊座α屬於北極星,但北極星可不是專指小熊座α。
  • 天上竟有三顆北極星?和北鬥七星一樣,北極星也是勺子的一部分?
    北極星可以說是最家喻戶曉的星星了。人們都知道,古代的航船和現代的野外求生都要依靠北極星來指引方向,雖然現在人們「找不著北」的時候用的最多的工具還是手機裡的指南針,但北極星在天上的位置還是讓它如此出名。甚至還有傳言是這樣說的:北極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也是入夜後人們能看到的第一顆星星(雖然這些傳言是不對的)。可見人們給了北極星多麼高的地位。然而在如今的城市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北極星屬於哪個星座,甚至從來都沒有見過它。而真正見到過北極星的人也不一定知道的是:那只是其中一顆,其實北極星有三顆。
  •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看到什麼?
    北極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的恆星之一,其視星等約為2等。那麼,如何找到夜空中的北極星呢?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是怎樣的呢?北極星是離北天極最近的明亮恆星,地球自轉軸幾乎指向這顆恆星。因此,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北極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幾乎不會發生變化,不會像其他恆星那樣隨著地球自轉而東升西落。北極星所在的方位就是地理正北的方向,朝著正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顆比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極星。如果認識北極星,就能通過它在夜晚識別出方向。
  • 北鬥星與北極星的關係
    每月的周期性變化的天象也有鐘錶曆法的作用。      從中我們看出,北鬥星對於我們來說有何其重要的作用了,但是北鬥星之所以重要,其實並不是因為北鬥七星本身有多重要,全是因為,可以通過他們來找到北極星,也就是說,北鬥七星的重要性來源於北極星,如果不是因為通過北鬥星可以找北極星,可能北鬥星只是幾顆普通的星星而已,這從國外對於北鬥星認知就可以看出來,在國外的天文星象學中,基本上很少見到有對北鬥星有重要記錄的
  • 舉頭望北鬥
    北鬥七星隨著不同季節的變換,出現在天空的不同方位,其鬥柄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一周,就是地球公轉一年,四季交替一周期。古人便依據七星旋轉規律和黃昏時分鬥柄指向確定春夏秋冬、釐定二十四節氣等時令——這就是我國古代天文曆法中經常提到的「鬥建」。據《鶡冠子·環流》記載,「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 千年以前,沈括如何用渾天儀力排眾議,發現北極星真正位置
    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沈括如何發現和確認北極星真正位置的小故事。背景 在宋仁宗趙禎在位期間,禮部考試《璣衡正天文之器賦》,從考官到考生,都是對於天文曆法一塌糊塗。雖說古代傳播知識手段匱乏,渾儀渾象只有皇家密室的人真正見過,按理說大家不知道也是正常。但要是真正選拔人才的話,那應該是實事求是,哪怕選拔一個曆法的官員,應該也寧缺毋濫的準則才行吧,不然讓不懂的人亂寫一通學術, 後世不懂自然會被誤導,大家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月亮彗星北鬥七星北極星 同框大合照
    7月24日,記者進一步追蹤採訪了解到:7月23日晚,幾位廉江天文、攝影發燒友來到鶴地水庫,拍到了與月亮、彗星、北鬥七星(大熊星座)、北極星同框的珍貴大合照,如此理想的視覺效果在國內是非常少見的。
  • 會「輪班」的北極星,原來「織女星」也將成為新的北極星!
    「北極星」可以說是我們最熟知的星星之一,不過「北極」可並不是這顆星的名字,只是因為它目前作為最靠近北天極的恆星,所以才叫它「北極星」。因此「北極星」這個名字,它更像是一個稱號或者角色,它會由不同的恆星去扮演,這顆星實際上的名字做「小熊座二號」,也叫做「勾陳一」。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織錦講的應該是古代的一場戰爭,五星連珠在東方匯聚,代表漢朝將旗開得勝,在星辰中,北鬥七星極為重要。 北極星是七個星辰當中最亮的,古代也是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 春季時,北極星在東,古代要巡視天下,往往都是從東方開始,《易·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鬥七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幾千年來北鬥七星還衍生出了不同的神靈,道教中衍生出了北鬥七星君即:貪狼、巨門、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 舉頭望北鬥 - 中國青年網
    北鬥七星隨著不同季節的變換,出現在天空的不同方位,其鬥柄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一周,就是地球公轉一年,四季交替一周期。古人便依據七星旋轉規律和黃昏時分鬥柄指向確定春夏秋冬、釐定二十四節氣等時令——這就是我國古代天文曆法中經常提到的「鬥建」。據《鶡冠子·環流》記載,「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