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造就(ID:xingshu100),演講者:盧光琇
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首席科學家,終身榮譽院長
我是一名從事生殖和遺傳的醫生,今年已經79歲了。在我三十多年的遺傳臨床經驗中,接觸過非常多罕見病患者。讓每一對夫婦生育健康的孩子是我和我父親一輩子的共同理想。
罕見病的名字雖然是「罕見」,但實際上它的種類相當多,並且80%屬於遺傳性疾病,目前沒有辦法根治。
中國罕見病研究發展中心收錄了大概147種在我們國家發現的罕見病,而國際人類基因組突變資料庫已經發現了八千多種,遺傳突變信息超過22萬種。
罕見病發病是一個慢性過程,而且嚴重危害人的性命,預防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怎麼去預防呢?作為醫生,我怎麼讓這些夫婦生出健康的孩子?
預防,從源頭抓起
這裡是一個常見的罕見病傳代幹擾路徑。
首先,如果你的家族裡有罕見病史,就要到遺傳諮詢門診進行諮詢。醫生會根據你三代家系裡面的發病情況,以及你的症狀和家系的遺傳方式,確定你可能是哪種基因突變。
譬如說假性軟骨發育不全的基因,上個世紀的方法是把這個基因拉出來,看它有多少外顯子,一個個克隆出來再人工地去檢測,非常麻煩。
但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後,現在已經可以大規模地測序,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能把2萬多種單基因檢測出來,能清楚地知道裡面有沒有基因突變,據此我們醫生就可以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
目前的預防措施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做產前診斷。
你家族有罕見病史,懷了寶寶之後,通過產前檢查,看看這個寶寶是否攜帶病變基因:如果不帶那就放心地生;如果帶,並且一定發病,後果很嚴重,那就可以考慮引產或流產。
但是,這是一種消極的方法,懷上一個檢查一個,沒有問題才生,有問題就要放棄。
現在,基於試管嬰兒技術,我們開展了大量的妊前診斷。這是一個積極的手段。
這是一個妊前診斷的視頻。這個胚胎大約成型五六天,我們先在它的蛋殼(卵細胞在受精後,外層透明帶變化形成的受精膜)上打一個洞,裡面的細胞就凸出來了,再用一個很細的吸管,採集三到五個細胞,送去做基因診斷。如果這個胚胎不帶罕見病突變基因,就可以將它移植到媽媽的子宮裡。
這個方法好在哪裡呢?
要知道,在基因診斷技術面世之前,確定胎兒是否遺傳了罕見病只能做性別診斷,但是這種做法很不公平。因為X-連鎖隱性遺傳病中,男孩子發病的機率只有50%,這意味著有二分之一的正常男孩不能出生,而二分之一攜帶了突變基因的女孩(女性只是攜帶者,不發病),卻生了下來,把這個不良基因繼續傳下去。
因此,遺傳學診斷是一種積極的診斷,能夠更準確地排除不健康的胚胎,但是前提是必須要有非常好的試管嬰兒技術。
這是另外一個例子,視網膜母細胞瘤。它在兒科腫瘤中的發病率也很高,一般發病都非常早,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時候可能就開始了。
這個病例兩歲就已經發病了,眼球開始鼓出來,幸好當時條件比較好,她比較早地做了摘除手術,癌細胞沒有轉移,她因此活了下來,並在36歲的時候結了婚。她的第一個孩子是自然懷孕,孕期做羊水穿刺發現她的孩子也攜帶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基因突變,只好放棄掉,接下來就到我們這裡通過試管嬰兒做基因診斷。
我們給她培育了四個胚胎,檢測結果是其中一個沒有攜帶致癌基因,我們就把這個沒帶致癌基因的胚胎移植進去,並且成功地通過了產前診斷,最後她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這就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個無癌寶寶,在2015年誕生的。
目前,我們醫院能做168種單基因遺傳病的診斷。2017年一共做了41000個試管嬰兒周期,其中罕見病的診斷做了2540多個,已經出生了2000多個,1200個正在孕中,另外還有一部分尚未移植,凍在胚胎庫裡面。
我們醫院一整年做的量,相當於美國全年的四分之一。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科學家在這個領域裡面已經做到了世界前沿。
罕見病不罕見
除了產前診斷,還有沒有更積極的預防措施呢?
這裡我們說說安吉利娜·茱莉,她現在是大家公認的抗癌鬥士。
她的家族中攜帶了一種BRCA1基因的遺傳缺陷,這個基因缺陷具有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風險。她的外婆、她的媽媽都死於乳腺癌,她的姨媽發現自己攜帶這個缺陷基因的時候已經癌症發病,最後也痛苦地去世。
茱莉在還不到40歲的時候也檢查出BRCA1發生突變,於是毅然把兩側乳房的乳腺都切掉了,這個叫做預防性的手術切除。沒過幾年,她又發現卵巢發生了病變,於是把卵巢也切掉了。
茱莉的故事告訴我們,雖然遺傳性腫瘤是罕見的,但是在一個家族裡卻並不罕見。
如果你的家族裡面有人在50歲以前得癌,同時三代人裡有多個人得了相同的癌症;或者是你的同胞姐妹、兄弟之間有兩個人得了同一種癌,你就要高度懷疑這是一種遺傳性腫瘤,要去確認自己是否攜帶了這個突變基因。因為一個家族裡面如果有一個人攜帶了某個癌變基因,其後代有50%的機率也會攜帶這個基因,其中85%最後會發展成癌症。
但是遺傳性腫瘤是可以進行防控的。
我們醫院去年搞了一個為癌症病人免費做檢測的活動。一個72歲的老頭子得了乳腺癌,他主動到我們這裡來做檢測(很多人以為乳腺癌是女性的專利,不是的,男性同樣也可能得這個病),一檢測發現他也是BRCA1基因突變,所以後來他的家族也都做了檢測,查出來的這些家族成員應該定期做乳腺和卵巢的檢查。
像我自己的姐姐,她就是在50歲以前得了結腸癌去世的,從那時起我就知道自己的潛在風險很高。當時還沒有癌症基因檢測技術,只能做腸鏡,從50開始歲開始每年做一次。做到我接近70歲的時候,發現有結腸息肉,有一個摘一個;76歲的時候得了結腸腺瘤,發現了也馬上摘掉。
結腸癌是一個慢性過程,在我們中國也屬於高發,死亡率很高,但是因為我這麼長時間以來一直堅持定期做健康檢查,所以到現在還很好地活著,身體非常健康。
青春一去不復返
有一些遺傳性基因缺陷是怎麼產生的呢?來自高齡產婦。
因為女性年齡大了以後,卵子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後果就是它在胚胎中可能不發生染色體分離,這就可能導致染色體病,比如說21-三體症候群,也就是唐氏症候群,它就是跟大齡懷孕有關。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女性最好還是要在30歲以前生第一個孩子,第二個最好在35歲前。
為什麼?因為再晚你的卵巢已經老化了。你的卵子數量和質量在35歲後就開始直線下降,後代有出生缺陷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多。
你們知道什麼時候是女性的更年期嗎?
我告訴你們,35歲到45歲就是更年期,45歲到50歲是經絕前期,50歲到55歲是絕經了,55歲就是老年期。所以不要等到40歲再到我這裡來說:「盧老師啊,我還很年輕啊,我身體很好,我還想生孩子……」
從事輔助生殖技術這麼多年,在這裡我要特別提醒婦女同胞們,青春一去不復返。
為什麼2016年以後,我們中國做了很多植入前診斷(PGS/PGD,試管嬰兒移植前基因篩查/移植前基因診斷),就是因為大齡孕婦增加了。
如果你說你工作很忙,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你可以先把自己的卵子冷凍起來,現在冷凍卵子也很時髦。但是你說為了我的漂亮,我的苗條,我不願意自己生,我要把我的卵子冷凍保存起來給別人去生,這種觀點我是不贊成的。
徐靜蕾冷凍卵子的新聞不是在媒體上鬧騰了一段時間嗎?她的目的我不太清楚,但我鼓勵婦女一定要自己懷孩子,而且一定要自然地分娩。
懷了孩子以後,女性才能從身體和心理上真正成熟,真正有愛。沒有懷孕以前,一般這種母愛不會出來。
目前世界最大的精子庫在湖南,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卵子庫和胚胎冷凍庫,已經存放了20多萬份胚胎。2016年我們國家開放二胎以後,那一段時間就有一千多對夫婦回來,要求解凍他們保存的胚胎,想要生二胎,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個很好的辦法。
在生殖與遺傳的研究上,我們還開展了很多罕見病防治措施的探索。
幹細胞治療的潛力
我們醫院正在做各種幹細胞的冷凍。譬如說,試管嬰兒排卵測試中多餘的胚胎可以拿來冷凍,除了以防意外,還可以捐出來建立幹細胞系,未來有可能讓你的家人受益。將來你肝臟壞了,可以通過誘導幹細胞,給你做肝臟移植。
例如肝豆狀核變性,它是人體內一個調整銅代謝的基因發生突變而導致的罕見病。得了這種病,銅就累積在我們的身體裡,在腦子裡面就得腦病,轉移到肝臟裡就造成肝硬化,最後導致患者死亡。
這個圖是它在眼睛裡面,大家可以看到外面箭頭指的那一圈,就是銅累積的地方。
而現在我們做人類胚胎幹細胞,它可以治療肝臟衰竭。你可以用這個誘導幹細胞做靶向,做藥物代謝的試驗,另外,可以把形成的肝芽培植成一個健康的器官,甚至還可以通過3D列印做人工肝臟……這是一個新的途徑,我們期望未來能夠利用人類幹細胞誘導來治癒罕見病,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
我現在快80歲了,工作量依然非常大,保持活力的辦法就是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是每天一個小時的運動。我69歲去西藏的時候,一點高原反應都沒有。76歲的時候,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籃球比賽。
第二是飲食的健康。
70歲的時候,我被查出來有糖尿病。他們說盧老師我們不給你用藥了,因為你做什麼事都很有毅力,你就自己堅持運動,控制飲食吧。
到了78歲,他們說:「盧老師告訴你,沒有糖尿病了。」我非常高興,沒想到多年堅持運動和飲食健康,讓我把糖尿病的帽子都摘下來了。
希望將來每一個人都能活到90多歲,到老還能有健康的身體,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快快樂樂、高質量地活到生命終結,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造就,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