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用沉澱塑料層作為標誌?海洋塑料沉積率每15年翻一番

2020-12-02 騰訊網

9月5日,據外媒報導,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塑料沉積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呈指數增長,每15年翻一番。

科學家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海盆提取了1834年至2009年的沿海沉積物核心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塑料沉積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呈指數增長,每15年翻一番。2010年聖巴巴拉海盆的塑料沉積物是二戰前的10倍,其中2/3的塑料顆粒是塑料纖維,1/5是其他塑料碎片,1/10是塑料薄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塑料產量上升,科學家們將1945年以後的時期命名為「大加速期」,並表示塑料層可以用來標誌人類世的開始。

據估計,每年有480萬至127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這些垃圾每年對海洋系統造成超過100億的經濟損失。科學家預測,除非政策或廢物管理發生顯著改變,否則未來塑料沉積物的增長速度將繼續加快。

下圖是近8萬噸塑料垃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水域堆積,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帶」。覆蓋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3個法國本土面積之和。

「大太平洋垃圾帶」顏色越鮮豔,垃圾集中度越高

相關焦點

  • 微塑料正在汙染地球,每15年沉積率翻一番
    地質學家指向了地球上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塑料。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人類世,這是一個由人類對這個星球的影響主導的時期。我們在改造山脈和移動水道,工業發展正在對氣候造成破壞,地質記錄中留下了核物質痕跡。再加上微塑料汙染,這一日益普遍的威脅正在海洋中盤旋,並蔓延到遙遠的北極地區。
  • 塑料危機席捲全球 塑料對人類的危害有多大?
    2015年全球產生塑料製品超過3億噸,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填埋、焚燒等方式侵佔和汙染著生存環境  塑料危機席捲全球全球各地每個角落都有人再隨地亂扔塑料垃圾而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更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威脅。城市中不同水體的塑料垃圾最終在馬尼拉大都市帕拉那克市海岸自由島的海灘上匯集。
  • 塑料垃圾充斥著我們的天空與海洋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需求使得塑料產量呈指數級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經意識到塑料無孔不入,人類依然對其無限依賴。目前,世界範圍內每年依然消耗5000億個塑膠袋,每分鐘仍然有100萬個塑料瓶的銷量……這些塑料消失很容易,流入大海,很快就淡出我們的視野。  但實際上,它們絕大多數會一直存在,幽靈一般,以各種方式與人類重新捆綁在一起。
  • 10年後翻三倍!海洋「塑料湯」即將升級,或成地球大危機
    目前,許多國家對待塑料汙染的態度是「眼不見心不煩」,即看不到塑料汙染就認為沒有塑料汙染問題。但事實上,海洋裡塑料汙染的量正與日俱增,這個關鍵的環境風險問題可能成為未來人類的巨大災難,因為近日新的研究警告,海洋塑料垃圾的汙染量到2025可能比2015年翻三倍,達到驚人的1.5億噸!
  • 人類進入「塑料時代」?考古處發現2000多件塑料,科學家:需警惕
    考古地點是一處鐵器時代的村莊,距今約2000年。因為地球上單質鐵很少見,而且鐵的熔點(1538攝氏度)高於銅(1083攝氏度),所以古人先掌握煉銅,後掌握煉鐵,所以先經歷青銅時代,後經歷鐵器時代,鐵器時代的標誌是可以冶鐵和製造鐵器。  在鐵器時代,村莊裡發生了大屠殺,類似龐貝古城的火山爆發一樣,人類活動幾乎瞬間停止,把當時古人類的生活環境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 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陳根: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陳根: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悄無聲息崛起的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觀察,科學家們發現洋流正加劇把原本分散在海洋各個角落的零星汙染聚集在一起,最終的結果就是形成了今天海面上漂浮的巨大連片塑料垃圾汙染帶。三,海洋塑料汙染已經不僅僅危害海洋本身,而且日益危及人類飲用水和食物安全。眾所周知,每年深受塑料垃圾汙染的海洋生物不計其數。
  • 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據悉,該研究團隊通過對第勒尼安海(義大利西海岸除外)的所有地區進行取樣分析,通過高解析度沉積物數據以及數字模型最終鎖定了99%海洋塑料的最終歸宿以及含量。該研究發現,這些海洋塑料垃圾主要以高濃度的微塑料形式存在於深海海底,進而構成了海洋中的pm2.5。物如其名,微塑料面積極小,其直徑不超過5mm。
  • 微塑料成病毒海上「長途運輸大巴」!塑料汙染可通過貝類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
    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除非世界採取激烈行動進一步回收,否則到2050年,世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量將超過魚類。而2017年9月發表的研究顯示,世界上80%以上的自來水都被塑料汙染。近日,科學家警告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可能通過養殖的貽貝和牡蠣等海產品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
  • 生活中的冷知識,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觀察,科學家們發現洋流正加劇把原本分散在海洋各個角落的零星汙染聚集在一起,最終的結果就是形成了今天海面上漂浮的巨大連片塑料垃圾汙染帶。三,海洋塑料汙染已經不僅僅危害海洋本身,而且日益危及人類飲用水和食物安全。眾所周知,每年深受塑料垃圾汙染的海洋生物不計其數。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隨後研究團隊發現,黃粉蟲幼蟲是一種吃掉塑料更為厲害的動物,其尺寸比蠟蟲更大(通常長35毫米,寬度3毫米),其可以將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品。「黃粉蟲可以消化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對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論上黃粉蟲同樣可以消化。」楊軍教授告訴記者,他介紹,目前國內已有廠商在考慮用人工培育黃粉蟲或蠟蟲來降解塑料廢棄物。
  • 嚴重低估:海洋塑料微粒數量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 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
  • 即便人類滅絕,塑料會證明我們來過
    基於現代生活對塑料無所不在無時無刻的需求,塑料的產量巨大,並與日俱增。1950年塑料產量200萬噸,現在年產量已經增長到了3億噸。截至2015年,估計累積生產的塑料總量約為50億噸。 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塑料年產量有40公斤,也就是說,塑料的總量與所有人類的生物量相當。
  • 塑料對海洋的危害,比預想的還可怕
    他們選取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為研究目標,將距離海岸線50km內的居民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這些地區每人每年產生的垃圾質量、塑料垃圾佔比、以及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佔比等數據,利用模型估算出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一共產生了2.75億噸塑料垃圾。
  • 你每月吃掉的塑料相當於一張銀行卡,人類已進入「吃塑料」時代
    2015年,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把海洋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於大型海洋塑料垃圾。 魚吞下的微塑料 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 塑料對海洋的危害,比預想的還可怕
    他們選取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為研究目標,將距離海岸線50km內的居民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這些地區每人每年產生的垃圾質量、塑料垃圾佔比、以及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佔比等數據,利用模型估算出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一共產生了2.75億噸塑料垃圾。
  • 海洋動物喜歡吃塑料垃圾竟是因為……
    攝影:Frans Lanting,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Laura Parker   隨著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越積越多,成百上千種海洋動物都在大量進食垃圾。然而,為何如此多的海洋動物,從浮遊動物到鯨魚,會誤將垃圾當作食物卻一直沒有得到深入探討。
  •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這些被發現的微塑料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顆塑料微粒 更可怕的是這8個人年齡在33~65♻️♻️全球禁塑運動海洋不是人類的垃圾場______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至11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