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必須知道的10大MT——彼得定律,幫你建立人才管理模型!

2021-01-10 商業胡同

如果您有幸翻到這篇,恭喜您暫時脫離了個性化推送的魔咒,如果想要持續精進,請關注我,多看我的文章,這樣你的瀏覽界面會煥然一新,謝謝!

彼得效應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表現好,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彼得推論提出:「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每一個職工最終都將達到彼得高地,在該處他的提升可能為零。

至於如何提升到這個高地,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係或熟人等從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

正在看的讀者,您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所在公司的管理層是否符合彼得效應,我相信,即便是在中國,仍有大部分的企業有這樣的通病,這是老舊的企業制度所決定的。

如果您是管理者,我覺得您一定想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您是普通員工,您一定也很好奇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公司變得更好。

我這邊根據搜集的資料,分兩部分為您提供建議:

個人層面,您要定義的是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您喜歡做技術,不喜歡做管理,那當上級給您晉升通知的時候,您可以堅守自己的內心(針對有完善發展規劃的人),而大部分人會選擇試一試,這時候,您要給自己留有餘地。您可以申請試用制,如果更換崗位後,工作不如所想,您可以有機會退回到原來的崗位。

企業層面,可以建立晉升試用制(任職試用期制度),提供晉升員工試錯的機會,同時準備備選方案,以防風險。在員工的晉升試用的過程中,預備管理層提供指導幫助,具體員工是否能夠勝任,根據能力決定,一旦發現能力不匹配,可以選擇退回原來崗位,已達到人才精用的作用。

同時,有能力的企業也可以為專注技術的員工提供專屬的晉升通道,高級高薪以防人才滯怠,如BAT-PT制度。

感謝您的閱讀,多收藏多評價可以給我提供寫作動力喲!

相關焦點

  • 你聽說過「彼得定律」嗎?
    這種情景其實就是西方管理學三大黃金定律之一的彼得定律,彼得定律是管理心理學的一種心理學效應,它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層級組織中,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而且組織有足夠的級別,每個員工中最終都會晉升到不勝任職位,並一直呆在這個職位上。進一步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由對工作不勝任的員工把持。
  • 職場必知的7大定律,你了解幾個
    當然,還有一個「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決定了其特色與優勢,在一個小範圍內成為制高點;對組織而言,憑藉其鮮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團的遊戲規則,獨樹一幟建立自己的王國。在揚長避短中,把你的業績建立在自己的優勢資源上更合理一些。
  • 心理學:為什麼你在職場混不好,是因為你不懂「彼得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在職場混不好,是因為你不懂「彼得定律」 但實際上,很多人在晉升到更高的崗位時在工作能力上就會大打折扣。 這就是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彼得定律,這是美國著名教授彼得經過多次實驗得出來的結論。在擔任自己不能勝任的職位時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 每周一個小知識:彼得定律,每個職工終將面臨彼得高地
    現在,他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管理好公司,財務、人事、行政、後勤等並不是他的特長,而且初來乍到的空降領導往往得不到老員工的認可,眾多繁雜的事情搞得他焦頭爛額。小李沒日沒夜加班工作,分公司的業績不但沒有得到提升,項目反而拖黃了,上級領導對此非常不滿。這種情景其實就是西方管理學三大黃金定律之一的彼得定律。
  • 彼得定律:晉升激勵,適得其反
    彼得定律是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從大量失敗案例中總結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員工們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被得指出,每一個員工由於在原有崗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就會被提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上;其後,如果他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 HR不得不知的10大人才定律
    人才是企業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養和留住人才,則成為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發展的關鍵。 作為HR,你應該聽到過光環效應、近因效應等管理定律,還有哪些和人才相關的管理法則呢,今天就和大家扒一扒和人力資源相關的人才定律。
  • 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彼得定律」
    勞倫斯·彼得博士1969年發表了《彼得定律》。雖然此書語言幽默,但是闡述的卻是基於大量管理經驗的嚴肅事實。      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逐步上升到比他能力所及高一級的地位。然後他們就會在停那個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上。
  • 爛蘋果定律、彼得定律、本田定律,一些簡單卻容易忽視的定律!
    【MBA中國網訊】在經營管理中,總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則與秘訣值得我們去不斷地去探尋。以下幾條簡單卻容易忽視的經營管理定律,或許會對你了解的企業管理有所幫助。 爛蘋果定律 在任何組織裡,都存在幾個難管理的人物,他們像蘋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那驚人的破壞力。
  • 當你在職場中上升到天花板後該怎麼辦?彼得定律告訴你
    大家好,我是不成功的不成功人士,一個教你知識的up主,關注我,每天給您一點有用的知識。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彼得定律。要理解這個定律就先從小明的例子來說吧。小明是一位職場人,剛進公司從小職員做起,工作努力,業務能力出眾,半年後被領導升職為小組長,薪資也加了上來。
  • 彼得定律,找準定位
    彼得定律,找準定位「不行」,就意味著你應該更上一層樓!生活中,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升職,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樣的位置,才是能和自己匹配的位置呢?直到自己不能勝任為止嗎?這讓我想起了管理學上一個著名的定理,叫「彼得定律」。
  • 一生必知的10大科學定律及理論,你知道幾個?
    但真正為行星運動學建立明確科學基礎的,是約翰內斯·克卜勒。 克卜勒於17世紀早期提出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描述了行星是如何圍繞太陽運動的。第一定律,又被稱為橢圓定律;第二定律,又被稱面積定律,換句話解釋該定律,就是說如果你連續30天跟蹤測算地球與太陽之間連線隨地球運動所形成面積,就會發現不管地球在軌道的哪個位置,也不管何時開始測算,結果都是一樣的。
  • 網際網路人必須要懂的「梅特卡夫定律」
    編輯導語: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是一個關於網絡的價值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的定律,其內容是:一個網絡的價值等於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那作為網際網路人,為什麼我們必須要懂「梅特卡夫定律」呢?
  • 人才管理的海洋模型——對冰山模型的一種假設性改造
    冰山模型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一種直觀且流行的表述方式。本人也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擁躉,至今仍然對基於勝任素質模型理論構建人才選拔、培養乃至績效評估與激勵具有很深的偏好。冰山模型的幾個核心特點:1. 在企業人才實踐中,勝任素質及冰山模型理論雖然認為底層特質、價值觀等並非完全不可改變,但總體上是傾向於「選好冰山」,而非「改造」。
  • 現代人必須知道的十大科學定律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開始於140億年前的一次大膨脹。最重要的是哈勃定律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測量星系相對於我們自身的速度。這條定律證明了宇宙是由許多星系組成的,它們的運動可以追溯到大爆炸時期。克卜勒行星定律在16世紀,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概念,其中行星圍繞太陽而不是地球旋轉。克卜勒在第谷等人的工作基礎上,為行星運動建立了一個更明確的科學基礎。
  • 99思維模型: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三、管理熵1、熵與生態任何一個生物要想生存,必須消耗能量。人類也不例外,人類的文明發展是建立在對能量的利用之上的,第一次農業革命,能源供給主要靠人力、畜力以及自然力水力、風力等。就像現在的農田裡,必須施肥才能長莊稼,如果沒有肥料,莊稼的產量是極低的。所以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的熵減有序狀態都是建立在對環境的熵增汙染基礎之上的。
  • 世界10大著名原理,墨菲定律和恩格爾係數上榜,你知道幾個?
    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提出來的,簡單的來講這個原理表達的是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理論。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在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上,開放合作與厚積薄發成為打造負熵流的主要方法,通過逆向做功,一方面消耗了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為長遠發展積聚能量。  在這裡,勢能可以理解為技術研發、組織管理能力、人才資源、思想戰略、品牌聲譽等的儲備,形成進入無人區、構築世界級競爭力的綜合能力。
  • 10個你應該知道的科學定律,第一名你一定不知道
    換句話說,如果你測量從地球到太陽的直線所形成的面積,並追蹤30天內地球的運動,那麼無論測量開始時地球在其軌道上的什麼位置,面積都是相同的。第三個是周期定律,它使我們能夠在行星的軌道周期和它到太陽的距離之間建立一個清晰的關係。由於這一定律,我們知道一顆相對靠近太陽的行星,如金星,其公轉周期比一顆遙遠的行星,如海王星,要短得多。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生命與群體之間總是在發生著變化,比如公司大了,「組織架構」會變得更細化,反之體積就變的臃腫,官僚主義,流程化主義就變的多了,然而最後卻發現「效率卻明顯的降低了」。這些所有的現象,本質背後屬於「熵增定律」。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好在我們並不需要真正了解熵、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物理學含義,只需要知道其社會學意義即可。作者對此作了個總結,即:熵就是無序的混亂程度,熵増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滅亡。這在經典力學上的寓意更容易理解,即世界上沒有永動機,最終會走向平衡靜止,即熵死。任正非在一次與人民大學黃教授交流管理話題時,黃教授把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