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彼得定律」

2021-01-10 搜狐網

    勞倫斯·彼得博士1969年發表了《彼得定律》。雖然此書語言幽默,但是闡述的卻是基於大量管理經驗的嚴肅事實。  

    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逐步上升到比他能力所及高一級的地位。然後他們就會在停那個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上。其結果是,「最終每個職位都被不能勝任其工作的員工佔據。」

    解決「彼得定律」最好的辦法可能是建立一個允許降級的機制。如果一個職員在不能勝任較高職位,可以允許他回到之前他做得好的工作崗位上。不過,這也就是說,之前提升這個員工的上級須要承認他之前做了錯誤的決定。很少有高層的管理者會願意這樣做。

    另一個解決辦法是只漲工資不升職。有些員工接受升職不是為了權力或威望,而是為了隨之而來的加薪。如果公司給員工加薪,而員工還是留在他勝任的位置上,就可以避開彼得定律。

    彼得博士認為如果一個上級發現自己被不稱職的員工拖累,開掉那個員工不是唯一的辦法。另一個辦法是給他一個好聽的頭銜,同時減少他負責的範圍。這樣員工還是覺得自己很重要,同時以避免他造成損失。

    還有一個辦法是讓不能勝任的員工「升職」到其它部門去。

    升職雖然吸引人,它帶來的額外工作和責任卻不能不仔細考慮。說到底,員工對自我的正確認知是防止「彼得定律」發生最有效的法寶。

    作為員工如果不想被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級別,耍點心機也未嘗不可。彼得博士把這種方法稱為「創造性效率降低」。他給出這樣幾個例子:暗示自己私生活有問題,故意擦太多香水,或者時不時「不小心」佔用了總裁的車位。不過這些不能做過火,否則逃避升職就可能變成迎接失業了。

(譯者:starshack)

相關焦點

  • 每周一個小知識:彼得定律,每個職工終將面臨彼得高地
    小李沒日沒夜加班工作,分公司的業績不但沒有得到提升,項目反而拖黃了,上級領導對此非常不滿。這種情景其實就是西方管理學三大黃金定律之一的彼得定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彼得定律什麼是彼得定律?1968年,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和雷蒙德·赫爾在對組織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在《彼得定律》一書中闡述了該定律: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也就是說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表現優異,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繼續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 彼得定律,找準定位
    彼得定律,找準定位「不行」,就意味著你應該更上一層樓!生活中,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升職,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樣的位置,才是能和自己匹配的位置呢?直到自己不能勝任為止嗎?這讓我想起了管理學上一個著名的定理,叫「彼得定律」。
  • 你聽說過「彼得定律」嗎?
    最近他很煩惱,技術部經理離職了,人力資源有意找他接任,小A不是很願意,但架不住上至總經理,下至人力資源部都來勸說,小A決定試一下,他很努力,很用心的工作了快半年了,終於把自己幹不下去了,原因就是:因為專業和能力,他只適合做技術,但不適合做領導。最後結局是:小A考慮再三,決定離職。
  • 彼得定律:晉升激勵,適得其反
    彼得定律是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從大量失敗案例中總結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員工們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被得指出,每一個員工由於在原有崗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就會被提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上;其後,如果他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 爛蘋果定律、彼得定律、本田定律,一些簡單卻容易忽視的定律!
    一個不幹工作喜歡搬弄是非的人足以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爛蘋果」要果斷清除。 手錶定律 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走時不一的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 彼得定律 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把晉升作為一種獎勵手段,因此,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被晉升提拔到別的崗位卻不稱職。
  • 彼得定律告訴你
    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彼得定律。要理解這個定律就先從小明的例子來說吧。小明是一位職場人,剛進公司從小職員做起,工作努力,業務能力出眾,半年後被領導升職為小組長,薪資也加了上來。當上小組長之後的小明,不僅要想著自己的業務,還要想著組員的發展,雖然有些累,不過還是完成得不錯。又過了半年,他又升職了,做了業務經理。
  • 心理學:為什麼你在職場混不好,是因為你不懂「彼得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在職場混不好,是因為你不懂「彼得定律」 但實際上,很多人在晉升到更高的崗位時在工作能力上就會大打折扣。 這就是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彼得定律,這是美國著名教授彼得經過多次實驗得出來的結論。在擔任自己不能勝任的職位時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 用牛頓三大定律來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大家卻不知道,這三大定律也可以用在生活中,提高生產率,簡化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現在讓我隆重的為大家介紹,牛頓生產力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存在某些參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動者恆動,靜者恆靜)。拖延,是宇宙的基礎,依照牛頓定律,物體靜止,在沒有外力的狀況下,會保持靜止。別擔心,這個定律也有好的部分。
  • 這三大定律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領悟了受用一生
    開門見山,「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定律」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定律依然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領悟這三大定律,一定會對你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使你受用一生,或許還能改變你的命運。
  • 職場必知的7大定律,你了解幾個
    完成同一項工作任務,不同的管理者要求的標準不一、措施迥異、側重差別,而讓執行者無所適從。三、彼得定律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導出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
  • 管理人必須知道的10大MT——彼得定律,幫你建立人才管理模型!
    彼得效應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表現好,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彼得推論提出:「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
  • 耶穌的門徒-彼得
    路加福音 5章8/10節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約翰的兒子西門和弟弟安得烈的性情完全不同,當安得烈把耶穌介紹給西門時,耶穌給他一個新名:彼得,他沒有太大的反應。
  • 世界10大著名原理,墨菲定律和恩格爾係數上榜,你知道幾個?
    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提出來的,簡單的來講這個原理表達的是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理論。
  • 使徒彼得是不是注重罪孽?
    (詩篇 66:18 和合本)這位讀者就責問小編說:「照作者這麼分析,那彼得豈不是注重罪孽」?於是他就引用經文,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 5:8 和合本)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 彼得兔的故事(Peter Rabbit)
    麥格雷戈先生正跪在地裡種嫩白菜,突然發現了彼得,然後他立馬站了起來,開始追彼得,並揮舞著耙子,嘴裡不停地喊"停下,你這個小偷!".這時麥格雷戈先生拿來了一個篩子,打算用他扣住彼得,但是彼得扭動了一下身體,成功逃脫了.Leaving his jacket behind him.但是他的夾克卻被丟在了身後.
  • 西方三大哲學發現之帕金森定律——自欺欺人的外部繁華及自我設限
    上一期我們講了墨菲定律,如果說墨菲定律是公司經營過程中,因為某項重複的、有安全隱患的(即使這個隱患的概率小於火星撞地球)工作活動,因為個人重複操作或者多人操作,只要次數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出現工作失誤的一個定律。
  • 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組圖)
    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圖左)中新網10月9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布1988年,格林貝格爾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並發現巨磁電阻效應;1992年被任命為科隆大學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後退休,但仍在繼續工作。格林貝格爾在學術方面獲獎頗豐,包括1994年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新材料國際獎(與阿爾貝·費爾、帕克林共同獲得);1998年獲由德國總統頒發的德國未來獎;2007年獲沃爾夫基金獎物理獎(與阿爾貝·費爾共同獲得)。
  • 用二八定律看辦事效率,你是二,還是八?此文能給你有所啟發!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專欄中,我將為大家分享職場中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並整理PPT、思維導圖,從戰略思維,到戰術思維,再到具體方法、工具,全方位解析聰明人的工作方法。像精英們一樣,你也能練就高效,快樂生活!為何,我知道了二八定律,可我一直還是那個八?
  • 世界上五個著名的神奇定律,你經歷過幾個?
    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定律,一起了解一下吧,看看你能理解幾個!01墨菲定律:又稱為墨菲定理,是一種心理效應。是由愛德華·墨菲提出。墨菲定律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經典案例假定你把一片乾麵包掉在地毯上,這片麵包的兩面均可能著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塗有一層果醬的麵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帶有果醬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心理學部分較為重點考察的一個理論。這個部分往往會從理論定義,動機水平和效率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理解考查,簡單點也會涉及人物與理論匹配的識記性考查。此部分由於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且易混淆,所以導致部分考生對該知識點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本文在此對該理論做出詳細分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