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所「創新二」船下水 用於河口海岸科考

2020-11-30 央廣網

中科院海洋所「創新二」船下水 用於河口海岸科考

2017-05-18 15:41: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蓬萊5月18日消息(記者王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300噸級淺水河口綜合科學考察船「創新二」18日在山東蓬萊順利下水。

  「創新二」由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船承建,採用雙機、雙可調槳、雙舵方式,總長42.7米,寬8.5米,深3.8米,滿載排水量450噸,滿載吃水2.4米,船舶定員23人,用於淺水河口和近海海洋氣象、化學、生物、地質、環境、水文等多學科綜合調查,併兼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能力。

  建成後主要服務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長江口生態站,保障對長江口及其南北鄰近海域重要生態環境要素的長期觀測工作,將對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生態系統演變研究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

  目前,中科院海洋所現已形成了從河口海岸(創新、創新二)、近海(科學三號)到大洋、深海(「科學」號、「發現」號ROV)的全海域科學考察能力,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編輯: 劉拓拓

關鍵詞: 山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也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實驗6」號是一艘採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 (記者 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黃林叢 徐曉璐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儀式在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舉行。
  • 全國最大最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28日,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此次下水後,「中山大學」號將進入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內裝施工等階段,計劃於2020年年底試航,預計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
  • 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 「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好威水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據悉,「中山大學」號在2016年6月獲教育部批准立項後,經過項目可行性研究、船舶初步設計、承建船廠及科考設備招標等階段,於2019年10月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實習船下水調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28日,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下水後將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據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中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本報記者 賀林平攝
  • 新一代大型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中國船級社CCS 今天8月28日,由中國船級社(CCS)審圖和檢驗的我國最大的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H2639)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下水暨命名儀式。「中山大學」號長約114.3米,型寬19.4米,型深9.25米,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B3冰級加強,採用直流母排+蓄電池儲能技術,艉部配有兩套永磁電機驅動的齒輪全迴轉主推進裝置、艏部配有兩套輪緣永磁側推裝置,具備DP1動力定位能力,是一艘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為一體,具備全球航行能力且能毗鄰極地冰區作業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綜合科考船
  • 「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集合中科院13家院所優勢力量 助推青島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經過10個多月的籌備,海洋大科學中心的平臺構建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如今,由9艘在役科學考察船組成的共享科考船隊、4個野外觀測站點和3個海洋觀測網組成的綜合立體觀測系統,成為海洋大科學中心的支撐平臺,一個面向未來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呼之欲出。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落戶青島西海岸 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
    這是中科院繼北京、上海、合肥之後批准建設的第四個大科學研究中心。15日,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了解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選址西海岸新區的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以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為目標,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位於古鎮口融合區大學園內,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000畝。
  • 海上大型「移動實驗室」,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下水
    8月28日,中國船舶集團七〇八所設計、江南造船建造的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命名下水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裡,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 「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作為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在國內科考船中具備多個「首次」。
  • "金星二號"科考船服務近海科考26年 下月退役
    記者27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由於已到了強制報廢的年限,承擔了中國沿海26年科考任務的「金星二號」科考船將在島城正式退役,12月8日將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拍賣。27日下午,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船舶大隊,曾在「金星二號」上擔任了4年船長的朱萱大隊長,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這艘考察船上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耕海探洋 唯實求真:中科院海洋所70周年所慶
    海洋科技創新是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海洋所憑藉其過硬的科研實力,推動著這一領域的多學科交叉發展。在海洋所成立70周年之際,海洋所所長王凡分享了海洋所的建設歷程、定位及未來發展的願景與規劃。
  • 中科院南海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上船臺儀式...
    2019年11月18日,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上船臺儀式在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舉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工程部經理龍麗娟,副所長杜巖,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民義,所長助理、工程部副經理孫龍濤,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總經理向輝明、紀委書記吳光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經營總監沈偉平、項目經理張燕,中國船級社CCSI監理副總經理王忠等出席。 上船臺是新船開工建造以來了第一個建造節點,標誌著該船的建造進入了全面分段建造、逐步上船臺組裝合攏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