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喜歡灰色童謠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一年級的小偷,二年級的賊,三年級的女生叫美眉,四年級的女生沒人追,五年級的帥哥一大堆,六年級的情書滿天飛。」家住莆田市涵江區陽光家園的程女士告訴筆者,讀三年級的兒子回家掛在嘴邊的一些童謠,內容多是「灰色調」的,但孩子總是說得聲情並茂、十分投入。

在機關工作的吳女士說,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買的硬皮本上經常印著「有錢人終成眷屬」、 「度日如年,情何以堪」等「潮人潮語」,最近女兒回家又唱一首學校裡新流行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師最兇,晚上補課到九十點鐘;回到家裡,老媽最兇,盯著作業從不放鬆……」

這些看似調侃取樂、彰顯個性,但傳遞著不良情緒的灰色童謠,會不會在不經意間汙染著校園環境,侵蝕著孩子幼小的心靈?筆者為此進行了一番深入探訪。

採訪中,莆田六中、涵江實驗小學等部分中小學的心理教師認為,孩子喜歡唱灰色童謠,其實這也是孩子宣洩不滿、排遣情緒的一種方式。的確,現在的孩子壓力不小,除了考試要爭取高分,「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還要他們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於是不少小孩子經常就把「累」和「煩」掛在嘴邊,所以那些搞怪、好玩、順口的童謠特別受生性活潑的孩子喜愛就不足為奇了。同時他們認為,灰色童謠的流行跟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有關係,在大眾文化越來越趨向娛樂化的今天,校園永遠都不是一塊與世隔絕的淨土,恰恰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眾所周知,童年的經歷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時候,讓這些帶有「亞文化」性質的灰色童謠佔據他們的心靈,也許今後就可能成為他們的人生哲學。

那麼,該如何對灰色童謠說不呢?涵江區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的李素欽認為,一味地堵和禁是行不通的。其實冷靜思考一下,正是目前優秀童謠的匱乏才為灰色童謠提供了生長空間,所以儘快創作出更多積極、有趣、幽默、精彩的陽光童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素欽告訴筆者,曾經聽一所小學的孩子們傳唱改編過的《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閒,找點時間,找個朋友,到校園轉轉。帶上球鞋,戴上護腕,套上隊服,到球場玩玩……」像這類童謠健康優美,既創新思維,又倡導健身,就值得學校和社會大力宣揚。

長期在小學從事少先隊工作的涵江實驗小學劉雪幡老師說,今天要影響這些孩子,首先要符合孩子的需求,那些說教意味過濃,缺少童趣的童謠即使很有意義,也很難在孩子中流傳開來,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讓有意義的東西變得有意思,才能叩開孩子的心扉,佔據他們的心靈。比如她所在學校學生自己創作的環保童謠,就很受孩子們歡迎。「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手丟垃圾;你拍二,我拍二,儘量少用塑膠袋兒;你拍三,我拍三,公共場所不吸菸;你拍四,我拍四,不要到處亂寫字;你拍五,我拍五,多種草木保水土;你拍六,我拍六,廢舊電池要回收;你拍七,我拍七,節約能源要牢記;你拍八,我拍八,垃圾分類靠大家;你拍九,我拍九,花兒好看不亂揪;你拍十,我拍十,環保行動要堅持。」因為朗朗上口,積極有趣,孩子們課間休息時經常會傳唱。

採訪中,筆者還欣喜地了解到,目前涵江區委文明辦和涵江區教育局聯合在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中開展優秀童謠徵集活動,鼓勵老師、家長和學生動手創作充滿童真童趣、健康向上、簡潔明快、易於傳唱的童謠,並將其中的佳作收編成書,作為德育讀本分發到各個學校,讓陽光童謠滋潤孩子的心田,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林亦霞 朱秀花

相關焦點

  • 當代童謠面臨生存尷尬 孩子們愛傳「灰色童謠」
    在北京一些兒童繪本館,外國童謠也受到青睞。約翰繪本館負責人劉老師說:「英文童謠朗朗上口,讀起來很好玩,孩子們連說帶唱確實挺喜歡的。」她認為,相比之下,國內童謠編得有點牽強,好玩好聽的太少了。  「英文童謠節奏感強,貼近生活,內容和孩子們喜歡的事物息息相關,不僅有小羊羔等各種動物,還有小卡車等交通工具,清新又可愛。」Carrio發現,在美國,這些童謠往往都是隔代傳下來的,美國家庭會早早為孩子做好準備,孩子一上汽車或回到家,爸爸媽媽會通過CD給他們播放。  但在國內,英文童謠得到重視,更與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之意有關。
  • 兒歌童謠少人問津 桂林孩子流行「灰色童謠」(圖)
    現在令人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確實太少,以至不少孩子都哼唱著流行歌曲。當流行歌曲、「灰色童謠」或調侃、或揶揄、或嘲諷、或宣洩的歌詞盛行於孩子們之中時,我們是否懷念逝去的童年,而憂心於孩子「沒有歌唱」的尷尬?究竟是現在的兒歌少了?還是兒童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日照:「童謠爺爺」為孩子撐起一片綠色天空
    時光倒退到1985年,那時的「童謠爺爺」還是一個腰板挺拔的教書匠,語文、數學、自然……身兼數職,是個難得的教學能手。課下他喜歡看孩子們嬉戲玩耍,無意中發現一群小孩拍手唱童謠:「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背到牆頭上,媳婦背到炕頭上……」孩子們玩得起勁,安鬱運卻感到震驚和不安。「這種童謠都是父母一輩教給他們的。這樣不健康的內容,孩子們竟如此感興趣。」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03《淺淺的》納粹軍官犯罪的歷史高高的鐵網呀 掛了新的絞首架拿槍的叔叔說是娃娃 帶著可笑的假髮紅色的河水呀 澆灌春天的面頰灰色的天空下 畫太陽吧溫暖媽媽的腳丫是不是我在泥土裡也會開花媽媽回來後 會把哪朵花輕輕的摘下請把我淺淺的埋在 那片開滿菊花的山坡下
  • 在「國風童謠」裡,讓孩子熱愛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以上,歌曲採用了並不複雜的旋律與和聲設計,音程跨度也並不大,最低為低音A,最高為High D,對於孩子是一個伸手可觸碰的範圍。流行音樂裡可以玩調式、玩各種離調轉調,但對於童謠,我們更傾向制式音樂,讓孩子處於他們熟悉的範式音樂當中,這是兒童音樂寫作的基礎。(「我愛唱童謠·詠經典」發起的短視頻活動)在歌詞的部分,《小小幸福花》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 童聲唱童謠 播撒真善美——廣西柳江用好童謠弘揚核心價值觀
    柳江縣壯語文學校附小校長覃勤珍告訴記者,為發揮童謠在思想品德教育和養成教育中的作用,學校成立了傳統美德研究課題組,創作、收集、改編童謠,並把優秀童謠編成舞蹈。語文課上,老師教孩子們創作童謠;音樂課上,老師教孩子們編、唱、跳童謠;「蓋門樓」「編花籃」等遊戲童謠引進了體育課。「舊書套,別丟掉,書兒喜歡這外套。不華麗,不炫耀,保護書本少不了。你勤儉,我節約,祖國資源保護好。」
  • 郵票上的童謠 | 獻給孩子的藝術詩畫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童謠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儘管這一美學功能是樸素的,卻相當重要。如今,童謠依然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作用。將童謠放到郵票上去表現,其實損失掉不少東西:比如音調、節奏,還有連貫的動作。立體的形式平面化了。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歌謠,為何會令人恐懼?
    《小白船》童謠因思念故人故國,所以平緩含蓄,空靈哀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歐童謠。 西歐童謠常常用歡快的節奏唱出黑暗恐怖的內容,即使內容正常,也令人感到不安,這是為什麼呢?
  • 「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
    巴山雨  目前在寧波小學生中很流行根據唐詩宋詞或流行歌曲「改編」的「另類童謠」,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各個方面,對此現象,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據21日《寧波日報》報導)  「另類童謠」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流行,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 記憶:那些年,伴隨膠東農村孩子一起長大的「童謠」
    本文仍是棲霞農民作家北芳講述的系列故事,這次的主題是「童謠」,以下是正文——我 的童年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膠東農村度過,沒有電視電腦手機,沒有印著圖畫兒歌的書籍,就是聽見廣播的聲音。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日子是拮据的,但小孩們的精神生活一點不單調,除了五花八門的各種遊戲外,編唱童謠順口溜是孩子們不自覺的一種口語創作。
  • 童謠--武義新聞網
    □徐鬥齋  童謠包括古今,內分嬰兒童謠,幼兒童謠,童年童謠,遊戲童謠,特殊童謠和近代童謠六部份。歌詞中有加點的字,是因難寫出土話讀的字,只有用土話去讀,否則不押韻。此後小孩喜歡唱此歌)   殺豬也有殺豬經 殺豬老司來敲門   爺爺去開門 婆婆點了燈   白刀進 紅刀出 三張利市三束香   送儂黑豬上天堂   5.天亮光   鋸 鋸 鋸(公雞啼聲)天亮光 嬤嬤起來燒麵湯   爺爺起來挑水忙 姐姐起來進花房    哥哥起來上書堂 小活鬼起來混腳帳(搗亂意思
  • 新生代父親:有人給娃做機器人,有人給娃創作童謠……
    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參與的越來越多,正逐漸革新著傳統「母嬰時代」的概念。父親節,我們採訪了三位新生代父親。他們中有為了給孩子更好的詩性教育、開始創作童謠的父親梁俊,有為了培養孩子的極客精神、開發科學實驗和機器人的父親陳小昆,有為了更智能地看護孩子、開發AI寶寶看護機的父親陳輝。他們正用自己的父愛實踐重新定義著新生代父親。
  • 開團| 毛毛蟲點讀筆,Sing Along歡唱童謠系列,可唱、可讀、可攜帶...
    >可以彈奏一些簡單的音樂, 樂樂特別喜歡呢。 我問了樂樂為什麼喜歡這隻點讀筆, 樂樂說:我喜歡這只可愛的毛毛蟲。如此豐富的內容,旨在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這套書如何做到培養英語閱讀興趣? 1. 童謠繪本:歡快旋律培養孩子英語好感度。 精選6首經典的鵝媽媽童謠,在保留童謠基本旋律的基礎上重新編曲,融入節奏感更強的配樂和音效,更能抓住孩子的耳朵。
  • 原來童謠不單純
    我想要那個孩子那個孩子難以交涉價格我想要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難以交涉價格商量一下吧好的就那樣吧「花一匁」的玩法是:兩隊的小朋友,互相指出想要對方隊列中的哪個人,然後兩邊被挑出來的人用猜拳的方式決定勝負,輸的一方要加入對方陣營
  • 【關注】「恐怖童謠」,藏在課外讀物裡的「大灰狼」
    ……近日,有媒體報導,武漢的童先生在今年剛上小學的孩子的讀物中發現了這些恐怖的內容。不久前,媒體曝光了從境外網站流入的「邪典視頻」,孩子們熟悉的卡通形象在視頻中演繹起血腥暴力色情的情節,無形中必然會戕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 《小白船》之外,到底還有多少「細思極恐」的奇怪童謠啊啊啊啊!
    而我們現在熟知的《兩隻老虎》的歌詞,經過重新填詞後從重慶走向全國:重慶兵營裡的士兵都喜歡唱《兩隻老虎》,因為蔣經國欣賞這歌詞。1948年出版的《蔣經國論》中就寫道:1942年的一個歡迎會,最後的節目是臺上臺下齊唱「兩隻老虎」的兒歌 。為啥蔣經國這麼偏愛一首童謠?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人生最寶貴的,是童年時代的純潔真誠、活潑天真。」
  • 「隱秘」的兒歌火了:從小唱到大的童謠,背後故事細思極恐
    之後,《小白船》的音樂一響起,都暗示著兇殺的到來,嚇得網友直呼:這哪是童謠,簡直是陰樂!連伊能靜也在微博上喊話自己老公秦昊(張東升的扮演者):以後不準在晚上給孩子唱這首歌!其實,在《小白船》的誕生背後,還真的隱藏著一段憂傷的故事。這首聽著像「陰樂」般的童謠,最初真的就是一首安魂曲。
  • 從小唱到大的童謠,背後都是不能細想的故事
    第一集,嚴良、普普、朱朝陽三人唱到「船上有棵桂花樹」時,張東升把嶽父嶽母推下了山;第三集,朱晶晶從閣樓上摔落之前,少年宮合唱班正在排練這首歌;第六集更加瘮人,伴隨著「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向西天」的歌詞,前一幕裡,三個孩子還幻想著在大海和天際間漂流,後一幕,張東升妻子的屍首居然漂到了岸邊。
  • 這些被逐漸遺忘的老長沙童謠,與《月亮粑粑》一樣有趣
    這無形間增加了一首童謠最終版本的不確定性。 童謠童趣,邊遊戲,邊歌唱 收集到童謠後,蔡穎強想著怎麼直白地把這些童謠畫出來,更好地被當代人接受。「我認為畫小品人物,它需要筆簡易足,不匠氣」,蔡穎強說。俗話說,畫人容易畫神難。怎樣把童謠中的孩子畫得妙趣橫生,一直是蔡穎強創作童謠繪本的難題。
  • 童謠:兩首小蜜蜂童謠
    >童謠:兩首小蜜蜂童謠2014-10-23 09:43:2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