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謠以厚德。30餘年伏案疾書,220餘首童謠潤心。焚膏繼晷,樹人承賢,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時光流轉,角色轉換,他用璀璨童心搭建了一道彩虹,沉澱的是一個老者深久的願望。
獲獎證書
在日照,提起「童謠爺爺」安鬱運沒有不拍手稱讚的,耄耋之年,身患癌症,卻一直致力於為未成年人創作「綠色童謠」。30多年間,創作220餘首童謠,用愛心和執著點亮孩子們的心燈,為孩子撐起一片綠色天空。
安鬱運和他的藏書
7月18日,記者有幸見到了傳說中的「童謠爺爺」,近距離的感受了這位老者的魅力。鶴髮童顏,精神矍鑠,一席白衣白褲,透著一種仙風道骨的剛毅。
走進老人的書房,乾淨明快,透著濃濃的書香。書架上整齊擺滿了各種類型的書,老人說書都是自己分門別類理順好的,雖然工程量大,但是自己做的放心、用起來也方便尋找。「其實自律就是自由。」老人語重心長的說。一張書桌上簡單的幾件物品,幾支筆,一打稿紙,還有讀書時用的放大鏡。
提起創作的初衷,老人的思緒跌進了往昔。時光倒退到1985年,那時的「童謠爺爺」還是一個腰板挺拔的教書匠,語文、數學、自然……身兼數職,是個難得的教學能手。
課下他喜歡看孩子們嬉戲玩耍,無意中發現一群小孩拍手唱童謠:「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背到牆頭上,媳婦背到炕頭上……」孩子們玩得起勁,安鬱運卻感到震驚和不安。「這種童謠都是父母一輩教給他們的。這樣不健康的內容,孩子們竟如此感興趣。」
放大鏡是童謠爺爺看書讀報的好夥伴
經過和孩子們的深入交流,他了解到,孩子們之所以喜歡這首童謠,是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容易記。童謠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孩子是張白紙,可印正反內容。你要他怎麼發展,就給他相應的影響。」安鬱運說,陪伴孩子成長的童謠應該適合他們。責任感的驅使讓他當場決定,要為孩子們創作新的童謠,不能讓不健康的童謠代代傳唱下去。
他開始搜集素材,觀察孩子們的言行,分析孩子的心理,構思謀篇設計……利用傳統形式,結合童謠的傳唱節奏,將《花喜鵲》進行改版,重新「嫁接」,創作出了《孝敬娘》:「花喜鵲,尾巴長,娶個媳婦孝敬娘。穿新衣,住新房,娘也睡上夢思床……」
他把寫好的童謠油印出來,自己一遍遍的推敲,覺得滿意後,課下教孩子們唱新的童謠。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花喜鵲》就被《孝敬娘》所取代。有的孩子回家後把新的童謠教給父母,啟發了不少家長,讓他們更好的孝老敬老人。「家長教育孩子,孩子也可以帶動影響家長,成為連環教育,這樣更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從那以後,安鬱運看到了童謠的魅力,也懂得這項工作的意義。
童謠《救青蛙》就是根據班裡孩子父母開飯店,以青蛙為食材,兄弟倆偷著救青蛙的故事改編的。「媽納悶 爸窩火 我倆偷笑心哆嗦」。他把孩子們救青蛙又怕被家長發現的矛盾心理,描繪得惟妙惟肖,每一個讀過這首童謠的人都能體會出那種既開心又心跳哆嗦的感覺。
作品獲獎無數
創作的大門一旦被打開,很多生活細節都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傳統美德故事、日常事情、國家政策等都成為了他創作的源頭。於是,《戒菸》、《剪窗花》、《盤光光》……這些童謠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充滿時代氣息、貼近生活、易於傳唱,深受兒童和家長喜愛。
弓腰扛背,老驥伏櫪,漫長的歲月裡,不管是在職,還是退休,從未間歇過。安鬱運也從童謠叔叔成為了「童謠爺爺」。
他用孩子的心理揣摩,用孩子的語言表述,沉浸於孩子的世界裡,只要孩子喜歡就是他最大的喜悅。在老人家裡,到處都有筆和紙,老人表示年紀大了,記性不好,發現靈感就要隨時記錄,「靈感轉瞬即逝,太珍貴了。有時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作品,或許就是孩子的心願。」這種意識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就連生病期間都不曾落下。
老人正在讀最新的作品
1996年,安鬱運老人患上了胃癌。兒女們不想讓他繼續寫童謠,想讓他安心靜養。把他的筆和紙收藏了,並「警告」他:再不靜心養病,俺都不陪你了。老人違心地點點頭,但是他怕夢想落空,怕辜負孩子們的信任。夜間,安鬱運翻來覆去睡不著。老伴知道他又想起了什麼,習慣地為他開燈,找來紙和筆。伉儷情深,因為許家蘭知道,如果他不把內容記下來,是一晚上都睡不著的。
或許是童謠淨化人心的魔力,或許是老人執著創作的精神,出乎家人的意料,老人的病情漸漸好轉,精神頭也越來越足了。安鬱運說,是老天給他圓夢的時間,在淨化孩子心靈的同時也淨化了自己的思想,讓他保持孩子般純真、良好的心態。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他就是喜歡這個,有時候像個孩子一樣,寫開頭了吃飯都忘了。」安鬱運老人的老伴許家蘭說。每次作品完工,許家蘭都是第一個聽眾。夕陽最美,晚照情濃,老伴是最能體會到安鬱運心情的人。現在安鬱運老人每天五點起床,在公園裡打一個小時的太極拳,清清大腦,回來給老伴許家蘭捏捏腿,疏鬆疏鬆筋骨,然後就開始伏案構思。
安鬱運的童謠內容寬泛,形式新穎,特別有生活場景不僅激發了孩子的愛國情感,還增強了他們的自律意識。讀了童謠《戒菸》《勸戒菸》,被調查的小菸民中,100%的改邪歸正。《包水餃》《陪太奶聊天》等孝敬童謠,使孩子懂得孝敬是美德、是義務。部分教師反映,學生作業中出現了不少童謠的內容。童謠增添了孩子生活情趣,潤育著童心。他的不少作品曾在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優秀童謠評選中獲獎,連續三次受到表彰。很多作品被整理編輯成書,《童謠伴我長》以「德潤港城 善行日照」為中心,包含「愛、誠、孝、仁」四個主題,共分文明之美、孝徳之親、誠德之信、公德之愛、儉以養德、運動保健、童心童趣、科技啟迪八個部分,以生動的語言、兒童的思維方式,讓「四德」教育融入生活,成為培養兒童良好道德品質、陶冶兒童情操的有效載體。
41年的從教經歷,除了善於鑽研教育教學,安鬱運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況。他發現,一些學生學習成績差,家長干著急,經常不問青紅皂白就打罵孩子,而忽視了與孩子心理的溝通交流。安鬱運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識字、算數更重要,所以著手研究小學年齡段的兒童心理。
靈感來臨及時記錄
面對這一問題,他反覆思考,在1987年創立家教諮詢站。目前為止,他已堅持義務服務29個年頭。諮詢服務中,他將記錄的問題和有價值的信息歸類整理,分別對待。個別問題個別解決,共性問題上大課解決,還有的則寫成文章在報刊上大面指導。諮詢者稱安鬱運為老師,他卻謙遜的稱諮詢者為老師。他說,諮詢者帶著問題來,是學生,同時帶來了經驗,就是老師。
諮詢的家長越來越多,安鬱運將一個站點改為多個站點,排好時間表,自己騎自行車來回跑。有一次報告會讓他感觸很深,大雨滂沱,家長都按時到場,活像小學生等老師上課,報告結束了,家長們還久久不肯離去,有著提不完的問題。回家的路上,雨越下越大。安鬱運摔倒了,車也壞了,碰折了兩個腳趾。但他叮囑家人,不準外傳。
有些家長領孩子來諮詢,一接觸,孩子就「粘」住了。安鬱運習慣當場解決問題。一時處理不了的「問題孩子」,他會留在自己家中吃住觀察,直到弄明原因。有個姓丁的孩子,讀初一掉隊了,開始逃學,家長無計可施。孩子留給了安鬱運。觀察發現,這個孩子是數學知識鏈斷扣了。只一周時間,安鬱運幫他把鏈扣銜接了。後來上了大學。他用心血澆灌了一批又一批的「問題孩子」。他家成了小區客人最多、電話最多、信件最多的三多家庭。
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他諮詢只是近距離、面對面的輔導,有局限性。為了能讓更多家長了解科學家教的好處,安鬱運將幾十年研究的成果和諮詢者那裡吸取的營養,撰寫成家教指導文章,多次發表在《山東教育》等刊物上。文章都滲透著淺顯的心理學原理,告訴家長,怎樣對待兒童的從眾心理、逆反心理、完形心理、向善心理,怎樣發揮蕩鞦韆效應、摘桃子效應、撬撬板效應;安鬱運的文章沒有大道理,與家長之間「0」距離,家長遇到教子難題都願意從他的文章中找答案。
人生有限,大愛無限。從創作第一首童謠到現在,時間溜過了31個年頭。歲月伴著新作品出籠,他欣慰,新作品佔領育人陣地,他快樂。時光流轉,角色轉換,不變的是童謠爺爺為孩子創作的夢想。「我這一輩子也沒什麼大成就,就想把關愛未成年人這件事進行到底,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童謠爺爺」安鬱運說。
日照好人道德玉扣
心血凝聚業績,奉獻感動社會。1997年,他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家教理論工作者,受到省婦聯、省教委聯合表彰;2007年被授予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獎,受到省關工委、省委組織部等五部委聯合表彰。在2012年「山東好人———每周之星」評選活動中,他入選「山東好人榜」。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7部委聯合表彰。同年,被評為日照好人提名獎。
入選山東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