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首席專家:讓中國高鐵跑出「中國速度」

2020-11-23 中華網財經

中車首席專家:讓中國高鐵跑出「中國速度」

人物介紹:

鄧海,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鐵技術平臺首席專家。1973年出生,1997年7月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學士學位。公司副總審、教授級高工,2016年被評為中車首席專家。現任職於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總體研發部。曾獲得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火車頭獎章,連續三年獲得公司特等勞動模範稱號,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中車、長春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生於巴蜀,求學於長春,畢業後留在了北方這座春城。長客路1001號,這塊懸貼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簡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門前的路牌,鄧海與他的同事們再熟悉不過了,多少個寒來暑往,他與同事們以廠為家,為了動車,為了高鐵,不知不覺在這裡形成了一股子特別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學習的積極向上的高鐵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以優異成績贏好評

作為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的高鐵技術平臺負責人,鄧海承擔過CRH380BL動車組項目車型主管、CRH380CL動車組項目設計經理,現任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設計經理。多年來,工作崗位上嚴謹求實,勤奮刻苦,始終如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鄧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豐富自己的政治頭腦,牢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衡量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力求率先垂範,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模範帶頭作用,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贏得了廣大幹部職工的普遍好評。

潛心鑽研提升技能解難題

作為高鐵技術平臺負責人,在主管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H380BL項目期間,鄧海解決了大量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難題,保證了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H380BL項目的順利完成。並帶領攻關團隊完成了CRH380B系列動車組車體模態及VIP座椅抖動問題的攻關,得到用戶認可。其編制的動車組重量控制管理規範,總結了CRH380B系列動車組整車稱重、落車等過程的經驗教訓。對後續動車組的平面布置與重量控制具有指導意義。在新一代動車組CRH380CL項目中新車頭設計方面技術能力突出,成功實現了高速動車組低阻力低噪音的流線型車頭的研製。其主持的中國標準化動車組研製項目,結合了本公司CRH380B系列、CRH5、CRH3A技術經驗、技術優點,成功實現了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

負責研發設計平臺實現新模擬協同設計

鄧海的團隊平均年齡37.8歲,他負責高速動車組研發設計平臺建設:綜合ALSTOM、SIEMENS等公司先進的設計管理模式,按照區域化、模塊化的設計思路,從系統原理、結構裝配兩個視角,利用Pro/Intralink設計平臺,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成功實現了長客-唐車兩地的300km/h動車組鋁合金車體三維再創新模擬協同設計工作。

主持新一代CRH380BL項目高速動車組研製

在380BL項目中, 鄧海主管頭車和一等車的車型設計及生產服務工作,負責方案制定、系統與系統間的接口關係及圖紙審核工作。在CRH3動車組平臺基礎上,優化了頭車的平面布置,增加了VIP服務區和專用衛生間,並改進了觀光區,同時優化上述區域的隔音減振措施,滿足了對重要旅客的服務需求。制訂了車下設備艙裙板、底板、注水口、排汙口、車頂導流罩等多處在CRH3型動車組運用的過程中所暴露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作為鋁合金車體系統負責人,負責車體與其他系統的接口關係、採購技術條件、提前採購清單及圖紙審核等工作。針對CRH3動車組車體結構存在FE端、門口局部應力超標的遺留問題,制定了多種優化方案,通過逐一計算確定了最終方案, 優化後的車體經計算和試驗表明,各項指標均滿足強度設計要求, 還解決了裙板支架開裂等問題。在服務過程中,解決了車體門口超差、車體公差不合理等問題, 尤其是整車落車過程中,解決了轉向架軸箱簧超差的問題,並結合公司的工藝、生產情況, 制訂了新的落車標準, 保證了新一代高速動車組380BL項目的順利完成。

主持新一代CRH380CL項目高速動車組研製

鄧海擔任項目設計經理, 牽頭開展新一代CRH380CL高速動車組的總體方案設計和工程設計及生產服務工作。此項目在380BL項目基礎上採用了日立牽引系統,根據新頭型變化,對頭車的內部布局、設備布置進行優化等工作,實現了細長比更大的流線型鋁合金車頭、新型的牽引系統、新型的列車制動系統及全新的列車網絡系統等的研製。完成了系統集成創新、高速動車組氣動性能研究及車體氣動外形創新、網絡控制系統創新、整車進行能量管理、高速動車組運用和維護技術提升等主要技術工作。

帶領團隊完成多項創新

鄧海帶領團隊不斷鑽研,在系統集成、高速動車組氣動性能研究及車體氣動外形、網絡控制系統和動車組節能環保技術等多方面進行多項創新。在系統集成上,CRH380CL型高速動車組以CRH380BL動車組為平臺,制定網絡控制系統與各子系統接口協議,自主開發網絡系統控制邏輯,使列車各子系統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了列車網絡控制系統與各子系統的系統集成;在高速動車組氣動性能研究及車體氣動外形上,CRH380CL 頭型外形設計增大長細比,優化頭型斷面梯度,減小頭型過渡區域曲率,截面積變化率更趨線性,合理匹配鼻錐曲面,消除表面凸起,符合空氣空力學設計原理,氣動特性好,是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重要標誌。結合風擋優化減阻、裙板優化減阻、空調導流罩優化減阻以及車底優化減阻等優化方案,試驗證明車頭與CRH380BL型動車組車頭相比降低空氣阻力9%,尾車升力減小10%氣動噪聲降低1.2dB(A);在網絡控制系統上,鄧海與同事們自主開發列車控制邏輯,CRH380CL型動車組是該公司自主設計列車控制邏輯、功能規範及各系統間接口關係,解決了大功率牽引系統及新的網絡控制系 統的匹配關係,突破了全新的牽引系統與網絡控制系統的系統集成問題。制動系統獨立成網、顯示維護信息完善、自檢功能全、具有變量自由追蹤及數據無線傳輸功能,縮短了故障診斷和維護時間,提高了動車組的可用性;在動車組節能環保技術上,通過優化車體結構,採用輕質環保的內裝材料。節省耗能、減少啟動和剎車的慣性,減少磨損, 延長車輛和線路的壽命;整車進行能量管理,牽引變流器、牽引變壓器和牽引電機風扇採用高低速控制,當列車速度未達到限制速度,冷卻設備溫度不超過特定限值時,冷卻風扇採用低速控制,從而節省部分能耗;在高速動車組運用和維護技術提升,通過對現有動車組現有運用情況的跟蹤,CRH380CL動車組對運用和維護中出現的裙板底板鎖鬆動、受電弓檢測與監控、遠程數據傳輸、司機顯示屏、空調系統控制、集便器等問題進行了攻關解決,進行了技術提升。

主持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

鄧海主持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 2014年3月~12月間,連續加班加點1323小時,確保了項目的設計方案、設計圖紙、技術條件等設計文檔均按期歸檔。該動車組在技術上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各界的高度評價。

作為中車集團首席專家,鄧海對自己嚴格要求,實事求是,真抓實幹,在群眾中有較高的威信。認真學習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在實現自我進步的同時還不斷培訓年輕力量。不完全統計,鄧海已至少培養了20餘名徒弟,尹華、王建國等多名徒弟已經獨立開始承擔設計經理、結構主管等工作。鄧海與他的團隊,還有他培養的更多年輕人仍在積極努力研發,不斷進取,引領著中國高鐵安全跑出新速度!

相關焦點

  • 時速400公裡等級「永磁高鐵」電機發布,助力中國高鐵新速度
    中國高鐵,再次跑出「新速度」。9月下旬,中國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向世界發布了時速400公裡的高速動車組用TQ-800永磁同步牽引電機。 這標誌著我國高鐵動力首次搭建起時速400公裡速度等級的永磁牽引電機產品技術平臺,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為我國軌道交通牽引傳動技術升級換代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也是中國高鐵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 「齒輪」轉動中國高鐵
    ,從無到有,再到今天的「世界速度」,儼然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金名片」,它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呼嘯而來,改變著中國,同時也震撼著世界。   然而,中國高端裝備崛起的背後,也面臨著核心關鍵部件落後的掣肘。齒輪傳動系統是高鐵能量轉換與傳遞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鐵列車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高鐵列車跑出「世界速度」的關鍵所在。   有這樣一支項目團隊,通過自主技術創新,為高鐵跑出「世界速度」真正保駕護航——他們就是由王文虎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的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國製造2025調研行:中國磁懸浮因何吸引多國考察?
    比如,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就孕育了我國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快線,吸引多國前來考察。最近,記者來到湖南株洲,對這張中國製造的「閃亮名片」一探究竟。  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試驗車間裡,記者看到一輛磁懸浮試驗列車正平穩駛出。這是我國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快線。從外形上看,它和我們常見的地鐵、高鐵沒有太大差別,但沒有普通輪軌的轟隆聲。
  • 永磁電機 中國中車將為之創新傾盡洪荒之力
    再也無需置疑了,作為中國製造的「名片」,中國中車名副其實。把當前最好的磁體——釹鐵硼廣泛應用於電機,當然是王者之道,中車定將傾盡洪荒之力。為對現有盾構機動力輸出進行升級換代,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動力輸出系統升級版2.0,研製出性能更加優異、更加可靠的「中國製造動力系統」,在盾構機動力設計及研製上,中車株洲電機採取跨界思維,跨越了通用的三相異步電機技術,藉助於本公司在永磁技術領域所積累的專業技術和成功經驗,直接為盾構機動力轉型升級「永磁化」發起強勢衝擊。通過整個項目團隊的攻堅克難,盾構機永磁電機系統成功下線並投入實際運行。
  • 打造與高鐵齊名的國家名片 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獲突破
    北京時間4月28日,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在長沙磁浮快線跑出了160公裡的時速,完成最高設計速度的達速測試。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發文稱,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磁浮技術在中速領域的攻關取得重大成功。我國是全球第四個掌握中低速磁懸浮技術的國家,2018年6月中國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車下線。(新華網)在達速測試成功後,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磁浮研究所所長佟來生向外界表示,磁浮2.0版列車按照商業運營標準生產製造,並在商業運營線上進行試驗驗證,其最高運行速度已達到設計水平,車輛運行各項指標均符合規範要求,我國中速磁浮交通系統已具備工程化應用條件。
  • 中國引進美國真空「超級高鐵」引爭議
    同時,雙方將共同推進建設一個500—1000畝的超級高鐵產業配套園區。被稱為「高鐵大國」的中國,為何要引進美國超級高鐵,中國人造不出超級高鐵嗎?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國際國內熱議。超級高鐵會不會是下一個「巴鐵」騙局?這是網友問得最多的一句話。
  • 中國版「超級高鐵」試驗時速有望達到1500公裡(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世界最快「磁懸浮+真空管」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  中國版「超級高鐵」試驗時速有望達到1500公裡  本報記者 矯 陽  「中國版超級高鐵將採用『高溫超導磁懸浮+真空管』
  • 新中國經濟70年·中國製造|親歷者王夢恕:坐中國高鐵感受中國速度
    伴隨著科技創新,中國製造已經不是低端製造的代名詞,而是加速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視覺中國)坐中國高鐵感受中國速度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
  • 中國未來雙層高鐵動車組長這樣!
    2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研製的中國未來雙層高鐵動車組概念模型被媒體披露,引發關注。雙層高速動車組目前在世界上的研發情況如何?什麼技術最經濟安全?「就速度來說,只要解決了低重心和大容量等設計技術問題,單層速度跑時速350公裡,雙層動車速度也應該沒問題。」張衛華說。列車高速行駛,車體如果加高荷載加重,高速轉彎時會因離心力作用導致失穩,這也是雙層高速動車組研製最關鍵的。
  • 中車株電永磁動力實現「海陸空」全覆蓋
    中車株電負責人高興地說,公司永磁產品相繼在高鐵及城軌交通、新能源汽車、陸上及海上風電、多功能支持船(AHTU)等遠洋船隻、軍工等細分產業領域延伸,表明其永磁動力牽引技術研發及生產製造實力得到鞏固和加強。
  • ——記「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運行滿月
    目前,裝備中車株洲電機高端牽引動力的「復興號」安全平穩順利運行度過了「滿月」,以卓越的性能再次標記了中國高鐵的新高度,正書寫著中國高鐵史冊新的輝煌篇章。原來,由「復興號」擔當的列車當天在京滬高鐵進行了圖定列車時速350公裡不載客試跑,為了試驗的順利開展,多趟車次給「復興號」讓道導致晚點,有網友表示「今天的晚點是為了明天的高速,值了!」
  • 又一中國新科技名片出爐?速度是高鐵2倍,北京到上海像日常上班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生物莫過於在藍天中翱翔的遊隼,他們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350㎞,但是你知道嗎?中國研發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的速度紀錄已經接近這一數值的2倍。事實上600千米/h並非神話,去年5月600公裡/h的高速磁浮樣車已在青島出廠,株洲後續也研製成功了,這標誌著中國磁懸浮列車事業的重大突破和進步。目前按照中國國家鐵路公司的藍圖,將在2025年把高鐵的速度提高到每小時400km,並且在那時將會有超過7萬公裡的高鐵軌道遍布全國。
  • 600公裡時速的磁懸浮列車試跑,中國高鐵再上一步
    目前,中國高鐵時速已經實現350公裡/小時,而普通動車組也達到了200公裡/小時,這大大減少了人們出行時間,在全世界都已經數一數二了。而我們並沒有就此停歇,想想600公裡,相當於現在高鐵的2倍,原本夕發朝至就已經讓世人驚嘆,現在看來,未來向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3、4個小時就可以到了,絕對媲美航空速度。
  • 中國繼高鐵後,事情有新進展,超級高鐵或將成第四張國家經濟名片
    為此,中國希望在到2023年擁有7萬公裡的此類軌道,使現有基礎設施幾乎翻番,並將高鐵時速提高到約400公裡,該藍圖願景的一部分是磁懸浮列車線路,該線路可以每小時600公裡的速度運營,以彌合城市地面運輸與商業航空之間的差距,其中一點就是這類線路與常規高鐵不同,它們漂浮在軌道上以完全消除車輪摩擦,並由強大的電磁場推動。
  • 朗進科技:公司是中國中車軌道車輛空調系統主要供應商之一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1日訊,有投資者向朗進科技(300594)提問, 董秘好,請問貴公司的產品除了應用於地鐵車輛之外,還應用於高鐵動車上面嗎?公司產品是中國中車(601766)的供應商嗎?
  • 中國高鐵重回「350」時代 當年降速是因動車事故嗎
    7月27日8點38分,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駛出北京南站,在京滬高鐵開展時速350公裡的體驗運營。  有300多人參加了此次體驗運營,包括國家有關部委、企業、多方面的專家、列車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媒體記者等。
  • CCTV《超級實驗室》| 西南交大:勾畫中國軌道...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張衛華:「實際上車在跑的過程當中,在這麼高速下,它受到很多外部的激擾,比如說軌道它不可能是平的,還有自然的,來自於自然的,比如說風啊,會車啊等等。它都會有這樣一個擾動。在這些擾動之下,它還要跑的很平穩,這就是有難度了。這是創記錄的,因為有人在日本去試過,沒成功,在歐洲不成功,只有在中國才能有這麼好的這樣一個平穩的一個運行品質,這個品質就來自於這個實驗。」
  • 懸索橋也能跑高鐵?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設計千米跨度懸索橋跑高鐵,體現了中國橋梁設計師的膽識。」在江蘇省鎮江市有這樣一座千米跨度懸索橋Ta實現了全長6.409公裡懸索橋一跨越江Ta解決了懸索橋容易晃動的難題Ta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一起來了解——11月30日,由中鐵大橋院集團設計、中鐵大橋局集團承建的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五峰山長江大橋順利結束連(雲港)鎮(江)高鐵聯調聯試任務,開始進入年底前的通車準備。
  • 高鐵與懸浮近十年的爭論路上,他堅持求實,創造「中國速度」
    機車車輛專家沈志雲院士在報告會中反覆強調現實情況,「每小時300到400千米的速度空間只有輪軌是適合的,磁浮成本要高一倍,運量低一倍,將來票價要高一倍以上」。2002年的最後一天試運營後,上海有了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磁浮鐵路,主張京滬鐵路要用磁浮的「磁浮派」的呼聲很強烈。
  • 中國高鐵輻射大「坐高鐵=照X光」?專家:無稽之談
    據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7月11日消息,近幾天,又有人在網上發有關中國高鐵輻射的文章,題目為《高鐵確實輻射嚴重,未婚女性少坐》。「其實早在2013年和2014年,網上就有一篇《當心!高鐵的危害,未成年人少坐》,看其內容,除標題稍有點改動外,內容幾乎一樣。」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中車專家蔣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