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生動物有害健康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測出的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因此,一些動物特別是一些野生動物體內的有害病毒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據報載,杭州市民錢某生喝蛇血「進補」,不想「補」出了鞭節舌蟲病,住院3個多月,花費2.7萬元,體重驟減15公斤;1998年,哈爾濱市有10多人吃蝗蟲、甲殼蟲引起過敏反應,經搶救才脫險;我國西北某地曾因吃旱獺,導致鼠疫,幸被及時控制。

    記者身邊也有一些喜歡吃蛇肉的,在吃蛇肉前他們中有人喜歡用蛇膽浸酒或用酒與蛇血混著喝,更有甚者還生吞蛇膽,生喝蛇血。他們覺得這樣吃喝有清肝明目、解毒活血的功效。 然而,這樣吃蛇,也會吃出病來。記者就此事諮詢了一位長期從事中醫研究的專家,據他介紹,鮮蛇膽含有促進消化的成分,也具有某些解毒功能,但同時也含有有毒物質和寄生蟲,盲目吞服鮮蛇膽,非常容易損傷人體內部器官,還會導致肝、腎功能衰竭。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華育平說,靈長類動物、齧齡類動物、兔形目動物、有蹄類動物、鳥類等多種類野生動物與人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如:狂犬病、結核、B病毒、鼠疫、炭疽,身上將出現膿皰、水腫和癰,病毒還會侵入人的肺或腸胃。B病毒研究專家田克恭副研究員說,我國主要猴類--獼猴(二類保護動物)有10%-60%的攜帶B病毒。這樣的獼猴見人撓上一下,甚至吐上一口,都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腦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人一旦染上,必死無疑。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普宣傳處處長趙勝利說,人們食用的野生動物,大多生存環境不明,來源不明,衛生檢疫部門又難以進行有效監控,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就在對野生動物的獵捕、運輸、飼養、宰殺、貯存、加工和食用過程中擴散、傳播。由於病體罕見,人吃野生動物染病後,要麼診斷不清,要麼難以治療,甚至稀裡糊塗丟了命。中科院院士、腫瘤和愛滋病毒研究專家曾毅教授介紹說,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毒最早來自非洲的靈長類動物(猴、猿等)。許多動物攜帶的病毒、寄生蟲寄生在動物的肌肉、血液、內臟裡,煎、炒、烹、炸、煮根本奈何它不得。

    時下,在一些地方,野味成了飯店、酒樓招攬食客的招牌。蛇、鹿、熊、魚、兔子已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就連蠍子、螞蚱,也難逃煎、炒、烹、炸的厄運。殊不知,盲目的享受,片面的高消費和不恰當的飲食文化,帶給人們的卻不只是口福。

相關焦點

  • 禁止或杜絕吃野生動物尤其是對人類生存有害的動物
    吃遍天下人所能吃的,甚至去吃天下人所不能吃的。更有甚者,竟然在吃人類所不能吃的動物時希望國家能出臺關於禁止吃野生動物的禁令,倡議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抵制吃野生動物。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而寄生則是指寄生生物對寄主有害,比如蛔蟲就是一種對自己有利,對寄主有害的寄生蟲,鐵線蟲寄生在螳螂體內,也是一種對自己有利,但對螳螂有致命危害。因此,寄生蟲並不是全部都對寄主有威脅,只是那些只從寄主體內獲取營養以及對寄主有機械性損傷的寄生蟲才是有害的。
  • 亂吃野生動物對人體可能存在危害 患病查不出病因
    海口晚報網6月24日訊  「海龜等野生動物體內攜帶有大量目前還不被我們知曉的病菌、寄生蟲等,亂吃對人體可能存在危害。不少人吃後患病到醫院根本查不出病因,也無對症治療的藥物。為了自己的健康,不能亂吃海龜等野生動物」。
  • 64種禁食野生動物公布!「黃鱔、知了猴」還能吃嗎?答案來了
    野味口味獨特,新鮮刺激,一些人甚至吃野味上了癮,巨大的經濟利益帶動了捕捉、售賣、食用一整條產業鏈。2019年末,新冠病毒的蔓延讓人們重新意識到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野外動物生存環境惡劣,食物來源多種多樣,身上攜帶細菌病毒。
  • 蝙蝠不能吃,野生動物不能吃,那海鮮算野生動物嗎?能吃嗎?
    仍在延續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帶病毒的蝙蝠是不能吃的,病毒的宿主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也是不能吃的,很多人都在呼籲立法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也有很多人在疑惑:如果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麼大海、河流裡的魚、蝦、蟹、貝是不是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 美食好消息:甲魚、牛蛙可繼續吃,不屬於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
    一、深圳擬禁止食用甲魚為預防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保護國民健康,2月24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 野生動物進城:吃肥宅快樂餐的烏鴉,也有膽固醇問題嗎?
    「肥猴快樂餐」不利健康 但城市畢竟與野外不同,野生動物要適應城市生活,必須在其生態上進行一系列改變,這些改變基於兩個方面:其一,要適應與原本的棲息地不同的城市地理環境,比如城裡有人工建築和水泥地而野外沒有;其二,要適應城市中的人類活動,許多棲息在城市中的野生動物的行為節律會發生明顯改變,目的大多是為了錯開人類活動頻繁的時間段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後 哪些動物能吃哪些不能吃?
    2月24日,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第二條明確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哪些動物不能吃?雲南省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為及時貫徹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結合雲南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吃生肉最主要的危險是寄生蟲,有可能患上寄生蟲病,危害身體健康。為了安全起見,人們通常會烹飪後再吃。而自然界的食肉類野生動物,沒有烹煮食物的能力,一直保持著吃生肉的習慣,但感覺它們吃生肉似乎很安全,難道它們真的不懼寄生蟲嗎?實際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有可能因為吃生肉被感染寄生蟲。
  • 這些陸生野生動物不能再吃,吃了就違法!(附名錄)
    24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很多人疑問,到底哪些陸生野生動物不能再吃了?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食用,人工養的也不行,但家畜家禽類除外。
  • 野生動物可遠觀,不可食焉
    「野味」是民間的說法,就是野外抓捕到的動物,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土裡鑽的,一些人抱著獵奇的心態和相信民間中流傳「野味大補」的說法。可食用野生動物不僅可能對身體有害,還涉及違法。《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於去年修訂通過,條例明確禁食所有人工繁育飼養陸生野生動物及水生野生動物。一、野生動物為什麼不能吃?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呢?
    ,食物內部原來可能存在的寄生蟲也基本上被殺滅,所以現在的人們一旦吃了生肉,就有較大的機率感染上寄生蟲,對身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 如果說胃酸是肉食野生動物阻擋寄生蟲的第一道關口,那麼這些肉食野生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越來越強大的免疫能力,則是另一個重要的「關卡」。
  • 吃野味並不滋補 不注意可能會危害健康
    吃野味真的滋補嗎?很多人都喜歡野味,一覺味道新鮮,二覺營養豐富。但是野味的好處缺乏科學依據,不僅沒有滋補功效,或許還會帶來健康傷害。吃野味也加快了瀕危野生動物的滅絕,破壞物種多樣性和威脅生態平衡野生動物不是綠色食品,野味對人體危害極大禁食野味,珍愛地球,尊重自然.是人類必須遵循的準則。
  • 還敢吃野生動物?這次根源又是它
    沒想到這一次竟然和上次一樣,傳染源又是野生動物引起的。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公布,此次疫情傳染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使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給了人類。真是令人痛心的結論,要知道我們國家一直禁止非法捕獲食用野生動物,上一次的非典疫情也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教訓。沒想到10幾年過去了,果子狸帶給我們的教訓早已被時間衝淡,人們又沉浸在野生動物做成的美味當中不能自拔了。
  • 為什麼野生動物身上的毒不會傷害自己,卻為人類帶來災難?
    2003年,果子狸把自己身上攜帶的病菌傳染給了吃它肉的人,最終演變成了一場世界性的非典疫情危機事件。亂吃野味有哪些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野味可能是疫病的傳染源。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與家養動物的完全不同,這使得很多因素讓人類不可控。比如野外的生存條件惡劣,就很容易產生新型細菌和病毒,經由動物之間互相傳播,導致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規模極大。但是它們不會因此而發病或死亡,因為一些動物得益於身體構造和免疫系統的功能特點,使病毒不會對其致命。
  • 全面禁野後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
    「鵪鶉還能吃嗎?鵪鶉蛋呢?」「牛蛙還能吃嗎?」「鹿肉呢?」……  這兩天,「哪些動物還能吃」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 「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
    當武漢疫情爆發,無數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的人陷入了被口誅筆伐的境地。一時間,動物、野生動物、寵物……這樣的關鍵詞像是也沾上了毒液一般,讓不少人退避三舍。從十幾樓上親手摔下自己的貓咪,把狗狗遺棄在馬路邊上……諸如此類,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普通寵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這些行為就像是扯開了以往的一層遮羞布,借著疫情的由頭,將憤怒、恐懼、驚慌等等不良情緒通通轉嫁到了動物身上。
  • 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在廣東吃野味的人挺多的,老年人比年輕人買得多。」真俠說。  在深圳市某房地產企業工作的李恩(化名)也曾在當地人的帶領下吃過蛇肉。採訪中,他告訴記者:「在一些農家樂裡,有不少野生動物可以吃。長沙也有很多農家樂,可以吃到蛇、甲魚等。」  有需求就有交易。
  • 水裡的常見的,能吃√ 陸生野生動物,別吃×
    &nbsp&nbsp&nbsp&nbsp水裡的常見的,能吃√ 陸生野生動物,別吃×&nbsp&nbsp&nbsp&nbsp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