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表展現抽象難懂的科學概念

2021-01-15 童閱森林

用常見現象引發孩子對科學的好奇,也許我們不是就職於中科院的家長,也沒有要求老師單獨布置作業的「硬氣」,但是,我們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給孩子星辰大海的夢想。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高中物理的高難知識點——電與磁。給5歲的孩子講什麼是電、什麼是磁,他未必仔細聽你講。可如果我們給他講一講下面的兩個小故事呢?


《電的故事》裡開篇就是以這樣的畫風講人類是怎樣發現電現象的。原來是還在穿獸皮打獵的時候,古希臘科學家泰勒斯有一次跟助手外出打獵,在休息後發現,粘了一身羽毛。後來經過試驗,發現只要摩擦就會出現這種神奇的現象……


比如《磁鐵的故事》裡開篇講了我們祖先發明的指南魚——也就是四大發明的司南簡化後的樣子。指南魚在當時名氣可不小,因為太過好用,還經阿拉伯人傳入了歐洲,是當時全球公認的出門遠行必備之良品。西方人覺得這個寶貝真不錯,可以研究一下,然後發明出了更便攜的指南針,這可不得了,直接開啟了人類的大航海時代,改變了世界格局……


其實,化學也有好玩的故事。

比如《物質的故事》中,在人類探索物質的最開始。我國古代,是有一套完備的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其實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覺得世界萬物是由土、氣、水、火構成的,即四元素說。這兩套理論在當時都是人們深信不疑的真理,於是才有了神秘的鍊金術士。他們想通過土、氣、水、火這四種基礎元素煉出黃金,從而致富奔小康。雖然理論是錯誤的,但鍊金術士為了混合、提純、溶解、萃取……發明出了一套實用型實驗器材,推動了現代化學的發展。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11頁)

原來,我們懵懵懂懂的祖先也是只帶著一顆好奇心來探索世間萬物的……他們觀察著身邊的河流、腳下的泥土,不斷思考著這是什麼、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不就是孩子觀察世界的方式嗎?他們好像永遠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仿佛對周遭一切都感興趣。而這種興趣值得被關注、被引導、被保護……


用圖表展現抽象難懂的科學概念

這套《哇,科學有故事!(物理化學篇)》一共包含了10個主題,分為物理篇(熱、能量、光、電、磁)和化學篇(元素、氣體、化合物、酸鹼),深入淺出地講解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每個小故事的結尾,都有一個總結用的知識頁,歸納、梳理剛才故事裡面涉及的概念、原理。


比如初三化學課本中的混合物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科書中雖然用了水、空氣來舉例說明混合物和化合物的概念,但通讀下來還是難懂。


《化合物的故事》高明地用圖的形式來展現,把概念一下具象化了,更好理解。初中生看到這裡一下子就豁然開朗,對化學概念的理解更為透徹。


比如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中的能量守恆定律。

一張圖畫得明明白白的,原來在我們的家中就涉及這麼多種形式的能量轉換,孩子一下就看懂了。


用實驗揭示科學家的思考方式


物理和化學都離不開實驗,因為兩者都是經驗科學,是「實踐出真知」的最好例證。《哇,科學有故事!(物理化學篇)》中引入了大量實驗,不少是孩子們直接就能上手玩的,玩著玩著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不用鏡子不用水,牛頓手把手教你製作彩虹,會了嗎?

泰勒斯的徒手發電,會了嗎?

初中課本裡的實驗也給畫出來了,方便理解記憶。

雖然每一頁看起來很花裡胡哨的,但是裡面包含的知識點可全都是實打實出現在小初高課本中的,而且是重點中的重點,還是快速理解物理、化學這兩門學科的核心點。

也難怪,這套書在韓國是教育部指定的科學學習輔導用書,每個有娃家庭都必備一套。


每本書,都以3位在科學史上有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主線,穿插多個小故事,全書共45位科學家的真實研究故事

這些知識與人物和故事結合越緊密,越容易理解和記憶。無論是對於5、6歲孩子的啟蒙,還是十來歲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這樣一來,物理、化學不再是枯燥的公式、算數,而是像交朋友一樣有趣,了解它的故事——「知識是怎麼被發現的,為什麼會被發現」


不同於其他科普圖書,這套書真正做到了有趣又有用,看起來漫不經心、充滿童趣的畫面,其實內核是科學史、是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每一個重要的腳步。

不論哪一位「大科學家」,都曾是「小科學家」。一路上,他們永不滿足,對一切抱有好奇,孜孜不倦地好學,惜時如金,捍衛真理……

看起來嚴肅冷峻的科學家在這套書中,長這樣↓真是平易近人。

 

 

 

比如《熱的故事》中,最早人們認為熱是一種叫做「熱素」的物質。一個物體含有「熱素」的多少決定了它的溫度。當熱素全散發出去後,物體會變得冰涼。聽起來蠻有道理。

有一天,班傑明·湯普森因為工作發現,被鑽的炮管一直滾燙,沒有冷卻的趨勢,於是他開始琢磨「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湯普森設計實驗,驗證了自己的想法,發現了熱原來與運動有關。


用合理結構串聯起科學發展順序


在目錄頁可以速覽全書的三個主要故事和主角。每位主角都提出了一個問題,孩子可以帶著這些有趣的問題,翻開後面的故事,在書中找到答案。

下面是每冊書中所帶的問題。

熱的故事

為什麼有的東西摸起來燙手,有的東西摸起來冰涼?溫度可以在物體之間進行傳遞嗎?為什麼暖爐附近會暖和?為什麼跑步的時候會感到熱,物體動起來也會「熱」嗎?熱的單位是一位科學家的名字,你知道他是誰嗎?為什麼空氣中的原子在一刻不停地跳舞?

能量的科學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他真的可以做到嗎?進入人體的能量最後都去了哪裡?世界上有沒有隻推動一下就永遠地運轉下去的機器呢?能不能把多餘的陽光儲存起來,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

光的故事

陽光是由幾種顏色的光組成的?為什麼我能看到不同的顏色?光有溫度嗎?有沒有看不見的光?據說,蜜蜂眼中的世界跟我們不一樣,可以看到紫外線,真的好神奇!光會拐彎嗎?為什麼伸到水中的吸管看起來像折彎了一樣?萬花筒中千變萬化的圖案是怎麼變出來的?


電的故事

為什麼氣球在頭髮上摩擦幾下就可以牢牢地粘在牆上?閃電是電嗎,該怎麼安全地收集?據說,第一個安全收集到閃電的科學家用了一個大號風箏,他後來還發明了避雷針。青蛙體內有電嗎?世界上第一塊電池是什麼樣的?


19磁鐵的故事

所有磁鐵都能互相吸引嗎?鴿子無論飛多遠,為什麼總能找到回家的路?為什麼地球好比一塊巨大的磁鐵?人們常說,指南針的發明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指南針是怎麼發明出來的,為什麼指南針總能準確地指向南北?可以用磁鐵發電嗎?是誰發現了電和磁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引力的故事

石頭和羽毛會不會同時落在地上?四百多年前,科學家伽利略在著名的比薩斜塔上轟動了世界,他到底有什麼驚人之舉?你知道蘋果和牛頓的不解之緣嗎?什麼是引力,為什麼說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怎樣才能去月球旅行?到了月球,體重真的會減輕嗎?

物質的故事

中國古人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與古希臘哲學家的「四元素說」不謀而合,這些說法正確嗎?為什麼在歐洲風靡一時的鍊金術會以失敗告終?把石頭一直分割下去,最後留下的無法再被分割的叫什麼?元素能像「哆來咪發唆拉西」音階一樣排列嗎?

氣體的故事

為什麼大理石灼燒後變輕了,是不是其中有什麼東西消失了?可樂中的小氣泡是什麼?在火裡熊熊燃燒的氣體是什麼?最輕的氣體又是什麼?「地球之肺」在哪裡?生命離不開哪種氣體?據說,發現這種氣體的科學家普利斯特裡有著嚴重的健忘症。

化合物的故事

平平無奇的水能被分解成其他東西嗎?有什麼辦法能迅速把混在一起的雜糧豆分開?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哪些氣體混合成的?綠葉中的色素都是綠色的嗎?最初的撞球都是由珍貴的象牙製成的,有人因為發明了便宜的撞球而獲得了獎金10萬美元,是誰這麼聰明?

 

酸和鹼的故事

埃及豔后為什麼把價值連城的珍珠丟進醋裡?檸檬、酸奶、雪碧裡面都有酸嗎?我們的體內也有酸嗎?怎樣判斷酸和鹼的強度?豔麗的紫羅蘭、鬱金香花朵能用來檢測酸鹼?據說,發現花朵能檢測酸鹼是科學家無意中發現的。酸和鹼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酸雨和霧霾是怎麼形成的?

 

每本書都會以「科學故事-科學實驗-科學知識-綜合知識」的方式來展現。綜合知識是一篇科學小品,作為拓展資料供興趣盎然的孩子閱讀了解,通常包含文化、歷史、藝術、日常生活等。不要小看這些內容,選材來自小初高的課本。比如選自《氣體的故事》的綜合知識,就跟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88頁的一篇文章內容重合。

在每本書的最後會用時間線來串聯起科學的發展路徑,用生動的圖畫展示了科學史上的裡程碑。


用動起來的故事吸引孩子學習知識


這套書的出版社花重金購買了全套科學動畫片。掃碼就能在線觀看,每冊對應3個視頻動畫,10冊共包含30個包含科學知識的動畫片。光是這套高質量的動畫片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本次中文引進出版,出版社還特意邀請了一批一線中小學教師審訂。北京八中特級教師王永惠,《博物》內容總監劉瑩,著名科學教育實踐者、地理教師大於老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王靈芝誠摯推薦給孩子們。

 

怎樣才能不焦慮?我認為,關鍵在於引導孩子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不斷前進。這套書中每個有趣的自然現象,每個好玩的動手小實驗,大到每位科學家求索的精神,每個學科分支中前僕後繼的科學工作者。相信你為孩子讀過之後,他幼小的心中種下了這顆名叫興趣的種子,而你收穫了不再焦慮的育兒方法。

而且其中的知識點,能很好的對接新課標,非常適合中國孩子學習。

 

比如《能量的故事》一本書,包含中小學物理課本的8種知識——

化學篇《物質的故事》,更是可以幫孩子提前預習到初高中的十幾個重點知識——

PS:如跟團多樣不同產品,請一定分開下單,因為微店默認只能上傳一個單號,分開下單方便查看物流

發貨時間:跟團後48小時之內發出,遇到節假日順延

跟團必讀:童閱所有團購,沒有質量問題,不退不換,有隨意退換貨嗜好的都請移步,跟團需謹慎,請勿以個人喜好,評判團品,請勿以和你的想像不一樣為由,直接退貨,跟團後代表你認可這裡的「霸王」條款,是你自己主動跟團,而不是強買強賣哈,請勿跟風,請勿閉眼跟團,跟團有風險,跟團需謹慎!


更多好物團購進行中,掃碼進入團購店鋪,可以瀏覽目前在團內容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微店團購


相關焦點

  • 教育心理學中幾個抽象概念的解讀
    但是對於大多不是教育心理學等專業的學生來說,認識這部分內容是有些困難的,大部門的內容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更別提做題目了。這裡,筆者就對教育心理學當中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作出解釋,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
  • 科學教學法:類比(4)「數」概念發展中的「類比」與「抽象」思維
    對於新手來說,每學一個數學概念,都需要依賴於與熟悉現象之間的「樸素類比」——比如加法是向盤子裡增加蛋糕、除法就是均分蛋糕。他們總要小心翼翼,儘量避免在抽象世界裡摔跟頭。因為,樸素的數學類比在非數學人士的頭腦中終生不走,帶他們進入死胡同,造成困惑謬誤。為了避免這種命運,在接觸逐漸變得複雜而抽象的數學概念時,必須不斷修正自己的「範疇」系統。
  • 用宏觀現象作比喻,理解微觀、抽象的化學原理
    化學理論及化學公式抽象難懂,有的同學雖然記住了化學公式、化學理論,但仍然不會應用,究其原因,學生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公式或理論。下面舉例說明用宏觀現象理解微觀抽象的化學原理或公式的方法。1、如何理解「摩爾」的概念。
  • 奔馳車主這事火了詞雲圖,怎麼用圖表展現高端質感
    它以不同文字的有序組合,形成一定形狀的圖片,展現形式極具個性,能夠以很直觀的方式看到最核心的關鍵點。除了這種標準詞雲圖,還有熱詞球圖也應用廣泛:我們常常在各大媒體的熱門事件報導中看到這樣的圖片,第一印象就是很驚豔、很漂亮、很高端,那麼,你有思考過這種圖表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咩?作為數據人,圖表的高端質感如何展現,是我們的一大追求。
  • 什麼是「抽象代數」?抽象代數導論
    抽象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查字典,你會發現「抽象」有很多定義。但基本上都是在說同一件事。一個人可以有抽象的想法、藝術或夢想。一個人可以抽象任何東西。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找到真實的東西。但是我們也有一個保存我們的想法和概念的世界。
  • 韋鈺:科學概念和日常概念的區別——以「光」的概念為例
    所以,形成概念是人類認知的重要途徑,概念是人類知識的基石。下面以「光」的概念為例,說明什麼是科學概念,以及它和日常概念的區別。「光」是不是一個科學概念?在一些科學教育標準和書籍中習慣用一個詞「光」來表達一個科學概念,這樣的表達至少是不明確的,或者說是不科學的。「光」是一個概念,但是不同的情況下它可以代表不同的含義。
  • 不知道用什麼圖表展示數據?看這份圖表選擇指南就夠了
    我們做數據分析的有句話叫「一圖勝千言」,圖表是展現數據的一種重要展現形式,選對了圖表就能幫助我們更加快速、直觀的傳達數據信息。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才是好的圖表好的圖表應該應該滿足「四個好」:好懂、好看、好做、好用好懂:簡單使用、清晰準確表達數據好看:配色得體、風格統一好做:方便製作,容易套用好用:開口說話,表達觀點不管我們用哪種類型的圖表,都需要牢記以下三條原則:
  • 直觀表象的身體意識和抽象構造的概念意識
    然而身體意識活動的直觀表象局限於生成視圖的、聲音的、氣味的、味道的和觸摸的感知對象,是不能生成事物認知的抽象構造的。概念意識的特點是,在身體意識直觀表象的基礎上,通過聲符和圖符的指稱標識,對感知對象進行「叫什麼」和「是什麼」的名稱和定義的抽象構造,生成抽象構造的事物概念,把直觀表象的感知對象轉換成抽象構造的認知事物,使得萬物皆有名稱和皆有定義的認知構造。
  • 以數學思維分析疫情 杭州市丁蘭第二小學用統計圖表展現探「疫...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趙小倩)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本次停課不停學的疫情期間,杭州市丁蘭第二小學開展了以疫情為背景的數學項目式學習活動:以抗擊新冠狀肺炎為素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疫情,通過收集、追蹤有意義的數據,進行整理,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疫情,再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疫情,得出孩子們心中合理的結論。
  • B端互動設計——數據可視化圖表
    一、基礎概念 1. 什麼是數據可視化  將不可見的數據轉化為可見的圖形和符號,從中發現規律和特徵,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和價值。  在當前網際網路的時代下,一頁圖可能對標一個龐大且複雜的數據表格,按照人類本身對圖的記憶遠大於對抽象文字的記憶,所以我們要學會讓數據說話,數據可視化除了「簡潔直觀」,還可有容易理解和記憶、傳遞信息更豐富的特點。
  • 人類智能的概念邏輯
    人類智能具有它的概念邏輯,為概念邏輯所驅動。簡潔地說,人類智能的概念邏輯包括四個部分,一是概念認識,二是概念虛構,三是概念創造,四是自我意識。大體說來,人類的智能是在身體器官感知和運動肢體活動的基礎上:第一,通過由喉嚨口腔的聲音製作和肢體能動的圖形製作,生成的聲符和圖符指稱對象,在人類的頭腦中生成具有指稱和抽象特質的符號標識,即名稱規定和定義規定的符號標識的事物概念,使人類的頭腦獲得概念認識的能力;第二,通過概念的抽象統攝,想像組合,集合進階,歸納演繹等抽象之抽象的運作,生成種種概念虛構,生成人類特有的概念虛構的精神活動
  • 用直觀的方法理解抽象的概念——線性相關(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教科書簡直就是一本充滿各種術語的字典,這些術語晦澀難懂,難以理解。學生們在考試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來理解特徵值,特徵向量,厄米特矩等。令人沮喪的是,老師通常不會在課堂上教矩陣的空間感、或者解釋方程的深刻含義。相反,他們只是讓你死記硬背解題方法,最終通過錯誤學習方法得到正確的答案,線性代數最終竟然被說成了是「文科」,背就可以了。
  • excel圖表應用技巧:不同類型圖表對數據表現的意義和作用
    Excel圖表類型非常多,並且各類型有相似之處。譬如折線圖和面積圖,都可以用來表達趨勢。那什麼時候更適合用面積圖,什麼時候更適合用折線圖呢?我來看看下面這篇文章吧!學習更多技巧,請收藏關注部落窩教育excel圖文教程。 今天不講技巧,講講每位Excel使用者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 用直觀的方法理解抽象的概念——擴張空間(線性代數)
    除了一個出色的、高效的生物學特徵外,它還說明了線性代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擴張空間。為了直觀地解釋擴張空間,我將給你一個類比,就像我解釋線性相關一樣。這是用色彩組合來解釋線性代數概念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線性相關的,你可以在這裡讀到用直觀的方法理解抽象的概念——線性相關(線性代數)。紅色和黃色的跨度想像你是一個畫家,面前有一張空白畫布的。
  • 數據分析,用對圖表很重要
    一、常用的可視化圖表常用的可視化圖表包括:餅圖、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散點圖,這五類圖表可以滿足我們工作中大部分的數據展現與分析需求,簡單的圖表往往能夠有效、形象、快速地傳達信息。這時候你再回想一下,你在日常工作中見到的圖表是不是基本上都是以下幾種類型。
  • 數學太抽象?用這個方法幫孩子培養形象化思維,提升學習力
    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十節課,我們來講解一個很特別的數學概念:統計。很少有家長會教孩子什麼是統計。它不像數字、形狀那樣,看起來和數學那麼相關,但卻是培養數學思維,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不二法寶。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用3D列印樂高給李嘉誠上課
    除了支持由杜德納擔任執行總監的基因組學創新計劃(IGI)外,還聘任其為李嘉誠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校長講座教授。,給李嘉誠上課,用3D列印的樂高展示了DNA剪輯技術,對此李嘉誠表示十分高興,億元級別的資助也讓這場教學顯得異常珍貴。
  • 漂亮圖表也可信手拈來,一文學會用Python繪製堆積折線圖
    大家是否對於上面對於堆積折線圖的官方定義有些晦澀難懂呢,好啦沒關係哦,咱們舉個「慄子」就理解了哦:可以看到哦,咱們要繪製堆積折線圖是要調用matplotlib庫裡面的stackplot()函數哦,這個函數中要注意上面咱們所定義的幾個參數哦,參數設置正確了,就可以隨意繪製堆積折線圖了哦。
  • 小學科學三(下)主題單元科學概念結構圖
    科學課複習如何進行有效的的科學知識梳理與建構,我覺得概念圖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
  • 數據信息圖表參數化設計技巧
    將真實物體分層剖析,以抽象形式來解釋空間關係。3 推導性圖表描述整體事件的因果關係及邏輯變化情況圖,常見流程圖。圖(4) 用權威嚴謹的流程圖表明飲水處理系統的安全可靠性4 系統組織性圖表組織圖是描述信息參數間整體與部分或上級與下級的從屬關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