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是西餐中的常見食材
現在也逐漸的融入進了中餐
牛排在餐桌上隨處可見
隨著牛排熱度的增加
難免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現在市面上的牛排大體上分為兩類:原切牛排和合成牛排。
原切牛排就不用多說了,就是正經的純牛肉的牛排。而對於合成牛排,則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評價。
雖然有膠,但不是膠水
這類肉在專業上叫「重組肉」或「預製調理肉」,也就是拼接起來的肉,屬於正規合格的產品。
只不過配料「豐富」了一些,一般合成牛排的配料表中,我們會看到:牛肉、大豆分離蛋白、卡拉膠/黃原膠、D-異抗壞血酸鈉等。就比如下圖的這款:
圖片來源:某品牌旗艦店截圖
這些配料,除了牛肉,其他的都是啥?
大豆分離蛋白:是以大豆為原料生產出來的一種蛋白質類的食品添加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是一種有營養的食品添加劑。
卡拉將/黃原膠:雖然名字裡面帶「膠」字,但是不是啥有害物質,屬於增稠劑。是正常的食品添加劑,吃下去了頂多也就是起到了膳食纖維的作用。它們的作用是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正因為他們,合成牛排的才能成型。
D-異抗壞血酸鈉:屬於防腐保鮮劑,主要是為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的。正規的廠家,添加劑的使用範圍都會在合格的範圍內,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也不用擔心。
除了以上這些添加劑以外,其他的就是些糖、鹽、香精等,所以合成牛排往往味道會比較好。
配料、價格、感官
首先,看好配料表:
辨別這兩種牛排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看配料表,上面我們給大家看了合成牛排的配料表,只要上面寫了一大串子配料的,就是合成牛排。
而原切牛排的配料表,往往很「乾淨」,只有牛肉,有的包裝上還會標註「無添加」。比如下面的這款:
圖片來源:某品牌旗艦店截圖
圖片來源:某品牌旗艦店截圖
第二,要關注下價格:
便宜的一般都是合成的,原切的真心貴呢!
比如下面這兩個對比,價格相差了1~3倍,是我在某寶上搜到的:
圖片來源:某寶截圖(合成牛排)
圖片來源:某寶截圖(原切牛排)
第三,要看肉的顏色:
原切牛排顏色往往是鮮豔有光澤的,而合成牛排顏色暗淡無光澤。
第四,看肉的紋理:
原切牛肉有彈性,而且有纖維紋理組織。而合成牛肉彈性較差。如果這樣肉眼還看不出來,那就解凍了看。
曾經有一項比較關於解凍這兩種牛排的比較試驗:
原切牛排解凍後,顏色鮮豔、保持著原始紋理、而且會有少量水分析出。
合成牛排解凍後,顏色呈現為較為暗淡的深色。因為添加了保水劑,解凍後也很少析出水分。也有的會出現肉質分離或者形狀改變。
圖片來源:網絡
合成牛排不是膠水粘上的,也並非不能吃。看個人的需求,如果自己不會醃製,又想選擇便宜點的或者味道重一點的,那就買合成牛排。
如果自己廚藝還不錯,並且有經濟實力,那就選擇原切牛排吧。
在選擇上,就多注意以上4點建議,最關鍵的就是配料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