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有捕魚的傳統,也好吃魚。日本作家和過哲郎在《風土》(1935年)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述,「與食物的生產關係最深的是水土。人們並不是因為想吃魚或者肉才有漁業或畜牧業,而是水土決定適於進行漁業或畜牧業之後,人們才想吃魚或者是肉」。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所處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是諸多海流的交叉點,構成了豐富的漁場。在三陸外海和常磐外海,蘊含著豐富營養的親潮和南方的黑潮相聚,形成寒暖流分界線,產生大量的微生物,因此聚集了大量以此為食的小魚和以小魚為食的秋刀魚、松魚、青花魚等漁業資源。這一環境特點孕育了日本多種多樣的以水產品為中心的飲食文化,即日本人通常所稱的「食魚文化」。
每年新年過後,都會有魚產品拍賣會。由漁業生產者將鮮魚進行集中,通過拍賣的方式向各中間商出售。經由中間商環節售出的鮮魚再流向各地方零售店及加工業者、大都市消費者市場。
近日,日本東京豐洲市舉行了2021年首場產品拍賣會,拍賣會從清晨5點10分開始,一條條碩大的吞拿魚被整齊排列在拍賣場。在一聲聲叫喊聲和鐘聲敲響下,今年的吞拿魚王誕生了。是一條藍鰭吞拿魚,重達208.4公斤,由批發商「山幸」以2084萬日元拍得。
今年的吞拿魚王較去年的相比,直接縮水了將近十分之九。去年吞拿魚王高達1.932億日元。導致這局面產生的直接原因無疑是新冠疫情的影響。據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著名的「迴轉壽司」為應對危機,不得不轉變經營方式,改成櫃檯式經營。據悉這樣可以減少食材的損耗,同時也能節約電費。據東京商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共有23家壽司店倒閉,是去年同期的1.5倍。如若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預計會有共30家壽司店倒閉。新冠疫情對日料的衝擊是巨大的,由於消費市場的縮小,自然對生產市場需求也就減少了,這間接導致了吞拿魚身價大跌。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屆的吞拿魚王雖然沒有往年一樣高,但也是自1999年以來的成交價第7高。「山幸」社長山口幸隆認為這是正常的首次成交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