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張力可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

2020-11-26 科學網

膜張力可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5:03:31

英國劍橋大學Kevin J. Chalut、倫敦大學學院Ewa K. Paluch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膜張力參與ERK介導的多能細胞命運調節。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20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為了探究形狀、力學和細胞命運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使用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它們在進行早期分化時會改變形狀。研究人員發現形狀的變化是由β-連環蛋白介導的RhoA活性下降以及隨後質膜張力下降調節的。

 

值得注意的是,防止膜張力的降低會導致ESC和類胚體的早期分化缺陷。膜張力的降低促進了FGF信號成分的內吞作用,從而激活ERK信號並指導從ESC狀態退出。增加Rab5a促進的內吞作用可挽救有缺陷的早期分化。

 

因此,研究人員表明內吞作用的機械觸發增加調節早期分化。這些發現對於理解細胞力學如何調控生化信號以及調控細胞命運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介紹,細胞命運的轉變通常伴隨著細胞形狀和力學的變化。然而,人們對細胞力學如何影響控制細胞命運的指導性信號的了解卻很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Membrane Tension Gates ERK-Mediated Regulation of Pluripotent Cell Fate

Author: Henry De Belly, Aki Stubb, Ayaka Yanagida, Céline Labouesse, Philip H. Jones, Ewa K. Paluch, Kevin J. Chalut

Issue&Volume: 2020-11-19

Abstract: Cell fate transitions are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cell shape and mechanics. However, how cellular mechanics affects the instructive signaling pathways controlling cell fate is poorly understood. To probe the interplay between shape, mechanics, and fate, we use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which change shape as they undergo early differentiation. We find that shape change is regulated by a β-catenin-mediated decrease in RhoA activity and subsequent decrease in the plasma membrane tension. Strikingly, preventing a decrease in membrane tension results in early differentiation defects in ESCs and gastruloids. Decreased membrane tension facilitates the endocytosis of FGF signaling components, which activate ERK signaling and direct the exit from the ESC state. Increasing Rab5a-facilitated endocytosis rescues defective early differentiation. Thus, we show that a mechanically triggered increase in endocytosis regulates early differentiation. Our findings 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how cell mechanics regulates biochemical signaling and therefore cell fate.

DOI: 10.1016/j.stem.2020.10.018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534-8

相關焦點

  • 《細胞-幹細胞》:膜張力可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
    Paluch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膜張力參與ERK介導的多能細胞命運調節。相關論文於近日已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為了探究形狀、力學和細胞命運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使用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它們在進行早期分化時會改變形狀。研究人員發現形狀的變化是由β-連環蛋白介導的RhoA活性下降以及隨後質膜張力下降調節的。
  • 研究揭示小鼠基態多能幹細胞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添加MEK和GSK3抑制劑(PD0325901、CHIR99021)的無血清培養基條件(2i+Lif, 2iL)下的小鼠胚胎多能性幹細胞比傳統血清條件(serum+Lif, SL)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更接近著床前胚胎的內細胞團,因此2iL條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又被稱為基態多能幹細胞,具有更高的分化潛能,而SL條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則被稱為亞穩態多能幹細胞。
  • 劉興國課題組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跨界「蝴蝶效應」
    多能幹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課題組,運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和轉錄組測序聯合分析、靶向代謝物組學、染色質開放性測序等多組學技術,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
  • 廣東科研團隊《自然》刊文,揭示細胞命運調控的「蝴蝶效應」
    你是否知道,人體內細胞命運調控也有類似現象?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科學家團隊日前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便揭示了人體內的「蝴蝶效應」。8月24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子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了多能幹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
  • 研究發現TAF3調控ES細胞命運重要功能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轉錄因子TAF3在決定胚胎幹細胞(ES cells)的分化命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據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 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科學家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
    該成果提出由母系轉錄因子Glis1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的 「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的跨界級聯反應新概念,表明Glis1實現衰老細胞重編程並穩定基因組的強大功能,揭示Glis1介導「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的級聯反應中,糖酵解代謝組驅動的組蛋白乙醯化和乳酸化修飾在前期和後期的表觀遺傳組連接中發揮「他山之石」的核心作用。
  • 幹細胞學者裴端卿全職加入西湖大學,致力於細胞命運調控研究
    幹細胞學者裴端卿全職加入西湖大學,致力於細胞命運調控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07-06 12:18 來源
  • Tbx3在調控ES細胞命運上具雙重功能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ES)來源於著床前胚胎囊胚時期的內細胞團,在體外可以無限擴增,並具有分化為各種成熟的體細胞的能力,這些特性使胚胎幹細胞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在臨床應用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近年來,由體細胞重編程所得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的建立進一步拉近了ES細胞和臨床疾病治療的距離。
  • 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可獲得「腫瘤抑制基因」的多...
    但是,之前關於多能胚胎幹細胞(ESCs)中DNA損傷誘導的細胞凋亡背後是否有p53基因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最初的研究表明並非如此,但後來的研究卻證實了這一結果。 現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幹細胞》(Stem Cell)期刊發表的一份新報告表明,經過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的篩選,最終確定了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獲得了p53在細胞周期調控和凋亡中的作用。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有望推動再生醫學研究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喻菲)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廣東專家發表論文 揭示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關鍵機制
    近日,中山六院胃腸病學研究所袁平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147)上發表研究論文,深入揭示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機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若在胃腸疾病中能挖掘出更多基於超級增強子的特異基因調控機制,將會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標。
  • (港澳臺)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有望推動再生醫學研究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喻菲)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Nat Commun:多能幹細胞探索抗衰老機制
    在近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來自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確定了多能幹細胞用以維持蛋白質質量的機制。隨著衰老過程神經元等體細胞會失去對正常蛋白的維持能力;而多能幹細胞不會衰老,並依靠某些機制維持蛋白組的完整性。隨後他們在模式動物的成體組織中模擬了這些機制,發現能夠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
  • 帶來新希望的「多能幹細胞」廣州科學家將助其走向臨床應用
    3日,南都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結直腸盆底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袁平研究員團隊針對多能幹細胞的分化作用機制發現了新的超級增強子調控機制——Hippo信號通路對超級增強子的調控,這一關鍵作用機制的研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
  • 器官再生、損傷修復…袁平團隊新發現助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更進一步
    日前,我院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結直腸盆底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袁平研究員團隊針對多能幹細胞的分化作用機制發現了新的超級增強子調控機制——Hippo信號通路對超級增強子的調控,這一關鍵作用機制的研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
  • 製造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有了新法
    原標題:製造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有了新法  科技日報訊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以兩篇論文的形式闡述了一種通過外部環境改變體細胞命運的重編程方法:已分化的體細胞在惡劣的環境下會轉化為多能幹細胞,日本科學家於是利用低pH值的環境將成年造血細胞誘導為多能幹細胞。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Cesare研究組以及克裡克研究所Paulina Marzec研究組分別在Nature發表背靠背文章題為發文題為TRF2-mediated telomere protection is dispensabl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以及TRF2-independent chromosome end protection during pluripotency,揭開了多能幹細胞中不依賴於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 14:02:42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Jun Wu研究小組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 Nature背靠背 | 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發表背靠背文章題為發文題為TRF2-mediated telomere protection is dispensabl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以及TRF2-independent chromosome end protection during pluripotency,揭開了多能幹細胞中不依賴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