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管學院楊宇副教授課題組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心理系副教授TomasF. Denson合作,發現談判者的臉部寬度與高度的比例能夠預測談判結果。近日,相關成果以「Group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Predicts Intergroup NegotiationOutcomes」為題,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發表,該雜誌影響因子為2.32。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人們經常需要基於有限的信息,對他人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人臉的各種特徵,可能成為人際互動過程中決策與判斷的重要線索,其中,臉部的寬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FWHR)這一特徵,常被人在潛意識中用來判斷男性的可信賴程度、強勢程度,與攻擊性高低等。
為了探討人臉寬高比例對談判可能發生的影響,研究團隊將來自於上海、北京,與深圳三地的1337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隨機分配到了288個談判小組,進行組與組之間可量化的模擬談判,最終發現,無論是小組成員的平均臉部寬高比,還是小組中臉部寬高比最大成員的具體寬高比,都能顯著並且正向地預測更好的談判結果。該發現同時也為實際談判活動提供了新的提高談判效果的手段,即在其他條件均等的前提下,選取臉部寬高比較大的談判者加入己方談判團隊,或重點防範對方團隊中臉部寬高比較大的談判者。
楊宇課題組前研究助理現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生唐晨、課題組現研究助理曲曉菲,前研究助理現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生王超為論文合作作者,楊宇為論文第一及通訊作者,Thomas F. Denson為共同通訊作者,上科大為第一完成單位。該研究得到了上科大教授科研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8.00214/full
圖片:人臉寬高比例的測量方式(圖示人臉為合成臉以保護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