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波課題組和戴倫課題組合作揭示單層MoS2能谷直接-間接帶隙的...

2020-11-24 北大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寧、沈波課題組與戴倫課題組合作開展了單層MoS2材料在流體靜壓力作用下的光譜性質研究,發現其能谷直接-間接帶隙的轉變。相關工作於2017年11月3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刊登【Science Advances,3,e1700162(2017)】。

近年來,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因其獨特的物理性質,以及在光電子和微電子器件方面潛在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其中單層MoS2因其具有較寬的直接帶隙、較強的庫倫相互作用和較大的激子束縛能,在光電子領域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同時,由於其具有較強的自旋軌道耦合以及獨特的能谷性質,適合用來發展和製造原子級厚度的自旋電子學器件以及谷電子學器件。

單層MoS2的直接帶隙處於布裡淵區邊界的能谷K(K』),能谷K(K』)同時具有特殊的圓偏振光的選擇性以及谷霍爾效應。然而,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在應力作用下往往會發生變化,有可能會發生直接-間接的轉變,這對於該類材料的器件應用特別是在柔性器件方面的應用十分不利。流體靜壓力方法是研究此類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對材料施加各向同性的壓力,材料的晶格常數、鍵長和鍵角隨之發生改變,導致能帶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通過光致發光譜來探測。

唐寧、沈波課題組與戴倫課題組合作利用大面積高質量的單層MoS2薄膜,對其施加了流體靜壓力並進行光譜測量。結果表明單層MoS2在壓應力的作用下,其螢光峰先以49.4 meV/GPa的壓力藍移,後以15.3 meV/GPa的壓力紅移,這對應著直接-間接能帶結構的轉變,轉變點壓力為1.9 GPa。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證實了該直接-間接能帶結構的轉變是由導帶底能谷從K谷轉變為Λ谷所導致。

流體靜壓力下單層MoS2的光致發光譜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付雷為第一作者,唐寧副教授、戴倫教授、沈波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巫翔課題組和史俊傑課題組參與了此項研究。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科技部「973計劃」、量子物質科學2011協同創新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的資助。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唐寧、沈波課題組和戴倫課題組合作揭示單層MoS2能谷直接...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寧、沈波課題組與戴倫課題組合作開展了單層MoS2材料在流體靜壓力作用下的光譜性質研究,發現其能谷直接-間接帶隙的轉變。相關工作於2017年11月3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刊登【Science Advances,3,e1700162(2017)】。
  • 單層二維硫化鉛材料的拓撲、谷以及光學特性研究進展
    (萬文輝博士、劉鋮鋮博士、姚裕貴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張帆博士和美國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孫良峰博士合作的關於二維硫化鉛(PbS)單層薄膜的研究成果【Adv.在石墨烯或者單層過渡金屬硫化物中,谷自由度的引入與控制導致了新奇能谷效應的出現,如:谷選擇性圓偏振光吸收。此外,在矽烯、鍺烯、錫烯等二維原子層材料中,由於存在相比於石墨烯更大的自旋軌道耦合能隙,理論上易於在實驗中觀察到拓撲絕緣體量子態。基於這些二維量子材料特殊的能谷、拓撲特性,人們有望設計新型低功耗光電器件,因此具有極大的研究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 最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圖1 (a)單層蜂巢狀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的邊緣態示意圖;(b) 拓撲絕緣體按體能隙的代劃分示意圖 最近北京大學的楊金波課題組、呂勁課題組和北京理工大學姚裕貴課題組合作,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預測六角蜂巢狀的功能化的Bi 和Sb單層(BiX/SbX,X=H,F,Cl,Br)是穩定的拓撲絕緣體,其體能隙最大達到1.08 eV,是目前拓撲絕緣體的體能隙的最大值
  • 能谷與非線性光學
    因此,能谷自由度要求的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內稟存在。不僅如此,這一體系的單層材料明顯區別於其具有間接帶隙的層狀體材料,它能轉變為具有直接帶隙的半導體,能隙在近紅外和可見光波段。同時,由於過渡金屬原子Mo/W引入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直接把能帶結構在K和K'點的價帶和導帶自旋劈裂(價帶的劈裂可達到160 meV 或450 meV,導帶處的劈裂約小1—2 個數量級)。
  • 進展|單層WSe2中單光子發射中心的輻射複合機理取得進展
    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由於其具有原子級別的厚度、較強的自旋軌道耦合、較大的激子束縛能和可見光區直接帶隙的特點,逐漸成為後摩爾時代新材料的研究熱點。尤其是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提供了一種新的電子自由度—能谷,為未來光電信息處理提供了新的途徑。
  • Y5T51 帶隙、直接帶隙、間接帶隙
    這個圖,是很多專家們用來解釋「為什麼「雷射器材料的選擇,用直接帶隙材料容易發光,而間接帶隙材料則很難發光」
  • 哈工大於淼課題組Nat Chem:石墨烯功能化的重要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於淼教授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石墨烯在室溫下具有超高的電子遷移率,是一種被寄予厚望以取代傳統矽基材料應用於微電子和超級計算領域的超級材料。然而,石墨烯的零帶隙限制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已有多種方法用於石墨烯功能化進而打開帶隙,如摻雜外來原子、修飾納米顆粒、製造納米結構石墨烯、表面吸附等。但是,長程有序原子級精準調製石墨烯局域雜化仍舊是世界性難題。
  • 物理學系晏湖根課題組揭示二維黑磷 「以少勝多」的紅外光吸收現象
    物理學系博士後張國偉、博士生黃申洋分別為論文第一、第二作者,晏湖根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黃明遠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復旦大學和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支持。「由碳原子單層『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石墨是一種常見的材料,比如鉛筆芯就是由石墨做成的。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層』單獨拿出來,就成為石墨烯,是實驗上發現的第一種二維材料。」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因其會影響基因的轉錄,是表觀遺傳調控的核心部分,對於許多生物過程和疾病發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近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課題組在化學類頂級雜誌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並指出組蛋白H4K8上的二羥基異丁醯化對精子細胞的分化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
  • 中澳科學家用「氧剪刀」製備懸浮矽原子單層—新聞—科學網
  • 浙大王傑課題組揭示層狀鈣鈦礦中晶格畸變競爭的新機制
    不同晶格畸變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競爭和耦合,對材料的鐵電性、光電性、磁性等功能特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應變工程、界面工程、組分工程等手段改變晶格畸變之間的競爭和耦合關係,可以對材料的多場耦合特性進行有效地調控,甚至有可能得到全新的功能特性。與常規的ABX3型鈣鈦礦相比,A3B2X7型層狀鈣鈦礦具有非常規的低帶隙、負熱膨脹係數等新特性,最近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
  • ...高璞課題組與美國Sloan研究所合作揭示細菌對外源DNA的適應性免疫
    近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璞課題組與美國Sloan研究所Patel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兩類新型CRISPR-Cas系統(Type V-A Cpf1及Type V-B C2c1)響應外源DNA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論文分別發表於2016年8月的Cell Research 雜誌和2016年12月15號的Cell 雜誌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同濟大學許維課題組在聚乙炔鏈的表面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與瑞士Empa研究所Roman Fasel教授課題組等關於聚乙炔鏈在表面原子級精準製備、表徵及電子學性質測量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白川英樹、艾倫·黑格和艾倫·麥克迪爾米德三位科學家通過對聚乙炔的研究,因「發現和發展導電聚合物」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此外,基於對聚乙炔的研究而發展起來的SSH 模型在解釋一維材料的電子學以及拓撲學性質等方面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卞修武院士課題組與盛諾基合作揭示新型雌激素受體ER-α36靶點...
    國際知名腫瘤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 IF 15.606)近日發表了名為「Tamoxifen上調ER-α36陽性乳腺癌細胞中的ALDH1A1增強腫瘤細胞的乾性並促進細胞轉移」的文章(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r201815),該研究由陸軍軍醫大學,前第三軍醫大學病理科卞修武院士課題組與盛諾基合作完成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忠軍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田志剛課題組合作在《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自身活化性 SLAM家族受體在NK細胞「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蛇床子素舒張氣道平滑肌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Signaling》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課題組與美國Creighton University屠亞平課題組以及中國藥科大學曹徵宇課題組合作完成的論文"Airway
  • Mater.封面:石英襯底多重調控單層二硫化鎢
    譬如,藍寶石和雲母襯底由於具有和TMDCs相似的對稱性和較低的晶格失配,能夠有效地控制外延薄膜的生長方向,減少晶界處的缺陷密度;一些低對稱性的襯底如SrTiO3或LaAlO3等,可以通過影響表面擴散來調節材料的形貌,形成TMDCs枝晶,增加活性位點;熔融石英因其較低的熱膨脹係數(TEC),能夠在外延的雙層MoSe2中產生較大的拉伸力,實現間接帶隙到直接帶隙的能帶轉變。
  • 南科大夏克青課題組揭示渦旋運動規律的奧秘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講席教授夏克青課題組在與同濟大學教授鍾錦強課題組的合作研究中揭示渦旋運動規律的奧秘,發現熱對流系統中泰勒渦的運動符合郎之萬模型描述的慣性粒子布朗運動。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