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從」字的古文字字形

2020-12-06 諸良篆書書法教育

「從」字從現代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從」字的左邊是一個「人」字,其右邊也是一個「人」字。古文字構意是一個人跟隨另一個人,表示前後相隨之意。所義「從」這個會意字的本義就是跟隨。

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中的記載:從者,相聽也。從二人。凡從之屬皆從「從」。「從」字是一個會意字,其甲骨文像兩個人朝同一個方向站立。一個人在前面走,一個人在後面跟隨,也可以理解為後面的那個人跟隨前面的那個人,也就是前後相隨之意。

「從」字的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添了一個「辵」字旁,表示與行走有關,現我我們稱之為「走之」即「辶」。而這個「辵」字旁是由表示十字路口的「行」字的左半部「彳」和表示行走的「止」組合而成。而「止」的最初本義表示人體腳趾,後來「止」被假借為靜止不動之「止」,古人為了記錄「止」字腳趾之義,於是在上「止」字的左邊添加了一個「足」字旁,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能看見到的「趾」字。後來文字出現了分化,靜止不動的「止」用「止」字表示,腳趾的「趾」用「趾」字來表示,如果在古典文獻中,有的時候「止」表示其本義,也就是文字構字之初的意義。

「從」字的本義是跟隨。由此可以引申表示順從、依從。因為「從」是後一個人跟隨前一個人,如果前面的那層個人是主要的,那麼後面的這個人就是次要的,所以「從」字又有「次要的、追隨的人或物」。比如,現在我們能夠聽到的「從犯」就是次於主犯的犯罪之人,這個有點類似於現在法律上的幫兇。古書裡有一個難於理解的詞叫做「從車」也就是次於主車的副車,這裡的「從車」之「從」也是次要的人或者物。

「從」字是一個會意字,也是一個複合結構,這裡面沒有表意成分,也就是說組成「從」字的兩個「人」都不表示「從」字的文字讀音。所以東漢許慎在總結文字的構字規律之後,把「從」字歸入「人」部。而「從」這個字不僅可以作為單字使作,也可以作為一個偏旁。比如「縱」字,「從」字在這裡充當形聲字「縱」字的聲符,提示「縱」字的文字讀音與「從」字的文字讀音相同或者相近。

相關焦點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第二部分為:展示字體字形演變的主要方式,如:正體與俗體並存,俗體加速漢字演變。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甲骨文的「文」字就像一個人胸部的花紋,「雲」字是一朵白雲的形狀,「羊」字像羊頭的形狀……由模擬再現到抽象表現,由寫實到符號化,是一個由內容到形式的積澱過程,正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過程,這也是漢字以及書法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說文解字敘》云:「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這就是說,仿形是最初的造字法。
  • 年字的字形演變及對書法字體的影響
    《說文解字》年從《說文解字》的例字中,不難看出,年字小篆為上下結構,上部為「禾」字、下部為「千」字。因此,在楷書中,就有了下面的結構寫法:王羲之《黃庭經》年字顏真卿《勤禮碑》年字篆書楷化,使楷書中有了年字的這種寫法,而這種寫法,又直接影響了今草「年」字的寫法,許多當代書法家,只顧模仿古人的字跡,不去深追草書字形的來源。
  • 解密漢字裡的「雙胞胎」,為何表示肉的字,卻用「月」來做偏旁
    漢字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近通過對書法的學習,發現了很多好玩的漢字,也有很多漢字長得跟「雙胞胎」似的。今天跟大家來聊聊兩個字:【月】和【肉】。它們哪裡像了呢?別著急,請往下看!小篆的「肉」字肉,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刀」的刀刃和刀背之間加一短豎指事符號,表示要用刀來切割的東西。
  • 書法史上公認的書法五體,是這五種字體,書法愛好者速看
    書法是我國漢字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古往今來,書法的字體有很多,在書法界公認的有五體,這五種字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五體之篆書通常,我們把大篆小篆,統一稱為篆體。「大篆」的書寫較為複雜,且這種古老的字體,未形成統一規範的字形,書法初學者難以掌握,書法界推薦不多。「小篆」將「大篆」的各種寫法統一後的結果,是文字乃至文化的重大進步。從小篆開始,中國的漢字才有了整齊劃一字形,其曲折、婉轉的字形結構,有一種獨特的美。
  • 八部委發布古文字工程 用漢字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
    巴蜀圖語銅勺(戰國)震驚世界的殷墟甲骨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據黃德寬介紹古文字造形蘊含了諸多文化要素,反映了造字時代的一些文化現象,研究古文字可以發掘許多古代歷史文化信息。
  • 漢字形體裡的殘酷戰爭,取、馘、聝三字原始意義讓人毛骨悚然!
    不少古老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向我們展示了美麗的畫面,例如,「明」字是一幅柔和的月光透過窗欞照進房間的恬靜畫面,「旦」字似圓圓的太陽剛剛躍出地平線,「晶」字(星)形如天上一顆顆閃亮的星星。
  • 國粹中的經典:這些歷代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精品
    漢字是中國最基本的文化載體,而書法確是中國文化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最具東方特有的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
    圖片來自網絡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字形優美,含義豐富,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之一。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就是圖畫,漢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圖畫。因此,以象形字為基礎,漢字逐漸發展成表意文字。表意字是指根據描述對象內容的意義所創造的字,從畫圖和實物記事慢慢發展,逐漸的把更多的意義融入文字當中。根據考古的發現,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漢字的萌芽。
  •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和現代書法教育
    漢字的輸入法繁多,除了手寫輸入外,所有輸入法的輸入碼與實際的文字完全不同。如果這種狀況延續數代,勢必對漢字文化的傳承造成極大傷害。  近年來,包括大學生在內,提筆忘字的狀況越來越普遍,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漢字危機的提法也不斷在媒體的報導中出現,針對於此,不少有識之士發出了拯救漢字和中華文化的納喊。  拯救漢字,必須從書法普及教育入手。
  • -會意字和形聲字
    昨天我們分享了一下如何教寶寶學習漢字的象形文字部分。象形文字,是從圖案到抽象的文字,然後經過演變才到如今的模樣。針對這類漢字的,我們總體的原則是通過形象思維來教孩子識字。把漢字的模樣,再變回圖案,然後讓孩子能想像出圖案,理解字的意義,讀出文字的音,從而實現音-行-義一一對應。
  • 書法名家石開篆書非驢非馬,網友批其鬼畫符,專家:篆書的大貢獻
    石開教授中國書法發展這麼多年來,人們對這門藝術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但是無非是兩種。石開篆書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書法故事是石開教授。石開教授是福州人,他學習書法較早,又接受過謝義耕等書法名家的書法指點。因此石開教授在很小的時候就把書法基本功打得很深了。
  • 馬雲的20幅書法藝術字欣賞,自創「馬體」書法,網友:字隨人貴
    馬雲馬雲的書法我們只能說是字隨人貴因為馬雲的商業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人物,由此水漲船高,他的書法也曾高達數百萬一幅。由此很多的網友也給馬雲的書法稱之為「馬體」。小編認為馬雲的字是因為馬雲而不是字本身有價值,所以只要馬老闆健在,只要馬老闆混得好,他的字就值錢,相應的,馬老闆百年之後,他字的價值會慢慢回歸到字的本身。
  • 吳讓之篆書《吳均帖》藝術特點解析
    藝術特點:形體結構、用筆力度、線條質感是實現書法審美價值的三個要素。 首先,吳讓之此帖獨具魅力的用筆是實現其藝術風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吳氏用筆在繼承古法的同時,還有機融入了隸書厚重的筆觸。使篆書本易顯得單調的線條顯得遒勁沉穩。
  • 圓起圓收,這種篆書十分有趣,書法家周秀良作品欣賞
    篆書 ,在我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書中,位居首位,充分說明了它與其他四種書體的關係。也就是說,其他四種書體均由篆書演變而來,從中可看出篆書在中國書體發生、發展中的首要地位。篆書相對於其他書體,起收簡淨,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篆書還具有形體勻稱的特點,它的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屈曲流美是篆書的審美特徵。
  • 「文字文明」竹簡與毛筆,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漢字字形、古書形制?
    針對這種粗細不勻的線條,就有可能產生要求字的筆畫粗細均勻、字形結構平衡勻稱的審美觀。金文字形裡的肥筆風格,如商代《我乍父巳殷銘》、西周前期的《大盂鼎銘》是在字形筆畫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將某些筆畫加粗,如「王」字在最下一橫畫,「天」字的頂上一畫,「父」字表示斧頭的一「點」和表示手腕的一「捺」。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東周后期還增加裝飾(即:鳥蟲書、繆篆)曲筆較多,線條粗而自然,字形趨向工整。字形渾厚質樸,周朝末年趨向流利秀拔。因為金文一般先在模子上刻字,可以修改。字體多不固定,一個字多種寫法。三、篆書篆書,即官書(篆書,掾也;掾,古代官員統稱)。篆書分為大篆、小篆兩種,而小篆由大篆「省改」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