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這一小段來看,本書的難讀,問題顯然出在中文翻譯上

2021-01-11 挽念離殤

看這本書沒一會兒便想到以前看過的神經漫遊者以及菲利普迪克的幾本。它們的共同點不是別的,是全都很難讀。語句不通上下文不連貫的情形隨處可見,以至於我情不自禁地猜測,莫非這是科幻小說中一種特定的語言風格?一個流派?

醫生的推測是,伯爾頓也是中毒反應。兩天後,伯爾頓解釋說,就是在他回來之後看上去已恢復平靜的情況下,他一會兒都不願意離開考察隊核心火箭的內艙,他一次也不想走近窗戶看一眼大洋,他很想寫一個報告,報導一下他這次飛行的經歷。伯爾頓堅持認為,這是一件極為重大的事。按照航天局的鑑定意見,這份報告被定性為由大氣層氣體導致精神中毒,從而產生了疾病反應,這樣一來,整個事件就不用列入索拉裡斯研究史中,而被歸入伯爾頓的個人病歷中,這件事就算交待過去了。

看到這段話後終於忍不住想要去查查原文是怎麼寫的。不過原文是波蘭文,譯者從德文轉譯。我既不懂波蘭文也不懂德文,只好查英文版作為對照。上面那段話的英文版 ( translated by Bill Johnston. 看到人有說原作者不認同英文版,要求中文從德文轉譯。不過作者在06年去世。查到報導,當時只有一個很早的從法語轉譯的英文版,而Bill Johnston這個英文版是11年出的,直接從波蘭文翻譯的) 是這樣的:

The doctors suspected that Berton too was suffering from poisoning. Though he ostensibly regained his senses, he refused even for a moment to leave the expedition’s main rocket ship; nor would he go up to the window, from which the ocean could be seen. After two days Berton declared he wished to submit a report concerning his flight. He insisted, claiming it was a matter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When this report was examined by the expedition’s advisory board it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morbid product of a mind poisoned by the toxic gases of the atmosphere. As such it was included not in the records of the expedition but in Berton’s medical case history, upon which the whole matter was closed.

這一段的中英文翻譯有多少不一致的地方?每一處都是英文更通順更合理。

最主要的,引起閱讀障礙的是這兩處:

「兩天後,伯爾頓解釋說」,這裡與後面的內容顯然連不上。按英文版,它應該在「他一次也不想走近窗戶看一眼大洋」之後,接「他很想寫一個報告」。這樣就通順了。("declared" 和「解釋」也對不上,不過這個相對來說只能算稍微影響語感的小問題)

「他很想寫一個報告」,讀到這裡的時候疑惑既然「想寫」,那意思是沒有寫?那後面的「這份報告」是哪來的?而對應的英文是 "he wished to submit a report",他想提交一份報告。這就毫無問題了。

僅從這一小段來看,本書的難讀,問題顯然出在中文翻譯上。

相關焦點

  • 給孩子講英文繪本時,需要翻譯成中文嗎?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
    需要翻譯成中文嗎?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呢?按照我給孩子英文啟蒙的成功經驗看,給孩子講英文繪本,不需要翻譯成中文。如果翻譯,就失去了看英文繪本的意義。所以,我們要給孩子講的重點是上面的英文,而不是翻譯成中文的故事情節。這個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本末倒置了。在我們給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自己會把聲音和圖形結合到一起,自然就明白了這個圖形用英文是如何表達的。如果翻譯成中文,孩子還要進行一步轉換,讓中文和英文對應上,然後再去對應圖形。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這純粹就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接受過程,並不是科學。 在選書時,我們應當關注的是,這本書或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在朝科學性的方向做努力。2 有建設性的好書值得讀除了科學性之外,評判圖書的重要角度,就是這本書是否具備建設性。
  • 當下文學翻譯為何難出大師?圍繞出版軸心轉
    甚至,有些譯者出一本書換一個筆名,完全不負文責。在出版多將商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時代,文學翻譯的嚴肅性越來越不重要。難道,我們的文學翻譯進入了一個「比爛」的時代嗎?  現在翻譯界人才青黃不接,尤其是小語種的文學翻譯人才。除了英語以外,學習小語種的人很少做翻譯工作。這就使得很多好的作品難以推出。解決這個問題是個長期的工程。要真正給名、給利,讓有心做翻譯工作的人能在這個行業生存下來,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吸引人才。在大學外語系,在課程設置上要加強文學翻譯訓練,尤其是要鼓勵外文教師們從事翻譯工作。
  • 世界上地名最長的地方,全稱41個字,翻譯成中文僅兩個字
    而筆者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世界上最長地名,翻譯成英文172個字母,翻譯成中文僅兩字。你知道是哪裡嗎?它就是曼谷,別名"天使之城",是泰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泰國的首都。想必你對這座城市都並不陌生吧!筆者從導遊那裡了解到,曼谷不僅是泰國政治、貿易、科技以及文化等多個領域的中心,更是貴金屬和寶石的交易中心,且經濟上也在整個國家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此外,更值一提的是,曼谷的旅遊業也十分發達,乃至在2013年被評選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每年所接待的遊客都是源自世界各國的。那麼筆者今天就先帶大家去了解下關於這座城市的名字吧!
  • ...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對她來說,難的是要那些招數在譯本裡「打」得流暢,沒有違和感,讀來不生澀。重點是情節、故事,翻譯時忠實細節到什麼程度,應該視情節而定。金庸的中文讀者或許陶醉於他描述高手交鋒場面的語言,在英語譯本裡或許達不到十全十美,只能抓重點,那就是故事情節。自己先比劃一下翻譯們都知道,要把動詞譯出原文的神韻來,是會令人抓狂的。
  • 又一名翻譯失業!韓援中文水平普遍提高,翻譯這行業越來越難做
    ,失利的大部分原因,還是在於溝通問題,那段時間選手在賽後採訪時,身邊都要跟著一名翻譯。所以,從S6賽季開始,韓援學習中文也成為了一門必修課,一直到現在,大部分的韓援中文水平都特別高,像rookie和Doinb,甚至新玩家都看不出他們是韓國人,而在最近,又一名翻譯失業了。
  • 騎砍2人氣爆棚,漢化翻譯卻出問題,中國人想玩好遊戲這麼難嗎?
    但在這個發售的大好勢頭中,卻發生了一件不盡人意的事情,騎砍2的中文版因為更新文件導致翻譯出錯,使中國玩家遊玩苦難,十分憋屈。好在T社反應及時,立刻發出了緊急更新公告,宣布在2天內解決這個問題,並向廣大中國玩家道歉。
  • 《烏合之眾》這本書,應該怎麼讀?
    反正當時,我給寫到一張紙上,怕記不住。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本書被很多人提到過。褒貶不一,有的人給打的分很高,有的人很低;有人喜歡的不得了,有人覺得很垃圾。找度娘看了一下,只是看大概內容,感覺很哇塞,但是也沒有什麼具體印象。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一點兒閱讀門檻都沒有,怎麼就那麼多人說難讀了呢?來看一下這些上榜理由,無非就是人物的名字太長了,又很相似,故事情節涉及七代人,還雜糅了很多神話、宗教、典故等因素。更有人說,這是一部應該用思維導圖來讀的書。
  • 上周讀了7本書,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上周讀的7本書雖然主題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每一本都強烈推薦給大家。
  • 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發展歷程,修正你的世界觀
    關於這本書的性價比,我個人有幾點看法:1、從印刷上看,優質紙張使整本書的外觀和手感顯得格外出眾,800多頁的體量加上精美的配圖給人一種欣賞畫冊的體驗;2、從內容上看,這本書體系完整、脈絡清晰、筆觸細膩、深入淺出,讓我這種牴觸教科書的人都有點一上手就停不下來的感覺;
  • 望華資本:為什麼要翻譯《併購大師》這本書?
    直至2018年11月,在該書英文版推出之際,我和中信出版集團籤約並開始著手翻譯這本書。為什麼這本書是價值投資的經典之作?從巴菲特用Work-out(直譯為解謎、算出、發生、健身等)一詞,而沒有用其實質的"套利"一詞,就可看出巴菲特對這種方案的珍惜與倍加愛護。如果從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開始計算,股票交易始於1602年,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但併購套利業務卻始終蒙著神秘的面紗。
  • 這段簡單的「原版」英語你會怎麼讀?
    這段簡單的「原版」英語你會怎麼讀?是「高級」英語閱讀,還是英語「高級」閱讀?僅就閱讀而言,不涉及「語法分析」、「長難句分析」、「詞怎麼用和搭配」等等涉及句法和語法分析之類的能力學習,是「高級」英語閱讀,還是英語「高級」閱讀?一、「高級」英語閱讀:英譯漢式閱讀,在英語與中文之間「切換」的能力,即「音形義」中「音形」還算是英語的,但「義」絕對是「中文」的。
  • 《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啦! 「降龍十八掌」咋翻譯?
    對以翻譯為職業的郝玉青來說,翻譯《射鵰英雄傳》是她迄今為止覺得最難的一次挑戰。她告訴記者,金庸小說裡涉及了大量歷史背景、文化習俗、人物、食品、中藥……單單是理解這些事物名稱並準確翻譯出來,就相當不容易。
  • 這本書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了最複雜的哲學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必然有他獨到的哲學體系,說起體系,必然又是精微博然的大部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西方哲學史上有位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翻譯成中文僅二百來頁,這在整個哲學史上都是罕見的,據他本人來講,這本書用的語言又是世界上最簡潔的,毫無誇誇其談、拐彎抹角之詞,就像「1+1=2」那麼簡單
  • 哪些被強行翻譯成中文的日語,看了之後很頭疼,連中文都讀不懂?
    就比如有很多遊客在日本旅遊的時候,發現了那些被強行翻譯成中文的日語,他們看了之後很頭疼,覺得自己連中文都讀不懂了。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非常的多,讓這個地方的生意非常的火爆,而且這裡面有一些商家為了吸引中國的遊客,他們還做了歡迎中國國慶的海報,這能說這些人因為錢,還是真是煞費苦心。
  • 學習機、翻譯筆、點讀筆三合一體,學齡兒童必備這支詞典筆!
    英語發音不標準首先是英語的發音,在平時閱讀英語繪本的時候,不是每本書都有配套音頻,大部分家長並不是英語專業,很多時候發音存在不標準的問題。筆畫筆順也是年年變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筆順,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蜜汁自信,覺得筆順有什麼難的啊,但是等你去翻一翻現在的語文教材,就一點自信都沒了,生怕教錯了孩子。
  • 2020年讀完的30本書
    這幾年陸陸續續看的英文原版書也有一百本左右了,豆瓣上記錄我看過的書的總數是780本這樣,很多早年看的書印象已經不深了(這裡面我估計一半以上都是譯作),如果能再看500本左右的英文原版(或是其它非中文語言的),那麼,至少從語言文字吸收這個角度來說,四十歲以後非中文對大腦的覆蓋和塑造力度是會更強一些。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我的初衷是想把這本刊辦好,給大家提供一個發論文的平臺和更好更快的論文發表服務。但是,我把徵稿函發出後,發現老師們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和問題。很多問題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比如這條:「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 我的世界模組中文翻譯說明 mod中文翻譯一覽
    導 讀 我的世界裡的mod是非常多的,不過大部分模組都是英文,對於我們來說比較不好分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我的世界模組中文翻譯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