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退休壓力」大 保險創新破困局

2020-11-25 天天基金網

  清華經管學院聯合同方全球人壽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23,比2017年和2018年略低,但較2019年有所回升。相對於中國居民退休生活願景總體樂觀,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青壯年群體,面對「未來退休壓力」逐漸呈現,對養老生活信心不足。業內人士指出,年輕時應「未雨綢繆」、做好職業規劃及養老儲備,而作為養老重要支撐的商業保險,也應持續創新,不斷突破自身局限,為居民養老提供更多元更持久的保障。

  人口老齡化將迎關鍵「窗口期」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同方全球人壽每年聯合清華經管學院發布《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針對中國居民在退休準備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政府、企業、個人積極做好探索和應對養老問題提供參考和啟示。

  此次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23,相對於2017年的6.31與2018年的6.65有所偏低,但與2019年的6.15相比略有回升。在「退休準備充分度」和「退休計劃完善度」方面較去年有所提升,而在「財務規劃認知水平」方面有所下滑,其他方面相差不大。

  報告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迎來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據民政部公布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未來5到10年,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我國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目前中國居民養老保障方面呈現「兩高、兩大、兩低」的顯著特徵:人口老齡化態勢高速化、高齡化;退休人口基數大、差異大;社區養老社會化水平低、自我養老和社會化養老意識低。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比,我國在老齡人口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明顯不足,居民個人的退休準備越發引起社會關注。

  青壯年「未來退休壓力」顯現

  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居民對於退休生活的願景總體樂觀,信心保持高位。具體而言,居民對退休生活的聯想整體樂觀,其中未退休居民對未來的願景較為保守,已退休居民在享受良好退休生活的同時,自身健康或成更大憂患。

  此次報告首次重點關注了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的青壯年群體,他們目前年齡均未超過50歲,正處在一個工作精力充沛、事業不斷上升的黃金時期。然而,未來退休壓力也逐漸呈現在他們面前。

  報告顯示,青年人對未來退休生活願景相對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後相較於70後與90後更為樂觀。究其原因,首先是當代青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標準提高,滿足物質生活的經濟壓力增大。其次,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導致青年人對社會保障體系信心不足。此外,由於青年人距離退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也導致青年人更加保守地預期自己的退休生活。此外現實中,國內大多年輕人也的確存在著職業規劃不清晰、自身定位不準確的問題,而職業規劃將直接影響養老和退休規劃。

  「青年人應當儘早明確職業規劃與發展路線,不斷地提升自身金融素養以及對財務規劃的認識,儘早為自身養老與退休計劃做好準備。」清華經管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教授認為,「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和全球大流行更凸顯了制定後備計劃、為生活中不可預見的事件做好準備的重要性。個人退休準備計劃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保險、應急現金儲蓄等,但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應在退休前後為維持財務狀況穩定發揮關鍵作用。」

  商業保險創新「馳援」養老

  目前我國的養老體系由國家基本養老、企業補充養老、個人儲蓄性養老三個部分構成,不過眼下這三個支柱明顯「長短不一」。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19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超過9.5億人,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而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之廣相比,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補充養老,在城鎮職工養老人群中佔比很小。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企事業員工醫療養老保障白皮書》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被調查大中型企業為員工提供年金或補充養老保險。大中型企業尚且如此,中小民營和私企能夠開展企業年金的更是屈指可數。

  過於基礎的基本養老保險和極少開展的企業補充養老,在市民對養老保障需求日益旺盛推動下,給了商業養老保險長袖善舞的空間。

  據了解,僅2019年,保險公司累計開發銷售養老年金保險產品多達830款,產品覆蓋了老年人身故、意外傷害、醫療、疾病、護理、養老年金等風險。

  不過與市場上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量充足形成對比的是,這些產品的規模以及所提供的保障與服務,與市場實際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仍需在養老保險產品創新上下大力氣。

  據同方全球人壽相關人士介紹,具備養老功能的保險保費收入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的佔比約為25%;其中退休後分期領取的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佔比僅為4.4%。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前一數字約為50%,後者超過35%。

  「真正的養老年金應該是以滿足養老需求為目的,比如同方全球人壽即將推出的『創世紀』養老年金保險(分紅型),這類年金開始給付時間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後,相比普通年金,因為給付時間晚,累積期長,客戶交同樣的保費,養老年金可以獲得更多的保險金用於養老,增加養老的品質,同時,自約定年金領取年齡起,年年領,活多久,領多久,能夠解決『人活著,錢沒了』的養老困境。」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涉及養老的保險種類雖然比較全面,但是養老是個系統工程,對於消費者來說,養老需求不僅僅是碎片化提供醫療、設備、護理、居住等產品,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對此,保險公司應充分發揮其資金優勢、信息優勢及產品優勢,通過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多元更持久的養老保障。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原標題:「未來退休壓力」大 保險創新破困局)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才交了4年養老保險,退休後這部分錢該怎麼退?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才繳納4年,退休後這一部分錢會用來計算養老金。事業單位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到現在僅僅4年多,他們的養老金是怎樣計算的呢?為了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順利過渡,國家決定實施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辦法待遇比較。老辦法待遇高,發放老辦法退休待遇。新辦法退休待遇高,按照新辦法比老辦法的高出部分,在發放老辦法退休待遇基礎上,額外發放一定比例的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部分的養老金。
  • 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發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先生,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先生,以及報告發起雙方代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教授和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林先生,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團險事業執行官兼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彭勃先生共同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 新退休年齡計算公式,算算自己幾歲能退休,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新退休年齡計算公式,算算自己幾歲能退休,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今年人社部負責人再次提及:針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適時研究出臺延遲退休年齡等對應時間,延遲退休再一次被推入風口浪尖上。我們都明白隨著人類勞動強度的降低以及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在延長老齡化的來臨,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
  • 上海柔性延遲退休年齡 男性上限65歲女性60歲
    試行意見將企業各類人才均納入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實施範圍,即參加本市城鎮養老保險的企業中,具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員,具有技師、高級技師證書的技能人員和企業需要的其他人員均可柔性延遲退休。上海市人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延遲申領養老金有利於發揮各類人才作用。
  • 延遲退休定了!70/80/90後退休年齡明確
    據人社部部長表示,之所以遲遲未定方案是因為目前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就業壓力非常大,特別是近幾年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分安置的壓力較大,因此,制定這樣的方案需要更加穩慎。 幾個月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9年國慶群眾大會上,宣布政府將在未來10年內,將國民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分別延長3年一一到2030年,法定退休年齡從現在的62歲延長到65歲;重新僱傭年齡從現在的67歲延長到70歲。
  • 北大經院兩會筆談︱陳凱:推進具有一定彈性的延遲退休政策來緩解...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強調要「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同時,報告還提到要「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確保按時足額發放。」近年來,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已經由於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而存在著非常大的缺口壓力,養老基金的可持續性也飽受爭議。如何才能在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同時保持養老基金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 從科技底層邏輯看未來保險
    保險行業同樣需要思考,未來的保險發展應如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從什麼方向去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科技會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數據其實是伴隨著連接產生的,連接能力的提升使我們的數位化觸角大範圍延伸,而這種數字觸角的延伸讓我們收集到更多的數據,用數位化的方式來理解我們觀察的對象,這個觀察對象包括我們的客戶、包括我們所處的環境、這個城市、包括我們承保的標的物等。保險行業是數據驅動的公司,現在是,未來更是,數據的獲取能力和治理能力會成為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實現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的驅動力。
  • 韓國人為什麼害怕退休?經濟壓力之外,面子也是老後不幸福的關鍵
    根據 2015 年當地求職入口網站"Job Korea"曾對職場人士所做的「體感退休年齡」大調查(這裡的「體感退休年齡」並非是指職場人士「實際」的平均退休歲數,而是上班族「所感受到」的退休年齡),得出韓國大多數上班族有近七成認為,在 50 歲前退休是件很自然的事。
  • 科技引領 數據賦能|大象保險田立文與大咖共話保險新趨勢
    會議以"人文與科技之光"為主題,開啟了為期三天的精彩活動,保險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保險創新科技企業、醫療健康企業、車聯網科技企業、金融投資企業、新聞媒體等紛紛入席,共同探討未來保險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機遇。
  • 德國2014年法定養老保險改革及其效應與啟示
    這些改革措施已見成效,養老保險財務壓力顯著減輕,基金出現盈餘。2007年至2011年繳費率為19.9%,2012年起繳費率降至19.6%,2013年又進一步降至18.9%。政府補貼一直是德國法定養老保險的重要籌資來源。目前,聯邦財政投入責任已相對固化,佔法定養老保險總收入的25%左右。法定養老保險每年收支規模約為2600億歐元。
  • 保險科技行業深度研究:未來真正有前景的方向是什麼
    保險科技產業鏈圖譜:4 大方向和代表公司保險科技產業鏈的 4 大方向 總體來看,按照在保險經營中參與環節不同,我們認為當前中國保險科技產業鏈存在 4 大方向,即銷售端創新、產品創新、中後臺創新、互助平臺:
  • 懂行:從科技的底層邏輯看未來保險
    保險行業同樣需要思考,未來的保險發展應如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以什麼方式去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科技會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在組織設計上,要激活創新。傳統保險公司的組織模式是成熟和穩定的,在這個數位化時代,需要通過一些改變,通過優化組織設計來促進業務和科技融合,加強組織的創新能力和敏捷性,比如建立組織內部的研究院和創新中心,並設計好創新部門與傳統業務、科技部門的協同模式。  在執行模式上,實現試錯和風險的平衡。
  • 退休高峰將至,未來樓市誰接盤?
    退休高峰兩年後到來,各地爭搶年輕人出生人口的變化,也將影響到包括退休養老金平衡、住房需求、勞動力市場、教育等在內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從歷年的出生人口來看,由於1962年後,我國進入到長達十多年的出生人口高峰期,因此最晚在兩年後我國即迎來退休高峰期,尤其是1963年出生人口高達2934萬人,其後兩年平均也達到了2700萬人,這三年出生高峰導致的退休高峰,將對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平衡形成第一輪較大的考驗。
  • 「延遲退休」將這樣推進 →
    2036年左右養老保險基金將告耗盡「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餘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百問》直言。實際上,學界和公眾對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擔憂一直存在。
  • 太平洋產險保險+科技保護黑土地|太平洋保險傅帆太創未來藍鯨入海
    為了更好地保護黑土地,自2019年8月起中國太保創新農險團隊多次前往吉林多地開展保護性耕作實地調研,積極發揮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優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到實處。太平洋產險江蘇分公司非車理賠部在汛前儲備了9家合作公估、5家施救設備維修商,提前為機構開通了大災快賠審核權限及大災指揮平臺的使用權限。太平洋產險廣東分公司實時監測災情動態,根據受災區域情況,靈活調整救援商服務區域,集結多方資源共同救援。
  • 泰康保險:眺望長壽時代,引領長壽革命
    在長壽經濟的概念下,老年人除作為消費者外,同時還擔任著生產者和創新者的角色,在消費端和供給端同時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錢理群也在論壇上提出:在大數據、新科技的時代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和人類智力將更緊密結合,兩者將是未來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基本方向、基本方式。
  • 十問延遲退休!打工人關心的都在這裡
    比如,一個女職工現在55歲可以退休的話,如果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0歲,她的養老金應該提高;但如果她還是選擇55歲退休,養老金也不減少。07這項改革的影響面有多大?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不僅會影響到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職工,也會影響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居民。
  • 養老金「窟窿」難補,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實施
    東北是我國養老金收支缺口及財政補貼壓力最大的地區。2016年黑龍江成為全國首個養老金結餘被花光的省份。「現在針對延遲退休有許多種說法和討論,大多是在做壓力測試,不到最後國家具體政策出臺,誰也說不準方案是什麼樣子。」文 | 南方周末記者 吳超「延遲退休」這個詞第一次正式亮相併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12年。
  • 陽光保險2020年關鍵詞:戰疫顯擔當,創新顯精神,扶貧顯力量
    這一年,突發百年來最為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黑天鵝」疫情歷史大考下,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都遭遇挑戰;全球經濟在「暫停鍵」「重啟鍵」中,經歷下滑波動到有序復甦。回首這一年,可以說,是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守、踐行的一年: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決心,我們國家打響了一場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人民戰爭、總體戰、狙擊戰,重大的勝利成果之中,展現的是中國擔當;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統籌全局,保持戰略定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迎難而上、勇於創新,謀劃新開篇,奮鬥中蘊含的是中國精神;攻克困擾全世界全人類重大的貧困難題
  • 大地保險:「政銀保」為企業增信 以金融助科技創新
    近年來,面對小微企業資金周轉難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陝西分公司(下稱「大地保險」)運用保證保險的融資增信功能,協同政府、銀行,加強對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類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開發「政銀保」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擔保,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擔銀行風險,為後疫情時期企業運營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