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電池AM:鐵電極化一照有、光伏遲滯三元無

2020-11-26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年問世以來,轉換效率高歌猛進,在短短十年之間已經由最初的3%大幅度增長至24%。不過學界對材料的一些基礎問題,仍然爭論不休,如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鐵電極性及其光伏關聯等。

在上周五上線的一篇Advanced Materials論文中,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和石家莊鐵道大學的研究小組,利用先進的原子力顯微方法,對這一問題在納米尺度做了新的解讀。

一些人可能認為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鐵電極性只是一個純學術問題,與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早期的一些計算表明,鐵電性所引起的退極化電場,有助於其光生載流子的分離,甚至可以在鐵電疇界形成高速的載流子傳輸通道,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而後來所發現的光伏JV曲線遲滯現象,也讓人聯想到鐵電遲滯,提出光伏遲滯源自鐵電遲滯。但在隨後幾年,雜化鈣鈦礦的鐵電極化一直缺乏實錘證據,而Snaith等人2015年在APL發表論文更顯示,電池的光伏遲滯主要是由離子遷移所引起的。因此對於雜化鈣鈦礦鐵電性的關注度有所降低。

不過Snaith的論文雖然清晰表明在其所研究的材料體系中,光伏遲滯源於離子遷移,但他們的數據表明在該體系之中並不存在鐵電極化。而最近的幾篇文章也表明鐵電極性在某些雜化鈣鈦礦體系中是存在的,取決於材料的成分和工藝。如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和石家莊鐵道大學等院校此前在npj Quantum Materials所發表的論文,就通過原子力顯微成像清晰顯示,在單晶雜化鈣鈦礦中,極性與非極性疇交替共存,而且極性疇所對應的光電流更低。此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所發表的幾篇論文,也給出了雜化鈣鈦礦鐵電極性的更多證據。因此很自然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存在鐵電極性的時候,光伏遲滯是不是會增加了?

為回答這一問題,研究組採取三元鈣鈦礦體系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該體系光伏效率高,而遲滯較低;二是針對三元體系的鐵電極性研究還沒有報導。為建立局域尺度鐵電極性、離子遷移、和光伏遲滯的可能關聯,研究組採取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所發展的非線性原子力顯微方法,通過一倍頻和二倍頻的力電耦合效應對比,分辨鐵電極化和離子遷移的相對貢獻。他們發現在光照下,一倍頻響應顯著增加,相應的品質因子有所增強,而共振頻率略有降低,顯示光致鐵電極化增強效應。而所對應的二倍頻響應沒有顯著改變,顯示光照並未引起顯著的離子遷移。

為揭示極化增強的可能影響,研究組進一步發展局域光電流顯微方法,在一系列偏壓之下成像光電流分布,並通過主成分分析重構納米尺度局域的JV曲線,發現遲滯很低 ,顯示即使在存在鐵電極性的情況下,鐵電極化對光伏遲滯仍然沒有大的影響。這一納米尺度的局域關聯,也被宏觀器件測試所證實。因此,這一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通過鐵電極化的設計,提升其光生載流子分離效率,而不必擔心其對光伏遲滯的不利影響。

這一研究進一步顯示了離子運動是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對光伏遲滯和電池穩定性都有重要的影響。在此前的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中,研究組與北京大學電鏡中心合作,揭示了雜化鈣鈦礦退化降解為PbI2的原子尺度路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發現降解過程中缺陷有序超結構的存在。能否穩定該超結構,可能是提升電池穩定性的關鍵。而超結構本身,也可能帶來一些新穎有趣的性能。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AFM:揭示PCBM在抑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遲滯現象的作用
    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率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太陽能電池電流電壓的遲滯現象以及鈣鈦礦材料在光場、電場下的分解,成為其大規模應用上最大的阻礙。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創世界紀錄——接近產業化
    等)具有原料豐富、成本低廉、光電性質優越、可溶液加工、可低溫製備(<150℃)等特點和優勢,使得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成本有望達到目前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1/3-1/5。顯著的效率和成本優勢有望推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未來跨過商業化門檻,分享乃至顛覆未來的光伏市場。但是,儘管前景樂觀,仍有幾朵烏雲籠罩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真正走向商業化的路途上。
  • 華中科技大學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創15%世界紀錄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副教授陳煒自主研發的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經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光伏技術研究中心認證,達到國際最高效率15%,填補了太陽能電池效率記錄表的該項空白。該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中國企業投產鈣鈦礦光伏電池生產線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浙江省衢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由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鈣鈦礦生產線在浙江衢州正式投產,預計2020年計劃產量將超過2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玻璃。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鈣鈦礦光伏電池技術從研發走向量產,推進該項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 鈣鈦礦光伏電池是一種新型人工合成的光伏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光電轉化率,原料豐富、成本低廉、生產環保,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門研究領域。鈣鈦礦材料可以製作成非常輕薄柔軟的太陽能電池,安裝在汽車、手機、屋頂、玻璃幕牆上等。
  • 世界最高效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什麼?|2015中國科技新星評選
    現在已經市場化的光伏技術包括第一代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第二代CIGS、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儘管每年以30%的速度高速成長,但其總裝機發電量仍不足全球總能耗的1%。尋找新一代更廉價、更高效的光伏技術是太陽能利用的一個永恆命題,關係到未來太陽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化石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近3年才出現的光伏技術,其效率記錄提升的速度十分迅猛。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有機-無機雜化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優異的光電性能、低原材料成本、以及簡單的製備工藝而備受關注。近十年來,隨著高性能鈣鈦礦材料的開發以及器件結構的創新優化,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效率從3.8%迅速提高至25.2%,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 最近比較火的鈣鈦礦電池都能革鋰電池的命??
    近一年來,鈣鈦礦型電池已經受到重量級期刊的廣泛報導,媒體轉載也是鋪天蓋地。長江後浪推前浪,09年橫空出世的年輕電池形態有沒有潛力把前輩們拍在沙灘上?  鑑於這個名詞容易引起誤解,先一起來看看廬山真面目–鈣鈦礦(Perovskite)泛指一類陶瓷氧化物,由於存在於礦石中的鈦酸鈣(CaTiO3)化合物最早被發現,因此而得名。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是光伏領域近年來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由於其優良的自組裝特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能夠通過簡單的低溫溼法工藝實現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製備、原材料的豐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未來的商業化應用中呈現出巨大潛力。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深藏於地下2500km的新興太陽能電池材料-----鈣鈦礦
    1893年,鈣鈦礦(Perovskite)是以俄國礦物學家Lev Perovski的名字命名,它具有CaTiO3分子式,這種新晶體在烏拉爾山脈南部首次被發現。鈣鈦礦如今是光伏電池的新寵,凝聚態物理裡的鈣鈦礦指的是ABX3晶型,既不含鈣,也不含鈦,更不是一種礦石。A一般是有機分子團,如甲氨基,B一般是金屬離子,如鉛,X一般是滷素離子,如碘離子,氯離子。
  • 鈣鈦礦光伏第一人!
    就在今年年初,德國海姆霍茲柏林材料所創造了29.15%單結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Silicon SCs)的記錄效率,這一效率超過了牛津光伏公司保持兩年的28%效率!1 由此可見,鈣鈦礦聯手成熟的矽光伏技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因其吸收係數高、雙極性電荷傳輸、載流子擴散距離和壽命長、可溶液加工、廉價等特點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基於這類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最初的3.8%迅速提升至23.3%。然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仍然面臨穩定性和毒性等問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武漢大學方國家課題組在全無機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採用J71、PBDB-T、PM6等一系列無摻雜聚合物有機光伏給體材料作為空穴輸運材料,採用合適的能級和載流子輸運能力,構建了全新的全無機PSCs體系結構。 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具有連續可調的寬帶隙(1.73〜2.3 eV),在半透明電池以及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2009 年,日本桐蔭橫大學Miyasaka等人在研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過程中,製備出了效率達3.8%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啟了鈣鈦礦電池發展的徵程。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鈣鈦礦由於獨特的材料性質,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能,優異的電荷傳輸速率和電荷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優點,達到了高品質的產品性能與低成本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提升,而成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通過科學家近十年的努力,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從2009年的3.9%提高到了2018年的22.7%。因此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領域。
  • 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會比許多人想像中要快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技術的發展大局目前已經很明確很清晰了,看不到這一點的人可能會因此延誤進入時機。」對於鈣鈦礦光伏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量產,一位回國創業於鈣鈦礦領域的博士信心實足。據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博士介紹,除了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全球範圍內多家公司都不約而同提速了鈣鈦礦電池商業化量產的步伐,其中據說也包括那家中國西部的單晶矽龍頭企業在內。
  • 光伏發電機會來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高至25.2%
    鈣鈦礦光伏電池是由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製成的電池,最近被證明前景無量,因為研究人員已經設法大幅提高了它們的能量轉換效率,從3.8%一路提高到25.2%。 這一顯著提高的效率使鈣鈦礦在開發下一代可低溫處理的光伏技術方面成為領先的競爭者。鈣鈦礦光伏電池可以有兩種主要的設計原型:所謂的規則(n-i-p)結構和倒置(p-i-n)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