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視頻】黑洞是如何誕生、消亡的?
【物理視頻】黑洞是如何誕生、消亡的?黑洞這種通過「蒸發」輻射能量、損失質量的行為被稱為霍金輻射, 亦稱黑洞蒸發。談到霍金輻射,需要先了解真空。在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無所有, 而是一種非常熱鬧的狀態,真空中不停地、大量地發生 著真空漲落。在「真空」的宇宙中,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會在瞬間憑空產生一對正反虛粒子,然後瞬間消失,以符合能量守恆。
-
第二十一章 宇宙從漩渦中產生,在漩渦中消亡,黑洞和白洞的循環
在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巨大的漩渦中心,姑且認為就是我們理解的黑洞吧。在漩渦中產生黑洞,黑洞產生吸力,連光都無法逃脫。這個黑洞是產生宇宙星體、星系和秩序的基礎。物質和星系進入其中會被分解,然後通過一個喇叭形狀的白洞噴吐出來,進入混沌空間。從而形成黑洞和白洞的循環,從混沌中來到混沌中去,這個也是宇宙的一個循環。可參見前面章節有對混沌的說明。
-
宇宙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宇宙的誕生和滅亡是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嗎?
就連地球本身,甚至是太陽本身都會最終消亡,當恆星的能量最終耗盡的時候,太陽就會發生坍縮,最終成為了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天體形式,也就是黑洞。你可以認為黑洞是恆星的最終形態,但絕對不是結局,因為黑洞也不會永恆存在的,只要時間足夠,黑洞就會慢慢蒸發,最終消失於無形,一切歸於無有。這是因為宇宙之內的所有事物都遵循著熵增的原理,必然會走過一個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
-
宇宙——一起來了解恆星的誕生與消亡
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恆星,是超熱氣體形成的發光球體,遠遠大於任何一個行星。每一顆都有一個故事,生命戲劇性地誕生在宇宙的邊緣。引力使小質量塊不停集中成恆星,然後使之坍縮,最後在引力的作用下消亡,整個過程就這樣瞬間完成了!宇宙暴力動蕩動感十足——恆星的誕生與毀滅。
-
連宇宙也無法擺脫消亡的命運,為何大自然中的萬物皆有生死?
太陽是太陽系的主宰,包括地球在內所有的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根據科學家們研究,大約50億年之前,太陽誕生,太陽系也隨之出現,不過,太陽系並不會永遠在宇宙中存在,即使沒有外界因素的幹擾,太陽也會在大約50億-70億年之後,走向生命的終結,在經歷過紅巨星的演變之後,最終超新星爆發,變成一顆白矮星。
-
這黑洞比宇宙誕生還早3億年,是太陽質量10萬倍,宇宙有新起源?
,對於它的內部結構,物質構成,作用機理幾乎是一無所知,甚至無法通過任何技術手段對它的表面進行任何觀察,因為傳統的觀察手段都是通過光的各種頻譜來開展的,但是黑洞根本沒有光的反射,所以也是無計可施啊最近科學家通過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發現了一顆黑洞,這個黑洞在宇宙中非常的獨特,甚至說比整個宇宙本身還要獨特,為什麼呢?
-
宇宙裡面有多少黑洞?
圖解 :超級黑洞是在宇宙中心中的巨型質量黑洞。圖片來自:NASA/JPL-Caltech一提起黑洞我們都談虎色變,比如恆星質量黑洞或者超級黑洞。但到底這些黑洞在我們的宇宙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呢?我們目前已知有兩種黑洞:恆星質量黑洞是一種由大質量恆星引力坍塌後所形成的黑洞。另一種就是處在宇宙中心位置的超級黑洞。大約1000顆恆星裡只有一顆在它消亡之後成為了黑洞。 銀河系中有一千億恆星,這就意味著有大約一億的恆星質量黑洞存在。
-
黑洞也會消失?竟是因為粒子逃脫,看霍金如何預測黑洞之死
通過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的熱輻射,黑洞的質量會逐漸減少,直到什麼都不剩。這個熱輻射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霍金輻射。 萬物最終都會消亡。 而黑洞——巨大的隱藏在黑暗中的虛空——又怎能是例外呢?
-
黑洞演化跟宇宙誕生十分相似,難道我們生活的宇宙在一個黑洞中?
愛因斯坦猜想中的黑洞,雖然讓當時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認為宇宙中不大可能存在這樣的天體,但是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有了更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終於觀測到了黑洞,從而證實了黑洞的存在。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黑洞能夠吞噬光,那我們如何觀測到黑洞?其實我們觀測到的並不是黑洞的本身,而是存在於它周圍的視界。
-
宇宙中可能存在白洞,讓我們的宇宙從多元宇宙「泡沫群」中誕生
我們的宇宙誕生之前有什麼?這個問題本身比現代宇宙學要早至少1600年。公元前四世紀有位神學家聖奧古斯丁對神創造宇宙之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爭論。他的結論是,聖經中的「起初」一詞暗示著上帝以前沒有做過任何事。此外,奧古斯丁認為,世界不是在某個時候由上帝創造的,而是那個時間和宇宙是同時創造的。
-
宇宙的奇蹟#無限時間箭頭的變化中,宇宙、太陽的命運將會是消亡
在不斷進化中,宇宙就經歷了不同的紀元,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每一段的起始和終結,都伴隨著獨一無二的裡程碑,奇蹟一個個誕生,一個個消亡。第一顆恆星的誕生,是宇宙進化中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它標誌著「原初時代」的結束,也標誌著宇宙第二個重要時期的開始,便是我們現今生活的時期 「生星時代」,恆星滿天的時代。
-
宇宙中的氫元素用不完嗎?為什麼恆星消亡後又會形成新的恆星?
那麼問題就來了,宇宙中的氫元素用不完嗎?為什麼恆星消亡後又會形成新的恆星? 在看到上面的太陽成分表時,可能有人會認為太陽中那24.85%的氦是太陽內部氫的核聚變所生成的,然而這是一個不全面的認知,實際上,太陽所包含的氦元素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
-
論宇宙中星系的消亡
宇宙有數不盡的星雲,茫茫星雲中的星系註定是要走向消亡的。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就已經消亡了幾十億年?星系是如何消亡的?我們又如何判斷一個星系是否消亡?本期小樓要和大家探討的就是星系的消亡。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
大爆炸後不久,許多「小宇宙」以黑洞的形式從宇宙中分離。圖片來源:Kavli IPMU本報訊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3位對黑洞研究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這之後不久,新的關於黑洞的研究登上了《物理評論快報》,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這一系列研究由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
-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熵增定律,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宇宙空間浩瀚無比,宇宙中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團,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許多科學家在宇宙空間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令人欣喜,但當人類發現一個定律後,人類卻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那就是熵增定律。
-
宇宙中14%的大質量恆星註定要以黑洞的形式碰撞
2015年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為黑洞碰撞產生,而這可能涉及宇宙中14%的大質量恆星 百年前,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黑洞會併合、並釋出引力波。至今,LIGO已探測到不少的雙黑洞事件。兩條問題就此浮現:恆星演化過程是如何產生這些大質量(>30 太陽質量)黑洞的?在宇宙的壽命中,兩個黑洞是如何靠近到可以融合的?
-
盤點宇宙十大暴力事件 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
1月25日消息,整個宇宙浩瀚無邊,至今人類也未能探索到宇宙的盡頭,黑洞算是一個小的災難,眾所周知,黑洞吞噬行星和各類物質。近日,一個由美國、荷蘭、英國等4個國家組成的國際黑洞研究小組,他們第一次觀測到了完整的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證實了原先理論的正確性。
-
揭秘宇宙黑洞從誕生到死亡的傳奇一生,太不可思議了!
於此同時,宇宙中所有較重的元素被創造出來,恆星在超新星爆炸中滅亡,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誕生中子星。但如果恆星的質量夠大,核心所有的物質都會坍縮被吸進黑洞。如果你向黑洞內望去,你將會看到的是事件視界。那麼,如果你掉進了一個黑洞會怎樣呢?在黑洞附近,你對於時間的體驗會有所不同。在不斷靠近視界線的過程中,外界的人眼中你像是在不斷減速,你的時間對於外界觀測者來說變慢了。
-
霍金:宇宙中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太陽和地球如何形成的?
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益:我們了解霍金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如何誕生的,跟著霍金了解宇宙。黑洞的形成需要一個20倍於太陽正走向終結的恆星,,那樣的恆星完全不像我們的太陽,因為它變得不穩定 不斷地變化著走向終點,,最後它用盡燃料並開始收縮,,越來越小 越來越熱,就恆星這種質量來說在宇宙中已經沒有力量可以停止這種坍塌,恆星核因為自身的重量而不斷下陷,引力變得瘋狂,15秒內引力將數百萬英裡直徑的恆星,,壓縮到12英裡大小,恆星的物質依然存那裡 但由於自身的重量被壓縮得越變越小
-
黑洞的質量上限是多少?到了上限會爆炸嗎?我們的宇宙或由此誕生
萬事萬物皆有其度,一旦過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宇宙天體也遵循這個道理。但是黑洞的「度」卻仍讓我們琢磨不透。黑洞小到可以成為基本粒子,大到我們還不知道它的限度在哪裡!物理學家們分析足夠強大的強子對撞機裡面的一些粒子進行對撞的時候,很有可能撞出基本粒子級的黑洞,這種黑洞小到比原子還要小得多,甚至可以說比夸克都要小得多,這樣的黑洞壽命也很短,它們產生之後會在極短的時間中通過霍金輻射蒸發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