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可提供10萬噸淡水 膜法海水淡化系統為海島「解渴」

2020-11-24 人民網黑龍江站

原標題:膜法海水淡化系統為海島「解渴」

在浙江省舟山市魚山島上,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由於島上淡水資源匱乏,僅能勉強滿足原有居民日常用水,如何充分保障項目建設期所需工程用水和工人生活用水,過去令建設單位十分困擾。

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承建的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一期10萬噸/日膜法海水淡化系統已通過驗收,這個目前國內石化行業已建的最大膜法海淡工程也順利投入運行。

「這一海水淡化系統2017年5月啟動,設計、製造總成本2億多元,淡水處理總量為10.5萬噸/日淡水,投入運行後為項目所有工藝投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淡水資源保障,同時也為海島5萬多人提供了應急生活水源。」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負責人王壽根介紹道。

用空間換面積,倒逼裝置單機產能提升

位於魚山島綠色石化基地,總投資1730.8億元的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是目前世界上投資最大的單體產業項目。其中項目一期已於2019年底全面投產。

「有4萬多名一線員工參與一體化項目建設,工程用水和島上工人生活用水每天耗水量達5000噸,此前主要靠海底鋪設輸水管從黃泥灣水庫調取淡水勉強維持,存在用水點的水量水壓無法保障等問題。」王壽根介紹道。

王壽根說,作為浙石化項目中一期10萬噸/日膜法海水淡化系統的總包方,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從浩瀚的海洋中就地取材,採用了獨立研發並擁有關鍵工藝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處理技術,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並派經驗豐富的專業工程團隊駐紮一線。

據介紹,由於魚山島上項目用地為開山填海形成,地質條件較差。若按常規項目的設計條件,開挖管溝的方案土方量較大,沉降風險高,可執行性較差。設計團隊採用了二層鋼構平臺的架空設計。

「項目佔地空間也有限,我們減少了裝置數量,增加了裝置的單機產能,成功研製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反滲透單機裝置(日產水35280立方米/噸)和國內最大的臥式過濾器。」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總工程師楊波補充道,同時運用空間換面積的思路,將所有的反滲透機組均採用二次架空平臺,上方放置裝置,下方安裝管道。

作為浙石化4000萬噸/年一體化項目的配套工程,該海水淡化系統建成後,解決基地石化項目龐大的淡水需求量,也為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打造世界級大型、綜合、現代化的石油產業基地提供了基礎用水保障。

追求超濾水質,海水淡化有了新思路

「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經過50餘年的技術進步,逐步完成了日產百噸級、千噸級、萬噸級直至十萬噸級海水淡化裝備及工程技術的開發。」王壽根說,成果水平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今年1月,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成功中標二期15萬噸/日膜法海水淡化系統。3月,總投資829.3億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化工一體化二期項目開建。

「二期項目的海水淡化系統建設目前為設計和設備採購階段。根據在浙石化一期項目中獲得的技術經驗,我們對大型海水淡化系統提出了兩個新的解決思路,可以嘗試推廣應用。」楊波表示。

楊波說,一是基於成功研製出日產能35280立方米/噸的超大型海水反滲透裝置,該裝置的成功投產,標誌著國有海水反滲透的單機製造能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同時裝置的穩定運行,也說明了國內海淡系統設計的能力已具備了承接更大規模海水淡化工程的可能。其次,根據浙石化項目的使用結果反饋,超大型臥式過濾器在東海海域比超濾系統具有更強的適用性,其產水水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傳統的超濾系統相媲美。既減少了海水淡化項目的設備投資,又降低了海水淡化系統的噸水電耗和藥耗。相對於超濾系統,超大型臥式濾器便捷的操作和友好的環境影響都在不同層面上有所超越。(記者 江耘)

(責編:王豔、李忠雙)

相關焦點

  • 電滲析海水淡化有新「膜」法
    3.5%鹽度的海水經過均相離子交換膜電滲析處理,再輔以適當的後處理,就可達到直飲水標準。」山東省海洋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傅榮強博士昨日表示,該院研發的均相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法海水淡化技術,生產1噸淡水僅耗電2.5千瓦時,電滲析法必高能耗的情況將被改變。目前已獲5項發明專利。傅榮強表示,海水淡化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手段,目前採用最多的是反滲透法。
  • 國內規模最大煉化一體配套海水淡化系統投入運行,日產十萬噸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8月12日消息,近日,由中國化工藍星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下稱「杭州水處理」)承建的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10萬噸/日膜法海水淡化系統通過驗收,標誌著國內石化行業已建最大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投入運行。海水淡化系統是該項目重要依託工程之一,為所有工藝投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淡水資源保障,同時也為海島5萬餘人提供生活水源。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世界上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切的問題。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
  • 海水淡化在海島應用的工程案例
    由於採用了能量回收系統 ,使得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具有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鍵詞 : 海島; 海水淡化 ; 能量回收 ; RO系統我國的淡水資源一直處於緊缺的狀態。隨著技術的進步 ,海水淡化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有了應用 ,尤其是沿海和島嶼地 區,向大海要淡水是大勢所趨與長距離調配水源相比,海水淡化具有見效周期短水量穩定 、水質穩定等優點。
  • 「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海水淡化廠而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廠佔全球海水淡化總量的24%。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傑貝勒阿里海水淡化廠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每年可產生3億立方米淡水。國內目前的海水淡化項目也有超過100個,淡水產量超過了100萬噸/日。雖然看起來海上淡化技術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而且全球海水淡化總量的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科技大觀)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數據,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6萬家海水過濾工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半出自中東和北非。
  • 中國將在100個左右海島推進海水淡化工程
    ,初步規劃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每天60萬噸左右。  海島海水淡化工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被認為可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據介紹,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建成海島海水淡化工程75個,形成了每日13.57萬噸的淡化能力,建設及運營經驗已基本成熟。
  • 無紡布是怎麼變成反滲透膜的 揭開海水淡化神秘蓋頭
    郎明華告訴記者,鋼管是整個系統的核心,裡面裝著反滲透膜元件,裡面一般有7支反滲透膜,海水就是經過這個管子,被轉化成淡水的。  「端板的密封性要求很高,誤差會精確到微米。」他說,整個程序看起來簡單,但每個環節要求都很高,以油漆為例,因為管子受海風侵蝕比較多,所以每個小角落都不能馬虎。一般一個星期只能安裝一套淡化裝置設備。  在這三個車間裡,工程只是完成了一半。
  • 山東舉行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發布會
    多:要多少有多少;快:當年可以達產;好:海水淡化水質好,綜合效益好;省:據測算,投資100億元,佔地1000畝,可每年提供淡水淨水5億方,投入產出比高,極為集約節約。  (三)技術應用方面: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主體的海水淡化產業集群已初見雛形,擁有多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產企業,包括海諾水務、蘭海希膜、華軒環保等。青島董家口10萬噸/日反滲透工程投資約6億元,造水成本4.25元,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生產的海水淡化產品水水質優於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106項指標要求,積累了豐富的規模化應用的做法和經驗。
  • 這家杭企躋身全球海水淡化TOP10
    杭州水處理中心是一家專門從事海水淡化技術研究的科研單位,也是國家液體分離膜領域的開拓者,膜法海水淡化佔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承擔了國內各大型膜法海水淡化設計、成套裝備製造及工程服務。同時,在全球還擁有豐富的電力、化工、市政等行業的海水淡化示範項目。並不靠海的杭州,這家企業憑什麼躋身全球TOP10?
  • 深度解析丨揭秘河北滄州10萬噸海水淡化案例
    我們都知道,渤海新區是毗鄰渤海,海水資源非常豐富,向海洋要淡水就成了渤海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我們渤海新區海水淡化項目建設地點是在港城區,港城區是在1992年被批准設立的省級技術經濟開發區,在開發區內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群,包括港口、物流、鋼鐵、裝備製造(等多產業)。這5000噸(一期)海水淡化的成品水就用於工業園區的工業用水。
  • 放個貨櫃 「喝」海水「吐」淡水
    李珠玉喝到的水,是海水淡化出來的。「過去狠燒柴油淡化海水,水量也不太夠,現在利用風能、光能,就能根據島上需求產水,每天大約100噸左右,」江蘇豐海新能源工程技術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王福家為能讓當地人用水充足而欣慰,三沙趙述島的海水淡化裝置,正是他們生產的貨櫃式「海淡」裝置,直接利用風能、太陽能就能產出生活用水。直飲海水,是向海洋要水的「人類解渴工程」的終極目標。
  • 天津北疆電廠海水淡化一期工程 將日產淡水20萬噸
    12月16日電:記者昨天(12月15日)從有關方面了解到,亞洲最大的海水淡化裝置——北疆電廠海水淡化一期工程進展順利。
  • 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水屬於高品質飲用水,可作缺水城市水源
    自2005年我國首部《海水利用專項規劃》頒布實施以來,海水利用在各部門的大力協同推進下,取得了較大進展。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初步具備系統集成和工程成套能力,自主技術在國內建成日產萬噸級以上示範工程,開展了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的示範應用,多套海水淡化裝置出口海外,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是通過一定方法從海水製取可供生產生活使用的淡水的過程。它是沿海地區解決大規模缺水問題最現實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據估計,2019年全球採用海水淡化生產的淡水已經超過180億噸,可供近5億人生活使用。人類關於海水淡化的夢想持續了數千年之久。
  • 海水淡化能否解濱海缺水城市之渴
    海水淡化為城市解渴  作為海洋大省,山東在破解水資源剛性約束,培育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方面,採取了三大措施:  一是政府財政適度補助,推動海水淡化產業快速發展。電力成本約佔海水淡化運營成本的40%。山東物價部門積極支持,給予相關海水淡化企業電價優惠,按居民生活用電類的非居民用戶標準執行。企業按日產10萬立方米計算,全年可省近2000萬元。  二是推動工業企業點對點直供海淡水步入常態化。2018年,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鋪設專用管道進行淡化水直供。2019年全年供水量達2122萬噸,日最高供水量8.3萬噸。
  • 海水淡化的三五年 這幾個關鍵要素成重點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海水淡化技術日益成熟,相關裝備研發和生產有了長足進步。從長遠來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有重大戰略意義。就目前來看,反滲透技術、膜設備、石墨烯材料,以及海島建設是業界普遍看好的重點。
  •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反滲透為主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山東大手筆布局海水淡化,青島被委以重任!
    但山東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問題,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或許才是具有可持續性的戰略,擁有3345公里海岸線的山東有著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天然優勢,如何將豐富的海水資源轉化為極度緊缺的淡水資源,補齊發展的短板,成為當務之急。與此同時,對於海水淡化產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青島來說,大力發展海水淡化不僅有利於青島緩解缺水的現狀,更有可能把海水淡化做成一個大產業,為全國探路,變短板為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