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團隊創造奇蹟!研製出特殊吸附劑,吸走海水鹽分輕鬆變淡水

2020-09-07 宇宙科學人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地球上超過七成的地方都是被海洋所覆蓋的,水可以稱得上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然而,我們平時所飲用的水屬於淡水,要知道淡水資源只佔總水資源的百分之二左右而已。因此,為了獲得更多的淡水資源,海水淡化則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畢竟海水資源的總量要比淡水資源多得多。



所謂的海水淡化,就是將海水進行脫鹽處理,既可以過濾出供以飲用或日常使用的淡水,又可以取得海鹽這種副產品。目前,關於海水淡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蒸餾法、電滲析法等這幾種,但是這些方法要麼生產成本昂貴,要麼生存效率不高。所以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一直是我們國家研究的重點項目,畢竟我國地廣人多,需要更多的淡水資源。



就此問題,前不久有一支由廈大和澳洲名校合作的科研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論文中提到了他們研製出了一種特殊的吸附劑,這種吸附劑在合理地調整外界光度的情況下,可以有效且快速地吸附海水中的鹽分。簡單來說,這種特殊的吸附劑或許能夠在海水淡化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據該團隊的論文表述,這種吸附劑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成本也很低,吸附了鹽分的吸附劑可以與鹽分進行分離,從而實現再次利用。研究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可以在不同光度下呈現不同離子狀態的物質,名為「螺吡喃」,於是科研人員便通過這種物質的特殊性質研發出了上面所提到的特殊吸附劑。

科研人員專門做了個實驗,將這種吸附劑投入樣品海水中,然後將樣品海水置於無光環境下一段時間,取部分樣品海水進行化驗,發現海水中的鈉離子確實大量減少,這是因為海水中的鈉離子都被吸附劑所吸走了。而在把無光環境下的樣品海水放到光照環境下放置一段時間後,發現吸附劑所吸走的鈉離子再次被釋放出來,這說明這種吸附劑確實可以實現重複使用的功能。



從相關的實驗數據中可以推算出,這種特殊的吸附劑每淡化一次海水所需要耗費的能源和資金都要比起現有的海水淡化技術更低。而且這種吸附劑的吸附和釋放效率都比較快,在多次反覆使用下依然能夠提供穩定的工作效果,所以總的來說,如果在海水淡化工作中合理運用這種吸附劑,能夠有效地提高海水淡化工作的產能。



只可惜,這種想法目前還只是一個美好的預想而已,因為這種吸附劑還處於一個研究階段,它或許還存在各種未知的問題,要想投入實際使用中的話還需要一段時間呢。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之後,這種吸附劑可以實際應用在海水淡化工作中,畢竟海水淡化的工作已經明確得到了國家政府的重視,並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海水淡化工作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廈大學生團隊創造奇蹟!他們研製吸附劑,吸走海水鹽分輕鬆變淡水
    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本來就很有限,再加上有一大部分以冰川的形式凍結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導致人類目前可用的淡水資源很有限,對於中東地區、非洲地區來說用水緊缺的問題更為明顯,難道就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嗎?該論文指出他們的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吸附劑,在光度的調控下它不僅能夠從海水中快速吸附鹽離子
  • 廈大學生團隊創造奇蹟!成功研製新型吸附劑,吸出海水鹽分變淡水
    ——利用吸附劑的特性將海水中的鹽離子吸走。該論文指出這支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吸附劑,在光度的調控下不僅能夠從海水中快速地吸附鹽離子,還能夠讓吸附了鹽離子的吸附劑與鹽離子脫離,最重要的是這種吸附劑能夠重複利用。就之前的吸附劑成本高,不能重複利用的問題,廈大團隊一直專注於如何研發出一種高效且低成本的吸附劑。
  • 新型海水淡化「綠色」吸附劑面世
    海水鹹水脫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現有利用吸附劑脫鹽方法,存在著二次汙染或能耗較高的問題。8月1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發展》發表的一項成果,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中澳學者研發出新型環保吸附劑 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央廣網廈門8月11日消息(記者陳庚 通訊員李靜 諸姮)中澳學者近期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廈大研發新型環保吸附劑 可使海水淡化更高效省電
    臺海網8月12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中澳學者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8月10日23時,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這種新型環保吸附劑由廈大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區然雯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王煥庭合作研發。
  • 廈大研發新型環保吸附劑可使海水淡化更高效省電
    中澳學者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8月10日23時,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這種新型環保吸附劑由廈大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區然雯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王煥庭合作研發。該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據介紹,鹹水脫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現有的脫鹽技術存在著二次汙染或能耗較高的問題。
  • 中澳學者合作研發新型「綠色」吸附劑 或為海水淡化技術提供新思路
    中新社廈門8月11日電 (李靜 諸姮)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11日披露說,該院副教授區然雯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王煥庭近期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該研究成果已於北京時間8月10日23時,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
  • 廈門大學:「綠色」吸附劑 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熊杰 通訊員 李靜 諸姮)最近,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副教授區然雯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王煥庭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其藉助光亮的調節,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這種吸附劑還能將吸附的鹽離子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海水鹽分重,海洋動物是如何喝到淡水的?其實原理沒那麼複雜
    現在人們都知道海水是鹹的,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鹽分,但其實海洋在誕生之初是酸性的,並且氧氣含量十分缺乏,後來隨著大氣的水循環,陸地和海洋巖石中的鹽分溶解,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才形成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海洋。在海水中生活著大量魚類,因為海水的鹽濃度和滲透度不同,所以為了保持體內的水分,魚類需要在體內保持足夠的水分。那麼在全部都是鹹水的海洋之中,魚類又是如何得到自己所需求的淡水的呢?
  • 海水鹽分重,海洋動物是如何喝到淡水的?其實原理沒那麼複雜
    現在人們都知道海水是鹹的,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鹽分,但其實海洋在誕生之初是酸性的,並且氧氣含量十分缺乏,後來隨著大氣的水循環,陸地和海洋巖石中的鹽分溶解,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才形成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海洋。海洋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生態系統,裡面生活著無數種類的生命,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能夠完全地了解海洋中的奧秘。
  • 研究團隊開發高效率的工藝,使海水在30分鐘內就能飲用
    一項新研究使用了一種名為金屬有機框架(MOF)的材料來過濾海水中的汙染物,每天產生大量的淡水,同時使用的能源比其他方法少得多。在這種情況下,該團隊開發了一種被稱為PSP-MIL-53的新型MOF,並將其用於捕捉鹹水和海水中的鹽和雜質。當該材料被放入水中時,它能選擇性地將離子從液體中抽出,並將其保留在其表面。在30分鐘內,MOF能夠將水中的溶解性總固體(TDS)從2233 ppm降至500 ppm以下。這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600 ppm的安全飲用水閾值。
  • 海水成功變成淡水,突破性技術誕生了
    >開發水資源成為了生物存活下去的基礎,其中的海水如何變成淡水更是成為了研究重點,但至今都沒有真正的實現海水變淡水,不過卻有報導傳出「科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也就是說這項技術大概要實現了?據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科學家Jiwoong Lee所提出,他們創造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轉化載體為「二氧化碳」,總的來說是一項創新技術,因為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汙染物之一,人們在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時候,給全球帶來了溫室效應,如今能夠將廢物利用,也是造福人類的技術之一。
  • 澳大利亞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將海水快速轉化為飲用水的特殊材料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一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一種特殊材料快速將鹹水轉化為飲用水,此種特殊材料在陽光照射後還可以反覆使用。這一研究發表在了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
  •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前言:地球上的水資源其實分布特別廣泛,但是絕大部分的水資源不能直接為人類所用,比如海水,比如冰川淡水,而這些水又佔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資源,其餘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而每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資源過剩的國家洪澇頻發,而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不得不面臨用水荒的問題。
  • 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聊點科技【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近期,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區然雯副教授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王煥庭教授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海水這麼鹹,海洋動物怎么喝到淡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海水可能不是。 我們知道,人類在海上航行的時候,需要供應大量的淡水,海水中的含鹽量過高,不適合飲用。那就有了一個疑問,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是怎麼讓自己補充到淡水的?海洋中的動物也需要淡水維持生命,但它們卻一生生活在鹹水中,這實在讓人有些想不通。
  • 當人類把海水變成淡水的那一天
    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覆蓋著水,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立方千米,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萬立方千米左右。【摘自百度】,但是人類只能用淡水,不能直接飲用海水,除掉不能利用的淡水資源,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不到百分之一。都說淡水是可再生資源,是一個循環系統,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
  • 我愛發明海水能喝了-海水淡化機 我愛發明20170323發明人:王桂林團隊
    我愛發明3月23日18:58播出節目《海水能喝了》,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屬於缺水地區,其中28個嚴重缺水地區 。
  • 海水變成淡水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如果地球上所有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已經被徹底解決,可大部分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來臨,海水變成淡水一天以後,眾多海洋生物開始陸續死亡,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一旦海水變成淡水,他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
  • 假如海水瞬間變淡水,世界將會什麼樣?結局比想像更糟糕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最緊缺的就是能源,而淡水資源更是珍貴,這是關乎到我們人類的生命的。小孩子會說大海不是很多水嗎?我們不是有很多資源嗎,為啥還要害怕呢?只要嘗過海水的都知道海水是鹹的,所以並不是淡水資源,但是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成了淡水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