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地球上超過七成的地方都是被海洋所覆蓋的,水可以稱得上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然而,我們平時所飲用的水屬於淡水,要知道淡水資源只佔總水資源的百分之二左右而已。因此,為了獲得更多的淡水資源,海水淡化則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畢竟海水資源的總量要比淡水資源多得多。
所謂的海水淡化,就是將海水進行脫鹽處理,既可以過濾出供以飲用或日常使用的淡水,又可以取得海鹽這種副產品。目前,關於海水淡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蒸餾法、電滲析法等這幾種,但是這些方法要麼生產成本昂貴,要麼生存效率不高。所以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一直是我們國家研究的重點項目,畢竟我國地廣人多,需要更多的淡水資源。
就此問題,前不久有一支由廈大和澳洲名校合作的科研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論文中提到了他們研製出了一種特殊的吸附劑,這種吸附劑在合理地調整外界光度的情況下,可以有效且快速地吸附海水中的鹽分。簡單來說,這種特殊的吸附劑或許能夠在海水淡化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據該團隊的論文表述,這種吸附劑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成本也很低,吸附了鹽分的吸附劑可以與鹽分進行分離,從而實現再次利用。研究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可以在不同光度下呈現不同離子狀態的物質,名為「螺吡喃」,於是科研人員便通過這種物質的特殊性質研發出了上面所提到的特殊吸附劑。
科研人員專門做了個實驗,將這種吸附劑投入樣品海水中,然後將樣品海水置於無光環境下一段時間,取部分樣品海水進行化驗,發現海水中的鈉離子確實大量減少,這是因為海水中的鈉離子都被吸附劑所吸走了。而在把無光環境下的樣品海水放到光照環境下放置一段時間後,發現吸附劑所吸走的鈉離子再次被釋放出來,這說明這種吸附劑確實可以實現重複使用的功能。
從相關的實驗數據中可以推算出,這種特殊的吸附劑每淡化一次海水所需要耗費的能源和資金都要比起現有的海水淡化技術更低。而且這種吸附劑的吸附和釋放效率都比較快,在多次反覆使用下依然能夠提供穩定的工作效果,所以總的來說,如果在海水淡化工作中合理運用這種吸附劑,能夠有效地提高海水淡化工作的產能。
只可惜,這種想法目前還只是一個美好的預想而已,因為這種吸附劑還處於一個研究階段,它或許還存在各種未知的問題,要想投入實際使用中的話還需要一段時間呢。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之後,這種吸附劑可以實際應用在海水淡化工作中,畢竟海水淡化的工作已經明確得到了國家政府的重視,並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海水淡化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