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垃圾一夜變成有機肥料!長寧這臺機器真「神奇」

2020-11-28 澎湃新聞

溼垃圾一夜變成有機肥料!長寧這臺機器真「神奇」

2020-11-23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前不久,小編在虹橋機場新村北門入口處的美天迎賓菜市場看到一臺「神奇機器」,這個機器每天可以「吃掉」250公斤溼垃圾,而且,經過一晚上的發酵還可以產生30斤有機肥料。

據工作人員介紹,只要將菜市場的蔬菜、果皮等溼垃圾和一種由多個菌種組合成的複合菌群投入設備,並依靠菌群自身發酵及輔助加熱,加熱和攪拌讓高溫嗜熱菌保持旺盛的繁殖力,加快分解速度,同時,經過10到11小時的高溫密封發酵,原本的溼垃圾就能徹底生化成有機肥料。

「美天迎賓菜場每天要生產250公斤溼垃圾,工作人員每天會定時將全天的溼垃圾倒進設備裡,經過一晚上的發酵,第二天能生成30斤有機肥料。」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市場科重點項目部負責人方恭彥告訴記者,「菜場的溼垃圾沒有調料和油,都是蔬果,所以產生的肥料很乾淨,並含有大量的有益菌,還有碳磷鉀等營養成分,養花、種菜都非常好用。」

在美天迎賓菜市場垃圾處理站旁邊,菜場的工作人員還用肥料種了小米椒,幾顆辣椒苗子長勢旺盛,結出來的小辣椒也很喜人。

美天迎賓菜市場負責人過麒麟告訴記者,這些有機肥料,會通過居委會派送給附近的居民。「迎賓菜市場之所以選擇能夠生化成肥料的設備,是因為九華集團正在打造能夠『零距離』真正服務居民生活的社區商業形態,送肥料雖然是小事,但也是菜市場為周邊居民服務的一個途徑,而生成有機肥料也實現了溼垃圾的循環利用。」

方恭彥告訴記者,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新建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場的,應當按照標準同步配置溼垃圾就地處理設施。美天菜市場在這一塊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除了美天迎賓菜市場之外,美天平塘菜市場、美天太陽菜市場、美天安順菜市場以及新開業的美天新漁菜市場也都設置了溼垃圾處理器,用來就地處理溼垃圾。「這些溼垃圾處理器也不盡相同,有的會生成肥料,有的會生成水,也有的只是將溼垃圾進行壓縮。」方恭彥介紹到,「溼垃圾處理器的選擇主要受菜市場面積的限制,像美天迎賓菜市場這個能夠一次處理500公斤溼垃圾的設備就需要約30平米的空間。」

據悉,由於菜市場垃圾中蔬菜葉、爛水果、魚內臟等有機質成分含量非常高,含水量也高,堆放運輸過程易腐敗發臭,嚴重地汙染環境、滋生蚊蠅等。在未引進溼垃圾處理器時,每天溼垃圾清運都要等到傍晚,再由環衛人員人工拖運,而引進溼垃圾處理設備後,溼垃圾就地進行處理,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減少因腐敗產生的難聞氣體,讓周邊居民路過時不再掩鼻而逃,菜場的溼垃圾可以就地分解還能產生深受居民喜愛的有機肥料,垃圾總量也能減少40%。

「我們這臺設備現在成了樣板,山東、內蒙古以及更遠的新疆等地都有團隊前來考察。」方恭彥說道。

猜你喜歡

記者:李媛媛

原標題:《溼垃圾一夜變成有機肥料!長寧這臺機器真「神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溼垃圾投入,有機肥產出,今天上海交大完成首套水熱資源化溼垃圾...
    ,「廢水」和「廢渣」也可用於農業肥料。經過數年技術研發,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終於有望實現產業化。今天,「試車」已經9天的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成功,日處理溼垃圾量為100噸。
  • 太神奇!原本讓人嫌棄的廚餘垃圾,大家卻搶著要!只因這麼處理……
    減量化 「吃」垃圾「吐」肥料 神奇機器讓廚餘不出村 在翔安區內厝鎮清潔樓 有一臺神奇的設備 它「吃」
  • 垃圾分類新時尚|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
    許多人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溼垃圾不能連帶可降解塑膠袋一起投放?陳衛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可降解塑膠袋要降解的時間遠遠超過「預處理+厭氧消化產沼」工藝的時間,因而溼垃圾一定要破袋處理。只有每個環節都確保垃圾正確分類,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後,才會更加高效地變為有用的資源。「垃圾分類之後,特別是溼垃圾的破袋,在我們這裡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 8公斤溼垃圾可發1度電 溼垃圾純度影響能源轉換效率
    許多人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溼垃圾不能連帶可降解塑膠袋一起投放?陳衛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可降解塑膠袋要降解的時間遠遠超過「預處理+厭氧消化產沼」工藝的時間,因而溼垃圾一定要破袋處理。只有每個環節都確保垃圾正確分類,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後,才會更加高效地變為有用的資源。  「垃圾分類之後,特別是溼垃圾的破袋,在我們這裡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 ...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轉換成綠色能源...
    許多人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溼垃圾不能連帶可降解塑膠袋一起投放?陳衛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可降解塑膠袋要降解的時間遠遠超過「預處理+厭氧消化產沼」工藝的時間,因而溼垃圾一定要破袋處理。只有每個環節都確保垃圾正確分類,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後,才會更加高效地變為有用的資源。「垃圾分類之後,特別是溼垃圾的破袋,在我們這裡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 微生物降解易腐垃圾「吞」一噸垃圾「吐」百公斤肥料
    「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機器,『吃』進去的是垃圾,『吐』出來的卻是有機肥料,將資源充分利用了起來。」在大溪鎮,一個面積達8畝的資源化處理中心正在建設中。溫嶺市華慶元垃圾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康告訴記者,未來,大溪鎮居民所產生的農業廢棄物、廚餘垃圾等易腐垃圾都將運到此處進行處理,不同於以往通過堆埋、焚燒等方式處理垃圾,大溪鎮資源化處理中心採用的是微生物降解,可將廚餘垃圾等降解成水和肥料,進行循環利用。
  • 微生物降解易腐垃圾 「吞」一噸垃圾 「吐」百公斤肥料
    ,『吃』進去的是垃圾,『吐』出來的卻是有機肥料,將資源充分利用了起來。」溫嶺市華慶元垃圾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康告訴記者,未來,大溪鎮居民所產生的農業廢棄物、廚餘垃圾等易腐垃圾都將運到此處進行處理,不同於以往通過堆埋、焚燒等方式處理垃圾,大溪鎮資源化處理中心採用的是微生物降解,可將廚餘垃圾等降解成水和肥料,進行循環利用。
  • 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
    許多人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溼垃圾不能連帶可降解塑膠袋一起投放?陳衛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可降解塑膠袋要降解的時間遠遠超過「預處理+厭氧消化產沼」工藝的時間,因而溼垃圾一定要破袋處理。只有每個環節都確保垃圾正確分類,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後,才會更加高效地變為有用的資源。  「垃圾分類之後,特別是溼垃圾的破袋,在我們這裡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 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巧妙利用生物化學反應、讓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的「環保達人」,到專門收集塑料瓶、生產環保紡織品的生態企業,再到每年焚燒生活垃圾22萬噸、發電7300萬度的上市公司……福建泉州各地在垃圾環保處理上,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部門,各種創意做法均可圈可點。
  • 2020年商用溼垃圾處理設備行業發展淺析及設備介紹|垃圾減量|生態保護|垃圾處理
    餐廚垃圾是餐飲溼垃圾和廚餘垃圾的總稱。 它指的是餐館,飯店,單位食堂和家庭日常生活等食物和飲料的剩餘物,以及餐廚垃圾,剩餘物,肉,油,蔬菜,水果等,是城市生活。 垃圾的主要成分具有高水含量,高有機含量,高鹽含量和易於生物降解的特點。
  • 上交大研發「水熱魔法師」日吞百噸溼垃圾:商業化前景和挑戰
    這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的總體轉化率可達95%以上,於目前市場上其他溼垃圾處理技術。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其背後的放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了解該技術及其商業化前景。「水熱魔法師」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高東鎮,總經理何潤田博士介紹道,該公司的水熱資源化溼垃圾處理裝置採用「水熱氧化」技術,即在高溫高壓的水熱反應器中,將溼垃圾進行兩部分反應。首先通過氧化分解,將垃圾分解為對土地無害、易於生物吸收的小分子;其次,小分子會聚合成為大分子腐植酸,這兩部分的操作將集成在一個反應器中進行。
  • 上海交大「低碳天團」硬核成果讓「垃圾」變成「寶」
    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有機廢物資源化研究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研發的分布式餐廚垃圾能源化系統就能實現並解答這一切。重量為40kg的餐廚垃圾在投入系統內的厭氧消化罐後,經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隨後轉化為電力和熱力,其輸出的電能大約可供1000臺手機充電。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上交大「水熱魔法師」日吞一百噸溼垃圾
    本文圖均為 上海交通大學視頻截圖不到1小時,「水熱魔法師」就吞進去的溼垃圾,變成了優質農業肥。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金放鳴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邁出了工業化試車的歷史性一步——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
  • 國外廚餘垃圾處理要過幾道關
    段子手更是編出:豬骨頭是幹垃圾,雞骨頭是溼垃圾;小龍蝦殼是溼垃圾,螃蟹殼是幹垃圾;幹香菇是溼垃圾,溼紙巾是幹垃圾……國外對於垃圾分類的名稱不盡相同(其中廚餘垃圾相當一部分為上海條例中的「溼垃圾」——編者注),但其中一些思路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據介紹,日本垃圾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資源。菜葉、剩菜剩飯、魚骨頭等廚餘垃圾在日本屬於可燃垃圾。
  • 全國首個高溫有機垃圾生物式處理設備投入試運行
    然後投放生物菌,再進行發酵反應,24小時後轉換成有機肥料。投放100公斤垃圾,可轉成有機肥10公斤,減量90%,15天出料,再進行回收利用還田。克林輕工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現有的垃圾分解設備和工藝,發酵周期一般都需要7天左右,且做不到高溫消殺、垃圾減量大、可回收利用等。 「這臺機器承接了小區300多戶1000人每天所產生的廚餘垃圾。」工作人員介紹,為了鼓勵小區居民積極把廚餘垃圾分裝後送過來,公司制定了積分制,一公斤垃圾獎勵一分積分,到一定量的時候可以兌換紙巾、牙膏、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 朝陽群眾DIY陽臺菜園,把垃圾變肥料
    廚餘垃圾變身營養肥料,在滋養蔬菜綠植的同時,通過循環再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在朝陽高碑店西社區,居民們通過自己DIY實現廚餘垃圾再利用,在打造陽臺菜園的同時為垃圾分類做貢獻。2014年,在區種養中心的技術指導下,8戶村民將瓜皮蔬果等廚餘垃圾進行收集並發酵為有機肥。此後,這幾家示範戶陽臺上小小的「半畝園」就用上了垃圾變身後的「自製肥料」。劉金福是示範戶之一,在他家的陽臺上,黃瓜、秋葵、茄子長勢良好,架子上綠色的葡萄、花盆裡粉色的繡球互相爭豔。「你看看這黃瓜,過兩天就可以吃了。
  • 上海交通大學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資源[圖]
    ,而且餘下的「廢水」和「廢渣」還可用於農業肥料……經過數年技術研發,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邁出了工業化「試車」的歷史性一步——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
  • 溼垃圾破袋不要用手了!來自日本的自動破袋分揀機首次亮相進博會
    圖說:全自動破袋分揀機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溼垃圾破袋,是上海垃圾分類推廣實施中的痛點。第三屆進博會上,一臺可以將垃圾袋自動分揀出來的「全自動破袋分揀機」首次亮相,引來各省市交易團紛紛駐足。在株式會社三華展臺,記者看到了這臺來自日本的自動破袋分揀機。
  • 「撿垃圾」的博士李東: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垃圾分類後該何去何從?後續的垃圾處理系統如何完善?李東說他的工作就是從技術層面做好銜接和保障。變廢為寶把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撿垃圾」這件事,李東幹了近二十年。從2000年考入四川大學學習生物工程,再到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攻讀生物能源,直至博士畢業後,又進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鑽研環境生物學,李東所學都是為「垃圾處理」事業作支撐。「專業一點講,我所做的應該叫『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除了我們現在常常說的市政垃圾以外,農業的秸稈糞便、工業的酒糟醋糟等,都是我的研究對象。只是現在因為市政垃圾分類很火,所以這方面的工作就突出了。」
  • 上海交通大學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資源—新聞—科學網
    首套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