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 | 天下有河不為奇,河下有河古來稀,曾經亞洲最大的倒虹吸工程

2020-10-10 滄州文廣旅

為助力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

河北廣播電視臺

聯合策劃推出

全媒體新聞行動

「行走大運河


你見過像立交橋一樣的兩條河嗎?河下有河,各走各路。在滄縣大白洋橋村一帶流傳著這樣兩句話 「天下有河不為奇,河下有河古來稀」。這是用來形容坐落於此的南排河穿運倒虹吸工程,它既是一個浩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個異常壯觀的絕美景觀。

今天的運河故事我們從一張糧票說起。雖然糧票已經成為過去時,但是滄州市肖家樓水利設施管理站 站長寇金星依舊收藏著幾張1975年河北省發行的3市斤地方糧票。因為糧票上印製的圖案就是他負責的水利工程——南排河穿南運河倒虹吸工程。



寇金星帶我們來到郵票上的位置,南運河由南向北流,南排河自西向東流,十字交叉,各走各路,互不幹擾。南排河以涵洞的方式從運河下方穿過,直接入海。兩頭高,中間低,像倒置的虹吸管,俗稱倒虹吸。


現在,倒虹吸水利工程並不鮮見,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這個倒虹吸工程規模之大,卻堪稱河北之最、中國之最,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寇金星:「當時這個建成是號稱亞洲最大的倒虹吸工程,現在來講咱也是在亞洲排第二,第一在保定地區。」


這麼浩大的工程當年是如何建成的呢?寇金星告訴我們這樣一組數據:整個工程總計用時近11個月,用工高峰期約有5000餘人,堪稱是人海戰術。「當時咱們建的時候是60年代,沒有什麼機械,挖掘機、起重機都沒有,全靠人力。包括咱們用的砂石料、水泥都是從太行山拉過來的。」


關於倒虹吸工程建成後的盛大場景,《滄州地區水利志》收錄了這樣幾句話——人為河水來鋪「軌」,「倒虹吸」顯神威,勞動人民多智慧;虹中河水湧,一瀉千裡飛……建成後的倒虹吸工程不僅壯觀,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資料記載,僅在1976年,倒虹吸蓄水量達4.2億立方米,可為泊頭、滄縣、黃驊等縣和中捷、南大港農場澆地70多萬畝。今天它依然矗立在河道上管控河水,發揮著它的作用。


其實,南排河穿運倒虹吸工程建成之前,大白洋橋段京杭大運河是一個「弦弓灣」,一到桃花汛、麥黃水、秋傻子雨汛期,運河水就波濤洶湧,堤岸險象環生。管理站院牆外面的一條小路就是之前的運河西堤,村民們稱之為老堤。

大運河西岸的這一帶被稱作「月河灣兒」,每次發洪水的時候,村民將河邊的柳樹不完全鋸開,然後順著水流的方向推倒,減緩洪水對堤岸的衝刷,當地人有一句老話兒叫「不灌月河不掛柳」。


除了「掛柳保堤」,大白洋橋村在經年累月的防洪中形成了自己一套防洪文化。

防汛工具:檁條、麥秸、土牛、雞毛毽

防洪措施:打土牛、傳籤巡邏、毽子測水…


今天,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設備檢測堤壩的牢固程度,今後,可能有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抗洪防汛。但是我們依然佩服當年人們用柳樹、土牛、檁條與運河水對峙的勇氣和智慧。

在村北緊鄰運河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水渠,是當時運河向西決堤後衝刷而成的,有數百年歷史,村民稱之為好漢河。以此為名,是為了紀念當年跳入河中堵決口,而遇難的護堤人。

從一條河流的命名中,我們看到了運河兩岸人民對運河的懷念,對運河英雄的敬重。我們看到大運河的精神從未因運河水流的減弱而消失。

雨後,岸邊草色青青,荷葉茂盛。成群的白鷺時而棲息、時而盤旋。寇金星告訴我們:昨天,這裡是經常潰壩的「弦弓灣」;今天,這裡是防洪、蓄水的水利樞紐;明天,這裡是倒虹吸生態風景區。「虹吸生態公園,最起碼也建上2A級以上的風景區,野生鳥白鷺在咱們這一片是棲息最多的,可以達到兩三千隻,如果說能把咱的倒虹吸打造成一個倒虹吸生態公園,也能成為南水北調東線上的一個亮點。」

文章來源:河北旅遊、河北綜合廣播

相關焦點

  • 總投資800萬 連雲港公興港閘倒虹吸工程開工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趙夢若 通訊員 李軍 宋圓元)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海州區臨港產業區的公興港閘倒虹吸工程現場,2臺挖掘機正對新沭河岸邊進行清土工作,工人們正砍伐處理工地範圍內的樹木。據了解,近日,我市又一重點民生工程公興港閘倒虹吸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是我市「清水進城」工程四大口門之一,也是市區水系連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探訪南水北調中線穿漳工程:「倒虹吸」穿豫入冀
    ……文章有神霸有氣, 豈能苟爾化為群?」 穿漳工程,位於安陽市安豐鄉與河北省邯鄲市講武城鎮之間,由鋼筋混凝土質地的倒虹吸、進口檢修閘、退水排冰閘、出口節制閘和兩岸連接渠等7部分組成。工程軸線全長1081.81米,其中倒虹吸段長619.18米。 據介紹,穿漳工程不同於普通的倒虹吸工程,因為普通的河床深處是泥土,便於排水施工。
  • 水脈文脈交融 文化經濟共生 古韻今風大運河
    連日來,記者進城門、走糧倉、探碼頭、過纖道、跨古橋、覽古鎮……大運河浙江段的沿途見聞,有水脈與文脈的交融,有文化與經濟的共榮,更有一曲人民幸福謠,款款吟誦,永續綿長。  歷史之河  閱不盡豐盛文化  大運河上文化豐饒,形制不拘一格。  大隱隱於市。
  • 正式定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內部展陳方案曝光
    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
  • 擴散|大運河天津段最新消息來了
    元代定都北京(大都)後,每年有大量漕船滿載糧食從南方海運至大沽口進入海河,又經北運河轉運至北京。至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後,大運河全線修通,明廷下令罷海運及陸運,專事河運,南來的漕船經南運河進入天津,在三岔河口轉入北運河,將糧食、綢緞、建材等直接運送至北京,河上槽船多達一萬餘只,船工最多達12萬人,天津隨之而興。
  • 大運河(紹興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芻議
    唐代宰相元稹,十分推崇越州,曾寫下「會稽天下本無儔」的詩句,來讚譽越州秀麗的風光和繁華的市井。據統計,唐代有400餘位詩人,如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劉禹錫等,沿著浙東運河來往于越州,留下數千首寶貴詩作。因此,古運河又有「唐詩之路」的美譽。宋代,紹興境內的運河稱為浙東運河。當時的浙東運河由紹興境內的蕭紹運河、四十裡河、虞餘運河與寧波境內的姚江、甬江等河道組成。
  • 虛骨龍次亞目:亞洲古似鳥龍
    古似鳥龍(屬名:Archaeornithomimus)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約8,000萬年前。屬名的意思是「在鳥類模仿者之前」,意指它們是似鳥龍的祖先。就像其他似鳥龍科一樣,古似鳥龍應該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的哺乳動物、植物及果實及蛋為食。在化石層中,最普遍的是古似鳥龍。它是一種小型的食肉類恐龍,這個族群遺留下相當多的化石,有時候保存了極為精緻的牙齒與肢骨。最初,曾經被描述監定成似鳥龍屬下的一個新種。經過研究,現在已經認定為亞洲似鳥龍科中最原始古老的一個代表成員。
  • 行走大運河,遇見你所不知道的衡水與邢臺......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的全媒體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由北向南以「水」「岸」「城」為基礎,對大運河沿岸的歷史遺存、文化傳承、生態文明等進行深入採訪。今天讓我們一起感受大運河衡水段、邢臺段的旖旎風光與深厚歷史。
  • 致富河幸福河 大運河促區域發展造福兩岸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調研時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在江都水利樞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就是要對水資源進行科學調劑,促進南北方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大運河千年流淌、文化燦爛,滋養著沿河城鎮和人民。
  • 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被後人遺忘,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第一、人生七十古來稀今每個人都想健康長壽,但是真正能夠長壽的人寥寥無幾。民間流傳了很多關於壽命的俗語,其中最經典的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既是俗語也是詩歌,是由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發出的感慨,上半句卻已被後人遺忘。
  •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鮮有人知,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古以來能夠活到70歲的人並不多見,但是對於現代人而言70歲卻只是一個平均年齡而已。實際上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還有上半句,並且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原詩為:「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上一句怕教壞後人,一直不願被提起
    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其作者就是被我們稱為詩聖的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出處杜甫曾在《曲江二首》其二中寫了這麼一首詩,而「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半句同樣的精彩,但是卻怕教壞後人,不願意被提起。但是當我們讀到第二句,卻有一種出人意料之感。都這麼貧窮了,作者還到江頭尋酒作樂,一副窮不窮無所謂的態度。作者為何要每日「盡醉而歸」呢?詩人在這裡賣了一個關子,進而說出了千古名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布拉格城堡位於捷克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
    布拉格城堡位於捷克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城堡集中了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精華,是布拉格最吸引人的遊覽勝地之一。布拉格城堡位於捷克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城堡集中了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精華,是布拉格最吸引人的遊覽勝地之一。九世紀時布拉格的王子首先在伏爾塔瓦的山上蓋了一座城堡,此後他便在此開始統治他的捷克人民和土地,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幾世紀以來經過多次擴建,不僅保留許多雄偉建築和歷史文物,現今仍是捷克總統的居所。
  • 北京朝陽: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正式開工 大運河文化帶將添新景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8月18日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日前,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順利開工,該工程位於第四使館區,工程建成後,將打造成色彩多樣、文脈豐富、風景優美的濱水空間,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景觀之一。
  •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七十一定要見這四種人,每種都令人落淚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來稀,意思是自古以來都很稀少,這是一種很自豪、很豪邁的說法,雖然現在隨著生活醫療水平提升,七十已經不是「古來稀」,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如果你是一個久居他鄉之人,人到七十的時候就回家看看吧,看看曾經自己的左鄰右舍,也許鄰居已經搬走了,但是當你站在這座舊房子前面的時候,這些物是人非也是一種慰藉。
  • 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讀書也不遲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人這一輩子能活到七十歲的確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算一算這一筆人生帳,多多少少會有些觸目驚心,宋代有個王觀就給我們算了這麼一筆帳。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仔細思量,好追歡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來、有酒如澠,結千秋歌笑。
  •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這18個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2020—2025年,大運河(山東段)文化遺產實現全面保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狀況顯著改善,現場標識、展示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建成一批闡釋水平高的大運河專題遺址博物館、陳列館或展示館。主要河段基本實現正常來水年份有水,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成,協同推進機制不斷完善。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讀了全詩,才知當時的他,有多悲傷。詩歌首聯寫的是杜甫當時在長安的狀態。那時的他每日上完朝後,便去典當春衣,換來的錢都用來買酒,天天喝得酩酊大醉。
  • 古語:「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上半句,為何無人提起?
    在古代就有秦始皇想永久稱霸世界,而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耗費一切人力物力去煉就仙丹,但是最終都毫無收穫,最後依然駕崩。當然長壽是非常好的,但提起生命的長度,將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質量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這才是真正的長生不老之術。在古代 社會生產力非常的低,每個方面對比現在非常的落後,這些對於社會底層的農民的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