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南水北調中線穿漳工程:「倒虹吸」穿豫入冀

2020-11-28 人民網河南頻道

壯觀的穿漳工程正進行充水試驗,回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清冽之水將從這個方向流過來。(渠面上為「攔冰鎖」)

歷時3個月的人民網「碧水向京津」系列採訪活動正式結束(圖為人民網部分採訪團隊成員和當地南水北調建設、協調方人員合影)

人民網安陽7月22日專電 「鄴則鄴城水漳水, 定有異人從此起……文章有神霸有氣, 豈能苟爾化為群?」一首《鄴中歌》,從詠嘆漳河開始,盡述了魏武帝曹操的一生,而如今,漳河又迎來自己新的一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河床下洞穿過,以「倒虹吸」的工程姿態連接其河南、河北兩省,書寫出「一渠碧水向京津」的新傳奇。

7月18日,人民網「碧水向京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採訪活動走進河南段最後一站、河南境內的最後一個重點工程——南水北調穿越漳河倒虹吸工程,歷時3個月的採訪活動將告一段落,從水天一色的淅川渠首,到充水試驗的穿漳工程,人民網已「全紀錄」的形式,為南水北調中線的通水,記錄下了無數生動景象和動人故事。

穿漳工程,位於安陽市安豐鄉與河北省邯鄲市講武城鎮之間,由鋼筋混凝土質地的倒虹吸、進口檢修閘、退水排冰閘、出口節制閘和兩岸連接渠等7部分組成。工程軸線全長1081.81米,其中倒虹吸段長619.18米。

據介紹,穿漳工程不同於普通的倒虹吸工程,因為普通的河床深處是泥土,便於排水施工。而穿漳工程河床下70餘米深是砂卵石衝積層,像個漏鬥,一個點抽水,四面八方的地下水都匯集而來。不僅影響當地村民的使用地下水,更增加了工程的排水難度。所以,工程採用了防滲帷幕與井點降水相結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區域周邊鑽下七八十米的深孔,然後灌入水泥泥漿形成防滲牆。十幾臺大功率水泵24小時排水,一秒鐘可達三四十個流量。

「目前國內對這種較深的砂卵石層採用帷幕灌漿方式防滲的工程實例不多,穿漳工程成功的經驗對今後類似工程施工積累了經驗,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南水北調中線幹線穿漳管理處主辦王闖說。

站在21米高的穿漳工程控制閘門建築上訪瞭望,漳河掩映在一片蒼翠的林木蒿草中——為檢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質量,未到雨季的漳河溪流把所有存水都輸送做充水試驗,一條褐色的鐵鏈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排鐵桶是「攔冰索」,王闖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乾渠一路北上,氣溫也隨之變冷。到了安陽與河北交界處後,冬天最低氣溫將達到零下10℃左右,結冰後將對工程產生極大影響,所以,攔冰也是必須的事項。

「當寒冷的冬季來臨攔冰鎖攔就會截著浮冰,使之不至於進入「倒虹吸」管道,擁堵地下水流。倒虹吸入口東側的退水排冰閘,被攔截的冰塊將沿著此處轉入漳河洩洪道。」另外,在進口檢修閘上,還有100多噸的平板鋼閘門,上面也裝置有融冰系統,「這是為了防止大冰塊損壞防水系統。」王闖說。

「從這個工程開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正式結束,開始進入河北省境內,這是一個沉重但甘甜的接力棒。我們在這裡有全線13個檢測點之一的水質監測系統,未來將24小時不間斷對水質的9個方面進行實時監測,確保一渠清水流往河北,北上京津。」

再有兩三個月時間,大渠將全面通水,談起那一刻,安陽市南水北調辦副主任馬明福感慨萬千,眼神幾乎模糊起來。「這段乾渠,凝聚著無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者、工程保障者的心血,承載著億萬人民的期望,我們比任何人都渴盼,希望通水的那一天早點到來,希望這一渠甘甜,能換來沿渠的一路笑聲……」(李東風 程明輝 時巖)

相關焦點

  • 央視《開講啦》聚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鈕新強和撒貝寧舉杯同飲漢江水
    (視頻截圖)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何利 報導:日前,央視一套節目《開講啦》邀請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在節目中,鈕新強提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說到南水北調中線的水質時,他跟主持人撒貝寧現場舉杯同飲漢江水,並現場區分漢江水和礦泉水。
  • 南水北調中線水庫總氮超標 官方:進京水有保障
    隨著正式通水時間臨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再獲關注。日前,有媒體報導稱,丹江口水庫總氮超標、部分入庫水質難達標、治汙工程緩慢,給中線水質埋下隱患;也有一種擔心,認為北方水質偏鹼性,北方的自來水管網等如何適應南方偏酸性的水質?如何確保進京水安全穩定、不受汙染?
  • 湖南省洞庭湖區錢糧湖垸蓄洪工程分洪閘工程閘門、啟閉機設備採購...
    中標編碼:CBL_20180419_100644111招標代理:湖南洞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招標人: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湖南省洞庭湖區錢糧湖垸蓄洪工程分洪閘工程閘門、啟閉機設備採購(第二次)中標候選人公示湖南洞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的委託,代理湖南省洞庭湖區錢糧湖垸蓄洪工程分洪閘工程閘門
  • 行走大運河 | 天下有河不為奇,河下有河古來稀,曾經亞洲最大的倒虹吸工程
    這是用來形容坐落於此的南排河穿運倒虹吸工程,它既是一個浩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個異常壯觀的絕美景觀。年代,這個倒虹吸工程規模之大,卻堪稱河北之最、中國之最,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寇金星:「當時這個建成是號稱亞洲最大的倒虹吸工程,現在來講咱也是在亞洲排第二,第一在保定地區。」
  • 實力乾貨|聽原南水北調總工程師汪易森講述南水北調的前世今生
    東線工程全部完工以後,出江的水量大概是148億,中線工程全部完工以後大概調水的規模大概是130億,西線的工程我們議定的水量大概是170個億,這樣加在一起是448億,相當於在北方多了一條黃河的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南水北調工程。主持人:南水北調工程是如何提出來的呢?
  • 張家祥:在南水北調中線丹江流域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張春莉)「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範圍包括位於渠首的河南省淅川縣、鄧州市,及地面徑流注入丹江口水庫的西峽縣、內鄉縣等縣(市)。
  • 一年注滿三個太湖,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最大輸水模式,7秒灌滿泳池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大範圍跨區域水資源調度的重要工程,是將水資源相對豐富的長江流域的水,調集到水資源相對缺乏的西北和北方地區,其中中線工程已基本竣工,部分延伸工程時有建設,該工程主要負責沿華北平原西側向沿線的主要城市和地區供水,近日媒體報導稱該工程開啟設計最大流量輸水模式,每秒輸水約420立方米。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模擬應急演練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11月10日,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聯合京津冀有關部門,在保定市徐水區總乾渠西黑山公路橋周邊,首次開展多部門、跨區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模擬應急演練。西黑山公路橋處在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的「咽喉」部位。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北京地下水位的穩定和恢復有什麼積極作用?
    《Nature》子刊報導清華大學水利系研究成果揭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北京地下水位的穩定和恢復發揮重要作用來源清華大學水利系通訊作者簡介龍笛,清華大學水利系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為有效緩解我國北方的用水短缺問題,我國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線從長江向北方計劃每年調水448億立方米。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期規劃每年向華北調水95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開始向華北和北京輸水,至2019年12月的5年間已向北京輸水52億立方米,北京地下水位從2014年底的25.7米回升至2019年底的22.7米(見下圖),平均每年恢復0.6米。
  • 英語熱詞:南水北調工程
    【知識點】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將南方長江流域的水調到北方水資源缺乏區域。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裡,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雲湧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 李幼斌等主演電影《天河》上映 講述南水北調中的奉獻和犧牲
    原標題:李幼斌等主演電影《天河》上映 講述南水北調中的奉獻和犧牲   反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大現實題材電影《天河》15日在全國上映,全景式展現了在這一世紀工程建設中建設者和移民們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由李幼斌、濮存昕、陳寶國、宋春麗、段奕宏、俞飛鴻等主演。
  • 南水北調中線乾渠藻類殘體顆粒與模型材料沉降特性研究
    原標題:藻類殘體顆粒的沉降特性與模型材料選擇摘要:南水北調中線乾渠中藻類殘體隨流運動,容易在退水閘、分水口等突擴斷面位置沉積,需要經常進行清淤工作。奇亞籽的平均粒徑為3.5 mm、平均比重為1.05、平均靜水沉速為0.017 m/s,其物理屬性和水動力屬性都與藻類殘體顆粒相近,可作為南水北調乾渠等藻類殘體顆粒的野外漂流示蹤試驗材料。研究成果可為南水北調中線乾渠的藻類防控與高效清淤提供技術支持。
  • 陝西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遊地區汙染治理
    新華社西安12月2日電(記者薛天)記者2日從陝西省政府了解到,為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用水安全,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部署加強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歷史遺留礦山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該項工作涉及陝西漢中、安康、商洛3市全部28個縣區,以及西安市的周至縣、寶雞市的太白縣和鳳縣。
  • 南水北調浮想·調水工程幾時休
    公元2004年11月15日,一系列喜訊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傳出——其一,在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超過千億元的總投資中
  • 北京市南水北調三項配套工程開工
    河西支線等南水北調三項配套工程同時破土動工——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第三階段建設正式啟動。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進京以來,北京累計收水已達20.7億立方米。據市南水北調辦投資計劃處處長王建賓表示,大興支線工程、亦莊調節池擴建工程、河西支線工程同時破土動工,這意味著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第三階段建設正式啟動。記者了解到,這三項工程都是第三階段建設的重點工程。
  • 新央企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 透露出三個信號!
    截至目前,東線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運行,中線一期工程也於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而西線工程還在論證之中。 去年11月18日,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工作會議召開,研究部署後續工程和水利建設等工作,李克強總理主持。會議要求,要適時推進東、中線後續工程建設,同時開展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等前期工作。
  • 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後續工程如何安排?
    據央視新聞,今天(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五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已經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今年年底必須完成東線二期工程規劃、引江補漢工程以及中線幹線調蓄水庫的布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