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隨我探|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孕婦胎盤中首次發現...

2021-01-09 騰訊網

科技前沿

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人們對癌症最恐懼的,一個是其無限增殖能力,另一個就是癌細胞的「橫行無法」。它們很少有安分的,似乎有一條專供其自由移動的「高速路」,經常能迅速擴散轉移到其它臟器中。而我們尚未完全弄清這究竟「為什麼」,更遑論「怎麼辦」。

據《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發現,癌症是否擴散、擴散得如何以及向哪個器官擴散,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研究團隊將與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相關的特徵整合在一起,創建了癌症在人體內的轉移圖(MetMap)。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關於不同癌症如何擴散的圖,為人類未來徹底戰勝癌症帶來了一線曙光,希望隨之會有各類靶向藥物問世,拯救癌症患者於水深火熱之中。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24_4771990.shtml

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為噴氣燃料

全球變暖是人類活動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後果:對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耗用得越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

如何把二氧化碳轉化,是能源領域常做常新的話題。但是把二氧化碳轉為其他無害甚至是有用的東西,卻沒那麼簡單。

近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便宜的鐵基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轉化為噴氣燃料。由於這些二氧化碳能直接捕獲自空氣,並在飛行的燃燒過程中再次釋放,因此具有從整體上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25_4772269.shtml

新型糾纏光子源快速高效

近幾年,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捷報頻傳,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正在從虛無縹緲的概念一步步走入現實應用,並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基於晶片的光子源,其效率是以前的100倍,這使大規模量子設備集成變得觸手可及。

這對量子通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裡程碑。當然,一切才剛剛開始,相信更多精彩還在後頭。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21_4771471.shtml

人體免疫反應關鍵因素找到

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機制來對付癌症等重大疾病,這是近年來醫學研究領域的新熱點。

2018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就憑藉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的貢獻摘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免疫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如何檢測疾病跡象並激活保護性反應的一個重要過程——DNGR-1基因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這一最新認知有助於醫學研究人員研發針對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免疫療法。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25_4772281.shtml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用大型對撞機讓粒子撞出「世間萬象」,是科學家的期待。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近日發布了其尋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最新結果:他們未曾在質子-質子對撞中發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芳蹤」,但對其質量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定——這種粒子的質量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TeV,萬億電子伏特),這是科學家迄今對這一粒子進行的最嚴苛質量限定。

劃定界限也有意義,它縮小了搜尋範圍,提示了後來者尋找輕子夸克的努力方向。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0-12/22/c_139608923.htm

科學新知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43顆能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

在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公裡的速度運動,它們雖然比飛機每小時上千公裡或人造衛星每秒十公裡的速度快得多,但在一類被稱作「高速星」的恆星面前卻黯然失色。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文章連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0936.shtm

加勒比史上經歷過兩次移民潮

從人類第一次在加勒比地區定居到約500年前歐洲人到來,關於這段歷史,人們知道的相對較少。

《自然》近日發表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稱,在歐洲人到達加勒比地區之前,已有人類在兩次大的移民潮中定居於此,並發現這些土著居民的後裔今天仍然生活在加勒比地區。

早先的估計表明,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有幾十萬或幾百萬人生活在加勒比地區,但是這項最新研究表明,總體人口規模要小得多,只有幾萬人。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25_4772268.shtml

危!孕婦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從珠穆朗瑪峰的山頂到漆黑無邊的深海,微塑料汙染已遍及地球的每個角落。

據最新一期《環境國際》雜誌報導,義大利科學家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這些微塑料中可能含有某些化學物質,對胎兒可能造成長期的身體損害,甚至使胎兒的免疫系統崩潰。

這些微塑料顆粒最初可能來自商品包裝、油漆、化妝品或者個人護理產品。

文章連結: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201224/2430040.shtml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農業擴張導致的棲息地損失,是對陸生脊椎動物的主要威脅。根據人口增長和飲食需求的預測,人類將需要開墾200萬至1000萬平方公裡的新農田,代價是犧牲自然棲息地。

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英國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

但是,研究報告也表明,採取積極的政策,重視糧食生產的方式、地點和種類,可以減少這些威脅,同時也支持人類的福祉。

文章連結:

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20-12/22/content_1063512.shtml

人類也會冬眠?

有些動物會冬眠我們都知道,比如幾乎所有的熊會在冬天不吃不喝,那麼你知道早期人類也是會冬眠的嗎?

近日,發表在《人類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從西班牙北部一個古老的萬人坑裡挖出的化石顯示,人類骨骼生長中斷了數月。

科學家們認為,早期人類骨骼化石中的損傷和其他損傷跡象與其他冬眠動物骨骼中的損傷和其他損傷跡象相同。這表明,人類的祖先們通過減緩新陳代謝和數月的睡眠來「應對寒冷的環境和食物的匱乏」。

文章連結:

http://news.ifeng.com/c/82NL2mdJxMg

相關焦點

  • 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馮衛東)據《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發現,癌症是否擴散、擴散得如何以及向哪個器官擴散,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研究團隊將與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相關的特徵整合在一起,創建了癌症在人體內的轉移圖(MetMap),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關於不同癌症如何擴散的圖。
  • 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有助更精準阻斷癌擴散
    據《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發現,癌症是否擴散、擴散得如何以及向哪個器官擴散,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研究團隊將與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相關的特徵整合在一起,創建了癌症在人體內的轉移圖(MetMap),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關於不同癌症如何擴散的圖。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共同開展的該項新工作表明,有可能在動物模型中預測人類癌細胞的轉移。
  • 學術頭條:全國考研報考人數達377萬,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澳大利亞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是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可能長期有效的最有力證據。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出版的《科學免疫學》。
  • 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是人類自食其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因為環境的關係以及我們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像新生兒的健康程度真的受到了影響,什麼新生兒先天疾病又或者畸形嬰兒等。就在前段時間《國際環境》雜誌中刊載了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在人類的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
  • 首張「癌症轉移圖譜」問世!集合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規律
    圖|MetMap 示例(來源:https://depmap.org/metmap/)這是首次以如此大的規模確定人類癌細胞株的轉移潛力,也是首次以圖譜的形式對癌細胞轉移進行可視化,不僅有助於科學家的深入研究,對大眾來說這種展現形式也更加親民。
  • 意科學家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微塑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馮衛東)據《環境國際》雜誌近日報導,義大利科學家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 羅馬菲特貝尼弗雷特裡醫院的研究小組在婦女生完孩子後捐贈的6個胎盤中的4個中發現了12個微塑料碎片。
  • 一周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
    文章連結: 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20-10/21/content_1030556.shtml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奔向火星,中國深空探測踏上新徵程;暗能量真的存在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科技前沿奔向火星!中國深空探測踏上新徵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文章連結:http://m.xinhuanet.com/2020-01/05/c_1125423603.htmNASA發現首個可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1月6日,NASA發視頻宣告,首個可能適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TOI 700 d被發現,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並且距離很近,僅100光年。該行星的宿主恆星TOI 700是一個紅矮星,大約是太陽質量和大小的40%。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目前並沒有搞清楚有沒有更小的微粒進入人類的血液、細胞、臟器中,這些微粒進入人體的途徑科學家猜測,主要是口入、或者是塑料製品脫落下來的纖維被人體吸入。這是工業製品塑料給我們帶來的威脅,除了糞便中的塑料微粒之外,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基化合物和金屬納米微粒。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人類中出現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混合體
    儘管此前的各項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早已遍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日常活動中。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塑料微粒與人類的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子宮中。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23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儘管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仍然未知,但科學家表示,微塑料顆粒可能攜帶對胎兒可能造成長期損害或破壞免疫系統發育的化學物質。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這些顆粒很可能是準媽媽們在進食或呼吸過程中攝入的。據英國《衛報》網站12月22日報導,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母體和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研究人員說,這是「一個令人極為擔憂的問題」。人體內微塑料對健康的影響尚不得而知。
  • 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將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
    它們通過分裂、生長,最終形成不同細胞類型,進而形成人體的各種組織。這些組織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人體的器官,例如心、肺、腦和肝臟。首個人類細胞圖譜的問世,將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體細胞的生長規律?又將如何改善人們對癌症等疾病的理解、診斷和治療?
  • 中微子、引力波和蹺蹺板機制;史上最全癌症基因組圖譜 | 一周科技...
    2T細胞:我被癌細胞「繳械」了?在免疫系統中,T細胞的激活是一個複雜而處於動態平衡中的過程。體細胞突變導致人體內每天都在產生異常細胞,而T細胞主導的免疫監控可以識別異常細胞的新抗原並及時將其清除,從而防止異常細胞進一步增殖形成腫瘤。
  • 【重磅】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
    根據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報導,在胎兒娩出後立即進行的病理學檢測顯示,16名在孕期檢測COVID-19陽性的女士的胎盤中檢測到了胎盤受損的跡象。在胎盤中看到的損傷類型表明,子宮中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血流出現異常,這表明出現了COVID-19的新的併發症。這一發現有助於告知在大流行期間如何對孕婦進行臨床監測。
  • 孕婦產後失血1萬cc被切除子宮,為何說胎盤植入是沉默殺手?
    剛看到在貴州發生的一則新聞, 4月16日,當地有一名懷孕36周+4天的孕婦出現陰道大流血,情況危急。醫院產科啟動了應急預案,根據孕婦的病史及檢查結果,產科得出的診查結論是:完全性前置胎盤伴出血、妊娠合併子宮瘢痕、3.G5P1孕36周+4天LOA。
  • Science:首張免疫細胞起源圖問世
    圖片來源:Science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紐卡斯爾大學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人類胸腺組織全生命周圖譜,旨在了解它是如何發育和產生重要免疫細胞——T細胞的。
  • 一周科技隨我探|600萬年前黑猩猩身上就有了音樂基因?遠程磁控微納...
    科技前沿硬核!這種番茄生長快速,很適合在空間狹小的城市環境、甚至是空間站中種植,將會是一種理想的「城市農作物」。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這也是宇宙中發現的最遙遠的此類星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黑猩猩也會自發地隨音樂起舞,這或許表明音樂和舞蹈的「基因」在約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身上就已經存在了。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竟轉移給嬰兒!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1月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例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罕見病例,癌症母親順產導致嬰兒患癌症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陸修遠(大阪大學免疫科學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的最新病例報告顯示,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其體內的癌細胞通過嬰兒初啼時吸入的羊水進入了嬰兒體內,導致嬰兒患上了肺癌。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此類癌症轉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