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訂閱用戶超500萬 受益於廣泛挖掘新內容產品

2020-11-2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16日報導 外媒稱,紐約時報公司當地時間1月14日稱其現在擁有共計超過500萬訂閱用戶。

據法新社1月14日報導,享有盛譽的《紐約時報》自2011年開始實行付費數字訂閱,是向付費牆模式轉變的最雄心勃勃的美國媒體之一。

根據該公司執行長馬克·湯普森的聲明,《紐約時報》提前一年實現8億美元(1美元約合6.88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年度數字收入目標,這是2015年的兩倍。

聲明說,該報擁有340萬「核心新聞訂閱用戶」和90萬紙媒訂閱用戶。該公司還有約60萬填字遊戲服務訂閱用戶,以及30萬烹飪內容服務訂閱用戶。

報導稱,這家公司制定了到2025年達到1000萬訂閱用戶的目標,其中包括美國以外的200萬用戶。

紐約時報公司將於2月6日公布其季度業績,這家公司已經轉化為大部分收入來自訂閱用戶的贏利模式,而不再是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的傳統紙媒模式。

另據美國富爾網站1月9日報導,幾年前,很少有投資者會把紐約時報公司認定為一支有增長潛力的股票,然而這個「灰姑娘」最近卻一路領跑。這個集報紙和在線內容於一體的巨頭的股價2019年飆升44%,而且這家公司在過去三年裡的累計總回報率高達148%。

過去幾年,《紐約時報》的純數字訂閱量增長被認為是其主要經濟驅動力和股價催化劑。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公布的收益中,純數字訂閱量比上年同期增長31%,而來自這些產品的收入增長15%。儘管新聞產品的訂閱量佔據了這一增長的大部分,但較小的非新聞類別的數字訂閱量也經歷了極快的增長。這一類別主要包括對《紐約時報》廣受歡迎的烹飪和填字遊戲產品的獨立訂閱,這一部分在2019年前9個月實現收入增長近57%,達到1560萬美元。

報導稱,《紐約時報》的數字訂閱量增長得到了新內容產品的大力支持,包括播客、電視和廣播節目。該公司受到熱烈歡迎的播客和廣播節目「每日播報」最能體現這一最新變化。該節目號稱擁有超過200萬聽眾,並定期會入選追蹤收聽統計數據的各大播客排名服務的前十名行列。

該公司的新電視節目「每周播報」是內容創新的另一範例。管理層指出,「每周播報」節目創造的收入是第三季度「其他」收入同比增長近1000萬美元的主要原因。

「每日播報」和「每周播報」等節目為紐約時報公司開闢了新的廣告流,但這些內容的主要目的是令更多受眾了解這家公司的新聞實力,並依據該公司「訂閱優先」的經營理念將聽眾轉化為訂閱用戶。

紐約時報公司過去三年的收入增長和股價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其在2016選舉年,民眾對美國總統競選的興趣增強之際獲得的訂閱量激增。隨後對川普政府的報導,也促進了訂閱量的增長。

報導稱,在美國進入新的選舉年之際,《紐約時報》的數字訂閱量幾乎確定會增長,因為過去三年裡在追求更猛烈的新聞火力方面的投入,將令其能夠對2020年大選提供更為深入和深遠的報導。

資料圖片/法新社

相關焦點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三、《紐約時報》擁抱數位化簡史《紐約時報》擁抱數位化是比較早的,根據這本書介紹。1980年代《紐約時報》就成了當時美國最受歡迎的、通過電子信號傳真機傳遞的報紙之一。同時它還有一項名為「紐約脈搏」(The New York Pulse)計劃,會通過撥號上網的方式,把內容發給擁有個人電腦的用戶。
  • 《紐約時報》迎來新掌門 最新數字訂戶已達500萬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紐約時報公司當地時間7月22日任命梅蕾迪絲·科皮特·萊維恩為新任總裁兼執行長,接替擔任該職務8年、領導《紐約時報》數位化轉型的馬克·湯普森。據法新社紐約7月22日報導,據紐約時報公司消息,科皮特·萊維恩今年49歲,於2013年加入紐約時報公司,自2017年6月以來一直擔任營運長,領導數字產品相關工作。科皮特·萊維恩說:「領導《紐約時報》是我一生的榮幸。」她此前曾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和《大西洋》月刊工作。科皮特·萊維恩將於9月8日接替湯普森。
  • 每年可賺近20億美元,《紐約時報》怎樣做到的?
    隨著進入未知水域,《紐約時報》已經變成了一臺實驗機器。它經常引進新技術來生產更多的產品並吸引讀者,始終堅持把報紙編輯正直的高標準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20年前它每天都出版專欄評論版面,但今天《紐約時報》已經創新出了諸如「頭腦論壇」(Talking Heads)這樣的東西,讓不在《紐約時報》工作的精英人士討論重大現實問題,同時用網絡攝像機錄製整個談話過程。
  • 紐約時報"雪崩"重新定義報導?
    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新媒體產品《紐約時報》等老牌新聞機構不能把「雪崩」當成讓傳統內容更加Web化或移動化的附加手法,而是應當把它視為一種專為「多設備、多屏幕」時代打造的全新媒體產品。網際網路今非昔比,需要新型敘事方式網際網路已經變成了一個互動化、社區化、令用戶身臨其境的平臺,但是很多出版商依然將其視為傳統的二維媒體來對待,不願讓內容消費者參與新聞的產生過程——這也是大多數大型媒體不搞博客的原因之一,而《紐約時報》上的一些博客不過是改頭換面的新聞故事或報導。
  • 紐約時報+谷歌地圖:一個你想不到的UX設計案例
    前言 去年一月份春季班開學時,我的一門叫《用戶體驗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UX)》的課程布置了一項任務:如何幫助《紐約時報》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吸引年輕用戶的注意力。這可不是個容易的活兒,當時我和小組成員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入手:訂閱模式、新內容渠道或者是敘事風格。
  • 怎樣從95%的非訂閱用戶中賺錢?《金融時報》《衛報》採用了這三大...
    在最近幾個月中我們也看到,擁有強大訂閱模式的媒體比嚴重依賴廣告收入的媒體,能夠更好地應對新冠肺炎危機。然而,研究發現只有大約5%的讀者願意支付全額訂閱費用。那麼,媒體怎樣才能開發餘下那95%的用戶價值,並從中獲取收入呢?
  • 《紐約時報》數位化專題"雪崩"獲得大讚(圖)
    作為內容生產者《紐約時報》,千萬不要把《雪崩》僅僅看作是從印刷版到網絡的延伸、一個讓傳統內容適應網絡、手機和平板的工具。相反,他們應該將其看作一種嶄新的媒體產品,專為多設備、多屏幕世界而設。  我投身網絡媒體已有一段時間了,確切來說是18年。
  • 紐約時報:維基解密重塑網絡時代媒體力量
    有關這段視頻的評論是毀譽參半的,有些評論直指這段視頻的編輯手法是為了達到某些政治目的,而視頻中披露的事件並未獲得媒體的廣泛關注。今年7月,維基解密開始與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主流媒體開展合作關係,例如讓媒體率先一睹所謂的阿富汗日記,這是一種能讓解密文件獲得大量關注的一種策略。
  • 胡舒立:「財新通」個人付費用戶超20萬 將推多種方式降低閱讀門檻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11月16日,第九屆財新峰會召開在即,財新社長胡舒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財新正在開展的付費閱讀大實驗進行了相關介紹。據悉,「財新通」個人付費用戶超20萬,續訂用戶數增長強勁,接下來,財新將繼續擴大讀者面,會推出多種其他方式,降低財新的閱讀門檻。
  • 領航數位化轉型,聯想集團榮獲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創新企業」獎
    >數位化轉型成新常態下新動能本屆高峰論壇由英國《金融時報》集團和FT中文網聯合主辦。基於這些努力,聯想集團發布的一系列創新產品備受國內外市場和媒體的矚目,包括聯想在智能邊緣計算的最新成果——基於兩項首創技術打造的聯想晨星工業機器人;以YOGA Pro 14s、小新平板電腦Pro為代表的超智能電腦和平板電腦;讓移動辦公更加便利高效的全球首款摺疊屏筆記本ThinkPad X1 Fold和明星產品motorola razr 5G摺疊屏手機等。
  • Instagram註冊用戶超1億 平均每月新增1000萬
    騰訊科技訊(晁暉)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問世只有短短2年時間,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已經數次升級,並將公司以10億美元(3億美元現金和2300萬股股票)的價格出售給了Facebook。Instagram註冊用戶數量超過1億,用戶上傳的照片超過50億張。
  • 《紐約時報》:搜尋引擎提示內容反映社會現狀
    (冰塵)北京時間11月22日消息,據《紐約時報》報導,搜尋引擎的提示內容反映了整個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報導稱,有一些問題你會從朋友、家人和心腹知己那裡找答案,也有一些問題你會從網絡中尋覓答案。它們會根據其他人的提問預測你打算查詢的內容,你只需要敲進去一兩個詞彙,搜尋引擎會自動提示問題的後半部分。研究網絡用戶行為的人員表示,「自動完成功能」揭示更普遍的用戶習慣,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帶有政治敏感性問題經常被提及。「搜尋引擎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隨意查詢想知道的問題。你或許也不會和最好的朋友分享這些內容。」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今天紐約時報兩篇推文火了前後只隔了20分鐘兩種完全不同角度的解讀:之前日報轉載過來自公眾號維京女俠的文章中這樣解讀紐約時報的歪曲報導: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至於在新聞中強調『中國女士』,並用春秋筆法渲染該女子『美麗而沒有素質』,言下之意更是明顯:『正是因為缺乏素質的中國人,新冠病毒才會傳染到全世界』。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
  • 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二者內容相似度很高
    收購之後,BuzzFeed也將與Verizon旗下的Verizon Media共同分享平臺上的內容,並在廣告方面探索合作機會。雖然此次的收購交易是數字媒體行業合併趨勢的一部分,但和其他的收購相比,BuzzFeed的這筆交易對其影響並不顯著。例如,Vice收購Refinery29之後,後者帶來了大量的新受眾;Vox收購的NY Media為其帶來了新的訂閱業務收入。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
  • 媒體如何通過訂閱「漏鬥」提高用戶留存率?
    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依靠新聞編輯室,我們通過內容吸引讀者訪問我們的網站和數字產品。」第二層是「參與度」,即讀者閱讀了多少頁內容、花費了多長時間,以及有多少讀者再次訪問網站,這些都和新聞評論一樣,是衡量讀者參與度的重要標準。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美國確診超8萬,滴滴順風車開放夜間出行,特斯拉...
    餘承東介紹,HMS目前已覆蓋全球170國家和地區,月活用戶超4億,擁有130萬開發者。華為正式發布openEuler系作業系統3月27日-28日,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線上舉行,華為Cloud & AI BG總裁侯金龍在會上正式宣布,華為openEuler系商業發行版作業系統正式發布。
  • 破500萬 美國新冠疫情「新階段」有何特徵
    新華社華盛頓8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確診病例從400萬例飆升至500萬例僅耗時17天。美國流行病學家認為,美國當前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疫情正在「極其廣泛地蔓延」。
  • 覆蓋190個國家3000萬用戶,融資超7500萬美元,Headspace如何在心理...
    「免費版的Headspace就像阿司匹林,訂閱內容則是維生素」  由於初創公司和大公司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不少明星或企業家甚至開始以「冥想」的方法開啟新的一天。通過冥想來制服心靈,並超脫物質慾念。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重新掌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