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衛星外交」:技術先進還便宜,各小國開始拋棄美制衛星

2020-10-18 利刃觀察眼

在上世紀美國和蘇聯在航天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航天事業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大多都是在啃蘇聯老本,使用過去已經成熟的火箭產品。不過在步入21世紀以後,中國的航天得到了迅猛發展,在國際上也擁有了一席之地。自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至今,中國已經積累了眾多航天經驗,甚至成功擺脫了美國GPS的束縛,擁有了自己的北鬥導航衛星。中國在走向強大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國家,憑藉著成熟的航天技術,中國現在已經實現了"衛星外交",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用上了中國衛星,不僅技術先進而且性價比還高,甚至有國家開拋棄美制衛星,擁抱中國製造!

在1971年聯合國召開的關於中國"復聯"的表決大會上,76票贊成票當中有26國是非洲國家,雖然這些國家大多實力不強,但是他們投出的贊成票對中國重返聯合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忘記當初他們做出的貢獻。除了各種援非項目之外,中國還用航天技術幫助眾多國家解決了難題。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的衛星被印上了阿爾及利亞紙幣,這足以表明在中國製造的衛星在阿爾及利亞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報導稱,紙幣上印的衛星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阿方研製的第一顆通信衛星,也是阿爾及利亞擁有的第一顆通信衛星,它能幫助阿爾及利亞解決廣播電視、應急通信、遠程教育、電子政務、企業通信、寬帶接入等難題,由此可見中國衛星對阿爾及利亞的重要性。與美國的為其盟友提供的裝備不同,中國製造的衛星不僅不附帶政治條件,而且性價比相當高。除了阿爾及利亞之外,中國還已經向委內瑞拉以及巴基斯坦出口了三顆遙感衛星,並向衣索比亞贈送了一顆微小型遙感衛星。

據觀察者網報導,目前我國已為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寮國、玻利維亞等多個國家提供了"一攬子"通信衛星服務,彌補了他們通信衛星的空缺,這不僅表明中國衛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並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而且還說明中國的航天技術進步神速,在航天領域的話語權甚至能夠比肩美國。根據觀察者網報導,專家稱中國衛星超美已不太遠,到時美國可就什麼都沒了!

這話說的一點不假,因為美國在航天領域也一直搞壟斷,另外俄羅斯和歐洲的發射報價也居高不下,而現在的中國衛星已經做到系統輸出,性價比遠超其他航天大國,這一點就足以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拋棄美制衛星轉而選擇中國衛星,而中國能在美國的層層封鎖之下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實屬不易。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射新型光學遙感衛星,印度網友:印度的技術才是最先進的
    近日,中國成功發射了一顆光學遙感衛星,該衛星名為「高分九號04星」未來該衛星將會全面用於中國的國土普查以及預防災難和減災等領域,根據更為詳細的消息表示,該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此次發射利用的是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至此發射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 印度打衛星 又一個「技術民族主義」(圖)
    反衛星技術40多年前就出現了,到目前為止,不止一個國家進行過反衛星技術驗證性質的實驗,而從太空中摘掉自己用不著的衛星和破壞別人正在用的衛星應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技術。然而,薩拉斯瓦特主席的表態卻讓印度由此成為了首個公開表示要研製太空武器的國家。其他太空軍事強國都是把自己的類似技術用比較溫和的稱呼包裝一下,比如說「反導系統」。
  • 中國北鬥建成之後,土豪國家也出手了,2021年發射第一顆導航衛星
    圖為衛星導航系統在不久前,北鬥導航系統正式完成全球組網,並開始投入使用,而在中國北鬥建成之後,可能是眼紅中國北鬥成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樣樣都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比如車輛就需要導航系統來定位,導航,同時軍隊也一樣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制導武器需要導航系統提高坐標,並提高精度,戰機也需要衛星導航系統來指引方向,但目前世界上的全球導航系統一共只有4個,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以及歐洲的伽利略,其中技術最先進的非北鬥跟GPS莫屬。
  • 中國衛星-微小衛星研製業務前景
    微小衛星具備研製周期短、研製發射成本低、發射方式靈活等突出優點。一方面,微小衛星因其成本低、開發時間短,具有很高的風險承受能力,特別適合用於新技術的開發和試驗。另一方面,尤其是近年來,得益於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輕型材料的研製以及高功率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小衛星得以迅速發展,被廣泛應用於全球民用通信、遙感氣象、地球科學、空間科學、行星探測、技術驗證等領域,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以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此外,衛星還搭載一臺先進的C 波段(5.255 吉赫)微波散射計(advanced scatterometer,ASCAT),用於測量海面風矢量,以及大尺度陸地土壤溼度。  Metop 第二代氣象衛星系列為Metop-SG,包括A 系列和B 系列,每個系列各有3 顆微波系列衛星。
  • 孫晨華:讓衛星通信實現「中國創造」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孫晨華是衛星通信領域有名的巾幗英雄。作為我國衛星通信領域、以及天地網絡融合方向的帶頭人之一,30多年來,她一直從事衛星通信、天地通信網絡融合方向系統設計與研發,主持國防和國家多項「首個」、「零突破」和「跨代標誌」的領域重點項目,深度參與我國寬帶、移動、抗幹擾衛星通信全體系研製建設。日前,她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美國眼紅中國技術:想打撈中國墜毀衛星,專家說了大實話
    日美兩國還曾呼籲中國將霍爾電推進技術拿出來分享。這次衛星墜毀後,美軍立即派遣驅逐艦前往出事海域,企圖打撈實踐十八號衛星,但衛星擁有自毀程序,因而最終未能得逞。然而我國之前的長徵系列火箭運力普遍較低,使得中國在太空的建設受到限制,而在長徵五號服役之後,其25噸的運力意味著很多之前沒有條件實施的重型載荷任務將會爆發式出現,比方說空間站的建設。這次衛星發射失敗的另一個亮點便是實踐十八號衛星,該衛星是中國迄今為止,技術含量最高、體積重量最大、通信性能最好的一款衛星產品。
  • 為中國衛星通信傾注一生
    本報記者 曾詩陽 常 理30多年來,衛星通信融入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第五十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孫晨華的生命,她深度參與我國寬帶、移動、抗幹擾衛星通信全體系研製建設,是我國衛星通信領域的帶頭人之一,為實現我國衛星通信由依賴引進到獨立研發、中國創造的重大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日前,孫晨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上海價格便宜的alos衛星,提供遙感數據快
    上海價格便宜的alos衛星,提供遙感數據快。攬宇方圓是全球zui大的商業遙感衛星公司美國數字地球DigitalGlobe公司和法國的SPOT衛星公司在全球商業合作夥伴。
  • 建立業務體系 突破關鍵技術 提升影響力 我國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7月2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等持續對巢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重點湖泊水庫等水體進行精密監測,今年已製作發布56期水體監測報告;利用高空間解析度衛星資料持續開展評估,相繼遙感監測巴基斯坦沙漠蝗災
  • 美國5G還沒搞明白,中國6G試驗衛星已成功發射
    但是5G並不是終點,我國對6G的探索已經開始了。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又更近了一步。6G試驗衛星成功發射,也和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具有較強實力的通信企業是高通,然而在5G專利技術上,遠不如華為。在5G網絡時代下,中國領先的不止一步,如今更是向6G發起徵程。
  • 中國研製反衛星技術,美國很識相,將這兩顆衛星移開了
    在今年的一月二十號,美國發射了一顆衛星,名字叫做03星GEO-3,這是他們的天基紅外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他們反飛彈系統的主力他們到現在為止一共已經發射了二十三顆衛星。這些衛星可以讓美國密切的關注到各個國家的飛彈部署情況,其中中國就是他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風起雲湧。航天專家黃志澄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衛星網際網路是繼有線互聯、無線互聯之後的第三代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它包括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地球中軌道網際網路星座和地球低軌道網際網路星座。「由於前兩者已經廣泛應用,當前業界關注的熱點是低軌網際網路星座。」他說。黃志澄介紹道,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的小衛星技術,對星座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微小衛星龍頭中國衛星
    惠迎:《軍工核心資產》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中國衛星,公司致力於從事航天產業,具有天地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的設計、研製、集成和運營服務能力。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大類:宇航製造和衛星應用。公司宇航製造業務定位於太空飛行器系統集成商和部組件提供商,主要包括小衛星製造、微小衛星製造、部組件製造三大類。
  • 失聯衛星突然聯繫地球?中國衛星能運行數十年?有外星人在操控?
    而自從人類的科技進入太空之後,各種衛星都可以作為人類的眼睛,像上帝視角一樣俯視地球。如今,地球軌道上已經存在了不少於4,500顆衛星,其中有2,000顆衛星仍處於工作狀態,還有幾千顆衛星已經停止運轉,因為技術的原因,很多衛星「退役」了之後人類也無法對它們進行回收,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衛星拋棄在外層空間,把那裡當作人類的垃圾場。
  •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成功在軌運行兩周年
    中新社北京九月一日電(孫宏金 孫自法)中國第一代傳輸型遙感衛星--「資源二號」,今天在太空中迎來了它運行滿兩周歲的生日。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設計壽命兩年,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作物估產、災害監測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
  • 東亞高空情報戰升級 衛星能看到長安街行人(圖)
    日本目前的間諜衛星可以識別1米大小的物體,而第三代間諜衛星能夠識別0.5米大小的物體。日本政府還決定在2011財政年度前後將目前正處於技術開發階段的第四代衛星投入實際使用,它將可以辨別停飛的戰鬥機是否搭載有飛彈、出入基地的車輛屬於什麼種類等。衛星專家表示,這樣的偵測精度已達到或超過了美國的水平。  日本媒體似乎還給其增強偵察手段找到了理由。
  • 衛星發射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據《新京報》報導,中國酒泉發射中心的衛星實驗失敗。 一顆高分02衛星,吉林一號。 一的聯網衛星,被送入C的預定軌道,但發射失敗。 一次失敗並不能證明什麼,但僅僅一年的四次發射就需要注意。如此高的失敗頻率意味著我國技術發展存在問題。
  • 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開展北鬥衛星氣象應用技術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籤署《中韓氣象局關於地基GNSS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交換的合作交流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雙方將加強地基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合作交流
  • 中法首顆聯合衛星升空,美國:不是讓你們不要搞嗎?
    根據這份文件,中國和法國將會共同研究,並在天氣變換、空天軌道和衛星運行等領域裡展開密切的計劃和安排,這將會是我國在空天探索裡邁出的又一個大腳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兩國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中國負責提供衛星平臺、海風觀測載荷以及發射測控,法國負責提供海浪觀測載荷,衛星數據雙方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