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一股泥石流!這大概是史上最放飛自我的諾獎得主了

2020-12-06 Kindle電子書庫

本文共3117個字

閱讀時間4分鐘

信很多人對比爾·蓋茨的私人圖書館都早有耳聞,傳說這個圖書館頂級奢華、包羅萬象。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首富的圖書館,向來以奢華昂貴而聞名。

他的館中珍藏著達·文西的《萊切斯特手稿》、拿破崙寫給約瑟芬的情書、希區考克電影《驚魂記》的劇本手稿等,全都珍貴異常,某些書籍更是價值連城。

但在這間圖書館裡,也有不那麼值錢的,比如,理察·費曼的自傳《別鬧了,費曼先生》。

與館中大多數珍貴書籍相比,這本公開出版,售價不超過五十塊的人物傳記,實在有些寒酸。

但對於比爾·蓋茨而言,這本書與他的珍藏們有著等同的地位。因為本書的作者理察·費曼,是他一生的偶像。

但奇特的是,這個被比爾·蓋茨視為偶像的天才,他筆下的自己,卻不像一個正經的科學家,反而更像一個「喜劇角色」。

有趣的靈魂

提起科學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估計大多數人都會回答:安靜、正經、不修邊幅、戴著厚厚的金絲眼鏡……

總之,我們眼中的科學家們,大多是介於現實和科學之間的「瘋子」。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看過《別鬧了,費曼先生》之後,你就會知道,科學家們也不是個個都正經。

眾所周知,費曼是個科學家,還是個在專業領域頗有建樹的科學家。

他曾提出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甚至曾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

科學天才成績輝煌,不過,正是這樣一個光鮮亮麗的科學家,卻時常做些「不靠譜」的事情。

在科學之外,他更像一個縱情聲色、沉迷享樂的紈絝子弟,甚至因此捲入了一場不小的官司。

在工作之於,脫衣舞酒吧是他最常光顧的場地之一。他通常會坐在臺下,一邊欣賞性感的脫衣舞,一邊解方程。

偶爾興趣來了,他還會在酒吧裡畫畫。

以至於後來,甚至有客人邀請他給自己畫裸體畫。

再後來,當費曼常去的那家脫衣舞酒吧以「有傷風化」為由,慘遭取締時。這個天才忽然決定,要為脫衣舞酒吧上庭辯護。

想到這件事,他立即就行動了起來。很快他就真的走上了法庭的辯護席,並以當時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的身份為酒吧當庭辯護。

此事在加州引起了一場不小的轟動,當地報紙也在報導上幸災樂禍。但費曼本人,卻並不以此為恥。

沒人能猜透他的腦袋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費曼還曾經公開表示:「我能夠獲頒諾貝爾獎的原因,只是因為我那天把時光浪費在了一個轉動的餐碟上。」

事實上,這個怪才真的沒有說謊。那是一個星期天,當費曼在學校餐廳裡看到有人在玩空中餐碟時,忽然來了興趣。

於是他立即開始著手計算碟子的運動,並興衝衝的跟同事分享起了他的研究。

雖然同事並不能夠理解他的行為,但他仍然自娛自樂,繼續推算著盤子轉動的方程式,並進一步思索起了更加高深的物理問題。

在旁人看來,他做的一切幾乎毫無意義。只是誰也沒想到,他會用諾獎給了那些鄙夷的人狠狠的一巴掌。

一生所愛

費曼是業界公認的「科學頑童」,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科學頑童,也曾經為愛心碎……

費曼出生於猶太人家庭,卻並沒有被宗教所困住。

高中時,他就開始了和初戀阿琳·格林鮑姆的戀愛。

校園的戀情單純美好,青澀的情感卻刻骨銘心。

後來,在費曼離開家鄉,前往外地上大學的期間,兩人依然互相傾訴,彼此眷戀。

就這樣,經歷了六年的愛情長跑之後,他們終於訂婚了。

但正在這時,命運的齒輪也開始了轉動。

就在費曼去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深造時期間,阿琳忽然發現自己頸部長出了一個腫塊,這時候她已經持續疲憊和低燒了幾個月。

沒過多久,阿琳被就診斷為結核病。

肺結核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但費曼得知了此事後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決定儘快跟阿琳結婚,以便更好的照顧她。

父母擔心阿琳會將病痛傳染給費曼,堅決反對他的婚姻,並建議他撕毀婚約。

在費曼的人生中,很少與父母作對,但這一次,他拒絕了父母的要求。

1942年6月29日,他們在去醫院的路上舉辦了結婚儀式,一位治安官員為他們主持了婚事。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白熱化,費曼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人也日漸消瘦下來。

那段時間,阿琳曾不止一次問他:「親愛的,能不能告訴我,你到底在做什麼工作?」

當時費曼已經加入曼哈頓計劃,成為了原子彈的製造者之一。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並不能告訴愛人。

所以,每當這時,費曼總是一笑:「對不起,我不能。」

離試爆越來越近時,阿琳的病情卻在逐步惡化,兩人似乎都預感到了分別的來臨。

終於,1945年6月16日,阿琳永遠的閉上了眼睛,當時他們結婚才三年。

阿琳去世後的那幾天,費曼一度非常麻木,仿佛已經忘記了心痛的感覺。

直到幾個星期以後,他路過一家商店時,在櫥窗裡看到了一件連衣裙,那一刻他忽然想:阿琳穿上它一定會很美。

阿琳的身影在眼前浮現,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永遠失去了那個女孩。一時間,他悲從中來,忽然失聲痛哭、無法自抑。

1945年7月16日,曼哈頓計劃中的原子彈完成了試爆。

試爆結束後,費曼終於說到:「親愛的,現在我可以告訴你這個秘密了……」

半個月後,充滿暴力和絕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可費曼和阿琳卻再也回不到過去。

不過,悲痛並沒有使他一蹶不振,他開始學會欣賞音樂、繪畫,體會生活的樂趣,只為完成阿琳對他的期盼。

閒下來的時候,他會給阿琳寫信,像以前那樣,用只有他們倆才看得懂的文字。

和以前不同的是,每次寫完信,他都不忘在信的結尾加上一句:「親愛的,請原諒我沒有寄出這封信,因為我不知道你的新址。」

1965年,費曼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接受採訪時,他說:「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

天才和滑稽「演員」

世上很多人,都會有著多重身份,也會有著多重面目,費曼也是如此。

他行事不拘一格、對愛情充滿熱忱、在科學領域上又聰明絕頂。

這樣的費曼,簡直就是「物理天才+生活逗比+痴情男人」的結合體。

不過,費曼似乎並不在意旁人的目光,甚至在《別鬧了,費曼先生》一書中,他也沒有提及自己成功的經驗,更沒有大談學術成就。

費曼寫下這本書的唯一目的,就是認真的教讀者如何變得有趣。為了讓大家變得更加有趣,他毫無保留的記錄了他曾做過的那些「不靠譜」的事。

1965年,費曼領取了諾貝爾獎,一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物理新貴,看起來前途無量。

於是,同事維斯可夫表示要和費曼打個賭,賭他會不會坐上某個領導的位置:

如果費曼成為領導,同事就是贏家,反之,費曼就贏了,賭約是10元。

對此,費曼欣然接受。

可賭約立下之後不久,兩人就再也沒有提起此事,幾乎所有人都以為賭約已經失效。

然而,天才的思想豈是凡人能夠窺探的?

到了1976年,距費曼與同事立下的賭約已經過去了11年之久。可這時候,老頑童費曼忽然找到同事,討要那10元的賭注。

同事雖然震驚無比,最終也只能掏錢。

經歷此事之後,費曼身上的「奇葩」標籤,再也難以摘下了。

當然,費曼做出的奇葩事,還不止這一樁。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攻破了量子力學後,就興衝衝的跑來酒吧和陌生人分享他的喜悅。

他在酒吧隨意拉來一個女伴,開始喋喋不休的向她傾訴自己的喜悅和成就感,儘管,他的女伴對他的談話內容絲毫不感興趣。

可憐那個女孩,身為消防員的妻子,感到生活實在過於寂寞,才想到來酒吧消遣時光,誰知卻遇上了這麼一個話癆。

直到1959年,費曼遇到了他的第三任妻子,生活才終於安穩下來。後來,他有了兒子,還收養了一個女兒。

古怪天才終於變成了父親,但他卻並沒有因此改變人生態度。

1988年2月15日,距他70歲生日只剩幾個月,此時的費曼已經同時患上了多種癌症。

這一天費曼從昏迷中醒來,嘟囔了一句:「死亡太煩人了,我可不願死兩次。」後,又陷入了昏迷。

他一如既往的犯二,只是那一次,他再也沒有醒來。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科學界的王炸實驗室:40年出了11位諾獎得主,每天一個專利
    科學界有沒有什麼王炸實驗室?當然有啊!比如說貝爾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多牛呢?科學界都承認一件事,貝爾實驗室多次改變了人類的發展進程,在它存在的時代裡,把世界往前推動了上百年。作為有史以來最牛的實驗室,沒有之一,貝爾實驗室在科學界幾乎是如雷貫耳的,畢竟下面這些數據不是一般實驗室可以做到的:實驗室出過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出過16位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美國國家技術獎章,均由總統親自頒獎)!
  • 科學界的王炸實驗室:40年出了11位諾獎得主,每天一個專利
    科學界有沒有什麼王炸實驗室?  當然有啊!  比如說貝爾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多牛呢?  科學界都承認一件事,貝爾實驗室多次改變了人類的發展進程,在它存在的時代裡,把世界往前推動了上百年。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近日,2019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得主之一格雷格 塞門扎(Gregg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在和平獎和文學獎這兩項上尤為不靠譜。很多人都想知道,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其實,這個答案很多人都能猜得到,就是目前經濟和科技都比較發達的美國,美國一共有377名諾貝爾獎得主,是世界上目前諾獎得主最多的一個國家。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在和平獎和文學獎這兩項上尤為不靠譜。但是在其他的科學領域上,還是一個非常有分量的獎項的。許多的科學家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諾貝爾獎,而反過來說,其實並不是諾貝爾獎本身有多重要,而是諾貝爾獎得主們的研究成果,賦予了諾貝爾獎價值。很多人都想知道,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 放大鏡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北京時間10月9日,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出,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得這一殊榮。儘管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亞洲的經濟學家尚無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的經歷,但這絲毫不妨礙諾貝爾經濟學獎引發國人的熱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哪些層面影響著中國?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聊聊教出七個諾獎得主的史上最強老師索末菲
    索末菲,科學史上公認的最強老師。他強在哪裡?老師有多強,當然是要看他教出的學生有多強,網上流傳的說法是,他教出了七個諾獎得主。這七人分別是:14年諾獎得主勞厄,32年諾獎得主海森堡,36年諾獎得主德拜、泡利,44年諾獎得主拉比,54年諾獎得主鮑林,67年諾獎得主貝特。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他科研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2004年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期間他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發現了2維晶體的碳原子結構,也就是著名的石墨烯。他傑出的研究工作已經使他獲得了無數的獎項。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在所有諾貝爾科學獎領域裡,物理學家進行他們的獲獎研究時年齡最輕,化學家則相對大器晚成。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
  • 愛因斯坦、薛丁格、克裡克……18位諾獎得主的經典文章,都在這本書...
    為了銘記那些科學史上最閃耀的瞬間、向那些真正改變了世界的人致敬, 《環球科學》推出的 《科學美國人》諾獎得主經典文集 正式發貨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 圖|University of Texas 這位因為姓氏原因被稱為「足夠好先生」的科學家,去年成為了諾獎史上最年長的得主,今年仍然在科研路上辛勤耕耘,5月份連發兩篇《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發取得了重大進展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知道B站,手機玩的賊溜
    "當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Michael Levitt)講出"bilibili Cheers"這句B站名言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震驚了!
  • 諾獎得主奎洛茲:如能多留意女科學家,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
    昨晚,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且三位新晉得主中有一位是女性,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也由此成為諾獎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位女性得主。安德裡亞·蓋茲在接受採訪時稱,很高興自己能夠得獎,並希望以此激勵更多年輕女性能進入這一研究領域,「只要你對科學有熱情,就可以成就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