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概念作文的抄襲門事件,在網絡上沸沸揚揚。
先是有網友舉報,《萌芽》雜誌社的《少年遊第21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中,許如珵的《古董》涉嫌抄襲作家北南2018年1月起發表在晉江文學城網站的《碎玉投珠》。
《萌芽》雜誌社11月6日中午回應稱,《古董》一文構成抄襲,取消參賽者許如珵二等獎的成績,收回獲獎證書,扣發《古董》一文的稿費和樣書。
《碎玉投珠》的作家北南11月6日下午發文稱,接受道歉但永不原諒。
【抄襲的門檻低,代價小】
現在的抄襲事件真的比比皆是,不僅僅有文章的抄襲,論文的抄襲,還有像正在熱播的《少年的你》,也難逃「抄襲門」風波。
甚至有人會用「天下文章一大抄,不過是你借鑑我的,我借鑑你的一場文字遊戲罷了」來掩蓋一些事實。
畢竟,網絡資源如此豐富的今天,抄襲的門檻太低,若非是板上釘釘的通篇拷貝行為,相對比於維權,抄襲付出的代價真的也太小。
【孩子的作業必須使用網絡資源查資料嗎?】
之所以對抄襲門這麼敏感,是因為最近我正在和孩子們的某些作業較勁。
他們已經五年級了,很多時候作業已經無需我再時時刻刻的監督或者逐字逐句的批改,大部分都是讓他們自主完成,自己檢查,自己承擔後果。
本以為自己可以省心了。可是在某一天我忽然發現,兒子拿著平板在畫自己的思維導圖。
我很奇怪,問他作業時間為什麼還要用平板?
兒子說,老師布置的擴展作業,需要查閱資料才可以完成。
我知道現在很多開放式作業,的確需要孩子使用一些查閱的工具,所以最開始也沒有太過於詢問。
等他畫完思維導圖之後,我順手拿起來檢查。這個導圖,是要求孩子觀察生活中的某個物品,列舉出物品的屬性、使用、以及想像中的功能等等。
我發現他的整個導圖,除了線條輪廓是自己畫的之外,其餘的內容都是直接抄襲網絡上的資料,逐字逐句,分毫不差;當時心中就有些不適。
兒子解釋說,老師讓他們查閱資料,儘可能寫的詳實一些。所以他就從網絡上摘抄了一些內容,作為思維導圖的補充。他還告訴我說,班級裡很多同學都是這樣寫的。
【抄襲是一種很容易養成的習慣】
又過了一天,他說自己的作文沒有思路,想從網絡資源中尋找靈感。
我當時正忙著手邊的一些事情,沒有多想就直接同意了他的做法。結果後來他的作文差不多通篇都是從網絡上摘抄下來的句子和段落堆砌而成……
是啊,抄襲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他怎麼動腦子,甚至不需要他去思考,一個搜尋引擎,一下點擊,N多資源湧上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抄下來就好!甚至抄襲下來的文章,可以讓他得更多的優秀。
我有些哀傷:抄襲是一種很容易養成的習慣,因為不費勁兒。可是抄襲慣了,就沒有了自我,也不會思考了。偏偏,孩子們意識不到這些,只是認為從網絡上找到相關的好詞好句好文,趕緊抄完,就能把作業完成的又快又好,且內容豐富,行文流暢,多好啊!
當我指出抄襲對他們是有害無益,且長遠看來會毀掉他們靈性的事情時,兒子卻用一副理所當然的語氣告訴我說,「網絡上所寫的,就是我自己所想的,只是沒有網絡上表達的那麼好罷了!所以,把網絡上的內容抄下來,變成自己的。沒有什麼不對吧!」
那麼換句話問:考試的時候,可以使用網絡查詢嗎?
兒子不說話了。
【不是要孩子遠離網絡,而是要家長做好監管】
其實,這就是事情的嚴重性:對抄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雖然孩子還不算大,對於作業的態度是認真的,也是考慮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才想要把自己認為適合的、很好的內容搬運到自己的作業上。
但是,長此以往的使用網絡,不假思索的抄襲,毀掉的,又何止是他們餘生具有的靈氣?更多的,會讓自己變成沒有任何思考、沒有任何辨識度的盲從者罷了。
我不反對他們使用網絡資源學習,也不反對他們對網絡上的優勢資源加以利用,但是如何的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加入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才更重要。
否則他們只會成為網絡上的依附者,永遠人云亦云,沒有自我的思想,也沒有自主的意念。這才是很可怕的事情!
除了網絡上的抄襲,還有對作業直接的抄襲。
比如一頁數學的口算,算下來需要10-15分鐘的時間,但是抄答案只要2分鐘就足夠了;倘若沒有答案,有計算器,3-5分鐘也可以應付啊!
網絡上的作業幫、家長幫等等APP,還可以直接為孩子的作業提供詳細的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認真的接受幫助,還是直接抄下來,對於孩子來講,考驗的是他的自覺能力。但是又有多少人,包括成人,能夠經受住考驗呢?
作為孩子來講,倘若沒有足夠的監管,還有空子鑽,可是能夠無師自通的哦!所以,孩子的作業過程以及作業結果,家長的監管是少不得的。
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家長要及時陪伴,爭取早日養成好習慣;已經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已經養成了自我學習習慣的孩子,家長還要隨時檢測,包括查閱孩子的作業記錄、作業結果以及老師的批改和反饋等等。
家長重視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認真了。
所以,我現在對孩子們作業的最直接要求是:
可以在作業之前根據當天的要求去查閱資料,在網絡上搜索,也可以通過網絡預習、複習、總結自己的功課;
但是寫作業的過程就是自己獨自思考、獨立完成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是不可以使用平板、網絡的。
尤其是作文,用自己的心寫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反覆推敲,不斷琢磨,如此就好。
至於練習冊的答案,早早的撕掉就好了。
認真想來,有些事情並不是孩子的錯。
從他們開始寫作業起,每天的作業都離不開抄生字、抄生詞、抄句子、抄段落……其實老師的重點應該是讓他們通過抄寫,達到孩子複習當天的功課,預習新一課的目標,養成孩子複習和預習的好習慣。
可惜,很多時候,孩子的作業就盲從於抄寫,而忽略了本質的「複習與預習」。那麼,一旦有很方便的資源(網絡),抄下來,也就成為了一種本能!
但願我們做家長的,可以警醒。讓孩子真正的了解「抄襲」和「借鑑」的本質區別,幫助孩子,把毫無思想的全盤拿來,變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自我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