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更有利於社科研究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對於宏觀的、缺乏理論支持的問題,需要採用綜合的概念化方法,尋求一切可能的答案。而對於具體的、有理論支撐的問題,需要更加細緻的方法排除可能的假設。任何研究都應該從多個視角進行,採用多種方法,田野實驗法只是其中的一種。 

  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最適合哲學社會科學,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熱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田野實驗法,認為該方法能夠提供精準數據,主動介入真實世界。而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它具有局限性,在使用過程中易陷入倫理困境。

  近日,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員道恩·蒂爾(Dawn Teele)的新書《田野實驗法及其評論:實驗法在社會科學領域的使用與濫用論文集》(Field Experiments and Their Critics: Essays on the Uses and Abuses of Experiment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再次將西方社科學者長期以來對方法論的爭論帶到公眾面前。

《田野實驗法及其評論:實驗法在社會科學領域的使用與濫用論文集》 道恩·蒂爾/編

  該如何看待田野實驗法?如何選擇最適合的研究方法?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蒂爾和歐洲大學研究院政治經濟與公共政策教授斯文·斯坦莫(Sven Steinmo)。

  實驗法幫助研究者尋找精確答案 

  《中國社會科學報》:西方社科學者對於方法論的爭論始於何時? 

  蒂爾:從英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到社會學家韋伯和涂爾幹,社科學者一直關注自己的研究是否真實、可靠,方法論一直是辯論的重要議題。

  20世紀,政治科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以及行為經濟學家紛紛在研究中開展實驗。隨著科學研究越來越注重實際效用,田野實驗法於20世紀90年代興起。經濟學家針對政策創新開展隨機對照試驗,政治科學家也用同樣的方法研究人們在選舉過程中的行為表現。

 《中國社會科學報》:西方學者為何青睞實驗法? 

  斯坦莫:實驗法是幫助研究者尋找精確答案,作出精確決策的方法,分為調查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和田野實驗法,三者都需要用到調查和歷史研究方法。

  蒂爾:我在書中所提到的田野實驗法與一般意義上的實驗法不同。數據是研究的重要資料,學者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來驗證研究假設。過去有不少實驗法的支持者,如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就認為實驗法能夠進行重複測試,且具有精密性,由此而得出的研究結論也具有科學性。

  按照研究環境進行劃分,實驗法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田野實驗兩種形式。我所提到的田野實驗法是指在真實環境下,學者所開展的隨機對照試驗,這也是一種收集定量數據的方法。田野實驗法的支持者主要認為該方法能將精密的實驗與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巧妙結合。通過研究政策在實際施行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影響,來判斷應該在哪些領域推行哪些政策。同時,社會科學家還認為田野實驗法能精確識別各研究變量間的因果關係。

  田野實驗法或易引發倫理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報》:有不少學者認為與觀察法相比,田野實驗法有其局限性,對此您有何見解? 

  蒂爾:田野實驗法所面臨的倫理挑戰與觀察法不同。觀察法是對世界的學習和認識,而做實驗則要研究事物所帶來的影響,這通常需要針對具體的人、群體、村落以及國家。當研究人員的利益與被研究者的利益不符甚至相衝突時,田野實驗法容易引發一系列倫理問題。

  此外,田野實驗法是一種研究工具,有利於解答一些比較細化的問題。但用該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結果的新穎度或許會遞減。當我們反覆研究同一問題時,田野實驗法所能發揮的效用可能會遞減。

  《中國社會科學報》:觀察法一直是社會科學研究者慣用的方法。它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蒂爾:觀察研究並不幹預或改變真實世界。假如你要分析經濟增長對人民內部衝突所帶來的影響,或者教育對薪酬的影響,你需要研究那些受到自然、社會或者個人影響的變量,而不是那些能夠由研究者自行決定的變量。因此,常常有學者認為觀察法摻雜了許多未知或不可知因素,會對研究造成困擾。

  《中國社會科學報》:對研究人員而言,如何評估自己所選的方法是否合適? 

  蒂爾:這關鍵取決於想要研究的問題。對於宏觀的、缺乏理論支持的問題,需要採用綜合的概念化方法,尋求一切可能的答案。而對於具體的、有理論支撐的問題,需要更加細緻的方法排除可能的假設。任何研究都應該從多個視角進行,採用多種方法,田野實驗法只是其中的一種。

  斯坦莫:我同意蒂爾的看法。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百分百地解答問題,學者應該更加開放,儘量嘗試更多方法。如果能結合實驗法和其他方法,則更有利於社會學家了解社會。

相關焦點

  • 靈活綜合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你我都能成為科技大咖
    以基礎科學理論研究為例,通過觀察實驗和模擬等方法,使用工具和儀器設備,獲得研究對象的第一手事實材料,並加以整理和加工,再使用一系列歸納、演繹、假說等方法上升為科學理論,最後運用科學理論解釋和預測新的現象。圖2.英國科學家牛頓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從不同的維度和不同的層次出發,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分類。
  • 運用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得益彰的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對現代社會科學積累的有益知識體系,運用的模型推演、數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們也可以用,而且應該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這為我們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把準研究方法和選擇好研究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可免費下載社科論文
    近日,該文獻中心提供免費論文下載的消息刷爆了學者、人文社科類學生、研究者的朋友圈。 據澎湃新聞3月7日報導,與知網等資料庫相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的優勢在於免費。該中心的資源相當豐富,幾乎收錄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全部核心期刊。任何用戶只要註冊登錄後,就可以使用文獻檢索、資源訂閱、在線閱讀、全文下載等功能。有人將之稱為「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免費使用的數字資源」。
  • 新疆師範大學社科學報複合影響因子位列全國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第2位
    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6版)顯示,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568,在全國623家綜合類社科期刊資料庫中名列第2位,僅次於《中國社會科學》。綜合影響因子為1.854,在全國623家綜合類社科期刊資料庫中名列第3位,僅次於《中國社會科學》和《開放時代》。
  • 應對挑戰建立地球系統綜合研究方法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報導 10月16日,世界氣象組織(WMO)首席科學家帕維爾·卡巴特教授在中國氣象局作了題為《面向天氣、氣候、水和環境的地球系統方法》報告,對地球系統綜合研究方法、WMO未來科研發展方向、WMO
  • 研究表明:會說兩種語言更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據埃菲社巴塞隆納11月18日報導,研究人員針對語言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展開研究,發現會說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有利於將該病的出現期推遲至少4年半。報導稱,這是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臨床心理與健康學系教授何塞普·德維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論。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而是轉向語言、思維與活動相互作用更深入的哲學、本體論問題,研究者的興趣從認識客體轉向主體,即作為觀察者和某一經驗及知識載體的人。  心理語言學採用多種方法,斯捷潘諾夫認為,至少有四種方法是心理學學者和語言學學者研究語義單位近似性需要採用的,如:語義區分法、聯想法、替代法、分類法。其中聯想法使用最廣,起初只用於傳統實驗心理學,後來作為一種必須的研究方法應用在語言學領域。
  • 社科法學具有三個優勢可以解釋法律與社會之間的張力
    社會科學法學(下稱社科法學)倡導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分析法律問題。不少人對社科法學的功用有很大的懷疑:為什麼要在法學院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對此,要指出的是,社科法學與法教義學、政法法學相比,仍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填補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空隙。社科法學可以做跨界對話的工作,促進知識的交流、競爭與合作。除了在社科法學內部以年會形式組織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法律人類學、法律與認知科學之間的跨界對話外,還可以組織法學與其他學科的對話,如「法學與人類學對話會」等。
  • 超實用的量化研究方法給你!
    每周小鹿都會推出「研鹿課堂」活動是的!你沒有看錯!公益講座,每周開講!本次公開課的主題是量化研究初探,主要圍繞四方面的內容來給大家進行講述。首先是量化研究是什麼?這一部分將對量化研究的概念、意義作相應解釋,並總結歸納出量化研究的特徵;知道了量化研究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和聯繫又是什麼,依依學姐將會在這一部分對其進行詳細講解;對於量化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講座也會介紹到量化研究中實驗法和調查法的應用,並在最後通過幾個論文實例分析寫作中如何運用量化研究。
  • 「論文查重」論文寫作研究方法
    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 推動社會計算研究與社科理論結合
    大數據為社科理論提供證據支持複雜理論和大數據方法,可用於討論產業制度轉變和治理結構的轉變。這類轉變表現為多層次和多時點演化,每個層次和時點的演化都是非線性的。由於不同中心度指標反映了節點在網絡中的不同結構特性,使用單一中心度指標來評價節點中心度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綜合多個中心度指標的評價方法被用來計算節點影響力,從而計算風險投資機構的排序並識別投資領袖,有較為準確和穩健的結果。風險投資的投資績效常和這些「產業領袖」的圈子相關。
  • 江蘇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熱議社科事業發展新目標新任務——貢獻...
    同時,做好研究闡釋、宣傳普及工作,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更多的人」,更富創造性地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剛認為,只有旗幟鮮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著力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關乎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才能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掌穩思想之舵,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 高明科學家運用的不是方法,是方法中的方法
    我們知道,人們在探索未知的自然規律時總要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天文學家為了探知天體變化、發展的規律性,運用了觀測、比較等方法;物理學家為了探求物體的運動規律,運用了實驗、數學等方法;生物學家為了研究生物的種類採用了分類
  • 會計研究方法的探究
    (四)實證研究方法過分簡化研究對象的複雜因果關係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把探求因果關係作為理論推演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中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係的程序和變化取向受多種因素影響,僅僅以會計理論研究中主要的因果關係就得出正確結果,顯然就難免會簡化會計研究對象背後所隱藏的複雜因果關係。
  • 關於對首屆優秀社科專家、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評獎進行公示的公告
    經益陽市社科評審委員會研究,決定對益陽市首屆優秀社科專家、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評獎情況進行公示。一、獲獎對象(一)首屆優秀社科專家:陶用舒 羅孟冬 羅放華 謝國芳 孫 倩周鐵濤 袁志成 湯 勇 劉建成 李時秋(二)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獎:1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學研究」和「中國...
    他表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是現階段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權威性最強的項目,主要用於資助我國文化藝術建設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對我國藝術學科的發展意義重大。他希望項目組認真聽取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項目論證,同時希望學校提供儘可能的條件和保障,確保項目如期高質量完成。
  • 混合研究方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一、混合研究方法提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因其方法論不同,它們對世界的假設、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和研究者的角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各自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優勢和劣勢,而有時候他們的優勢和劣勢是可以互補的,對於一些研究問題,單一的研究方法不能夠完全達到研究的目的和目標
  • 研究發現破壁蜂花粉更有利於消化吸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加工與功能評價創新團隊研究發現,破壁更有助於蜂花粉體內外消化吸收,為新一代蜂花粉製品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和農業科學雜誌(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上。
  • 研究表明:會說兩種語言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會說兩種語言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據埃菲社報導,研究人員針對語言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展開研究,發現會說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有利於將該病的出現期推遲至少4年半。 這項研究對國際上方法最嚴格的研究報告進行了系統回顧。在研究人員選擇的10份報告中,7份強調了掌握雙語或多種語言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臨床症狀出現延遲或遏制病情進展之間的直接關係。
  • 《杜甫研究學刊》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核心(AMI)期刊
    1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及期刊評價峰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