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科學方法論呢?
我們知道,人們在探索未知的自然規律時總要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天文學家為了探知天體變化、發展的規律性,運用了觀測、比較等方法;
物理學家為了探求物體的運動規律,運用了實驗、數學等方法;
生物學家為了研究生物的種類採用了分類等方法。
而有些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為了尋求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則對研究方法本身也進行了研究。
比如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對演繹法的研究到培根對歸納法的研究,以及希爾伯特對公理化方法的研究等等。
因此,為了更準確、更迅速地認識自然界未知的客觀規律,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對科學研究方法本身也進行研究,這樣的一門學問我們便叫做科學方法論。
另外,從哲學角度看,人類認識客觀自然界的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可分成三個層次。
在天文學中利用天體光譜線的紅移來測定天體的視線方向的運動速度,在地質學中利用古生物化石來確定底層的相對年代等等。
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它是從自然科學的特殊方法找那個概括和發展出來的,如一般的實驗方法就是從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等特殊的實驗方法中概括產生的;
數學方法最初主要在個別學科,如天文學、力學中得到應用。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漸變成自然科學廣泛應用的一般研究方法。
這些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規律性,又研究這些個別研究方法在整體上相互關係的規律性。
事實上,自然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密切的相互聯繫之中。
以實驗方法為例,在選擇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以及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時,同時還要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各種各樣的科學方法。
一些高明的研究者,之所以能取得較大的成果,往往在於他們能夠巧妙地把所需要的各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運用。
因此,各種科學方法的相互聯繫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在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規律性的整體。
觀察和實驗方法是獲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然後,通過邏輯方法、數學方法,進行一系列的科學抽象,從現象深入到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後獲得對自然界的規律性認識,形成科學理論。
科學方法論正是希望解釋這些科學方法本身的規律性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