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中秋話嫦娥:嫦娥最早原型或與常羲有關

2020-12-01 中國網

  因為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興趣,所以每次到中秋節,我都會想起嫦娥。在中國神話裡,嫦娥奔月是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嫦娥本名叫桓娥或姮娥,避漢文帝劉桓的諱而改為嫦。這個嫦字什麼意思呢?右邊的常,上面是尚,下面是巾,尚的本意是攤開,巾指布,兩意合在一起,即是日常穿著,後又引申出持續之意。常字加女,即是不死之女。所以說她改名叫嫦娥,名副其實。

  最早《山海經》裡的記載,月神叫「常羲」,也叫常儀、尚儀。常羲和她姐姐羲和嫁給了帝俊,羲和生了十二個太陽,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姐妹倆一個成了太陽的母親,一個成了月亮的母親。古音讀羲為娥,嫦娥的最早原型,恐怕和常羲有關。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寫過一本專著《靈憲》,把這個故事給說全了:「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意思是嫦娥偷偷吃了藥,登月之前還找人算了個命。」

  同時代的《淮南子》外八篇裡,把這個故事改了一改,不是嫦娥偷藥,而是后羿的弟子逢蒙去偷,嫦娥阻止不及,只得自己一口吞下。本來她是可以升天的,又覺得有愧於后羿,才滯留月宮。這樣一來,就把嫦娥給洗白了。

  就在同一本書裡的《覽冥訓》裡,又重複了一遍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可這個版本的《淮南子》,是今本,不全。有人在另外一本書《初學記》裡找到引用古本《淮南子》的記錄。在「姮娥竊以奔月」後頭,多了三句特別可怕的話:「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也就是說,在《淮南子》那個時代,嫦娥奔月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嫦娥到了月亮,變成了一隻大蟾蜍,成為月精。

  嫦娥奔月,月中蟾蜍,不知是誰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結果一個大美女就此成了青蛙公主,夜夜在廣寒宮裡哭泣。後來古人也覺得這樣太噁心了,久而久之,嫦娥奔月裡就沒有蟾蜍的事兒了,不過「蟾宮」一詞倒是保留下來,成了月亮的代名詞,蟾宮折桂還成了祝福科舉中舉的一句吉祥話。

  當然,對中國人來說,中秋節和嫦娥本身的關係已經不大,取月圓之意,更多是有團圓相聚的意義在裡面。古人沒電話,沒視頻,唯一能和遠方親戚共同分享的,只有千裡共嬋娟而已了。中國文化有強烈的歸家情結,中秋月圓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者為作家馬伯庸)


 

相關焦點

  • 中秋神話裡的月桂、廣寒宮、不死藥、嫦娥,與古人永生觀念有關?
    明月幾時有 月崇拜與中秋神話 無論是賞月、吃月餅還是嫦娥奔月,與中秋節有關的文化習俗幾乎都與月亮有關,這與先民們的月崇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中秋恐怖故事:嫦娥竟是蛤蟆精?
    ——唐·許晝《中秋月》密恐預警的分割線以蟾代月是古文中常見的借代手法,如蟾月、蟾宮、蟾闕、蟾光等。不過說起來,民間但凡與蟾蜍扯上關係的俗語大多不是什麼好詞,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癩蛤蟆趴腳面——不咬人,膈應人」、「癩蛤蟆墊床腳——死撐活挨」等。
  • 你知道嗎,嫦娥和玉兔的原型居然是蟾蜍!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首詩說的就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文話中秋#在中國,一年之中有很多重要節日,除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最受歡迎的當屬中秋節。每年秋季八月十五,月亮最圓,也最富有詩情畫意。
  • 中秋特刊 嫦娥與吳剛到底……?
    月宮嫦娥吳剛玉兔八月十五的傳說缺一不可女神與大粗人與小萌寵這樣的組合能引起我們多少遐想
  • 有關中秋節文化由來的典故,你知道的有多少?
    那麼,有關中秋節一些文化的典故由來,你又知道多少呢?中秋二字,最早見於儒家經典《禮記》中,相傳為周公所作,姑又稱《周禮》。《周禮》中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又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此可見,中秋節相關文化傳統來歷得很早,只是當時在民間還沒有形成一個特定的文化節日,而僅僅拘泥於帝王之家的祭祀活動。
  • 高清:海象變身美女嫦娥 極地動物賣萌鬧中秋
    青島新聞網9月18日訊 為助興中秋佳節,青島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歡樂劇場最新編排的海洋動物幽默情景劇「嫦娥相親記」在中秋小長假期間爆笑上演。待字閨中多年的極地動物明星海象阿土小姐搖身變成美女「嫦娥」,現場比「舞」招親。    為贏得美人芳心,兩位男嘉賓——氣質型男南美海獅「后羿」先生,陽光帥哥加州海獅「吳剛」先生,對「嫦娥」小姐展開才藝攻勢,上演了一場千年絕戀古裝大片,為節日增加了許多歡樂氣氛。演出中女主角海象「嫦娥」還在現場招募親友團以「舞」會友。
  • 中秋賞月舉國歡騰,天宮一號傳捷報「嫦娥驕傲」
    又到一年中秋舉國歡騰,同賞月。天宮一號傳喜報,嫦娥驕傲。真是鼓舞人心,又一個新紀元。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天上僅一枚無不感嘆,歲月如歌。何曾遠遊如夢,多少年來,文人墨客,無不是對月敲詩 星空客,嫦娥寂寞。藉此來抒發對中秋賞月,感嘆時光流轉,歲月有情又無情。又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到佳節倍思親。多麼悽美豪邁,多麼真實的寫照,遊子思鄉之痛,杯杯酒喝離愁。
  • 月餅與嫦娥奔月:后羿嫦娥原不是夫妻,嫦娥奔月後變蟾蜍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朝大詩人李商隱詩中的這一名句早已家喻戶曉。關於嫦娥與后羿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純情的少男少女。然而,你是否想過這個傳說故事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一開始的版本又是什麼樣的?嫦娥奔月和月餅又是如何扯上關係的?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中秋佳節的來歷有很多版本:第一肯定是很多人會想到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 都住在月亮上,為啥吳剛和嫦娥沒發生點什麼?
    中秋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那時的人們崇拜天象,會在秋收季節的月圓之夜,進行盛大的「祭月」活動,之後漸漸演化成了一個特定的節日。 古人對「祭月「十分重視 在《禮記·月令》一書中,便有關於「中秋」最早的記載:
  • 漫話中秋 | 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傳說與典故
    明月當空,又是一年中秋時。在這個團圓美好的節日中,月亮是絕對的「主角」,民俗中無論拜月、賞月還是吃月餅都離不開「它」的身影。古人為月亮創造出了許多浪漫的奇想,如嫦娥奔月化蟾蜍、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這些神話故事流傳至今,深入人心。
  • 生活不是段子|嫦娥的那點事兒
    1我小時候過中秋,嫦娥的故事根本聽不進去,心裡老想著月餅。長大了過中秋,月餅根本吃不下去,心裡老想著嫦娥。2嫦娥其實也很寂寞,中秋夜來到吳剛身邊,嬌羞的說:吳剛大哥,這月宮苦寒,我,我,我好冷。吳剛憨厚的一笑,把斧頭遞給嫦娥:砍兩斧頭,就不冷了。
  • 7張中秋節快樂非常漂亮的嫦娥玉兔美女動態圖片 中秋簡訊祝福圖片帶字溫馨
    中秋快樂!千裡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中秋快樂!月圓是詩,月缺是畫,十五明月空中掛;問候是茶,祝福是酒,茶濃酒香添盈袖。中秋了,祝您中秋愉快,合家歡樂!    中秋夜語寄相思,花好月圓情難圓。帶去問候和思戀,心想事成願緣圓。月圓年年相似,你我歲歲相盼。那滿天的清輝,遍地水銀,便是我們互傾的思念。
  • 月亮住著嫦娥玉兔故事 盤點廣寒宮傳說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已經進入倒計時,大家正趁著假期生活回家團圓或者出門放鬆。有關於中秋節月亮上住著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其中有關他們的傳說還有很多。   傳說一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張一一力證嫦娥故裡在湖南岳陽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嫦娥這一位古代民間傳說中的「華夏第一美女」也一時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而對於幾千年來在我國民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嫦娥的「出身」問題,江蘇揚州、江西宜春、河南新密、湖北鹹寧、山東日照等地都曾經都「嫦娥故裡」提出過歸屬,對此,我國資深文旅專家張一一近日引經據典撰文表示嫦娥故鄉在今湖南岳陽奇家嶺倉田村,雖然張一一該文中的「考證」頗為具體詳實,仍是引發網友不小爭議
  • 「嫦娥之父」談探月
    今天是中秋佳節,說到月亮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了,我國探月工程就命名為「嫦娥工程」。在中秋節前夕,《集郵》雜誌記者隨同北京市郵政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總經理趙蓉,《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郵票的設計者於雪等共同拜訪了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歐陽自遠院士向大家簡要的介紹了「嫦娥工程」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相關情況後,話題就轉到郵票與集郵。
  • 【遇見傳統】——中秋節之嫦娥為何奔月?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月宮的主人是嫦娥嗎?中秋拜月,拜的是她嗎?
    很多人都知道,廣寒宮裡住著一位貌美的仙子,叫嫦娥。她原本是射日的后羿的妻子,後來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得到的不死藥,飛升成神仙,終日和玉兔相伴,居住在清冷的月宮中。詩人李商隱就有詩作:「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國學家張昌餘趣談桂花與中秋:中秋詩詞中桂月不分家
    中秋季節離不開桂花。月中有桂,賞月的時候,吃塊餅兒的時候,一定要在桂花樹下,團團一坐,青光一片,親友在旁,至此方為圓滿。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出現了諸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對於中秋與桂的文化故事,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到了著名辭賦家、國學家張昌餘教授。
  • 今年中秋外國月亮更圓?
    網易旅遊在中秋將至之際,推出特別策劃《中秋旅遊三日談》,來說說關於中秋的那些事兒,第一期話題:中秋與月亮。(參與篇末話題互動,有機會贏取網易旅遊與網易火車票提供的幸運獎品哦!)趣談:2014中秋外國月亮更圓?2014年中秋38年最早據廣東天文學會透露,今年中秋節月亮出現日期是38年以來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