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神話裡的月桂、廣寒宮、不死藥、嫦娥,與古人永生觀念有關?

2020-12-01 騰訊網

中國人自古安土重遷、重視血緣紐帶,與家人團聚是植根於每個人內在的文化基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秋節正是傳統價值觀最集中的彰顯。而與這現實的煙火氣互為表裡的,還有與月亮相關的浪漫傳說和歷代文人騷客們的詩意情懷。除了歷史典籍外,古代的書畫作品同樣為我們留下了關於中秋文化的諸多信息。

明月幾時有

月崇拜與中秋神話

無論是賞月、吃月餅還是嫦娥奔月,與中秋節有關的文化習俗幾乎都與月亮有關,這與先民們的月崇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原始的宗教多以自然山川風物為崇拜對象,而尤以日月這兩大天體與人們的生活最為息息相關,在古人看來,二者的運行奠定了世間萬物基本的秩序,《禮記·祭義》中即記載「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日月被賦予了東與西、陽與陰這兩組對立的觀念範疇,反映了古代最樸素的宇宙觀。除此以外,日月還承擔了男女不同的性別角色,「日月為配偶神,而月為女」。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月神名為「常羲」,即是一位女性的形象,《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漢代的畫像石給我們提供了更為形象的資料,其中常見兩位人首蛇身、尾部相對或相交的神祗畫像,學界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二者往往分別與日月相配。值得注意的是,在與女媧對應的月亮中,我們能夠看到蟾蜍的形象。由此,月—女性—蟾蜍這三個與嫦娥奔月神話息息相關的要素被關聯到了一起,這背後基於的是古人最為原始的生殖崇拜觀念。無論是月亮的由虧轉盈、生生不息還是蟾蜍渾圓的蛙腹、數量眾多的蛙卵,二者顯示出的旺盛生命力正與女性的生殖特性有著極高的相似性。如古人即認為月有致孕的功能:「女狄暮汲石紐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重慶江北區盤溪漢墓石刻

嫦娥奔月神話的另一部分則與西王母的信仰密切相關。西王母是先秦兩漢時期重要的神祗,其形象在不同時期的文本記述中略有變化,《山海經·大荒西經》是這樣描述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我們同樣能夠在漢代畫像石上找到西王母的形象,如山東嘉祥宋山小祠堂西壁的石刻畫中,西王母正襟危坐,其周圍為長羽翼的仙人所圍繞。她的左面,則有一蟾、一兔,正手執鐵杵搗藥。西王母是掌管不死之藥的神明,而兔子和蟾蜍所搗的正是此藥,這也是嫦娥神話的故事原型。《淮南子·覽冥訓》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故事中的「姮娥」即為嫦娥。而這個故事比較完整的版本則見於張衡《靈憲》:「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玉兔、蟾蜍、不死藥、羿,這些嫦娥奔月神話的要素在此時已經基本齊備,並最終在唐代被加以豐富和完善。

山東嘉祥宋山小祠堂西壁石刻

「唐明皇遊月宮」的故事在唐代時就已經甚為流行,柳宗元《龍城錄》記載:

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師作術,三人同在雲上遊月中。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溼。頃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其守門兵衛甚嚴,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時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師引上皇起,躍身如在煙霧中……下見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來,舞笑於廣陵大桂樹之下。又聽樂音嘈雜,亦甚清麗。上皇素解音律,熟覽而意已傳。頃,天師亟欲歸,三人下若旋風,忽悟若醉中夢回爾!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師但笑,謝而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風中飛舞袖被,編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麗無復加於是矣。

這段文字用神話的方式講述了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曲》的經過,明代畫家周臣即創作有一幅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此作為扇面形制,金箋設色,右上有畫家本人署款「東村周臣寫明皇遊月宮圖」。畫中身材高大、蓄鬚、頭戴幞頭的正是唐玄宗,他在侍女宮僕的簇擁下正緩緩前行,沿著他的視線我們可以看到幾位衣袂飄飄的仙女正婀娜起舞,玄宗即應據此創作了他的舞曲。畫家周臣對文本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將陪同的天師道士改為女僕,更突出了唐玄宗這個中心人物。同時,對於月宮的表現顯然也借鑑了現實世界中樓閣宮闕、鬱郁林木以及江南一帶太湖石的形象,令人不知是夢是幻。

明 周臣 明皇遊月宮圖扇頁 金箋設色 18.6×50釐米 故宮博物院

月宮在文獻中被稱為「廣寒清虛之府」,即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廣寒宮」,這是一個帶有明顯道教色彩的稱謂。其最早即見於唐玄宗時隱士白履忠為《黃庭內景經》所作的註:「廣寒,北方仙宮之名……冬至之日,月伏廣寒之宮。」月中桂樹同樣充滿了修仙色彩,早在漢代《淮南子》中即記載「月中有桂樹」,魏晉時期,桂樹與月中的仙人開始聯繫在一起,《太平御覽》引晉代虞喜《安天論》曰:「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初生,見仙人之足漸以成形,桂樹後生焉。」而到了唐代,仙人的身份被最終完善,《酉陽雜俎·天咫》記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桂花潔白而繁密,玉兔皎潔而靈動,二者同清冷的月光一道,成為後世中秋佳節的代名詞。李世倬《桂花月兔圖》正是此情此景絕佳的圖解。此件作品正作於中秋時節,其描繪的顯然是現實景色,但是整個畫面的氛圍卻營造出了一種超出塵世的虛無感。樹木掩映下,月光均勻地撒在地上,一隻白兔伏臥草叢中,昂首伸耳,似乎正對高掛當空的那輪明月充滿嚮往。

清 李世倬 桂花月兔圖扇頁 紙本淡設色 167×49.4釐米 故宮博物院

至此,與中秋有關的神話體系已經基本完備,無論是西王母的不死藥,還是有道教色彩的廣寒宮,抑或是隨砍隨生的月桂,不難看出他們都與永生的觀念有關,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在此之後,中秋才慢慢真正走入宮廷與民間的世俗生活。

敬請期待下期

古代書畫裡的中秋

宮廷與民間的中秋習俗

本文轉自《文物天地》

2020年9月總第351期

作者|毛翔宇

編輯|毛豆

相關焦點

  • 神話傳說:廣寒宮裡的神仙、玉兔與金蟾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等等,月亮被他門賦予了各種感情在裡面。在《說文解字》中對月亮是這麼解釋的:「月,闕也。太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古人也將月亮神化為一個仙居之地,更有像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而廣寒宮就是傳說中月宮的宮殿,其中有帝君、仙官、神吏萬眾,都會奔月之術。
  • 馬伯庸中秋話嫦娥:嫦娥最早原型或與常羲有關
    因為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興趣,所以每次到中秋節,我都會想起嫦娥。在中國神話裡,嫦娥奔月是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嫦娥本名叫桓娥或姮娥,避漢文帝劉桓的諱而改為嫦。這個嫦字什麼意思呢?右邊的常,上面是尚,下面是巾,尚的本意是攤開,巾指布,兩意合在一起,即是日常穿著,後又引申出持續之意。常字加女,即是不死之女。
  • 唐明皇八月十五遊月殿,古人對廣寒宮還有哪些想像?
    搗藥之聲從此遠離了西王母耳畔,反去伴隨孤寂的嫦娥夜夜難眠了。月亮有時呈現古銅色,有時又是一輪潔白的皓月,所以古人又把月亮稱為「白玉盤」,而玉兔的視覺形象恰與白玉盤暗通款曲。久而久之,玉兔便與蟾蜍一起被古人們視為月宮中的靈物了。唐明皇夜遊廣寒宮銅鏡。
  • 老師不會告訴你,傳說中的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其實不在月亮上
    許多人納悶兒了,古人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怎麼知道月球寒冷?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人還取出了廣寒宮那麼有意境的名字。據了解,廣寒宮這個名字應該是從唐朝開始叫起來的:《明皇雜記》記載,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見榜曰廣寒清虛之府。
  • 月球:廣寒宮那麼冷,為什麼古人會知道?
    《明皇雜記》記載,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見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前集卷一引東方朔《十洲記》:「冬至後,月養魄於廣寒宮。」神話故事中,月球中住的人物都有點悽慘,諾大一個廣寒宮裡只有嫦娥、吳剛與玉兔相伴,冷冷清清,寂寂寞寞,因此被人們稱為「廣寒」、「清虛」。
  • 月球:廣寒宮那麼冷,為什麼古人會知道?
    《明皇雜記》記載,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見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前集卷一引東方朔《十洲記》:「冬至後,月養魄於廣寒宮。」而當時寒浞為了取悅嫦娥,給她造的宮殿異常宏大,事故被稱作「廣寒宮」。神話故事中,月球中住的人物都有點悽慘,諾大一個廣寒宮裡只有嫦娥、吳剛與玉兔相伴,冷冷清清,寂寂寞寞,因此被人們稱為「廣寒」、「清虛」。
  • 月亮的主題是「不死」 並產生了再生永恆團圓等文化聯想
    月亮的主題是「不死」 並產生了再生永恆團圓等文化聯想 月亮神話 「不死」傳說■陶思炎中秋節以月亮為標誌,而中秋的月亮又是花好人圓的象徵。中秋的民俗主題大多與我國古代有關月亮的神話和信仰分不開。月亮的主題是「不死」,並由不死產生了再生、生育、永恆、團圓等文化聯想。屈原在《天問》中發出「夜光何德,死則又育」之問。月有陰晴圓缺,周而復始的盈虧變化誘發了古人關於「不死」的聯想。於是,圍繞月亮,古人創造出嫦娥、蟾蜍、吳剛、桂樹、玉兔的神話和傳說:嫦娥偷吃不死藥而奔月的神話,最好地演繹了不死的主題。
  • 都住在月亮上,為啥吳剛和嫦娥沒發生點什麼?
    而與其他傳統節日相同,關於中秋節,也有著許多神話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兩個故事。 至於吳剛與嫦娥之間的關係,民間也是眾說紛紜。 有說兩人是一對恩愛情侶;也有說吳剛只是廣寒宮外,一個卑微的伐木人而已;甚至一些影視作品,將吳剛塑造成了一個覬覦嫦娥美貌的小人。
  • 月亮住著嫦娥玉兔故事 盤點廣寒宮傳說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已經進入倒計時,大家正趁著假期生活回家團圓或者出門放鬆。有關於中秋節月亮上住著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其中有關他們的傳說還有很多。   傳說一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 中國的月亮神話
    儘管中國的神話早已被史學侵蝕得支離破碎,但其月亮神話仍透露出來同樣的意味,顯示著原始東亞人的生活有節律地受著這一力量的主宰和調節,也包含著他們的願望和恐懼。不死最為國人所熟知的月亮神話無疑是嫦娥奔月:相傳后羿向西王母盜得不死藥之後,他的妻子嫦娥偷服靈藥,因而飛升奔月,永居廣寒宮。
  •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為什麼古人知道月球很冷?
    精美的圖案上,那雲氣環繞的三間樓閣,清冷幽深的意境,幾百年裡「冷」到深入人心。那麼問題來了,雖然以現代科學家的測算,月球的地表最低溫度常在零下180度左右。可在科技條件落後的古代,古人為何也能感知到月球的「冷」,甚至能憑空想像出一座「廣寒宮」來?這事兒,就得先問天馬行空的中國古代神話——在琳琅滿目的古代神話傳說裡,月球上的一切,都被中國古人「解釋得明明白白」。
  • 漫話中秋 | 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傳說與典故
    明月當空,又是一年中秋時。在這個團圓美好的節日中,月亮是絕對的「主角」,民俗中無論拜月、賞月還是吃月餅都離不開「它」的身影。古人為月亮創造出了許多浪漫的奇想,如嫦娥奔月化蟾蜍、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這些神話故事流傳至今,深入人心。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了,月宮中的蟾蜍是怎麼回事?
    (《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靈犀的話引起了我更大的好奇與疑問。古人盡可想像很多美好的事物,為什麼要把月亮中的陰影想像成為蟾蜍呢?也就是今天的癩蛤蟆。而且在今天流傳的神話故事之中,我的記憶裡,月宮之中並沒有蟾蜍一說。有的是嫦娥、搗藥玉兔、吳剛和砍不倒的桂花樹。對我這個歷史小白,靈犀少不得一一耐心的講解。
  • 有關中秋節文化由來的典故,你知道的有多少?
    后羿謝過了西王母的好意,但因為他不忍心與愛妻嫦娥分開,便將西王母給的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讓她收藏了起來。而后羿的門下有個叫逢蒙的人,此人陰險狡詐,一心渴求長生不老。再得知后羿擁有長生不老藥後,便在一次打獵中裝病,趁后羿不在家,進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靈藥。嫦娥不想讓小人陰謀得逞,萬不得已,只好自己吞下了長生不老藥。隨後,她便飛向了天空,一直飛到月亮上。
  • 嫦娥為什麼奔月
    嫦娥為什麼奔月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傳說,那嫦娥為什麼奔月呢
  • 月宮的主人是嫦娥嗎?中秋拜月,拜的是她嗎?
    天空中的一輪圓月,古往今來有很多神話傳說。相傳月亮中,有一座華麗又清冷的月宮,這座宮殿,還有個非常能概括它特點的別名,叫廣寒宮。很多人都知道,廣寒宮裡住著一位貌美的仙子,叫嫦娥。她原本是射日的后羿的妻子,後來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得到的不死藥,飛升成神仙,終日和玉兔相伴,居住在清冷的月宮中。詩人李商隱就有詩作:「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的傳說家喻戶曉,說起月亮,很多人自然會想起嫦娥。一些月餅也常常用「月亮+嫦娥」這對CP組合。
  • 吳剛為什麼總是砍不倒月亮上的那棵桂樹?只因那棵樹是西王母種的
    不過,關於桂花最有名的應該是「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這個故事和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組成了月宮神話傳說故事群,形成了一個寂寞憂傷的意境,對我國有關月亮和中秋的神話傳說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許慎《說文解字》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百藥之長意思是說是藥裡面最厲害的,除了長生藥,還有什麼能稱得上百藥之長?「桂」在一些道家方士的觀念裡,也是一種可以永葆青春的仙藥。《列仙傳》:「桂父,象林人也。常服桂葉,以龜腦和之,顏色如春。」「範蠡好食桂,飲水賣藥,人世世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