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在中印度洋海盆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物
新華網青島6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遠洋科考功勳船「大洋一號」18日圓滿完成中國大洋第34航次返回青島,共歷時215天,航程28125海裡。航次中,中國科學家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物,並初步推斷劃出了兩個富稀土沉積區域。
中國大洋第34航次第五航段首席科學家石學法說,科考隊員對中印度洋海盆大約85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海底進行了地質取樣和同步連續淺地層和多波束測量。科考隊利用船載分析儀器對沉積物樣品進行了現場測試分析,在15站樣品中檢測出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達到成礦條件。
同時,科考隊根據現場元素測試數據並結合淺地層和多波束測量資料,在中印度洋海盆初步推斷劃出了兩個富稀土沉積區域,為下一步在印度洋開展稀土資源調查評價和環境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礎。
稀土元素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各個領域。但從全球範圍來看,陸地稀土儲量正急劇萎縮,急需尋找新型稀土資源。而很多深海沉積物中稀土含量較高,深海海底可能成為稀土資源的潛在產區。
科考隊員介紹,下船後他們將在實驗室對稀土樣品進行系統精確分析,確定稀土元素準確含量和礦物學特徵,並對淺地層資料進行精細研究,綜合各種資料研究這個區域富稀土沉積物的分布規律和富集機制,為下一步調查研究提供依據。
2014年,中國大洋30航次科考隊曾在中印度洋海域獲取一根長1.4米的沉積柱樣,經精細測量,結果表明中印度洋海盆局部區域內沉積物中稀土元素較為富集,具有成礦潛力。本航段的發現證實了此前科考隊提出的在中印度洋海盆可能存在大面積富稀土沉積物的假設。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