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團隊:SIRT5基因缺失通過代謝轉換增強脂肪間充質幹細胞...

2020-11-30 騰訊網

間充質幹細胞(MSCs)是典型的成人幹細胞,具有通過組織特異性分化、旁分泌效應和免疫調節促進組織修復的能力。由於MSCs細胞很容易分離,具有非免疫原性且對多種缺血性疾病有治療潛能,因此MSCs細胞在基礎研究和缺血性疾病的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在臨床應用前MSCs的體外擴增導致代謝重新編輯過程中,從糖酵解到氧化磷酸化,極大地損害了它的增值和治療能力。

2020年9月1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的文章"SIRT5 deficiency enhances the proliferative and therapeutic capacities of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via metabolic switching"在線發表在CTM雜誌上,研究旨在探究脂肪源性間充質幹細胞(ADMSCs)體外擴張過程中,Sirtuin5(SIRT5)對其增值和治療功能的調節作用。

文章簡介

實驗方法:從野生型(W T)和SIRT5-敲除(SIRT5 / )小鼠中分離ADMSCs。通過採用細胞計數法研究ADMSCs的增殖能力;用二氫乙錠和衰老相關β-半乳糖苷酶染色測定細胞內有害活性氧(ROS)和衰老水平; 質譜分析蛋白質琥珀醯化;測定氧消耗率和額外的細胞酸化率作為線粒體呼吸和糖酵解的指標;通過定量PCR和westernblot驗證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運用後肢缺血小鼠模型評估WT和SIRT5 / ADSMCs的治療潛力。

結果:表明野生型小鼠體外擴增過程中ADMCs中SIRT5蛋白水平上調。而敲除型小鼠(SIRT5 / )ADMSCs表現出較高的增殖率,延緩衰老,減少ROS的積累。此外,在敲除型小鼠(SIRT5 / )ADMSCs中觀察到蛋白質琥珀醯化水平升高,導致三羧酸循環相關酶活性降低和減弱線粒體呼吸。 在S敲除型小鼠(SIRT5 / )ADMSCs中,葡萄糖攝取、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徑升高。 甘氨酸抑制琥珀醯化或SIRT5的再表達逆轉了敲除型小鼠(SIRT5 / )ADMSCs的代謝改變,從而消除了它們增強的增殖能力。在後肢缺血小鼠模型中,敲除型小鼠(SIRT5 / )ADMSCs移植與野生型小鼠ADMSCs相比,增強了血流恢復和血管生成。

綜上所述,在ADMSC培養擴增過程中SIRT5缺乏會導致逆轉代謝模式,增強增殖能力,並改善治療結果。這些數據表明SIRT5是增強MSCs功能特性的潛在靶點,可用於臨床應用。我們的發現可能不僅有益於MSC治療相關的深入研究,而且還可能提供對使用具有類似代謝模式的幹細胞的其他治療策略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增強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功能有新靶點!葛均波院士團隊研究
    間充質幹細胞具有促進組織修復的能力,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發現,SIRT5是增強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功能特性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從野生型和SIRT5-敲除(SIRT5−/−)小鼠中分離了脂肪源性間充質幹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的三系分化及鑑定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幹細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這其中最熱門的研究當屬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M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種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來源於胚胎發育早期的中胚層未成熟的胚胎結締組織。
  • 低氧培養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背景:以往研究發現低氧對間充質幹細胞增殖、分化及細胞因子分泌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低氧對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的影響尚未見相關研究。目的:探討低氧環境對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方法:通過酶消化法分離培養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第2代時分為常氧組(氧氣體積分數為21%)和低氧組(氧氣體積分數為5%),比較了兩組細胞的形態特徵、增殖速度、細胞表面標誌物、分化能力和細胞因子分泌水平等。
  • p53通過調控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腫瘤相關骨骼的重塑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p53通過調控osteoprotegerin(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骨密度的新機制,提出了間充質幹細胞參與腫瘤相關骨骼重塑的嶄新調控方式。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存在於多種組織內的成體幹細胞。
  • 促進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向多巴胺能神經元分化的窖蛋白1
    最近的一項分析表明,窖蛋白1參與調節間充質幹細胞的分化。然而,窖蛋白1在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分化為類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的作用仍不清楚。中國大連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韓朝等一項最新研究,通過RNA幹擾技術下調窖蛋白1以促進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分化為類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發現,下調窖蛋白1表達能夠促進幹細胞向類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分化,細胞中酪氨酸羥化酶、Lmx1a及Nurr1的表達均有提高。
  • 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對異種小鼠間皮膚移植的免疫調節作用
    目的:探討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對異種小鼠間皮膚移植免疫調節作用的影響。,20×104個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脂肪間充質幹細胞低、中、高劑量組)注射至受體小鼠體內,記錄皮膚存活時間;術後第7天每組隨機取5隻小鼠,分離出脾臟及血清,採用RT-PCR及ELISA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0、腫瘤壞死因子α、幹擾素γ水平,取移植部位皮膚製作病理切片觀察淋巴細胞浸潤情況。
  • 高度互連的增強子群體調控人類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譜系決定基因
    高度互連的增強子群體調控人類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譜系決定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52:33 南丹麥大學Susanne Mandrup研究團隊發現,高度互連的增強子群體調控人類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譜系決定基因
  • 科學網—間充質幹細胞:組織修復的理想「種子」
    自1976年間充質幹細胞首次從人類骨髓中分離出來之後,其生物學特性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就成為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 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於豔秋表示,間充質幹細胞是來源於中胚層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幹細胞,存在於人體的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如骨髓、外周血、脂肪等。
  • 不同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與骨關節炎
    1.1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幹細胞,在實驗 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十分廣泛。1.3 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脂肪間充質幹細胞(adipose derive mesenchy mal stem cell,ASC)是從脂肪組織中分離獲得的幹 細胞。
  • 中國科學家:揭示間充質幹細胞對幹預骨關節炎的可行性
    這是繼該研究團隊揭示幹細胞「年輕因子」CBX4和「年輕通路」YAP-FOXD1後骨關節炎基因治療領域的又一創新性發現。DGCR8作為經典miRNA合成通路中的關鍵蛋白,廣泛參與非編碼RNA合成、mRNA可變剪接和轉錄後調控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但其在幹細胞衰老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明確。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一):國際視野
    通常,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會很快消失,可能是通過旁分泌發揮功能。諸多證據表明,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是一種基於其獨特的免疫調控功能和血管再生功能的細胞治療。與傳統意義上的幹細胞移植治療(用於組織再生)有很大不同,也有些專家認為其不屬於幹細胞治療的範疇。
  • 間充質幹細胞 最具臨床應用潛能的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家族的又一重要成員,源於發育早期的中胚層和外胚層。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屬於非終末分化細胞,它既有間質細胞,又有內皮細胞及上皮細胞的特徵。間充質幹細胞在體外特定的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軟骨、骨、肌肉、肌腱、神經、肝、心肌、胰島β細胞和內皮等多種組織細胞,連續傳代培養和冷凍保存後仍具有多向分化潛能。
  • 基因編輯技術使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學、中科院動物所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機構合作,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改寫了人類基因組遺傳密碼中的單個鹼基,首次在實驗室中獲得了遺傳增強的幹細胞(GES細胞)。這種GES細胞能夠對細胞衰老和致瘤性轉化產生雙重抵抗作用,為開展安全有效的幹細胞治療提供可能的解決途徑。
  • 梳理牙齒間充質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
    小編針之前已對牙周膜幹細胞、牙髓幹細胞進行過梳理,這裡對除牙周膜幹細胞、牙髓幹細胞和人脫落乳牙幹細胞之外的牙齒間充質幹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結果顯示,阿司匹林能增強牙中幹細胞的功能,從而通過再生失去的牙齒結構來幫助自身修復。 研究者聯合基因組學和新型生物信息學,確定了阿司匹林作為擁有刺激已有牙齒中幹細胞增強損壞的牙齒結構再生的特性的候選藥物。低劑量阿司匹林治療牙齒幹細胞顯著增加礦化和形成牙質(蛀牙常損壞的堅硬的牙齒結構)的基因表達。
  • 時玉舫教授:間充質幹細胞和適應性免疫反應
    時教授的報告對間充質幹細胞對適應性免疫反應的影響進行綜述,尤其是它們在優化免疫微環境和修復損傷組織的相互作用。基於近年來時玉舫研究組對於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學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系統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及其機制,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並對創傷癒合的影響以及其在臨床應用中的廣闊前景,提出了此領域內亟需解答的關鍵問題。
  • 【科學普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一):國際視野
    1間充質幹細胞研究歷程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目前來看,間充質幹細胞已成為全球開展臨床研究項目數最多的細胞,全球也有近十款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間充質幹細胞(也稱間充質基質細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MSCs)被廣泛用於命名各種組織來源的貼壁生長的成纖維細胞群,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免疫調控及促進組織再生功能。目前,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試驗已經超過900項,用於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通常,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會很快消失,可能是通過旁分泌發揮功能。
  • 探秘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相比傳統藥物治療,幹細胞在阻斷肺纖維化進程,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等方面顯示出獨特優勢。那麼,什麼是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它又有哪些應用潛力呢,最重要的是,這種幹細胞和我們老百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對於這些問題,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研究所研究員段海峰博士,分享了他的看法。
  • 我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三大特徵
    而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能力的間充質幹細胞可向炎症部分遷移並發揮功能。 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憑藉低免疫原性,以及對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的調節,能夠有效控制過激免疫反應。間充質幹細胞還可以通過旁分泌作用以及免疫調節作用,促使局部炎症反應下調,減輕組織炎症損傷。
  • 《Theranostics》——間充質幹細胞療法配合改善炎症性腸病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炎症性腸病間充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特性,可成為IBD治療中的一種潛在的新型治療方法。然而,移植後的MSCs在體內的低滯留時間限制了MSCs在 IBD 治療中的應用。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血管疾病
    前幾天,我們從科普角度介紹了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它在疾病治療領域所具有的前景。今天我們來具體看看間充質幹細胞及其外泌體如何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