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CDE重心為G,咋確定G點求出AG與面ABCD夾角正弦值?須知這些

2020-12-04 玉w頭說教育

原題

原題:在如圖所示的四稜錐E-ABCD中,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BCE為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AB=AE,點F,O分別為AB,BE的中點,OF是異面直線AB和OC的共垂線。

⑴證明:平面ABE⊥平面BCE;

⑵記△CDE的重心為G,求直線AG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圖一
圖二

這道題的第一問是比較簡單的,只需要通過線面垂直得到線線垂直即可。

主要是如何求解第二問,在第二問中要求的是三角形CDE的重心G與點A確定的直線與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而這裡的G點並不好確定下來,因為G點所在的三角形是一個普通的三角形,且三邊無法全部求解出來。

那該怎麼辦呢?

這裡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去求解,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學在想,使用向量的方法,該G點的坐標也沒辦法求啊?因為G點所在的三角形三邊不能全求出來,即使是用向量也需要靠線段長度來定坐標啊?

其實我們只需要知道G點所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坐標,就可以將其G點這個重心坐標求解出來,因為三角形各個頂點和重心所構成的向量還有這樣的一個關係:如果三角形重心G點所對應的該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為A,B,C的話,則有向量GA+向量GB+向量GC=0向量。具體可見在△ABC中有向量GA+向量GB+向量GC=0向量能得出一個什麼樣的已知?

知道這個知識點後,我們就可以根據該重心G點所在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坐標得出該G點的坐標了。

第一問

第一問是證明平面ABE⊥平面BCE,即只需要證明OC⊥平面ABE即可。

因為△BCE是等邊三角形,O點是BE的中點,所以OC是該△BCE的中線,所以有OC⊥BE,又因為OF是異面直線AB和OC的共垂線,所以OC⊥OF,因為OF和BE是相交直線,所有OC⊥平面ABE。

因為OC在平面BCE內,所以面ABE⊥平面BCE。

第二問

第二問是求直線AG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該問需要用向量的方法將G點坐標表示出來,從而求出向量AG,然後再通過求出面ABCD的法向量,根據向量之間的夾角來求出該直線AG與面ABCD的所成角的正弦值。

第一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因為AB=BE,所在△ABE是等腰三角形,因為O點是BE的中點,連接OA,所以OA⊥BE,又因為OC⊥面ABE,所以OC⊥OA,OC⊥BE,所以直線OA、OC、BE三條直線兩兩垂直。

所以以O為圓心,以OE為x軸,以OC為y軸,以OA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具體如圖三所示。

圖三

第二步,求出各個點的坐標。

以O點為圓心,所以O點的坐標為(0,0,0);

因為OF是異面直線AB和OC的共垂線,所以OF⊥AB,又因為F、O點是AB和BE的中點,所以AE⊥AB,又因為AB=BE,所以三角形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為△BCE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所以BE=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E中,根據勾股定理得到AB=AE=√2。根據等面積法,則有1/2×AB×AE=1/2×BE×OA,則OA=1,所以A點的坐標為(0,0,1);

因為△BCE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O點是BE的中點,所以OC=√3,所以C的坐標為(0,√3,0);

因為BE=2,O為BE中點,所以B點坐標為(-1,0,0),E點坐標為(1,0,0);

設D點坐標為(x0,y0,z0),則向量AD=(x0,y0,z0)-(0,0,1)=(x0,y0,z0-1),向量BC=(0,√3,0)-(-1,0,0)=(1,√3,0)。因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向量AD=向量BC,則有(1,√3,0)=(x0,y0,z0-1),所以D點的坐標為(1,√3,1)。

第三步,求出面ABCD的法向量。

面ABCD內兩條相交直線的向量為:向量BC=(0,√3,0)-(-1,0,0)=(1,√3,0),向量AB=(-1,0,0)-(0,0,0)=(-1,0,0)。

設該面ABCD的法向量為n=(x1,y1,z1),則有向量n·向量BC=0,有向量n·向量AB=0,得到x1+z1=0和x1+√3y1=0,。

令y=-1,則x=√3,z=-√3,所以向量n=(√3,-1,-√3)。

第四步,求出向量AG。

因為G點是三角形CDE的重心,則有向量GD+向量GC+向量GE=0向量,設G點坐標為(x2,y2,z2),則有(1,√3,1)-(x2,y2,z2)+(0,√3,0)-(x2,y2,z2)+(1,0,0)-(x2,y2,z2)=0,所以G點坐標為(2/3,2√3/3,1/3),所以向量AG=(2/3,2√3/3,1/3)。

第五步,求出兩個向量夾角。

設向量AG和向量n的夾角為α,根據向量AG·向量n=|向量AG|·|向量n|·cosα,則cosα=向量AG·向量n/|向量AG|·|向量n=√105/35.

注意:該夾角α不是直線AG與面ABCD的夾角!

如圖

圖四

第六步,求出直線AG與面ABCD的夾角正弦值。

如圖四所示,向量AG和面ABCD的法向量的夾角是直線AG與面ABCD所成角的餘角或者該餘角的補角,又因為該夾角的正弦為正值,所以設直線AG與面ABCD的夾角為θ,則sinθ=|cosα|=√105/35.

總結

該題注意兩點:一是,如何將點G用坐標的形式表示出來;二是,直線AG與面ABCD的夾角不是向量AG與面ABCD法向量的夾角。

詳細講解三角形中邊的取值範圍的題

頂點到對面點構成直線與已知面平行,求動直線長?直擊該題本質!

高中: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和第三邊上中線長求周長?這隱藏一個已知

高中:向量簡單的加法隱藏著什麼已知條件?往往是解題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高中數學,F點未知,如何求AF與面PAB的線面角?法向量的雙重使用
    原題原題:如圖,在四稜錐P-ABCD中,PA⊥平面ABCD,AD⊥CD,AD∥BC,PA=AD=CD=2,BC=3.過點A作四稜錐P-ABCD的截面AEFG,分別交PD,BC,PB於點E,F,G。已知PG:PB=2:3,E為PD的中點。⑴求證:AG∥平面PCD;⑵求AF與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
  • 思維訓練10.投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夾角
    ,但是利用空間向量來解是將一個幾何問題完全轉化為一個不需要動腦的純數學運算問題,但是在教學中遇到一類問題:即在所給的幾何體內無法將兩條異面直線平移到同一個平面內,此時又該如何求解,例如在下圖正方體內,點M,N分別為所在稜長的中點,求異面直線AM和CN所成夾角的餘弦值如果不用向量也不對正方體進行增補,如何求?
  • 高考數學:立體幾何異面直線夾角—除了建系做,看看學霸如何秒殺
    下面將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三種方法歸納如下。一、求異面直線夾角之向量法①求兩直線的方向向量;②求兩向量夾角的餘弦;③因為直線夾角為銳角,所以②對應的餘弦取絕對值即為直線所成角的餘弦值.思路分析:先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立各點坐標,利用向量數量積求向量夾角,再根據向量夾角與線線角相等或互補關係求結果.
  • JavaScript用Math.asin()求反正弦值
    基本概念Math.asin()方法用於求一個數的反正弦值。它的語法形式如下所示:Math.asin(x);其中參數x應該是一個數字,即它的類型應該是Number。如果x不是Number類型的,那麼它會先被強制類型轉換為Number類型。參數x代表的是某個角的正弦值,而Math.asin()方法返回的正是用弧度值表示的這個角。
  • 懸掛法求重心,一看懂了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表示重力和質量的比值(也稱為重力加速度),重力的單位是牛,質量的單位是千克,g的單位是牛每千克,符號N/kg。g=9.8N/kg。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理解,考試重點)註:1.由於重力是由於地心引力而產生的力,其方向總是指向地心。
  • 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求重心位置
    質量分布均勻m=1.2kg,邊長為a=6釐米的正方體物塊A靜止於水平桌面上,物塊上表面正中放置一個質量分布均勻M=400g,邊長為L=4釐米的正方體物塊B,試確定物塊A和B組成的整體的重心O所在位置。分析:因質量分布均勻且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本題A、B兩物塊的重心分別為其體對角線的交點,亦即位於其正中心處。
  • 立體幾何-空間角度求法總結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02 | 線與面的夾角 (1)線面夾角範圍:θ∈[0,90°](2)求法【方法】 ①定義法:作:斜線上任取一點向平面作垂線,找垂足;證:證明所作的角為直線與平面的角;求:將角放在平面上求解。
  • 求夾角的簡便方法
    前言:夾角的求法歷來比較繁瑣,需要構建3D直線,再投影到固定平面,再用元素夾角求得。本例教大家一個簡便方法。
  • 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需要知道這點,否則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正確
    原題原題:如圖所示,在四稜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PA⊥AB,PA=6,AB=8,PD=10,N為PC的中點,F為稜BC上的一點。⑴證明:平面PAF⊥平面ABCD;⑵當F為BC的中點時,求二面角A-NF-C的餘弦值。
  • 高二物理:用等效法求單擺的周期
    圖1      圖2      圖3例1.由長度依次為L和2L的AC和BC兩根細繩懸掛小球C,如圖4所示,每根細繩跟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30°,當該小球向紙內外做微小擺動時,其擺動周期為___________。
  • 高考高頻考點之異面直線的夾角問題!常用方法平移法,向量法!
    平移法用平移法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步驟(1)一作:即根據定義作平行線,作出異面直線所成的角;(2)二證:即證明作出的角是異面直線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銳角或直角,則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鈍角,則它的補角才是要求的角.
  • 三年級奧數下第十三講 巧求周長
    還是可以求的.用一個大正方形把這個圖形圈起來,如圖13—2所示,這個大正方形是ABCG.把線段EF水平    向上移動,移到CG邊上,這樣CD+EF的長度正好與AB的長度相等.同樣把豎直方向上的DE邊向左移動,移    到AG邊上,這樣AF+DE的長度正好與BC邊的長度相等.這樣雖然CD、DE、EF、FA這四條線段的長度不知道,但這四條線段的長度和我們可以求出來,這樣求這個多邊形的周長就轉化為求一個正方形的周長
  • 詳細講解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過程
    何時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在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時,一般是題中所求的兩個面的角不好找或者很難求解出該角的值。而法向量其實也是向量的一種,它無需準確地找到其起始點和終點就可以根據向量的乘積的形式計算出兩個向量的夾角。
  • 英文論文裡的這些縮寫:e.g. etc. et al. i.e
    e.g. etc. et al. i.e. 都是拉丁文的縮寫,但在現代科技文獻中仍廣為使用。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些縮寫到底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用:(1)et al.它的完整寫法應該是 et alia,意為「等人,以及其他人」。
  • 高中數學:如何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
    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可以避免複雜的幾何作圖和論證過程,只需通過相應的向量運算即可,在高考中用此法解題,可以避繁就簡。下面我們用一道例題來說明:第1問是證明線線垂直,可直線轉化為證明向量垂直,即兩向量的數量積為0.第二問需要注意的是,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一定是取那個小於等於90度的角,那麼其正弦值也一定是大於等於0,在構造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線的向量的時候,如果用這個公式求出的餘弦是小於0的,取絕對值就可以了!而且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和直線與法向量的夾角是互餘關係,也可能兩角之差為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