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我長成這樣,沒想到還是有人打我的主意。
清道夫能不能吃?答案是肯定的。人連劇毒的河豚、渾身尿騷味的鯊魚都能當成美味,還是頂級食材,更不用說只是外表醜陋了一些的清道夫了。那麼,清道夫有沒有營養價值呢?這個問題比較的有意思哈,我們先從清道夫的構造和習性上來了解一下,清道夫的可食性和營養價值。
清道夫
清道夫原本是南美洲一種不起眼的魚,它廣泛地分布於南美洲各地的淡水中,尤其以南美洲中北部水域中居多,因其嘴巴呈吸盤狀,又被稱為吸盤魚。
清道夫經常會吸附在水草上,幼年時期,它主要以水草、青苔等植物性食物為食。這種食性與我們常見的草魚相似。不同的是,草魚僅僅吃水草就能長到幾斤甚至十幾斤,而清道夫則不同,即使再能吃的清道夫,它的體長最多也只能長到30公分左右。
從外觀上看,清道夫全身都被黑色的盾鱗覆蓋,頭部呈扁平狀,背鰭豎立,胸鰭有棘刺非常的堅硬,可以讓它在陸地上爬行。也就說說,清道夫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怎麼看都不像是能吃的。
清道夫對於我國來說,屬於「外來物種」,它之所以會被引進,就是因為它的習性。清道夫通常會吸附在水族箱的內壁上,以水族箱內壁上的青苔為食,因此,一個小的水族箱只需要養一條清道夫,它就能把水族箱打掃得乾乾淨淨。
清道夫泛濫
從上面清道夫的習性看,它大都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的,但是,嚴格意義上說,清道夫並不是純正的食草動物,而是一種雜食性動物,並且還是「機會主義者」。所謂的「機會主義者」是指它會像斑鬣狗一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進食的機會。在清道夫的「食譜」中其他魚類的魚卵是它們的最愛。
起初,人們對清道夫並不了解,這導致了許多養魚的小夥伴在放生其他魚類時,將清道夫一併的放入了我國的淡水流域中。清道夫被放生之後,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在放生的水域中,它不斷地吃掉其他魚類的魚卵,做到的真正的「一家獨大」。
再加上,清道夫引入我國,本身就是「處理垃圾」的,所以,人們自然對清道夫沒有食慾,而且清道夫的長相確實讓人很難與食物聯繫到一起。
因此,清道夫成為了我國南方唯一一種「泛濫」的野生動物。
清道夫的「末路」
螃蟹之所以成為路人皆知的美味,就是因為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清道夫雖然在我國主要是用來「處理垃圾」的,但是它吃的無論是水草還是魚卵都是非常健康的食物,而且清道夫本身沒有什麼毒性。所以,吃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於是,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包括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的人開始了對「美味」的探索。據吃過清道夫的人的表述,清道夫的做法有很多,最難搞定的就是它的盾鱗,在處理清道夫的盾鱗時,需要用開水多燙幾次,然後才能將盾鱗刮下來,之後,開膛破肚,準備燒菜必備「四件套」:蔥、姜、蒜、料酒,可以紅燒,可以炭烤,可以油炸,可以清燉,而且味道據說還不錯。
一旦有人吃過,而且對清道夫的口感稱讚有佳,那麼,清道夫的「末路」就要來了。這一點倒是可以參考在泥裡生活,曾經無人問津且泛濫的小龍蝦。
至於說,清道夫的營養價值,從食性上看,與普通的草魚、白鰱魚等差不多。
總結
我國有著博大精深的烹飪文化,而清道夫雖然現在沒有被「吃貨們」廣泛的認可,但是,請相信吃貨的力量,畢竟清道夫除了是「外來物種」、長相醜陋了一些外,與其他的魚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