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喝一杯咖啡時,品鑑的是咖啡的可揮發性香氣與可溶性滋味物。其中,可溶性滋味物是由「酸甜苦鹹」四種風味構成。
「酸」和「苦」是咖啡的兩大類型風味。一杯優質的帶有酸味的咖啡,一定是帶有水果般的甜味的。一杯好喝的帶有苦味的咖啡,也是帶有焦糖般的甜感的。所以,咖啡的兩大優質口感我們可以分為「酸甜」與「苦甜」兩種。
喜歡口感「酸甜」的咖啡
1.咖啡生豆:選擇阿拉比卡咖啡豆
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咖啡豆作為我們最常見的兩大咖啡品種,阿拉比卡擁有更低的咖啡因,更優質的酸度、更高的甜度。
2.咖啡產區:非洲咖啡產區為主,拉美咖啡產區次選
非洲產區代表: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烏幹達、蒲隆地。拉美產區代表:巴拿馬、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
3.咖啡處理法:選擇水洗處理法
水洗處理的咖啡豆由於在水中發酵的時間更久,所以酸度也更高一些。
4.烘焙度:淺度、中度烘焙
咖啡的烘焙可以分為淺度、中度與深度烘焙三大類,其中淺度烘焙的酸度更高一些,中度烘焙的酸度稍低,中度烘焙偏深一點會出現酸度與苦味平衡的口感。
喜歡口感「苦甜」的咖啡
1.咖啡生豆:阿拉比卡為主,羅布斯塔為輔
儘管優質的羅布斯塔咖啡豆擁有較好的苦味與甜味,但這裡還是建議您選擇阿拉比卡咖啡豆。阿拉比卡的咖啡因更低,風味的複雜性與層次變化性要比羅布斯塔好很多。
2.咖啡產區:亞太咖啡產區為主,拉美咖啡產區次選
亞太咖啡產區:強烈推薦印度尼西亞咖啡豆(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爪哇),苦味(醇厚度)更高,以香料、泥土風味為主,擁有很好的回甘。拉美咖啡產區:瓜地馬拉(煙燻味強)、巴西(整體口感較為柔和)。
3.咖啡處理法:選擇半水洗處理法
半水洗處理的咖啡豆酸度更低,而苦味(醇厚度)會更高一些。
4.烘焙度:深度烘焙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風味特點以高苦味、低酸度(甚至無酸味)為主,優質的咖啡豆在合適的烘焙度下能有非常好的「焦糖般」的回甘。
課外小知識:咖啡風味與製作器具無關
咖啡的風味主要決定因素在於:咖啡品種、咖啡處理法以及咖啡烘焙度。最後使用何種器具、何種製作方法,只是將咖啡豆的風味特性最大程度發揮出來而已。
針對咖啡豆的風味特性,我們在製作時是可以適當微調但不能改變,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適合這款咖啡豆的衝煮器具與衝煮方式。比如:
肯亞咖啡豆更適合手衝製作,這樣更能凸顯肯亞咖啡的「酸甜層次感」。蘇門答臘咖啡豆更適合法壓壺製作,這樣更能凸顯蘇門答臘咖啡的醇厚度與甜感。羅布斯塔咖啡豆更適合意式咖啡機製作,這樣更能凸顯其豐厚的油脂與醇厚度。
這裡建議不同的咖啡豆使用不同的咖啡器具,屬於「事半功倍」。但咖啡豆屬於「萬物皆可衝」,只是不同的器具需要不同的製作方法,自己感覺好喝就行。
咖啡的甜味是非常難得的滋味,也是一杯好喝的咖啡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製作咖啡的時候,屬於「酸甜」的可溶性滋味物先被萃取出來,然後是「苦鹹」可溶性滋味物。
甜度非常容易在製作的過程中被其他三種滋味物給淡化掉。要想在咖啡中喝到甜味,就需要高品質的咖啡豆以及技術精湛的烘焙度,加上合適的衝煮器具與方法才可以使甜味在其餘三味的「圍剿」中「脫穎而出」。
所以,一杯好喝的咖啡中,甜度是非常關鍵的。沒有甜度的加持,酸度就會變成死酸、尖酸,苦味就會以焦苦、烘烤為主。平時我們喝不到甜味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只是被淡化了,但它依舊在咖啡滋味中扮演者非常關鍵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