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大數據檢測新冠病毒的新策略—病毒追蹤算法

2020-07-27 科技諮詢學習
CELL:大數據檢測新冠病毒的新策略—病毒追蹤算法

新冠疫情爆發不久,我國科技人員就研發出診斷試劑盒,為我們防控疫情和拯救群眾的生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目前,國外新冠疫情發展態勢依然嚴峻,並呈加速擴散趨勢。國內新疆自治區和遼寧省疫情的反彈,以及香港地區疫情所處最嚴峻局面,使我國各級政府和群眾更加注重科學精準有效的常態化防控工作。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Pierre Bost等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檢測新冠病毒的新策略—病毒追蹤算法,它被設計用來系統地掃描病毒感染的scRNA-seq數據中的病毒RNA, 並將scRNA-seq數據全面映射到已知病毒基因組的大型資料庫上,提供與病毒感染相關細胞類型的精確注釋。將這些數據與宿主轉錄組進行整合,可以對病毒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進行轉錄分類和差異分析。使用一種新的統計方法來分析感染細胞和未感染細胞之間的差異基因表達。其不僅具有檢測病毒的高精度和敏感性的特徵,還可用於解剖病毒感染機制,包括識別病毒誘導病理過程中涉及的細胞和分子特徵。

相關焦點

  • COVID-19檢測或能幫助追蹤新冠病毒變體
    據外媒報導,美國的衛生官員或許可以利用COVID-19檢測來監測一種更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的傳播。本周,美國首次發現了這種病毒。這種變體正在英國廣泛傳播,目前已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十幾個國家被發現。專家認為新冠病毒變體並不比其他病毒更致命,而且已經開發的疫苗應該仍可以抵禦這種新毒株。但這種變種似乎更容易傳播,而不受控制的疫情將會更快地讓醫院不堪重負。截止到蒙圈,美國已經在COVID-19患者中發現兩例感染了新變種病毒的病例,一例在科羅拉多州,一例在加利福尼亞州。
  • 新算法檢測新冠合併樣本 即可大規模篩查
    原標題:新算法檢測新冠合併樣本 即可大規模篩查英國《自然》雜誌22日發表一項傳染性疾病相關研究,科學家團隊報告一種利用少量檢測對大量人口進行新冠病毒感染篩查的數學方法。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於大規模監測感染情況,與此同時,其有助於降低大規模檢測費用,在無法負擔大量檢測的低收入國家可能特別有益。 快速識別和隔離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控制該病毒傳播的重要策略。
  • 新加坡國大首創亞洲新科技,60秒檢測新冠病毒
    近期,新加坡國立大學衍生企業Breathonix研發出一款便捷的新冠病毒呼氣檢測設備,可在一分鐘內檢測出新冠病毒。  這項相信是亞洲首創的創新技術有望改變新冠疫情走向。在新加坡本地一項由180名患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中,其準確性達到了90%以上。
  • 科普: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
    編者按:2020年9月5日,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科聯聯合邀請孫海陸先生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為市民朋友們做了一場題為「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的精彩講座。電子顯微鏡樣本的準備非常繁瑣的,而且檢測的成本也非常高,還需要現在實驗室專門去培養一管新冠病毒,再把它放到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這樣才比較靠譜,不像今天用核酸檢測就可以快速而便宜地發現病毒。
  • 《自然》:新算法可合併檢測新冠樣本,比單獨檢測便宜20倍
    英國《自然》雜誌22日發表一項傳染性疾病相關研究,科學家團隊報告一種利用少量檢測對大量人口進行新冠病毒感染篩查的數學方法。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於大規模監測感染情況,與此同時,其有助於降低大規模檢測費用,在無法負擔大量檢測的低收入國家可能特別有益。快速識別和隔離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控制該病毒傳播的重要策略。檢測病毒RNA的PCR檢測非常準確,但每次檢測費用約為30美元至50美元。
  • Cell: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但在對抗SARS-CoV-2(新冠病毒)的作用中,T細胞的重要性還是個未知數。測量對新冠病毒的適應性免疫對於疫苗研發、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以及準確把控大流行至關重要。 北京時間5月15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受感染的人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可能有助於他們康復。而且,在一些從未被感染過的個體中也檢測到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普通的新冠病毒患者在得病之後會伴隨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症狀,他們往往較為容易追蹤和檢測;相反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卻能夠隱藏在人群中很難被識別,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患病。然而 MIT 似乎找到了高效識別無症狀患者的方法。
  •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為何越來越重要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 新聞分析: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為何越來越重要  新華社記者彭茜 郝亞琳  輕輕扎破手指,取一滴血,滴在檢測卡樣本孔內並滴加稀釋液,15分鐘後便可通過觀察反應線出現與否,判斷自己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
  • 澳發明20分鐘新冠病毒血液檢測方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簡單的新冠病毒檢測新方法,可在約20分鐘內,使用血液樣本檢測出某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 2020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今年5月,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大約1小時內檢測出病毒,比傳統檢測方法所需的24小時快得多。
  • 如何追蹤新冠患者的接觸人群?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出藍牙追蹤神器
    麻省理工學院和一家App軟體開發商表示,他們克服了iOS和Android的互操作性問題,使新冠病毒接觸追蹤應用程式能夠通過藍牙與他人進行近距離追蹤,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上周完成了這一壯舉。當某個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時,可以向附近的人發送通知。小程序很快能夠共享14天內兩個人之間的接觸數據。軟體公司也在與其他藍牙追蹤應用程式製造商合作,提供開源產品,以確保應用程式接收到的藍牙命令被其他應用程式接收到。藍牙近距離追蹤應用程式必須克服互操作性問題,才能真正成為記錄某人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行解決方案。
  • 今年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只需60分鐘,這個平臺就能檢測新冠病毒等所有人類已知基因組的病毒
    該平臺是數據中心去年2月推出的二代測序數據的病毒基因組鑑定在線服務升級版,可以檢測出包括新冠病毒、SARS、流感在內的所有人類已知基因組的病毒,疫情期間將面向全國醫療機構、醫生和醫學研究者在線免費開放。
  • 檢測新冠病毒只需5分鐘!這是新科諾獎得主的新技術
    作者:辛雨一種基於CRISPR的診斷方法可以縮短新冠病毒的檢測時間CRISPR診斷是研究人員試圖加速新冠病毒檢測的一種方法。今年5月,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大約1小時內檢測出病毒,比傳統新冠病毒檢測方法所需的24小時快得多。
  • 新聞裡提到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如何檢測的?
    2020年這個新年的開啟方式與往年不同,舉國之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央視新聞 「共同戰 『疫』」 不間斷直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聞裡常提到的核酸檢測。
  • 英國專家解讀: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成年人能免疫多久?
    近日,一項由英國新冠病毒免疫學聯盟發起的研究表明,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T細胞水平相當高,因而大多數成年人可能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6個月內都含有抵抗新冠病毒的細胞(T細胞)免疫。該研究可能是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後是否可預防二次感染以及可維持多久免疫的關鍵。
  • 韓國批准新檢測方法 可對同一樣本進行新冠病毒及流感檢測
    中國日報網11月4日電(高琳琳)據美聯社4日報導,韓國衛生部官員批准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能夠對同一樣本進行新冠病毒和季節性流感檢測。隨著流感季節的到來,該方法將有助於避免醫院出現混亂狀況。目前,韓國正在極力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 新冠病毒到底是從哪裡起源的?
    但是,我們實際上也沒有證據證明新冠肺炎就一定是起源於武漢,起源於華南海鮮市場。新冠病毒確實有可能是在其他的時間和地點第一次進入人體,然後開始人際傳播的。這種一開始比較「安靜」,突然在某個環境因素催化下開始暴發的傳染病,歷史上比比皆是。比如說著名的1918年大流感,在1918年初暴發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兇險,但是在當年夏天,流感病毒突然進化出了超高的致死能力。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2019年至今新冠疫情爆發並在全球大流行,嚴重威脅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2019年至今新冠疫情爆發並在全球大流行,嚴重威脅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