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東最新JACS:通過調控AuCu NPs原子序列的轉變實現CO2選擇性電...

2020-12-01 搜狐

原標題:楊培東最新JACS:通過調控AuCu NPs原子序列的轉變實現CO2選擇性電催化還原

【引言】

複合金屬納米粒子(NPs)具備較寬的組分可調節範圍,這使得其結構和性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因而在物理化學領域倍受關注。在複合金屬NPs體系中,組分原子往往自由分散。除了簡單調控各組分原子比外,當存在適當的熱力學條件時,實現晶格中原子的精確定位也是極有可能的,這就導致了無序的合金相和有序的金屬間化合物之間的結構差別,實現了無序-有序的轉變。從原子層面實現複合金屬NPs元素結構的精確控制,可以大大提升功能納米材料的性能。最近大量有序金屬間化合物的相關研究工作都集中於提升原始合金相的轉換及其在磁學、催化等方面的應用,但關於如何合成有序的Au-Cu二元金屬NPs並增強其性能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成果簡介】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在JACS上發表了一篇名為「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of CO2 through Atomic Ordering Transformations of AuCu Nanoparticles」的文章,研究人員通過系統控制原子的有序度實現了AuCu NPs對CO2的選擇性電催化還原,和無序的合金AuCu NPs相比,其CO2還原效率可達80%,且所需過電勢為~200mV,其催化活度提升了3.2倍,這一性能遠遠優於單一相的Au催化劑。此外, DFT模擬結果顯示金屬間化合物的Au核有三原子層厚時就足以有效提升其/AuCu NPs的催化活性。

【圖文導讀】

圖一 AuCu二元NPs的原子有序化過程及其形貌結構分析

a) 不同反應條件下的AuCu二元NPs的TEM圖像(標尺:20nm);

b) AuCu二元NPs的XRD圖譜;

c) 根據CO和H2的感應電流,對AuCu二元NPs的CO2電還原活性的評估。

圖二 o-AuCu NPs的原子結構研究

a, b) 像差校正後的o-AuCu HAADF-STEM圖像;

c, d) o-AuCu NPs的STEM中心放大圖和結構推測圖(黃色:Au原子;藍色:Cu原子);

e) 沿圖a中黃色矩形區域所示粒子剖面的強度圖譜(兩強峰之間的距離與Au原子相匹配,指向高低峰的箭頭分別表示Au原子和Cu原子);

f) 沿圖b中A, B箭頭方向由內到外的平均強度圖譜(A中所示的峰間距與已知的Au原子相匹配)。

圖三 AuCu NPs的X-射線吸收圖譜

a) Au L3-吸收邊的EXAFS圖譜;

b) Cu K-吸收邊的EXAFS圖譜;

(橘色實線與o-AuCu NPs的結果相一致)。

圖四 AuCu NPs對CO2還原的電催化活性

a) 不同AuCu NPs的CO感應電流效率;

b) 不同AuCu NPs的CO局部電流密度;

c) 不同AuCu NPs的CO質量活度。

圖五 AuCu NPs表面的理論計算結果

a) d-AuCu NP, o-AuCu NP, and Au NP的211晶面的上面和側面模型;

b) 模擬體系中CO2還原產H2的誘發電位計算值;

c) 模擬體系中CO2還原和產H2的誘發電位的不同值。

【小結】

在二元金屬體系的單個納米粒子中,實現晶胞原子排列的精確調控,對誘導新的性能和理解結構起源來說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方法。與僅利於產H2的無序AuCu NPs相比,原子排列有序的AuCu NPs可增強其對CO2還原的選擇性催化及催化活性利用原子級結構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AuCu NPs原子排列有序性的轉變使得金屬間化合物的核被壓縮成三原子層厚的Au疊層,而催化性能的提高則是納米粒子原子序列結構轉化的最直接體現。對多種複合金屬體系而言,納米材料從無序合金相到有序金屬間化合物的相轉變調控擁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文獻連結: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of CO2 through Atomic Ordering Transformations of AuCu Nanoparticles (JACS, 2017, DOI: 10.1021/jacs.7b03516)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xiaofire-18,吳玫,我們會拉各邀請老師加入專家群。

測試谷合作入駐聯繫方式

電話:010-5742 9831,QQ: 3234370334,郵箱:kefu@ceshigu.com

材料人

合作聯繫

測試谷:材料人旗下一站式材料分析測試解決平臺改版上線了!http://www.ceshigu.com/)

測試業務:XRD/TEM/SEM/DSC/AFM/力學測試/熱分析/PPMS/紅外/粒度分析

技術服務:論文潤色/論文繪圖/理論計算/EBSD數據分析/MS使用指導/TEM操作指導……

招聘服務:發布/推送/宣傳企業招聘需求、按崗位要求匹配/定製/推薦人才,請聯繫QQ:3271467181

商務合作:15120014412

材料測試:kefu@ceshigu.com

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在這裡等著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南科大學者通過分子工程調控實現高選擇性二氧化碳電還原轉化
    電催化CO2還原為碳基燃料和化工原料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潛在途徑。然而,目前CO2還原電催化劑性能不足和系統成本過高制約了該技術的應用。將CO2還原為一氧化碳(CO,重要的工業原料)是相對較成熟的技術,反應選擇性與能量轉換效率較高。單原子電催化劑有著較優的催化性能,尤其是Ni基單原子具有較高的CO選擇性。
  • JACS發表贛南師範大學唐紹彬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贛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唐紹彬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包夾在氮化硼和石墨烯層間的單原子實現非強且非弱的極化場作為有效的固氮催化劑
  • 張華教授團隊JACS:相選擇性外延生長構建金屬納米異質異相結構
    首先,通過無定形Pd納米材料的可控相變製備了非常規的六方密堆相(2H相)Pd納米顆粒。隨後,利用2H相Pd納米顆粒為晶種,通過晶面導向的相選擇性外延生長構建了一系列具有核殼結構的金屬納米異質異相材料。如能在單晶納米種子的不同晶面上實現具有晶相選擇性的外延生長,即具有不同晶相的殼層可以選擇性地生長在晶種的不同晶面上,則能為可控合成異相納米材料開闢新的方向。圖文解析在本文中,我們首先製備了原子排布高度無序的無定形相Pd納米顆粒。
  •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06:4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課題組近日提出了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COF
  • JACS:從原子團簇到單原子催化劑,雙金屬催化劑協同促進CO2RR
    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原子級分散的Pd是Pd@Au電催化劑的活性位點,它對CO2的活化能壘比純Au更低,並且耐受*CO中間體毒化的能力比純Pd更強。Pd二聚體等活性位點在這兩個限制因素之間實現平衡,並獲得最高的CO2還原活性。
  • 通過選擇性抑制肽底物控制激酶活性
    通過選擇性抑制肽底物控制激酶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34:30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Yan Zhao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中科院物理所通過發展透射電鏡中的掃描探針技術,自主研製出具有原子級分辨的原位綜合物性測量與調控裝置,最近,與北京大學、湘潭大學、浙江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等單位合作,系統地研究了PbTiO3/SrTiO3超晶格中極性拓撲疇結構在外場下的動力學過程,測量了亞單胞尺度下極性拓撲疇的極化分布,利用原位電鏡電、力局域場方法實現了對單個極性通量閉合疇和渦旋疇的操控
  • 這篇JACS,玩轉催化選擇性!
    Houk、丹麥奧胡斯大學Karl Anker Jørgensen等報導了庚富烯參與的成環反應實驗進展,通過巴比妥酸鹽、二酯修飾的庚富烯作為底物,結合計算化學手段,對此類高階環加成過程中控制[8+2]、[4+2]的過程中化學選擇性、區域選擇性、立體選擇性等方面進行理解。
  • 進展|研發原位電鏡儀器技術,在原子分辨下調控鐵電渦旋疇相轉變
    鐵電渦旋疇是極化連續旋轉形成的鐵電拓撲結構,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單個渦旋疇的尺寸為幾個納米,有望大大提高信息存儲密度。為了將來實際器件應用,如何在外場激勵下操縱這類結構的拓撲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研究渦旋疇在外場作用下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該項成果已於5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這篇JACS,又是Ni催化!
    4號分子能夠通過分子內C-H鍵胺基化對映選擇性反應,從4-芳基-2-甲基-2-疊氮戊烷原料出發生成N-雜環產物,該催化反應能夠在溫和條件中進行,在60 ℃和5 mol %催化劑擔載量的溫和條件中進行催化反應,能夠有不錯的產率(29~87 %)、中等立體選擇性(最高達到73 %的ee)。底物中含有3,5-雙烷基取代基能夠對4-芳基位點觀測到最好的對映選擇性。
  • 【人民網】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項成果已於5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今日楊培東Nature Energy,Yuyan Shao等Nature Catalysis!
    納米粒子/有序配體中間層在其他幾種金屬上也得到了證明,在水性條件下,起始過電位低至27 mV時,CO選擇性高達99%。此外,在具有中性介質的氣體擴散電解槽中,納米顆粒/有序配體中間層在高電流密度(400 mA cm-2下為98.1%)下可實現高的CO選擇性。4.
  • 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天津理工大學JACS:單原子鋅高效催化CO2電還原制CH4
    在這方面,單原子(SA)催化劑因其最大的原子效率、不飽和金屬配位和電子的限制效應而成為一種有效解決策略。有鑑於此,天津理工大學劉熙俊講師,羅俊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Qin Wu,加州大學歐文分校Huolin L.
  • NSC系列10篇,JACS 6篇,催化前沿每周精選丨1021-102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Hai-Wei Liang團隊使用介孔硫摻雜碳載體實現了高負載量單原子分散貴金屬催化劑,高含硫量和大的表面積使支架賦予了載體高密度的錨定點,通過強的化學間金屬-硫相互作用來固定金屬原子。
  • 無鉛鈣鈦礦Z-型體系和II-型體系調控光催化CO2產物選擇性
    針對光催化CO2還原中反應活性不高和產物選擇性調控較難的問題,本文發展了新型無鉛鈣鈦礦Cs2AgBiBr6@g-C3N4Z-型體系和II-型體系光催化劑,通過調控異質結結構和調控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位點實現了從高選擇性產CO到高選擇性產CH4。
  • 、JACS、Angew、AM、EES等大合集
    QMSH中的自供電石英MRs呈現出MoS2納米片的內部偏壓,從而產生壓電催化系統。在無光照的情況下,可以同時實現高效的壓電催化產氫反應和廢水的分解。QMSH的二級速率常數為≈0.631 L mg−1 min−1,是石英MRs的650倍,表明壓電異質結催化劑在壓電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非常高的效率,而不是在壓電催化過程中。
  • 一個原子的改變如何影響金納米糰簇的電催化性能?
    Douglas, Giannis Mpourmpakis 通訊單位: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論文DOI:10.1021/acscatal.0c02266 全文速覽通過對金納米糰簇的精確合成控制,將中心的一個金原子替換為鈀原子,實現了高電壓下二氧化碳還原選擇性的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