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入貢院考生「如丐似囚」 帶糧食鍋碗瓢勺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入貢院考生「如丐似囚」

  □首席記者 姚偉 文圖

  自隋唐創建科舉,這種制度伴隨中國文明經歷隋、唐、宋、元、明、清六個朝代,共計1300多年行程,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均產生深刻的影響。

  「科舉制度的主要考試是鄉試和會試。殿試也很重要,但與會試可以視為一個級別。」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魏千志說,「除了所謂恩科外,這些考試都是定期進行,明清制度,鄉試、會試均三年進行一次,稱為『大比』。鄉試在前,秋八月進行,稱為『秋闈』;轉過年三月舉行會試,稱為『春闈』。」

  魏先生說,鄉試在各省省城舉行,經縣、府、院三試合格稱為「秀才」的,都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考取者成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全國舉人第二年春天趕赴京城參加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中榜者都有資格參加殿試,再分出賜進士及第(即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等名目。如果一個人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了第一名,稱為「連中三元」,那是神話般的奇蹟,1300多年科舉史,也就出過十幾位。

  讀書應試、登科及第,曾是無數青年才俊的奮鬥目標。「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些詩句,都透著豪邁和朝氣。不過,這樣的詩句只體現了科舉陽光的一面,這種制度還有極其殘酷陰冷的一面,蹂躪得讀書人無盡苦楚,尤其到了封建末世更是如此。

  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屢試不第,他對科舉考試之苦體驗極深刻:「秀才入闈,有七似焉:初入時,白足提籃似丐;唱名時,官呵吏罵似囚;其歸號舍也,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場也,神情惝怳,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

  讀書是斯文的事,貢院也應該是斯文的地方,為何秀才進場考試斯文掃地,甚至「似丐、似囚」?我們百般尋找原因,最終的答案卻讓人有些啼笑皆非:為了維護科舉最核心的東西——公平選拔人才,被逼到了這份上。

  入場搜身 「鎖棘貢試」

  魏千志先生家住明倫一街6號樓,這座紅磚樓房位於河南大學老校區南門外,自客廳窗臺向北眺望,目光所及之地,就是曾經的河南貢院。100多年前,每到「大比之年」,這一帶就車水馬龍,擁擠熱鬧,全河南的秀才雲集於此,謀求功名出身。

  魏先生是1950年考入河大的,當時貢院的號舍還存有兩排,每排隔成一二十個小房間,「很小,寬一米多點,進深也就是兩米多點」。因為太小,派不上用場,就被學校當成倉庫放些雜物。

  魏先生說,科舉考試時代,每個考生都有一個這樣的小房間。考試要進行三場,每場三天,考生三天不能出這個小房間,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解決。這些小房間兩側牆上留有上下兩層磚縫,屋內有兩塊木板,一塊架在上層磚縫當桌子,一塊架在下層磚縫當凳子,晚上把上邊那塊木板抽下來架在下層,就成了一張簡易床。

  因為要在考場過三天,考生就要攜帶大量東西,糧食、蔬菜、鍋碗瓢勺等,一般都是裝在一個大籃子裡提著,看著跟逃荒差相仿佛。他們所帶物品有明確規定:必須穿拆縫衣服,單層鞋襪,皮衣不得有面,氈毯不得有裡兒;禁止攜帶木櫃木盒、雙層板凳、裝棉被褥;硯臺不許過厚,筆管須鏤空,蠟臺須空心通底……

  提著大籃子的考生並不能隨時入場,要排隊等待「安檢」。貢院「安檢」比現在機場嚴格得多,所帶食物,如糕餅餑餑都要切開檢查,更有甚者,每個人都要解開衣服,脫掉鞋襪,進行全身搜檢。整個入場搜檢過程毫無尊嚴可言,負責搜查的官吏如狼似虎,隨意呵斥,跟對待囚犯別無二致。

  「負凳提籃渾似丐,過堂唱號真似囚。

  襪穿帽破全身舊,襟解懷開遍體搜。

  未遇難題先忐忑,頻呼掌管敢遲留!

  文光未向階前吐,臭氣先從號底收。」

  這是親歷者一吐苦水的詩句,至今看來仍讓人驚心。

  考生人數眾多,又要挨個搜檢,進場速度很慢,因此半夜就要趕到考場,凌晨開始「唱號過堂」,天明入場完畢。此時貢院大門要馬上落鎖,任何人不得進出,稱之為「鎖院貢試」。貢院有兩道圍牆,外牆高五米,內牆高三米,都布滿荊棘,稱為「棘圍」,效果堪比現在監獄的鐵絲網。因這層緣故,「鎖院貢試」也稱為「鎖棘貢試」。

  明遠樓鼓聲響起,試題發到一個個號舍,貢院內頓時寂靜下來,考生埋頭做文,考官站在明遠樓和瞭望樓上,掌控全場情況,巡視吏員則流動監視號舍裡的動靜。

  一場考三天,應該說,考生的時間比較充足的,閒暇之時,他們用多餘的才情,把應試的辛酸和鬱悶揮灑到號舍的牆壁上。後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學生,發現了不少前輩的塗鴉之作。「牆外蟋蟀叫,夾道螢火明」,寫的是夜晚的無聊和落寞;「眼前三尺地,頭上一線天」,寫的是應考空間的狹小侷促;「未登青雲路,先進枉死城」,則是無奈的黑色幽默。

  作弊和反作弊愈演愈烈

  貢院考試場規森嚴,甚至不近人情,實在是因為這種考試太重要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制度將讀書、應試、做官聯結成一體,而其中最關鍵、最富有戲劇性的,無疑是應試環節。十年寒窗能否得到認可,要看這三場考試;一生能否富貴,要看這三場考試。這是脫胎換骨、魚躍龍門的考試,如果名落孫山,即便你有顏回之德、李白之才,也會被人當做倒黴蛋兒,難免灰頭土臉;如果考中,則平步青雲,一生富貴在望。三場考試結束,無數人的生活會發生戲劇性的巨變。

  正因為貢院考試太重要,聰明狡詐之徒,難免設法考場舞弊,試圖矇混過關,賄賂考官、夾帶、替代、洩卷等花招百出。

  科舉的一大特徵就是公平、公正,如美國著名學者費正清所說:「在一個我們看來特別注重私人關係的社會裡,中國的科舉考試卻是驚人地大公無私。」這是因為舞弊是科舉制度的致命死敵,不管對於任何朝代,一旦失去公平、公正,科舉制度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歷代對科舉舞弊都嚴加防範。

  各種舞弊花樣中,賄賂考官危害最大,所以懲罰也最重,只要證據確鑿,就是殺頭。清朝初年,著名的「丁酉案」震驚天下,涉及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五省,最終17人斬立決,數十人流放寧古塔,數百舉人被押送北京重考。

  上述「鎖棘貢試」,以及「糊名」制、「謄錄」制等,主要都是防範考官與考生聯手作弊的。「糊名」即把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部分密封,以防止考官閱卷時舞弊;「謄錄」就是將考生試卷謄抄後再送閱卷官評卷,以防有人在試卷上做手腳。

  與賄賂考官等作弊方式相比,夾帶既隱蔽花錢又少,因此十分常見,屢禁不止,層出不窮。

  隨著時代發展,夾帶製作也是「與日俱進」,宋代是用「小紙細書」,抄錄考試相關內容;明代出現石印袖珍本四書五經;清代晚期,則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字最小、版面最密的《五經全注》。《易經》、《尚書》、《詩經》、《禮記》等全部內容及宋代儒學大師詳盡注釋盡收其中,上下兩冊352頁30萬字,居然只有火柴盒大小,一毫米一個字居然還很清楚。能印出這樣的書,靠的是西方技術——用德國印刷機印製的。

  為了躲避檢查,把夾帶弄進考場,很多考生絞盡腦汁,常用的辦法是將其藏在衣服鞋襪裡,或各式隨身物品,如文具、食品、蠟燭等。更有人將科考相關內容用蠅頭小楷字抄在紙片上,然後做馬褂一件,將其平鋪熨帖胸前,胸前為《論語》、胸後為《孟子》、衣袖為《大學》……

  為防止夾帶,貢院考試的搜檢向來嚴格,發現夾帶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一個月。但巨大的功名誘惑仍令很多人鋌而走險。一次順天府鄉試時,乾隆皇帝派人到考場督查搜檢,頭場搜出夾帶者21人,二場又搜出21人,順天府貢院前「枷號」爆滿,連日觀者如雲。這次考試,交白卷者又有68人,沒做完的300多人。

  屢禁不止,逼得貢院搜檢制度越發嚴厲。很多貢院實行復檢制度,如果第一次沒搜出來,讓復檢的人搜出來了,這位復檢者賞銀三兩(相當於一個人三個月的生活費),夾帶者被推出去帶枷示眾,負責第一次搜檢的人,也要推出去帶枷示眾。如此一來,第一個搜檢者為了避免懲罰,拼命搜檢,而復檢的人為了得到獎勵,也拼命搜檢。作弊與反作弊愈演愈烈,而普通考生的尊嚴,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喪失殆盡。

  單單從這個角度說,科舉之弊也是日甚一日。

相關焦點

  • 日用陶瓷:從「鍋碗瓢勺」走向藝術化與個性化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日用陶瓷的消費已不局限於「鍋碗瓢勺」,不再滿足於千篇一律。專家建議,為順應消費者對日用陶瓷的藝術化和個性化追求,生產企業不能只重「產值」,而忽略了品質設計。 日用陶瓷藝術化和個性化咖啡杯碟套裝、創意帶蓋馬克杯、功夫茶具……近日,在廣西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北流)國際陶瓷博覽會上,這些日用陶瓷由於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備受矚目。
  • 胡大一:醫療體系高度壟斷 大醫院鍋碗瓢勺通吃
    ,這種付費機制必然導致大型巨無霸專科或綜合醫院鍋碗瓢勺統吃,無限擴張規模,不局限在看疑難複雜危重病症,做研究創新,而是常見病多發病也搶。誰都懂幾分鐘看不好病的常識,但家家大醫院都把門診量當作硬性經濟指標考核各科室,又與醫護人員的收入直接掛鈎。據說一所省級大學附屬醫院外科主任一天做120例包皮環切手術。
  • 煎帶魚時,千萬不要直接下鍋!少了這1步,魚皮易破,腥味很重!
    煎帶魚時,千萬不要直接下鍋!少了這1步,魚皮易破,腥味很重!小編教給大家一個煎帶魚的好方法,魚皮不破沒有腥味。帶魚一定要提前醃製,最好用上黃酒,去腥能力會比料酒更加好。醃製一晚之後就要用廚房紙洗乾淨帶魚表面的水漬就可以下鍋煎了,不需要裹麵粉澱粉也能很好的成型。現在跟大家分享紅燒帶魚的做法,希望大家喜歡。 紅燒帶魚
  • 老媽親自做的下飯菜,隨隨便便就3碗飯!
    食材: 雞腿肉塊380克、幹辣椒20個、姜3片、蔥2根、蒜3瓣、鹽1/2勺、糖1/2勺、澱粉1勺、菜籽油3勺、白芝麻1/2勺、花椒15粒 做法: 1、準備食材;雞腿肉塊消凍後,調入料酒;調入姜粉;調入食鹽;調入澱粉;調勻醃製; 2、熱鍋冷油,等油冒微煙後放入雞肉中小火煎炸兩三分鐘,再改用大火炸至金黃,撈出控油備用; 3、另起炒鍋
  • | 周末一欄 | 科學實驗告知你家廚房刷鍋洗碗的海綿有多髒
    家家廚房少不了涮鍋洗碗的海綿或絲瓜瓤,一用就是數月直到光板沒毛兒為止。
  • 26碗麵條!一天做一樣,好好收藏!
    做法:1、鍋熱後,倒入豬肉餡炒散待用。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再放入辣椒麵、芽菜、肉末煸炒,加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點少許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麵炒勻。3、開水下鍋將麵條煮熟,撈入碗中。油菜心焯熟待用。6.紅燒牛肉麵
  • 冬季,多給家人吃此肉,不炒不燉,入鍋一蒸,鮮美軟爛,太香了
    我很樂意為大家做飯,也很樂意將做飯中的經驗和樂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希望大家給予我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動力,為大家做出更健康美味的美食導語:冬季,多給家人吃此肉,不炒不燉,入鍋一蒸,鮮美軟爛,太香了立冬以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天氣變冷
  • 小鎮的羊肉湯館,碗大如盆,可無限續湯,一天能賣500碗!
    碗和盆一樣大,可以無限地喝湯,一天能賣500碗!羊肉性溫,益氣養陰,溫中補虛,健胃強身。可以說,羊肉湯深受南北人的喜愛。今天,我想說的就是我們小鎮上的羊肉湯餐館。這家餐館的主人是一位大叔和大媽。他們對待顧客特別熱情。雖然這家餐館位於一個鄉鎮上,但生意非常火爆。很多外地人都來這裡吃飯。
  • 方便麵吃膩了,試試這種新吃法,倒入2勺雪碧,比煮麵泡麵都好吃
    1茶勺鹽,1茶勺白糖,3勺生抽,2勺陳醋,攪拌均勻。鍋內倒入涼水,大火燒開,下入方便麵。大火煮開,將方便麵煮熟,撈出過涼水。碗內倒入雪碧,白芝麻,方便麵菜包,拌勻。準備一瓶純淨水,提前冷凍,倒入碗內。下入過涼方便麵,用筷子拌一下。放入1個煮雞蛋,幾片西紅柿,黃瓜絲。2勺辣椒油,喜歡的火腿片,榨菜,拌勻即可。
  • 雞蛋最好吃的20種做法,多吃可比肉營養,出鍋香味四溢特解饞
    出爐前用牙籤扎一下,如果沒有帶出蛋液就是烤熟了。從模具裡拿出來,放涼,切塊就好。用料韭菜;雞蛋;蝦皮;鹽;香油;食用油做法韭菜洗淨控幹水分,雞蛋2—3個,蝦皮適量韭菜切小段放入碗中,雞蛋攪打成蛋液入碗鍋中加入少許食用油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如何使用公筷公勺先用公筷(或公勺)夾取所想要的菜餚放入自己的碗中或碟中,然後把公筷放回原處,再用自己的筷子夾取剛才放入自己碗中的菜餚慢慢品嘗。但要注意,公筷的標誌要明顯,以便於區別。先用公筷夾取所想要的菜餚放入自己的碗中或碟中,然後把公筷放回原處,再用自己的筷子夾取剛才放入自己碗中的菜餚慢慢品嘗。
  • 入秋後,我家就饞這碗菜,咬一口又香又筋道,比大魚大肉還好吃
    導讀:入秋後,我家就饞這碗菜,咬一口又香又筋道,比大魚大肉還好吃。入秋後有很多澱粉類的食材正大量上市,尤其是紅薯,種植紅薯的農民賣不完都會晾曬一些紅薯粉,既方便儲存,又可以製作很多種美食。紅薯粉的吃法有很多,可以做粉條或者勾芡食材,娟媽媽每年入秋都會買一些紅薯粉,然後做成筋道鮮美的包坨,因為家人特別饞這碗菜,所以每年都要做好多次。包坨是湖北比較有特色小吃,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用它來招待客人。做法有些類似於北方的餃子,都是將食材拌好之後包起來,在下鍋煮熟。不同的是包坨是用紅薯粉做麵皮,餡料有鹹的也有甜的,鹹口的餡料大多以蔬菜、香菇、臘腸為主,甜餡則以花生、白糖、芝麻為主。
  • 糖匠用甘蔗做成「碗碗糖」,成為製作紅糖原材料
    雲南巧家縣白鶴灘鎮魚壩村有一個糖坊,是一個專門生產蔗糖的小作坊,數十個工人在忙著熬糖製糖,圖中糖匠在熬糖過程中對蔗汁進行加熱、蒸發、澄清這些熬製中的液體就是蔗汁,就是將甘蔗打碎之後收集起來的汁液,因為蔗汁中蔗糖的含量很高,製作糖最合適不過,圖中「糖匠」 用勺把糖膏舀進排列的糖碗中
  • 煮荷包蛋時,別再開水下鍋,教你3點實用技巧,雞蛋完整不散花
    第二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再調成小火,這個時候加一勺食鹽和一勺白醋,將雞蛋倒入鍋中。第三步:雞蛋入鍋後,不要太著急,蓋上蓋子小火燜兩分鐘,時間到後,蛋清已經定型,再打開蓋子繼續煮三分鐘。現在大家都會煮荷包蛋了吧?
  • 早餐,給孩子做這碗面,湯鮮味美,簡單營養,一碗下肚,暖暖的
    考慮到是給孩子補充營養,我做的這碗面有葷有素,葷菜營養,素菜豐富,不僅補充營養易消化,而且十分開胃,我兒子特別愛吃。這碗面叫番茄雞蛋面,用到的食材有雞蛋、番茄、豬肉和油菜,湯汁鮮美,味道酸酸的,肉鮮蛋嫩,營養均衡,跟麵條搭配一起,吃起來特別香。番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湯汁帶點酸味,另外富含的維生素和粗纖維,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
  • 如果黃磊的蔥油拌麵加了這個,吳亦凡能吃幾碗?
    然後準備一下醬汁,在碗裡加入4勺耗油、1勺生抽、半勺老抽、2勺白糖、1勺XO醬(其實XO醬多多益善,土豪可以多放點,畢竟這東西也不便宜),把調料攪勻放一旁備用。準備完畢後就可以開火了,把油燒熱,下蔥段大火炸,炸至焦黑即可關火夾出。
  • 考生吃喝拉撒俱在「號舍」
    在古代,考生考前也要看考場。與現代不同的是,古代考生看了考場後,便不能再出來,一直要到考試結束,飯食由官府安排的「號軍」統一負責。  鄉試在考試前一天的子時(相當於23~24時)考生即可進場,隨身允許帶一隻裝有考試必備用品的考籃。此時正值半夜時分,進場考生可以領到三支蠟燭。
  • 古時當糧食食用,如今卻成麥田惡草,很多人不知其價值,太可惜
    導讀:古時當糧食食用,如今卻成麥田惡草,很多人不知其價值,太可惜在農村野外,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其中在農田附近,野草最為常見,經常是連成片的生長,而農田又是農民們種植農作物的地方,因此很多田邊的野草常被認為是害草,但這些田邊野草就真的是害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