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仿真模擬團隊負責人姚禮山研究員與美國國立健康中心Ad Bax研究小組合作,聯合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刊》(JACS, 2010, Volume 132, Page 10866–10875.)發表一篇關於蛋白質主鏈醯胺基上質子的化學位移各項異性張量的研究文章。
該研究以蛋白質GB3為研究對象,測量了大量的殘餘化學位移和化學位移各項異性/偶極-偶極交叉弛豫數據,通過模型擬合,首次定出了醯胺基質子的化學位移各項異性張量而無需引入人為的假設——即該張量是相對於肽平面對稱。
實驗結果表明,不同醯胺基質子的化學位移各項異性張量有較大差異,進一步的密度泛函量子力學計算表明該差異主要是由於醯胺基質子和其他基團形成氫鍵強弱造成的。文章提出一個經驗公式用來描述氫鍵和該張量的關係,並達到較好的效果。最後該研究表明,不同的醯胺基質子TROSY效應差別很大,平均大約1200兆赫茲的磁場會產生最窄的線寬。
該研究中發展和使用的一些先進技術方法也可以被借鑑到其他相關研究,並為更好地理解醯胺基質子的化學位移各項異性張量奠定了基礎。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