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悍的莊園經濟
東漢末年,世家大族趁舉國混亂,瘋狂掠奪土地,庇護大量人口為蔭戶,使得私田佃奴制的莊園得到擴大和再發展,魏晉政權就是以此為經濟基礎建立起來的。
莊園的規模有的極其宏大,有的很小,它們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一是莊園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二是農業耕作的田園;
三是副業生產的場地和設施;
四是莊客、部曲的住地。
這類莊園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還因為當時人口密度低,隨處可以找到充滿自然美的幽靜的世外桃源,為士人「歸田園居」的隱逸生活提供了優越條件。
魏晉勝景金谷園
士族子弟都受到良好教育,是當時的社會名流和文化界精英,因此,他們對自己莊園的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把普遍流行於文化界的以自然美為核心的時代美學思潮,融入莊園生產、生活的功能規劃中。講究「相地卜宅」,延納大自然山水風景之美,通過園林化的手法來創造「天人諧和」的人居環境。
金谷園便是其中一例。
金谷園位於洛陽西北郊的金谷澗,也就是西晉大官僚石崇的河陽別業。
石崇出鎮下邳赴任之前,友人齊聚金谷園為其設宴餞行,這就是著名的「金谷宴集」,這場宴會一直持續了幾天。參與宴會的三十多人都是當時的名流,他們在宴會期間所作的詩詞彙編為一冊,由石崇作序——《金谷詩序》。
石崇經營金谷園的目的主要在於求得一處滿足他遊宴生活的需要以及退休後安享山林之樂趣、兼作吟詠服食的場所。
金谷園中包含田畝、畜牧、竹木、果樹、水碓、魚池等,它不僅僅是為了娛樂遊賞,莊園的生產和經濟的運作佔主要地位,只不過它的園林化程度比較高。
金谷園建築形式多樣、層樓高閣、雕梁畫棟,在清純的自然環境、田園環境和樸素的園林環境中顯現出一派綺麗華靡的格調,與園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
金谷園到唐代仍然保留原名,成為一處旅遊勝地,當時文人以金谷園為題作下很多詩篇。
《金谷園》唐·杜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