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
包裝和用紙佔總重量近1/3,「防撞可以理解,感覺被坑了」
調查
市場內此類現象較為普遍,商家表示「紙是原產地放入的」
部門
近期將開展專項檢查,將聯合相關單位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市場監管人員在市場內了解情況。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文/圖 記者 肖家豪)近日,市民韓先生向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反映,5月28日他在中埔水果市場一家店,以每斤6元的價格買了一箱芒果,回家後發現,箱子內除了芒果還有數量不少的草紙,「真坑人!」
而商家則表示,這種芒果從原產地運來的時候就這樣,紙不是他們故意放進去的。殿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實地了解情況後表示,近期將開展專項檢查,聯繫相關單位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反映
一箱芒果重25.9斤,包裝及用紙8.2斤
韓先生說,這箱芒果是在一家叫「家果匯」的店面買的,單價6元,重量25.9斤,一共155元。回家拿出芒果發現,鋪在箱子裡的草紙太多了,「放一點紙進去防止芒果被撞壞,這我能理解,但放得實在太多了」。
5月29日,記者來到韓先生家,此時芒果已經放入冰箱裡保存。韓先生拿出芒果包裝箱,打開後發現,相同材質的草紙很多,不規則擺放,目測草紙佔箱子體積的近一半。這些草紙摸上去有些潮溼,接觸之後,手上留有紙屑。記者數了一下,這種草紙一共122張。韓先生拿出家裡的體重秤給箱子及這些紙稱重,重量為8.2斤。
現場
連箱子一起賣,若只買淨果每斤加2元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中埔水果市場內的「家果匯」,店內堆放著一箱箱各種水果,在店內靠後位置,記者找到了韓先生買的那種芒果,有二十多箱,其中一個箱子上擺放著一疊草紙,記者摸了一下,質地和手感與韓先生家的一樣,只是沒那麼潮溼。
過了一會兒,一名姓吳的女士前來招呼記者,記者說買一箱芒果,吳女士說一斤6元。稱重時,果然是整箱放在秤上。打開箱子,發現裡面的草紙也很多。記者說:「紙放這麼多,不合理吧?」吳女士答:「每箱都這樣,我們都是連箱子一起賣的,而且,紙也不是我們放進去的,從原產地過來時就這樣。」記者提出能否只稱芒果,吳女士表示可以,「但價格要提高,7.8元到8元/斤」。
調查
業內自曝:少數論斤賣的商家就是「賣紙」
記者發現,市場內銷售芒果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按箱賣,一箱從180元到400元不等,這種銷售方式只給出了芒果的重量範圍,以臺灣產的某種芒果為例,一箱300元,問重量的話,店家一般只是回答「差不多三十七八斤的樣子」;另一種方式就是韓先生遇到的這種,按斤賣。
一名姓張的經營者說,按斤賣的部分商家實際就是「賣紙」,一個紙箱的成本差不多5元左右,草紙的成本更低,這種銷售方式「利潤更高」。「境內出產的芒果包裝用紙多的情況比較普遍,而從泰國等地來的芒果很少用紙,除去紙箱,總用紙可能連1兩都不到。」
另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經營者說,市場這麼大,這樣做(指鋪草紙)的人確實有,不過是少數,「我們做批發的主要是靠走量,如果一直這麼做,就可能沒人和你做生意了」。
分析
為啥這麼做?防撞、催熟、降低單價
劉金洋(化名)經營水果生意多年,據他介紹,在芒果包裝箱內鋪紙,主要有三個功能:防撞、催熟和降低單價。墊紙的緩衝防撞作用多數人都理解,但對催熟功能可能不太清楚。「部分芒果在採摘時並沒有成熟,在運輸過程中,會在墊紙上鋪一層石灰粉或者植物乙烯,用於催熟。」劉金洋說,這些催熟劑是無毒無害的,近些年來並沒有發生由催熟劑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
而在降低單價方面,劉金洋說,這是由購買者的購買心理產生的,同樣的芒果,一家賣6元/斤,另一家賣8元/斤,一般消費者肯定會選擇6元的,業內也就形成了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稱重時連同鋪紙和紙箱一起稱,單價降下來了,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無論採用哪種方式,其實整箱芒果賣出去的價格差不多」。
劉金洋說,目前市場上採取這種方式銷售的情況比較普遍,多年來也都是如此,不僅僅是芒果,荔枝、枇杷、楊梅、橙子等也是如此,銷售時多數連同包裝一起稱重計價。
部門
近期開展專項檢查
並討論解決方案
昨天,記者聯繫殿前市場監督管理所,當天下午,4名工作人員就來到中埔水果市場了解情況。
該所副主任科員高振宇說,從他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市場上多數此類包裝都是原產地所為,「近期我們將會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加大對『惡意加紙』『賣紙箱』等行為的排查力度,還將督促市場開辦單位在市場內的多個醒目位置,以張貼通告等方式明示消費者,購買裝箱水果有哪些方式,需要注意哪些細節,確保明白消費。」
此外,該所副所長張瀟翎表示,近期他們還將聯合市果品協會、市市場協會、市場開辦單位等單位,共同學習外地水果市場的管理經驗,借鑑相關行業標準,共同推動此類問題的有效解決。
他山之石
嘉興
芒果包裝重量
最高不超4斤
2016年,浙江嘉興水果市場管理辦公室下發《關於嘉興水果市場果品包裝箱自重量標準的通知》,通知裡將水果包裝箱細分為紙箱、筐箱和泡沫三類,按照果品的淨重量定出包裝重量,「芒果類」的果品包裝重量最高不超過4斤。該標準沿用至今。
業內聲音
希望水果包裝重量
有一個全國標準
林豐是廈門匯聯水果批發市場管委會食品安全員,他說,「加紙」的源頭是產地,市場裡的水果多數送過來前就已經包裝好了。包裝重量過重也困擾著市場裡的經營戶,此類投訴接到過多起。「一箱水果要保持新鮮好吃,包裝很重要,鋪紙保護和催熟也有客觀的功效,但究竟放多少合適,放多少算是過度包裝,沒有一個標準,像韓先生這樣情況確實讓人無法接受。」
林豐說,市場裡的經營戶無法左右產地收購商的行為,有時投訴多了也很被動,雖然之前也聽說嘉興等地有過相關的標準,但是各地水果品類繁多,氣候條件也大不相同,各地如果單獨制定包裝標準難免有瑕疵,「希望水果包裝重量能有一個全國標準,有這樣一個參照體系,經營戶做生意時就能減少不少麻煩」。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