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在AI、區塊鏈等領域中國處於相對領先位置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2019年12月8日,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託馬斯·薩金特教授現身西南財經大學光華講壇,以《隨機收入增長與均衡財富分布》為題為西財學子帶來了一場精彩分享並就金融數學、區塊鏈、人工智慧等話題與大家展開現場交流。

薩金特在演講中分享了他關於「均衡財富分配和不平等宏觀論」的研究與觀點。他認為,隨機收入增長與均衡財富分布緊密相關。隨著時間推進,各種事物的價格和價值會發生變化,比如現在的手機,就是臺小型計算機,不用很富有也可以擁有。有些東西會越來越便宜,有些東西則越來越貴,比如住房,這就讓擁有房產的人生活看起來相對富裕,卻讓年輕人情況變得更糟。由此在進行財富測量時,必須深入了解價格變化在背後的作用。

談到當下熱門的區塊鏈話題,薩金特教授認為,在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等創新領域,目前中國都處於相對領先的位置。

「從金融科技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是其中一個方面。」託馬斯·薩金特表示,中國現正處在一個人工智慧的商業應用前沿,人工智慧、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金融科技領域。「目前在區塊鏈這個領域,新的成果正不斷湧現,人工智慧和區塊鏈,兩種技術各有不同,又相互互補。隨著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既可以高效分享,還可以有效保護隱私。」

當天學術講座之後,薩金特還與西南財大就金融數字領域的交流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就共建金融數學實驗室達成意向。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CEO、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說,此次薩金特教授來川與西南財大探討共建金融數學實驗室,有望為金融數學的新財經領域研究提供堅實理論支撐及算力與算法支持,有利於提升雙方團隊的研究水平。

相關焦點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自然科學類的諾獎離中國並不遙遠
    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閉幕,5位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16位中美院士、國內30多名知名醫院院長,會聚京津兩地,共同探討「中西醫優勢互補與融合發展」「腫瘤研究的前沿與方向」「中國諾獎之路」等話題。   本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由「院士醫學論壇」和「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組成。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天才諾獎得主讓·梯若爾再來中國,他將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說些...
    而不變的是,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2020雲上會仍匯聚了多位「重磅嘉賓」,今年領銜的是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Jean Tirole)。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倡導社會責任的經濟學家,讓·梯若爾自然「有話要說」。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基礎學科,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意料之中,因為大部分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代表人物:恩斯特·魯斯卡不被卡脖子,中國需要諾獎得主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那麼日本如何成為諾獎「大贏家」?
  • 「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原標題: ·迪菲教授及其領銜的加密實驗室團隊籤訂了框架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同建設重慶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拓撲、細胞自噬、分子機器,中國距離諾獎這些領域還有多遠?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大獎為何花落這些科學家?他們的研究成果意義如何?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又處於怎樣的位置與水平?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天下的烏鴉真的只有中國的黑嗎?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許晨陽當時離開中國去美國的原因就是:國內學術造假成風,科研環境惡劣所以才出走美國。當時,很多媒體網友都藉此大肆抨擊我國科研環境,謳歌美國科學精神。如今看來,美國同樣存在學術造假,而且這只是冰山一角。格雷格·塞門扎是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但其造假早從2001年就開始了,這將引起大眾對諾貝爾評審機制的懷疑:為何沒有發現其論文數據不對。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皇臺酒業傍上諾獎得主 攜6億募資「跨界」保健品領域
    皇臺酒業6月19日公告顯示,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再做調整,擬募資14.02億元,其中6億元用於「跨界」進軍保健食品領域,剩下不超過8.02億元,用於補充公司後續發展資金。這一次,皇臺酒業拉上了諾獎得主、「一氧化氮之父」穆拉德,投資設立穆拉德(中國)有限責任公司(暫定名)及穆拉德(中國)廠房建設、後續產品研發。
  • 報告:過去十年,中國在區塊鏈等尖端科技研發領域專利申請數全球領先
    日本Astamuse公司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十年,中國超出美國,在尖端科技研發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全球領先。專家在調查中列出十個尖端技術發展方向,其中包括人工職能、量子計算機、再生醫學、無人駕駛車輛、區塊鏈、計算機安全、虛擬實境、無人機、導電聚合物和鋰離子電池。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代表人物:恩斯特·魯斯卡4不被卡脖子,中國需要諾獎得主可見,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那麼日本如何成為諾獎「大贏家」?
  • EAEC 安鏈榮獲 2020區塊鏈圖靈獎
    2020年11月20日,由香港區塊鏈學會和臺灣賦德時報共同主辦的星際之夜2020年度區塊鏈圖靈獎頒典禮,在香港香格裡拉酒店滿舉辦。EAEC 安鏈憑藉著在共識合約領域的科技創新及產業應用,榮獲臺灣賦德時報2020區塊鏈圖靈獎。EAEC安鏈高級品牌經理Jerry Paulour表示,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智能合約安鏈帶領知智能合約做共識合約。EAEC安鏈預言機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它可以適用於所有以哈希值為尋址手段的協議。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有諾獎得主與中國研究機構、高校合作諾獎得主與中國產生聯繫的另一種方式是與研究機構、高校等合作。例如200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和2011年得主託馬斯薩金特(ThomasJ.Sargent)。詹姆斯赫克曼的主要貢獻在於建立和發展了個體計量經濟學。
  • 這位中國老人不但辦了中國諾獎,還搶先給今年的諾獎頒了獎
    文/華商韜略 吳蘇這一次「中國諾獎」,領先了諾貝爾獎有一個「中國版諾貝爾獎」眼光獨到,其去年的一位獲獎者,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獎項的設置,也是「呂志和獎」和諾獎之間最明顯的差別。設立了「可持續發展獎」、「人類福祉獎」、「正能量獎」三大獎項,分別側重於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醫療等人類基本福祉、積極精神道德價值觀三個領域,從全球選擇先進楷模並予以表彰,而且每個獎項每年只頒發給一位個人或一家機構。
  • 楊振寧算在我國諾獎得主裡面?別為了一個諾獎,臉都不要了
    也正因為如此大的差異,部分網友把一些獲諾獎的華裔科學家算在我國諾獎人數裡面。他們的理由是: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57年,但他卻是1964年才加入美國國籍,因此他獲諾獎的時候還是中國國籍,還是個中國人。
  • 美圖發布區塊鏈白皮書,AI+區塊鏈=?
    1月22日,美圖發布區塊鏈方案白皮書,將基於AI技術打造區塊鏈生態,為用戶創建一個去中心化、安全加密的身份通行證:美圖智能通行證(MIP - Meitu Intelligent Passport)。用戶能夠在區塊鏈上用人臉特徵作為通證密鑰,進行去中心化的用戶身份認證(K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