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特殊背景,讓居家學習成為「常態」。面對寬鬆的、沒有約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做時間的主人,實現自主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對全國7萬餘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自覺性、自律性是影響居家學習和網絡學習的重要因素,37%的學生對自己居家學習期間的自覺性和自律性「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其實,居家學習完全可以成為一場重要的自主管理教育盛宴,促使教師和家長教會學生自主管理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主學習。作為中學班主任,我藉助生涯規劃理論,引領每一位學生制定生涯規劃,分解目標,將抽象的人生目標階段化、行為化、可視化,進而轉化為學生可操作的具體的學習行動,幫助學生實現自主管理、自主成長的四級跳。
第一級跳:明確目標,抱定宗旨。哈佛大學有一個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人生目標的人,都成了頂尖的成功人士;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佔60%的目標模糊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目標就像航海時的指南針,沒有了目標,很容易會迷失方向。無論你能力有多強,學習有多勤奮,終究是難以成功的。
美國生涯大師舒伯認為:在生涯發展的不同階段人會有不同的生涯發展重點,而發展階段與角色會彼此交互影響,不同生涯階段角色任務完成的好壞程度影響著一個人的幸福程度;應該及時與過去的階段告別,開始新階段的任務。高中階段,學生是最重要的生涯角色,所以學習就是當下的生活重心,「努力學習,打好知識的基礎,考入心儀的大學」是個人發展的需要,更是人生下一階段提高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保證。
第二級跳:分解目標,用SMART原則拆分大目標。理想大學與現實之間有一段很長的路,能否將這漫長的道路階段化、具體化,將抽象的目標可視化、行為化,這是促進中學生努力進取的關鍵。因此,我們可以用SMART原則讓理想變得更具體、更科學。
S代表具體,指目標要具體、明確;M代表可度量,指目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計劃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A代表可實現,指目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計劃過高或過低;R代表相關性,指目標與個人的生涯發展是相關聯的;T代表有時限,注重完成目標的特定期限。
我們需要將「高中三年後,考取理想大學」的大目標,利用SMART原則拆分為一個個小目標,且每一個小目標之間還要有先後邏輯和優先排序。如將目標先分解為高一、高二、高三三個階段,再分解到每月、每周,讓原來模糊的目標變得越來越清晰。於是,我們可以把大學夢想拆分,變為每學期計劃、每月計劃、每周計劃,最後落實到每日行動中去。
第三級跳:制訂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實現目標的達成,我們需要制訂具體、科學、合理的行動計劃。其中可以藉助「生命之花」(又叫平衡輪)做好月計劃:畫一個空白的圓並分4等分,此時出現了有4個花瓣的一朵花,在4個花瓣中依次寫上你生命發展中重要的4個方面,如學業發展、身心健康、他人關係、個人成長,在每個方面填寫本月要做的最重要的3件事;把這些事分成小階段安排到每天中去。「生命之花」作為月計劃的工具,會幫助我們利用一些碎片時間做點讓自己生命質量提高、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的事情。隨後再制訂日計劃,每周進行復盤,把一周所學的知識清單理一遍,並對每天以及下一周的學習設定計劃目標,做好課程規劃,讓知識顯性化,做到心中有數。
第四級跳:學習的方法——721學習法則。彼得森等人構建的「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是生涯選擇和發展理論裡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基本框架。結合高中生的特點,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可以藉助「721學習法則」推動有效學習。「721學習法則」認為,個人成長的學習效果,70%來自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實踐;20%來自與同事、朋友、上下級的溝通交流、反饋指導、分享;10%來自個人的學習培訓。結合中學生學習特點,我們構建的中學生學習的721法則為:自主學習(跟書學)、合作交流(跟人學)、練思結合。
自主學習指在課前學習新知識前學生通過自主完成看教材、輔導書或「導學案」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產生學習任務的學習環節,一般只需要佔用學習時長的10%即可;合作交流指藉助課堂把自主學習產生的學習任務或課後新產生的學習任務以同桌幫、小組幫、同學幫、老師幫等方式推進學習新內容的學習環節,通常指學生的「上課」環節,這一環節約為總學習時長的20%;練思結合則是通過習題練習、生活實踐和學習反思,強化對知識的再認識、再落實,這一環節在高中階段所佔用的學習時長最多,約為總學習時長的70%。
自主管理是人生成長的必修課。不管是此前的居家學習,還是常規在校學習,每一個中學生都需要養成自主管理的習慣,實現人生的自主成長。只要我們選對方向,遵循規律和方法,努力付出定能實現自主成長的四級跳,完成青春破繭成蝶的華麗轉身。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銅陵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9月1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