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產業成「失落二十年」亮點(二)

2020-11-26 網易財經

產業規劃堅持三個「結合」

日本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產業的興盛,但日本文化產業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宏觀層面的合理規劃和引導,也離不開微觀層面的行業精心運作。日本這方面有諸多值得參考借鑑之處。

第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正如記者及許多到過日本的中國友人所感嘆的,日本在實現高度現代化的同時,還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文化,並較為成功地將傳統和現代結合在了一起。這種結合在文化產業中體現得較為明顯。相撲、歌舞伎、能、和服、書法等傳統文化,通過電視、出版等現代化手段,在當今日本社會中重煥生命力。而日本的傳統思想、風俗習慣、歷史與鄉土文化,也同樣為各類文化產品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這種「結合發展」的文化產業,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日本這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得以延續其自我傳承,也證明了「現代化」並不僅僅等於「西方化」。

第二,在對外「軟實力」打造中,堅持「自我」與「國際」相結合。

應該說,日本在打造對外形象、加強「軟實力」的過程中,較好地實現了「自我」與「國際」的有機結合,既保留了文化產品鮮明的「日本特色」,又使得海外受眾能夠廣為接受。日本的經驗證明,與汽車、電器等物質產品不同,文化產品只有具備鮮明特點,才可能在國際市場具有足夠的競爭力。美國企業可以製作一臺與日本產品相似的空調或電視,但卻做不出類似宮崎駿影片這樣的動漫產品。反過來講,日本也很難作出迪斯尼風格的動畫片。從某種意義上說,各個文化產業強國真正參與國際競爭的文化產品,幾乎都是別人「做不出」的。日本推向國際市場的文化產品,並沒有去刻意迎合某種取向,而是在堅持自我特色的基礎上,尋找與海外受眾的共鳴。

第三,在文化商業化過程中,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

文化產業是特殊產業,既具有社會效益,也具有經濟效益。日本文化產業在這方面有成功的經驗。龐大的媒體網絡、發達的出版業、繁榮的文化演出市場、豐富多彩的休閒產業,既造就了無數商機,也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養,促進了社會和諧。

但是,日本文化產業發展在這方面也有負面教訓。例如,遍布各地的街頭遊戲機房,雖然產值高達21萬億日元(約合1.5萬億元人民幣),但卻曾引發黑社會、青少年教育等嚴重社會問題,即使在屢經整治之後的今天,這一產業在日本仍遭受較大的爭議。日本的賽馬等博彩業,也是在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在規劃文化產業發展時,如何把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確實值得深思。(記者 劉華)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低欲望失落的二十年18年18個諾貝爾獎 哪個才是真正的日本?
    每每看到這裡的時候都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以往提到日本,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因為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在這20年陷入了長期停滯狀態,而且日本也因此進入了低欲望社會,年輕人似乎也不那麼上進了,直到看到日本在全球科技領域的一些排名。我們才會懷疑日本真的失落了二十年?
  • 日本 動漫成第三大產業(國外文化產業面面觀(5))(圖)
    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內容產業」滲透到日本的各個領域,此間專家比喻說,它像串兒燒一樣,把新聞、出版、音樂、廣告甚至手機、汽車等多種產業結合起來,衍生出與傳統概念中的文化產業完全不同的「新文化產業」,它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日本希望通過發展「新文化產業」,變「產品輸出」為「文化輸出」,推動日本經濟發展。
  • 日本文化產業戰略:聚合多方力量 打造流行文(圖)
    文化廳長官官房政策課官員北岡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1年2月發表的關于振興文化藝術第三次基本方針,確定了今後5年為實現「文化藝術立國」的六項重點戰略:一是有效地支援文化藝術活動,二是支援創造和支撐文化藝術的人才,三是以孩子和年輕人為對象充實文化藝術振興政策,四是向下一代紮實傳承文化藝術,五是振興各地域文化藝術以促進旅遊和振興產業,六是推進和充實文化傳播、國際文化交流。
  • 日本失落?本世紀最大騙局,剛剛被揭穿
    2001年,日本意氣風發,喊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如今已實現大半.....它從未失落,這才是真實的日本。 壹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一路狂奔,東芝等巨頭震懾全球,後被美國制裁,脫離時代, 再加上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嚴重的老齡化,日本一路被唱衰了近30年。 但如今,它再次震撼世人。今年7月,日本閃電制裁韓國,禁運向韓出口的3種關鍵半導體材料,一記勾拳重創韓國半導體,幾乎讓全韓窒息。 為什麼日本敢突然出手,為什么半導體強國韓國,被搞得這麼慘?
  • 文化產業全球化:從美國電影、日本動漫到中國遊戲
    2  Gamewower相信監管層也不會願意看到遊戲產業的退步,因為遊戲行業現在已經是我國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行業。  甚至從中國文化產業全球化的角度去看,遊戲或許是最重要的行業,沒有之一。  一個明確的事實,中國的文化產業,長期以來都遭受海外文化產品的侵襲,無論是日本的動漫,還是美國的電影,在中國本土往往會形成很大的貿易逆差。
  • 周牧之:從「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看北京文化產業發展
    二、北京在文化娛樂產業無與倫比的首位度 「中國城市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2019」 由「收益和流量」、「場館等資產」、「人才資源」三個板塊組成。從「收益和流量」板塊來看,同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的行業營業收入合計佔到全國的67.9%。就是說在297個城市中,上位10%城市的營業收入佔到了將近7成的比重,文化娛樂產業的上位城市集中度非常高。
  • 浙江淳安發展魚文化創意產業 收藏價值超萬元
    淳安有獨特的人文資源和響亮的千島湖品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既符合「以湖興縣、蝶變淳安」發展定位和建設「文化名縣」的目標,又能提升千島湖旅遊的文化內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淳安新的經濟增長點。  「淳安文化創意產業雖然起步遲、基礎弱,產業鏈也尚未成形,但是我們已經認識到,文化創意是提升手段,能夠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轉型升級。」 中共淳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創辦主任洪善富說道。
  • 潤物細無聲: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現代主義設計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颳起了一陣摩登時尚的社會風氣,在城市百貨商店、咖啡廳、地鐵裡總能看到剪短髮穿洋裝的女子。她們邁開輕快的步子,在絢麗多彩的環境中,漫步走向時代的最前面。《來自日本橋》,1930年,彩色膠印版畫,今井久郎《去海邊》,1930 年前後,彩色木版畫,Shabano Kiyosaku3.RADWIMPS專輯《洗腦》2020年2月開始,墨爾本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舉辦的 「日本現代主義設計」(Japanese Modernism)展覽,將視角對準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
  • 文化核心、技術驅動、商業運營——日本ADK走進曲江交流文化產業...
    10月15日下午,「創啟未來」創新創業匯西安站國際文化產業交流活動——日本ADK曲江文創座談會在曲江創客大街舉辦,ADK嘉賓一行13人攜翻譯人員出席活動,曲江創客大街總經理黨希博致歡迎辭,近20家文化企業、創業項目負責人參加。活動由北大孵化器總經理助理、西安北大科技園常務副總經理宋琪博士主持。
  •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 折射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出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據《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第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咖啡經濟作為新興產業,被視作判定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一項具體指標。一些學者更是以「咖啡經濟活躍度」來評判一個園區、一座城市的產業興旺程度。
  • 中外文化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吉林大學文學院劉中樹教授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外文化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於1996年立項,2003年6月結項。其最終成果為專著《多重對話:中國新文學的發生》和《在世界文化中創造中國現代先進的民族文化——關於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理解》等論文。
  • 鄭雄偉:文化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
    全國共有專營書店約2萬餘家,年營業額在20億美元以上,著名的有營業額在5億美元以上的沃爾登書店,有600多家分店的多爾額書店等,從以上這些數字可以看出美國文化產業具有龐大的基礎。二.歐洲文化產業歐洲文化產業主要有表演藝術業、音樂藝術產業、文化藝術品產業、音像產業、傳媒產業、出版業、電影業、網絡服務業、旅遊業等。
  • 動漫產業成日本第三大支柱 90後成「聖地巡禮」主流消費人群
    如今的日本動漫已經成為了日本的第三大產業,僅次於汽車、家用電器,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日本標誌性支柱產業之一 。受益於總值高達230萬億日元動漫產業的發展,日本的動漫旅遊已日成氣候,日本動漫旅遊協會專務理事鈴木則道日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日本國家觀光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3000萬外國遊客到日本旅遊,其中14%是因為喜歡日本動漫而來。
  • 這些日本文化你知道麼?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總人口約1.26億。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以動漫、遊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日本有意思的文化。
  • 我們經常說起的「二次元文化」,到底是一種什麼文化?
    中國和日本的歷史積澱、文化背景、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軌跡,都有許多共同點;毫不誇張的說,二十年前在日本文化產業發生的事情,今天就很有可能在中國文化產業發生,只是會經過某種程度的改造和進化。我們將日本二次元文化粗略劃分為五個階段,幾乎與日本近四十年的經濟發展分期重合。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文化產業發展信號
    《目錄(2019年本)》包括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大類,共涉及行業48個、條目1477條,其中鼓勵類821條、限制類215條、淘汰類441條,最大亮點是將上一版「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服務業」拆分並分別獨立設置為「鼓勵類產業」。聯繫此前先後發布的「2005年本」「2011年本」和「2011年修正本(2013年修正)」,最新的《目錄(2019年本)》釋放出哪些文化產業發展信號?
  • 「螢石之鄉」邁入「克拉時代」 武義打造螢石文化產業新高地
    現在,這些晶瑩剔透、色澤鮮豔的晶體被匠人巧手雕刻,製成了精美的珠寶、工藝品,大大提高了螢石的附加值,也推動螢石產業全新發展,從按噸計算到「克拉時代」,武義正從「螢石之鄉」快步邁向「中國螢石文化之都」,打造螢石文化產業新高地。  展會搭臺吆喝市場  10月下旬,武義縣舉辦的首屆螢石文化精品展,就放在該縣的會展中心螢石展館。
  • 反思二戰之後的日本文化特徵
    領導看著他,他就好好幹,領導的眼光不在了,他就不好好幹,這不就是恥感文化嗎?典型的兩面派。但好像日本的兩面派是文化的,而中國的兩面派更在於道德。西方人研究日本時,往往看不清哪兒是日本的,哪兒是中國的,他們說的日本文化常常是東方文化,漢字文化圈文化,所謂日本的獨特性是對於西方文化而言,在我們看來就未必獨特。
  • 地方文化產業輿情周報(第27期)
    並逐漸形成「一心」、「一帶」、「兩極」、「三區」文化產業布局,即城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濱海文化景觀帶、南山創意新城增長極、高新技術產業區增長極、東部現代文化區、西部歷史文化區、北部熱帶農業文化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布局。  二是以民營為主。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是三亞一個亮點,引進的39個文化產業項目都是以民營或股份制投資為主。
  • 2014.10: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了解國際上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借鑑有益經驗,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以及一般規律和主要特點。有的叫創意產業,如英國、新加坡、印度、奧地利、泰國等;有的叫文化休閒產業,如西班牙等;韓國則稱之為內容產業;美國叫版權產業。不同稱謂下,各國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外延也不完全相同。